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方政府來說,招商的項目很多。那些形形色色的投機者、還有騙子,把他們精心炮製的項目,進行精心的包裝,然後猶如大街上發小廣告似的,發給那些急於找項目的各級政府,這些政府官員每天都會接到很多這樣的信息,但如國際集團這麼靠譜的、貨真價實的並不多。
當聽到周少華說這一次國際集團要在國內投資六十多億,龍副市長可就有點坐不住了。
這麼大個項目,在北方廠談那是絕對不合適的。畢竟是自己從機場把國際集團接過來的,這個項目的優先權就應該是自己的。任何人都不想給它人做嫁衣,更何況這個項目關係到自己和身後利益集團的政績,關係到在仕途中的走向。
所以,龍副市長趁着沒人注意,給坐在身旁的市招商局長一個暗示。
能得到市長的青睞,絕對不是個笨人。招商局長一看龍副市長的暗示,馬上站起身來,拿出電話,非常嚴肅的“嗯嗯”的兩句,然後煞有介事的上前一步,在龍副市長的身旁,輕聲彙報道:“龍市長,市委辦來電話,問我們什麼時候到,書記剛開完會,正等着我們呢。”
“書記正等着我們呢?好,你馬上回話,我們五分鐘之內就到市委。閆董事長,實在不好意思,本來想讓您們老朋友之間敘敘舊,看來您只好另找時間了。周董,我們這就得走了,不能讓書記等太久了。”龍副市長站起身來,也不管有沒有反對的,直接說道。
周少華到沒有什麼,反正自己也沒想過來。所以,龍副市長這麼一說,他來了個借坡下驢,馬上跟着站起來,與在座的這些老領導道別。
閆旺本來還在糾結龍副市長與周少華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只是聽周少華這麼一介紹,精明的閆旺馬上明白過來:原來這位龍副市長看中的,是這個猶如唐僧肉一般的項目。如果自己猜的不錯,龍副市長跟周少華私人之間應該沒有太多的關聯。
弄明白這個問題,讓閆旺放心不少。但一聽周少華這一次是代表國際集團來考察、落實項目的,閆旺心裡也是不由得一動。
自從到任北方廠後,企業的經營形勢急轉直下,這是閆旺沒有預料到的,他已經意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北方廠有失控的危險。
沒到北方廠之前,通過各種關係,憑藉着自己在省廳的地位,閆旺對北方廠的實際情況,還真的下了一番功夫,做了一番調查,基本把企業的家底摸了一遍:十幾個億的資產,每年利潤七、八千萬,亞洲最大的造紙企業。這麼豐厚的家底,就算自己對企業管理不是十分內行,但只要不出大格,吃老本挺個三、五年還是不成問題的。別說是三、五年,只是挺上兩年,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也正是這種自信,才讓閆旺下決心來北方廠的。
可能是心裡太有底了,所以,來廠後,閆旺並沒有把全部的心思放在生產經營上,而是把絕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扶植自己的親信、培養自己體系上了。因爲在這方面,對他來說,那可比研究生產經營省力得多,在某種程度上說,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自己的老本行,因爲在機關的這些年,早就對於這一套了然於胸,做起來也如魚得水。
只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企業與機關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在機關,只要你處理好與上司的關係,對同僚和下屬說得過去,不要太惡,做事別太黑心,就算你無能,你也可以高枕無憂。
當然了,在機關,只要手中有點權力,來巴結你的人絕對不會少的。旱澇保收,還能弄點灰色收入,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只要你收錢辦事,別惹衆怒,並能適當的把好處分流一下,對上有表示,下對有說法,民不舉官不糾,這樣人的在機關,絕對算得上好官、好人了。因爲無論是上級,還是下級,還有那些找你辦事、給你好處的那些人都明白,現在人們生活的都很現實,當官的想方設法撈錢,老百姓也千方百計的想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有好多事就免不了求領導辦,如果真正把事給辦了收些錢啊禮啊也在情理之中,人們不僅不能說什麼還會感激你的。 wWW. t t k a n. C〇
因爲在這些當官的人中,確實有些人渣。這些人渣,什麼錢都敢要,什麼禮都敢收,就是不辦事。和這樣的人比起來,收錢辦事的,你能說他不是好人嗎?
