第1085 出自公心

京師是犬明帝國的都城,皇族勳貴,高官富商,都是聚居於此。什麼豪奢享樂的東西都是不缺的,什麼值錢的東西大家都是買得起。

這珠寶首飾的鋪子就是一種,這裡面的貨物都是金銀珠玉,又是精工打造,每一件價格都是不菲,在鋪子裡的存銀,流水進出的錢財,那都是不小的數目。

如果說是在北城專門爲勳貴高官服務的那些珠寶行,那首飾珠寶的價錢,每日裡進出流水,存在櫃上的金銀,數目就更走了不得了。

自從天津衛開海之後,有些來自西洋來自阿拉伯來自天竺、甚至是僂國式樣的首飾開始出現在市面上。

這些東西論起精美未必比大明的貨色好,可勝在有異域風情,而且在大明的富貴人家看來,這些外洋的東西不少格外的沒有廉恥,也就是說,驕奢淫逸之時特別適合,所以這些外洋樣式也有市場,頗爲風行。

經營這樣首飾的鋪子不少,規模最大的也就是四家,這四家都是京師土著開的,背後有的是勳貴,有的是宦官,總歸都是能站住腳,而且得罪不起的人物。

不過那些當事人才知道,這勳貴、宦官什麼的都是個名頭,都是有什麼富商七拐八拐的和他們搭夥。他們要做的就是分紅拿錢,關鍵時候充個門面。

也不是沒有人動過歪心思,比如說想要趁勢吞了對方的份子,可往往一動手才發現,對方的身後有些龐然大物,這些龐然大物他們看不清,但動動手就足以碾死他們,或者被收拾,或者被警告之後,這些人也都是安生了下來,完全不去也是不敢去過問這些鋪子的運作和賬目。

錦衣衛和東廠對這樣的鋪子也有關注,不過在這兩處的消息就是經常有某某官員某某勳貴的內眷出入。

這個也是平常,珠寶行可不就是做的這些人的買賣,不是這些富貴人家的女眷買賣,難道會是男人去?關注也就是僅僅到此不會多一點少一點,不過如果進一步瞭解的話,那就完全不同了。

比如說某侍郎的如夫人在這個鋪子裡買了銀手鐲兩對,銀手鐲不值錢,兩對也不值錢,在侍郎眼裡或許也就是個管事婆子帶的,但是銀手鐲兩對,卻是用金箱子裝的這金箱子上有紅穗子穗子上掛着玉璧。

金箱玉璧極爲富麗堂皇,結果這家鋪子還上了色,弄成木頭摸樣,東西送到侍郎府上內宅,侍郎如夫人還發了脾氣,將這個箱子退回來,不過退回來的時候,就是真木箱了事情還不算完,接平來那金箱玉璧,如夫人找了個家人去當鋪當掉那當鋪朝奉一看這麼貴的東西,而且玉璧是古物,又給了十足的高價。

這一進一出,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可卻有大額的銀錢清清白白的落入了那侍郎府上。

當然了,正常的牛意也是做,但要是看看賬目,基本上是不賺什麼銀錢的,賺的利潤恐怕都是貼補在他處了,就這樣,外面還要貼補進來銀子。

可夭底下沒有王法說做生意只能賺錢但不能賠錢的,賬目清楚,銀鐲子兩對賣出去,現銀付訖,誰能說有問題乙幾家珠寶行,一家也就是做這麼一兩家的生意,都是隱秘非常,到了侍郎這一級,做事那就是小心的很了,他們也擔心自家的把柄被這些珠寶行抓住,先前也都是派人盯着,或者是委託關係,動用錦衣衛啊,順夭府、刑部之類的密探來看,都沒有什麼端倪,這才慢慢的放下心來。

大家都不是傻子,也知道這銀錢拿着,必然有一天會有事情找上門來,可總沒有白拿銀子的道理,銀子到手這就比什麼都強。

這些珠寶鋪子經常有些管事一流的人物,或者拉生意,或者自家休閒,青樓楚館之類的地方也都是不少去,一些指示和彙報,就在這樣的地方不知不覺的進行交接輪替,到該到的人的手中。

九月中,自夭津衛那邊運了一大批貨物過來,看到的人都是驚歎這家真的大手筆,那車轍在硬土地上都是印了那麼深,裡面肯定都是金銀財寶,要緊的東西。

各家進貨之後,又按照行內的規矩,給相熟的貴家下了帖子,說本行內到了不少新鮮樣式,請各家的奶奶們過來看看,選些喜歡的。

來了之後,自然都是滿載而歸,又是按照那套路折騰了一番,名正言順的銀錢落袋,在京師通州的一個莊子裡,原本存着的三十萬兩銀子一次全被提空。

………”

清晨起來,有資格上朝的官員都是在大明門那邊等候,從前都是夭不亮就要過來的,現在萬曆皇帝規矩大,這等祖宗規矩也給改了,吃過早飯過來也可,但回去的時候稍晚,這也合乎大家的心意,有那守舊的叫喚幾聲沒人理會也就過去了。

