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制度

吏治**,並不是中國人天生就貪婪,而是因爲官制和監督體制根本就是錯的,根子不對,如何能結出好的果來?

低薪,低監督,必然貪污,無可懷疑的事實。

只要放手張佳木來做,不敢說必定能如何,但一個基本清廉高效的政府,五年之內,一定能建成。

但首先這第一條,就沒有辦法做到。

官制,也是吏制,當然不止一個防貪防腐那麼簡音,行政體系的構成和改革,官員選拔的方式也需改革,科舉有其進步之意義,但到了明清時,已經是弊端比好處大了。

體制和吏治是相輔相成的,好的體系產生的好官當然多,就眼前大明這體制,能有現在的吏治就算不錯了。

公平的說,清朝的體系都比明朝強的多。最少在雍正年間開始,清的吏治就保持了一個很高的水準,一直到慈溪亂開捐例,捐班兒比正途多幾十倍,大家都想着法子摟錢,那會子,纔是清朝真正吏治敗壞的開始。

要是沒有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沒有西夷入侵,清朝那一套,說強過周朝八百年是假的,鬧個四五百年的壽數,問題不大。

所以一朝的興盛或衰敗,吏治肯定是排第一。沒聽說過吏治**的國家是軍事強國,自己屁股上全是屎,還能東征西討。

但涮新吏治這頭一條就沒有辦法,吏治是掌握在文官手中,當然,文官是官,吏在他們下頭。可無論如何,官吏一體,整個官僚體系還是掌握在文官集團手中。

就現在張佳木和文官的關係,和他們談體系整頓……算了,還是不要太搞笑的好。

就是皇帝這裡,也未必能允許如此大手腕大氣魄的整頓改革。

這是變更祖制,是在掘朱明王朝的根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氣魄很大,而且是個超級工作狂,廢除了丞相的情形下,他把持全國政務,事事都不脫他的掌握。工作量已經這麼大了,還把後世子孫的工作也幹了很大一部份。

律法,禮制,規定的鉅細糜遺,穿什麼衣,行什麼禮,都規定的詳詳細細,在朱元璋看來,後世子孫只要按他的規矩來辦事,大明王朝就是千年萬年,永遠傳承而不絕,朱家子孫,就可以享國永遠,永享太平之福了。

有着這種樸素的思想,朱元璋當然規定了不準改動他的成憲,所謂的《大誥》就是幹這個的,有這種壓力,後世子孫敢改他的成例的,還真是沒有幾個。

就算再厲害的明朝政治家,也只能在舊有的體制上修修補補,當然,中國曆朝都是改革最難,象王安石那樣的厲害人物,原本也是不多。

諸多阻礙,張佳木想在體制上下手腳,也確實是難了些。

這一條不能出口,底下的財政改制、軍制徹底改革,更加不必談起。種種改革,都不能是烏托邦似的空想,比如軍制的改革,是涉及方面極多的改革,邊境的安全,敵人的潰敗是先決首要條件。

然後是物質條件的改善,道路、通信、指揮、後勤、監軍體系,將全面改革。

沒有體系的改革,那就只能是修修補補,所作所爲,和前人相差不大了。

一想之下,便甚覺艱難困苦。

但張佳木是意志堅忍不拔之士,這幾年的經歷,哪一天都是在與人爭鬥中度過的。別看他不言語,但當年曹吉祥和石亨給他的壓力,哪一天能真正在心理上放鬆了?

他自己孤家寡人也罷了,但家中尚有母親和幼妹,萬一行差踏錯,想想她們的下場,自然就是如履薄冰

這些事,他從來沒有和人講過,但自己心裡,實實在在的是刻滿了傷痕。

這種爭鬥,但願不要再有,而也但願子孫後代,能安享太平之福。

有這種念想,自然是堅忍不拔,再多的困難,也只會等閒視之。畢竟,現在是比當初與人爭鬥時強的多了。手中掌握的權力和資源,也是比當初強的太多了。

就是眼前的皇帝,亦是必須對他掌握的權力有些忌憚,甚至是敬畏

朱祈鎮畢竟還算是個合格的政治家,對權力的掌握很敏感。並不是他看不到張佳木掌握的權力,也並不是一點兒削奪他權力的辦法也沒有,但是最起碼的,皇帝知道現在彼此爭鬥,對大局全無益處。