而在機關,不論是廳長,還是處長,並沒有什麼硬性指標。換一種說法就是,不論你有沒有本事,有多大本事,只要坐在那個位置上,就等於端上一個金飯碗——絕對不會開不出工資的,因爲工資已經列入了國家的財政支出。這也是爲什麼每年有那麼多的大學生,腦袋削個尖的報考公務員的原因之一。
說得再通俗一點,那就是公務員是吃財政飯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成爲公務員而且沒什麼意外的話,你就可以永遠吃國家財政這口飯,永遠的有工資保證。工資是固定的,隨你的級別變化而不斷增加。物價上漲或通貨膨脹的時候國家還會給你漲工資,少了很多擔心、麻煩,比如近期因爲物價上漲公務員工資平均上漲了500元
其次,公務員還有很多國家提供的待遇,比如醫療保險,如果你成爲公務員,根據你工資水平的百分比,每月[一般是2%-3%]加上工資單中,打到你的醫療保險卡中,可以方便看病、買藥,真的很實惠。
尤其是公務員退休後的保證,更是讓人羨慕不已。退休了即使不工作,國家每月還會給你原先的工資保證。
對公務員來說,只要你不違法犯罪,就不會下崗不會失業,工資有保證。
但對企業來說,就不一樣了。對企業的員工來說,這些福利,都是渴望不可及的。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企業不論你多大,是省屬還是市屬,國家的財政,是不會保證你的員工收入的。要想開工資,企業必需有利潤。
第四五二章 鷸蚌相爭(四)
由於閆旺並沒有認識到企業與機關的這些不同之處,所以,一到北方廠,他並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生產經營上。直到月末開資的日子,在李潔的提醒之下,他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企業生產經營,那是有周期性的。當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已經晚了。因爲在這一週期之前,那些問題已經出現。只是被一些表面東西所覆蓋,你沒有發現而已。
比如說流動資金問題,現在北方廠僅有的那點流動資金,全都讓進口木漿給佔了,而生產所需的不僅僅是木漿,還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輔助材料,現在連買這些輔助材料的錢都沒有,只能像過家家似的,東湊一點,西借一點。對於一個大型企業來說,這絕對不是長久之際。
而生產出來的產品,資金回籠最少也在一個月的週期,更讓閆旺鬧心的是,失去國際集團的訂單,對北方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昨天李潔給自己送來一季度財務預報表顯示,每年都被各方面寄予後望的開門紅,今年怕是無法讓各方面滿意了。從預報表上看,一季度,預計虧損二千多萬元。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能力不足,銷售不暢,資金回籠速度減慢。
生產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今年的訂單減少一半,二是現在的訂單,因爲缺少輔助材料,影響生產二十多天,小一個月。
銷售不暢同樣是受二方面影響,一個是沒有那麼多的訂單。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訂單銷售,訂單生產。二是銷售出去的產品,一般都有個回款週期,少則一個月,多得達到三、四個月。
銷量減少一半,所收回來的款項,要麼用來維持日常生產,要麼用來給員工開資,兩樣只能滿足一樣。到北方廠這麼長時間,閆旺終於體會到捉襟見肘的日子了。
爲了擺脫這種困局,閆旺少有的放下身段來,請回幾位有經驗的老領導,當自己的顧問。
問題是找到了,顧問給了他二十來條建議,而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改變銷售目前這種不利狀況。就算不能恢復到以前的水平,必需在現有的基礎上,銷售額度增長百分之三十,這樣才能維護北方廠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態。
增長百分之三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今的文化用紙市場,經過這麼多年的爭爭奪奪,這塊蛋糕已經劃分完畢,自己的陣地沒守住,現在要去搶別人的地盤,沒人會拱手相讓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失去的地盤奪回來,那怕是奪回一半,那百分之三十就有着落了。”李潔看着顧問給的這二十來條建議後,總結着說道。
“是呀,可怎麼奪?誰有這個能力去奪?你不是不知道,失去的地盤正是國際集團。”閆旺有些失望的說道。
“我到有個辦法。現在不是已經把李季調回到京城辦了嗎?這一着棋還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夠。”李潔已經完全進入了角色,她現在的身份是財務中心副主任,副總會計師,已經成爲閆旺最信得過的智囊之一了。
“什麼辦法?你快說說。”聽她這麼一說,閆旺猶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急切的催問道。
“對銷售總公司,分而治之。給趙明理壓力,如果他要是真的不行,正好藉機拿下。”
“能不能說得具體一點?”
“銷售總公司現在不是一個老總嗎?咱給它設兩個老總,分爲南、北兩區。同樣的人馬,同樣的資源,同樣的指標,讓他們兩個人比着幹,來一個龍爭虎鬥,看一看最終鹿死誰手。到那時候,不用你指定誰是總經理,就會有人主動站出來的。”
李潔的建議一出,閆旺也毫不猶豫,第二天就把那位比趙明理資歷還要老的區域老總提到銷售總公司總經理的位置上來,然後把銷售總公司重新劃分南區和北區,在周少華回來前二天,纔算把這項工作搞定。此時一聽周少華國際集團這一次要在國內投資六十億元的大項目,閆旺不由得爲之一振:只要能與國際集團這些項目掛上鉤,那北方廠的目前的困境,何愁不解?
閆旺這樣想,不是很有道理的。
國際集團以出版印刷起家,在這一行業,世界老大的地位至今無人撼動。雖然閆旺不知道這六十億的項目具體是什麼,但像這樣的國際性大企業,不可能投資自己掌控不了的行業,不可能冒太大的風險。按着這樣的思路,這一綜合項目,一定與出版印刷這一行有關聯。
只要與這一行有關係,那北方廠就有機會。
當然,能與國際集團合作多長時間,雙方有多大的利益,這些閆旺關心的並不多,他現在急需解決的是北方廠目前的困境。因爲如果解決不好目前的困境,就算岳父在省裡給自己撐腰,但要真的兩個月開不出工資來,他這個董事長的位置,一定會坐不穩的。現在就有人偷偷的給自己打小報告,說是一些退休及二線的老員工正收集材料呢,要到省裡上訪,告自己不做爲。
只要把國際集團拉上,就算暫時沒有太大的投入,但北方廠銷售問題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觀的。只要銷售問題一解決,剩下的其它問題,那都不是事兒。到那時,以自己的能力,再加上省裡的關係,要是合心還好,不合心的話,把國際集團趕走,也是輕而易舉的。
閆旺正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盤,沒想到龍副市長突然要走。
以他的精明,還是一眼看出來,並不是市委書記真的這麼急,而是一聽周少華介紹這個大項目,他們怕自己染指,怕丟掉這個先機。
自己在省廳的時候,也有招商任務,而每一次遇到好項目的時候,也都是像防賊似的防着其它部門甚至自己的同事,很怕讓他們搶了先機,拔了頭功。
但龍副市長說走,自己不可能強留,就算想強留,也留不住,畢竟市委書記的大旗在後面立着,就算是岳父,對這位省委常委也是小心翼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