現如今,在大明門前也是有一景,幾個朝鮮那邊過來的使者天不亮就跪在門前哭號,請求上國發病援救。

宮內每次都派宦官溫和的安慰,甚至提供飯菜,但具體的承諾從來不給,開始的時候,大佬們還看個新鮮,後來就覺得無趣,根本不關注了,那邊磕頭哭號去,咱們說咱們的。

私下聊天的內容其實也是和朝鮮相關,大明這些年軍功的作用越來越大,有了軍功,榮華富貴那都是滾滾而來,而且有了軍功,可以有大批的人受到照應,李家犯過那麼多次大錯爲什麼還不倒,還有兩個總兵十幾個副將,就是因爲李如鬆這些年一直有功,至於王通那邊,那麼顯眼就不必說了。

有這個干礙,誰來當這個大軍的主帥,各處勢力就運動的相當緊了,而且李家上下活動的很頻繁,這個姿態也讓人心裡有數,李家這種按規矩做事,你這時候幫了忙,其他時候肯定有回報,王通基本上不動作,就算是一些中立的也不願意動作,未必記着好啊!話又說回來,如果王通真求上門,他們也不願意接茬,畢竟彼此競爭衝突實在是太多。

“……,王閣老那邊似乎還是不出聲啊……”

“次輔沈一貫據說露了點風色,可不知道被什麼人警告了,又是縮了回去……。”

大家彼此相熟的,都是湊在一堆小聲議論,這邊說這個,那邊也有人講:“聽說李家去找申時行了?請申時行出面說話,也是有幾分份量的,不過申時行現在謙退得很,根本閉門不見!”

“……嘖嘖,他李家還真捨得下本錢……”

“你想想,現在這局面李家如果不主持這件事,地位穩不穩不說,怕是錢財都賺不到了,能不着急嗎?”

“朝鮮那裡有個屁,也就是高麗蔘高麗紙,那地方我看不管也就不管了。”

王錫爵在另外一邊,他也不出轎子,有僕役伺候他喝了蔘湯後他就在轎子裡閉目養神,他不動,不代表別人不動,不多時就有人湊過來低聲說道:“閣老,有人說工部潘季馴露出口風,說王通適合爲帥,想要在朝會上諷”

聽到這話,王錫爵雙目微微睜開,又是合上,輕聲說道:“真是荒唐,他眼皮子就這麼淺,別人幫着刊印了本書,就什麼都忘了,這等事那裡是咱們做臣子能參與的,菲是天子做主,讓他謹慎些。

轎子外的人連忙答應,緊接着又是去了,王錫爵這才睜開了眼睛,冷聲說了句:“糊塗!”

有資格參加朝會的人都打定了一個主意,對誰人爲帥的事情,不說話,等等看,但拿了好處,或者自己有了取捨判斷,讓下面的人去搖旗吶喊就是,自己沒必要這麼早跳出來。

可這一天的朝會卻有了很令人驚訝的變化,刑部和戶部的兩個侍郎都是上疏,認爲正因爲大明這些年開疆拓土,這局面就越發需要維持,不能有絲毫的輕忽大意,眼下朝鮮有倭寇大軍,朝廷就算有把握,也要用雄獅博兔的態度去對待,不能有絲毫的輕忽。

又有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上疏,說眼下大明能拿出來的精銳機動力量就是虎威軍各部,虎威軍各部誰來統轄最有把握,有過勝利的前例,只有王通,有歸化城和建州的先例,朝鮮那邊也不在話下。

這幾人未必懂得兵法軍事,說的東西也是中規中矩的外行話,但他們在朝中可是被認爲沒什麼派系,最起碼和王通這個派系沒什麼往來,甚至在天津衛和松江都沒有太多的生意產業。

他們來說這個話,而且從奏摺本身來說,也沒什麼偏向,就是舉出一個個實例,就事論事而已。

所以儘管說這個話的人數不多,卻給人一種“出自公心”的感覺,對那些正在觀望或者說也是有些公義在的官員來說頗有影響,原本朝野大多是李如鬆爲帥的議論,現在突然間,變成了各有支持。

但關鍵的問題是,天子還沒有下決斷,當然,也沒什麼人注意到說話的這幾位大人,內眷經常去逛珠寶行……。!~!