而相反,彼此支持扶持,卻是能辦成一些大事,使得王朝往長治久安的路上穩步前行。

這,纔是皇帝今日表態的重要原因。

……

君臣奏對,足足又是一個多時辰。

好在,今天衆人知道這是張佳木“回門”的好日子,所以獨對必定會很久,是以說怪話的倒是沒有幾個。

等到了午膳時間前後,裡頭傳出消息來:“皇上和張太保一併用膳,在乾清門平臺賜宴,今日午朝,免”

傳旨的小宦官一走,內閣裡幾個大學士俱是一笑搖頭,只有彭時甚爲不滿,面露薄怒,道:“午朝是內閣與皇上議事,比起早朝還要要緊的多,不知道皇上和張佳木有什麼可說的,這麼久了,還要賜宴”

身爲大學士,雖然俸祿不高,不過有賜給的府邸,還有賞賜的莊田,所以其實並不窮困。到了嘉靖年間,大學士徐階有二十萬畝地,還是在寸土寸金的松江和蘇州諸府,所以大學士的日子過的是很滋潤,除了一個孤高自傲的于謙,真的是寸土不要,寸金不取,景泰當年的賞賜,一般人都高高興興的收下來,但于謙卻是封存在家,一文不用,後來掛冠南歸,只蕭然一身,一輛馬車載人,一輛車帶些書和用具之類,除此之外,就是身無長物了。

眼前這幾位,就算是彭時,也是生活無憂,至於皇帝的賜宴,一般的大臣非得有大集會,大慶典,纔有機會列身其中。

至於李賢和彭時這樣的大學士,簡直是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

西苑這樣的皇家禁地,一般人根本進不去,裡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的天上宮闕一般,一般的大臣瞧也難得能瞧一眼,但大學士沒事就能進去,遊船,騎馬,最近*光正好,隔幾天皇帝就賜大學士遊西苑,並且賜宴,叫衆人看風景賦詩,這般的待遇,一般的大臣哪裡敢想

就是這麼着,彭時還是吃味的很,便是李賢也只是一笑而罷,並不響應他,其餘幾個大學士或是如商銘這般,是負罪後又赦歸,所以不便多說,又有些是後學新進,不能和李賢和彭時比資格,所以凡事都不多嘴。

此時大明的內閣創立雖數十年,但很多制度倒還沒有確定,只有首輔一制,算是已經堪堪成型。

首輔有票擬之權,任何奏章,按程序是從通政司再送到內閣,內閣由首輔票擬之後送到宮中,然後宮中司禮批紅,發出上諭來,內閣副署之後,就算是正式的詔旨了。

一般來說,內閣的票擬輕易也不會被駁回,就象皇帝和內閣的詔旨下來,各科的給事中有封駁之權,如果覺得旨意不合理,給事中就能用封駁權予以封回。這種權力,一般也沒幾個給事中會用,所以,內閣的票擬,一般也不會被駁回。

畢竟,明朝大學士尊崇,雖不能和宋之宰相比,但明朝皇帝也算是給足了面子。口稱先生而不語,任以國事委之,除了少數帝王,基本上明朝二百餘年時間,就是皇帝、司禮監,還有內閣三位一體,共治天下。

首輔有票擬權,所以就是與其餘大學士區分的關鍵所在。除了首輔之外,便是次輔有權,而李賢首輔,彭時次輔,此時的內閣,便是在二人之下運作了。

彭時發完牢騷,倒也安靜。他也是極忙了,次輔責重,每天要看的奏章不知道有多少,千頭萬緒,都要這些大學士一一先理順。

這個龐大的帝國雖然力求安靜,甚至地方官不給百姓受理刑獄,不多事,不生事,就算是清正廉潔的好官,但畢竟是這麼一個龐大的國家,各方各面的事情每天是層出不窮。

邊境的錢糧調撥,軍情敵警、燒邊,就很夠頭疼,還有各地的駐軍調動,糧餉,衣袍,當然,還有修河、修路、地方官的賢愚不肖,各地的刑案大案,官員調動,錢糧徵調或是免徵,都屬於內閣可以過問的範圍。