第312章 跪下不殺給我滾第143章 銀子無好壞 王通大撒網第408章 以津爲鑑第524章 君臣相知不畏人言第392章 積沙成塔扶危救難第596章 屋外風雨屋內急第69章 關係網第1042章 海上第898章 風雨欲來第977章 這一仗我想打第629章 兩張不同用人見人第556章 內外有隙 且等不急第789章 太后第876章 征服者第194章 先打一頭第174章 朝爭第319章 出人意料的大佬反應第707章 王通論戰第943章 細說寧夏局第43章 人在華山無歸路第492章 意料之外合乎情理第784章 喧嚷皆是流言第576章 坐看賊亂 朕心甚憂第378章 直言相勸負荊請罪第864章 返北江中談第735章 虜騎剿馬賊第820章 婚禮第800章 痛陳利害第48章 不爲兄弟願爲奴第1135章 萬曆不是洪武第246章 大內無情或有義第760章 大戰間隙第271章 取於民用於民難道錯了嗎第744章 始戰第93章 出氣立威兼生財第987章 局勢大好第280章 海河怪事是保是罰第625章 難道虎威軍在第521章 有名有份 爲公花錢第206章 夜談 遙助 名帖第643章 今非昔比 大險之計第1章 歸鄉第527章 似多言 生意經第1100章 都在意料之中第313章 關門大索栽賊贓第199章 治安司有用第223章 操練偶遇第901章 士無風骨 君無威儀第306章 看得開不給活第485章 番人議明軍第271章 取於民用於民難道錯了嗎第10章 牢騷第403章 楚兆仁 轟的就是你第92章 你忍我不能忍第592章 波雖平暗流激涌第1131章 清晨是一天的開始第359章 金山銀海齊聚津門第509章 心有大義我知敵知第862章 十分突然第674章 城內行軍法第5章 無奈閒差第1047章 隨他死去第845章 張連生第511章 三面齊襲第122章 紫禁城的晚上第838章 亂糟糟第439章 虎威大商隊後急!!第729章 代王府的家奴又如何第879章 除夕歡宴第150章 首尾第445章 何人剪除陛下羽翼第656章 炫技求晉身第351章 案無蹤跡招納惡徒第477章 爲何來堰頭鎮第950章 差距是全方面的第273章 談笑定國策第45章 小孩子總是想要長高第122章 紫禁城的晚上第746章 浪打礁石第471章 尋根究底 何換權錢第150章 首尾第529章 宮中第1045章 燃燒的港口第1033章 也是立威第264章 申時行楊思塵第234章 家中小事 立營練兵第1100章 都在意料之中第890章 孤家寡人第666章 舉人知府第39章 朕賞你第980章 敵情 剿匪第78章 請罪脫身第88章 拉攏分化 帝王心術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905章 夫妻夜話第17章 生意經第753章 後發制人第278章 炮打晉和店第106章 三光之策第722章 王通所爲 衆官不明
第312章 跪下不殺給我滾第143章 銀子無好壞 王通大撒網第408章 以津爲鑑第524章 君臣相知不畏人言第392章 積沙成塔扶危救難第596章 屋外風雨屋內急第69章 關係網第1042章 海上第898章 風雨欲來第977章 這一仗我想打第629章 兩張不同用人見人第556章 內外有隙 且等不急第789章 太后第876章 征服者第194章 先打一頭第174章 朝爭第319章 出人意料的大佬反應第707章 王通論戰第943章 細說寧夏局第43章 人在華山無歸路第492章 意料之外合乎情理第784章 喧嚷皆是流言第576章 坐看賊亂 朕心甚憂第378章 直言相勸負荊請罪第864章 返北江中談第735章 虜騎剿馬賊第820章 婚禮第800章 痛陳利害第48章 不爲兄弟願爲奴第1135章 萬曆不是洪武第246章 大內無情或有義第760章 大戰間隙第271章 取於民用於民難道錯了嗎第744章 始戰第93章 出氣立威兼生財第987章 局勢大好第280章 海河怪事是保是罰第625章 難道虎威軍在第521章 有名有份 爲公花錢第206章 夜談 遙助 名帖第643章 今非昔比 大險之計第1章 歸鄉第527章 似多言 生意經第1100章 都在意料之中第313章 關門大索栽賊贓第199章 治安司有用第223章 操練偶遇第901章 士無風骨 君無威儀第306章 看得開不給活第485章 番人議明軍第271章 取於民用於民難道錯了嗎第10章 牢騷第403章 楚兆仁 轟的就是你第92章 你忍我不能忍第592章 波雖平暗流激涌第1131章 清晨是一天的開始第359章 金山銀海齊聚津門第509章 心有大義我知敵知第862章 十分突然第674章 城內行軍法第5章 無奈閒差第1047章 隨他死去第845章 張連生第511章 三面齊襲第122章 紫禁城的晚上第838章 亂糟糟第439章 虎威大商隊後急!!第729章 代王府的家奴又如何第879章 除夕歡宴第150章 首尾第445章 何人剪除陛下羽翼第656章 炫技求晉身第351章 案無蹤跡招納惡徒第477章 爲何來堰頭鎮第950章 差距是全方面的第273章 談笑定國策第45章 小孩子總是想要長高第122章 紫禁城的晚上第746章 浪打礁石第471章 尋根究底 何換權錢第150章 首尾第529章 宮中第1045章 燃燒的港口第1033章 也是立威第264章 申時行楊思塵第234章 家中小事 立營練兵第1100章 都在意料之中第890章 孤家寡人第666章 舉人知府第39章 朕賞你第980章 敵情 剿匪第78章 請罪脫身第88章 拉攏分化 帝王心術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905章 夫妻夜話第17章 生意經第753章 後發制人第278章 炮打晉和店第106章 三光之策第722章 王通所爲 衆官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