光是大學士,還有那些副手們,每天都是忙的腳不點地,內閣學士,原本就是皇帝的副手秘書,回想起來,明成祖已經算是勤政,但每天這麼多的政務,也得設內閣這個秘書班子來幫手。而大明太祖卻是自己一手一腳,全部自理,這般的強悍,真真是叫人思之而佩服異常了。

除了內閣事務之外,彭時還要負責給太子講書,還要管理國子監的日常事物,所以每日的繁忙也真是非同一般,是常人極難想象。

第489章 勇士第543章 和買第186章 見過公公第45章 挑人第179章 土地第646章 議曹第317章 傳奇第99章 沂王第309章 露臉第116章 後浪前浪第168章 新氣象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564章 儲備第105章 設計第133章 斷手第37章 招兵買馬的開始第513章 喜事第592章 流言第339章 不仁第70章 贈馬第637章 銀本第89章 請客第537章 打趣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327章 重賞第602章 工匠第222章 閒談第51章 爭執第105章 設計第686章 肅清第356章 分贓第152章 人心第561章 制度第608章 間子第8章 請君入甕第141章 慶功第694章 詔旨第664章 司法第640章 舊事第617章 酒樓第283章 外勤第326章 鹽引第484章 城頭第652章 裁撤第18章 內鬼第58章 賦詩第204章 滅火第358章 駕臨第33章 上任第594章 仁德第33章 上任第330章 賜婚第149章 大宅門第261章 行樂第472章 進步第109章 徘徊第358章 駕臨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426章 今夜如何第133章 斷手第324章 馭下第155章 進宮第690章 進退第320章 腐化第300章 零五章焚香第613章 獄中第477章 慘事第2章 靜夜思第655章 艱難第411章 人情第212章 死不足惜第666章 東宮第138章 推薦第205章 謀反第603章 文思院第15章 攪動風雲第311章 守業第412章 欲雪第246章 勸慰第367章 處處爲營第675章 做主第508章 新聲第657章 計較第321章 好事第417章 脫身第273章 人情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二十三章第39章 比試第214章 幼軍第219章 校閱第162章 希望第358章 駕臨第358章 駕臨第183章 世家第484章 城頭第357章 三線第266章 環第296章 機鋒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325章 星光
第489章 勇士第543章 和買第186章 見過公公第45章 挑人第179章 土地第646章 議曹第317章 傳奇第99章 沂王第309章 露臉第116章 後浪前浪第168章 新氣象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564章 儲備第105章 設計第133章 斷手第37章 招兵買馬的開始第513章 喜事第592章 流言第339章 不仁第70章 贈馬第637章 銀本第89章 請客第537章 打趣第433章 靈機一動第327章 重賞第602章 工匠第222章 閒談第51章 爭執第105章 設計第686章 肅清第356章 分贓第152章 人心第561章 制度第608章 間子第8章 請君入甕第141章 慶功第694章 詔旨第664章 司法第640章 舊事第617章 酒樓第283章 外勤第326章 鹽引第484章 城頭第652章 裁撤第18章 內鬼第58章 賦詩第204章 滅火第358章 駕臨第33章 上任第594章 仁德第33章 上任第330章 賜婚第149章 大宅門第261章 行樂第472章 進步第109章 徘徊第358章 駕臨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426章 今夜如何第133章 斷手第324章 馭下第155章 進宮第690章 進退第320章 腐化第300章 零五章焚香第613章 獄中第477章 慘事第2章 靜夜思第655章 艱難第411章 人情第212章 死不足惜第666章 東宮第138章 推薦第205章 謀反第603章 文思院第15章 攪動風雲第311章 守業第412章 欲雪第246章 勸慰第367章 處處爲營第675章 做主第508章 新聲第657章 計較第321章 好事第417章 脫身第273章 人情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二十三章第39章 比試第214章 幼軍第219章 校閱第162章 希望第358章 駕臨第358章 駕臨第183章 世家第484章 城頭第357章 三線第266章 環第296章 機鋒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325章 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