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妃在粉玉的攙扶下,勉力站起來,擺擺手道:“無妨,本宮先在這裡歇息一下,轎子慢一些,請皇后娘娘先行吧。”
“是。”趙青卓趕緊的回去覆命了,他生怕自己一個忍不住,再笑了出來。
望着沈雲錦的轎子慢慢的遠去,端妃擡起頭,看看趙老三,錢四恭敬的伏在轎子前,不由得納悶,這轎子怎麼會一晃一晃的不穩呢?她想了想,命道:“趙老三,你站起來。”
“端妃娘娘,奴才不敢。”趙老三立刻跪倒在地,一邊雞叨米似的不斷磕頭。
“本宮讓你站起來!”端妃此時感覺胸中暢通了許多,臉色漸漸變得嚴酷起來。
“是。”趙老三不敢再說,緩緩的站起身來,左肩膀微微的歪着。
“走!”
趙老三低下頭,思忖了一下,努力的想撐住身子,卻不防一步,兩步下去,立刻就露出了馬腳,原來趙老三的兩條腿竟然不一樣的齊。
怪不得轎子會晃動得厲害,端妃柳雪茉心中的那個氣,沈雲錦,你簡直就是欺人太甚了!
“你,你,你們四個過來,擡着轎子!”粉玉看着柳雪茉的面容,陰沉得隨時可以雷霆萬鈞。連忙指着四個侍衛,吩咐道。
“端妃娘娘,他們,他們擡轎子,搶了奴才的活,奴才,奴才怎麼辦啊?這,這可是皇后娘娘交待的活啊。”趙老三嚇了一跳,撲通一下子,又跪倒在地,連聲的問道。
“哼,皇后娘娘倒真是看重你們啊!”柳雪茉咬牙切齒的說道,一雙美目,此時殺氣頓露。
趙老三卻不怕她,膝行上前,昂首道:“回端妃娘娘,從前,奴才們是爲先帝擡轎的,本來已經退隱,若不是因爲今日皇上將轎子全部調走御用,就是皇后娘娘也不敢勞動奴才們出山的。”
“好,好,好一個爲先帝擡轎的奴才,好一幅囂張的模樣,今日看你這番樣子,想必先帝也總想先殺而快之吧,先帝仁慈,今日本宮便代先帝
來教訓教訓你們。來人,拖下去,狠打五十板子!”
趙老三聽着端妃要打他們,立刻便哭嚎起來:“先皇啊,昔日您仁慈,體恤奴才,卻不料,奴才今日受這虐打,先皇,您顯靈,帶了奴才們去吧,先皇啊,先皇啊……”
端妃沒有想到,趙老三,竟然會撒潑,只氣得花容亂顫,指着趙老三,向着粉玉道:“難不成,還要讓我與這奴才對罵不成,你們,你們可都是死了!”
粉玉本欲勸勸端妃,畢竟趙老三是先帝身邊的奴才,打狗還要看主人,若是真打了,只怕回宮也不好交待。
卻不料,趙老三竟然又哭又嚎起來,立時一個頭有兩個大,連忙的走到端妃面前,深施一禮:“娘娘,他是個奴才,本沒有什麼修養,娘娘何必再爲這種人生氣,娘娘金枝玉葉的身子,若是氣到了,倒真是不值了。”
趙老三聽着粉玉的話,聲音又提高了許多,並且暗中踢了跪在旁邊的錢四一腳,錢四這才如夢初醒,跟着也嚎叫起來。
端妃聽着他們的叫聲剌耳,心中的火氣更甚,立刻一揮手道:“主善,狗兇,非得棒子不能治服,來人,拖下去,狠狠的打!”
趙老三心中着急,皇后娘娘,您這不是坑了奴才嗎,奴才本不想出來,您非命着奴才出來,說要賞奴才酒喝,這可好,酒沒喝到,那大棒子燉肉,倒吃個熱乎的了。
那些侍衛們不敢怠慢,立刻上來四個人,兩個人拖着趙老三,錢四,扔到路邊,拿起手中的棍子,就要打下去,卻聽着,不遠處一聲斷喝道:“住手!”
端妃冷着眼,向那邊瞧去,卻是趙青卓帶着幾個侍衛,重新又回來,看到這情景,立刻上前止住。
“大膽奴才,敢阻本宮責罰奴才!”
“奴才不敢。”趙青卓昂然上前,單膝而跪,拱手道:“端妃娘娘,轎伕趙老三,乃是先帝御用轎伕,爲先帝擡轎近三十載,便有不是,先帝在世之時,曾發下旨意,不許任何人爲難
趙老三,錢四,想必,端妃娘娘不曾在皇上的御書房內見到這旨意,所以,纔敢如此殘暴對待先帝顧惜之人。”
“你,你,大膽!”端妃聽着趙青卓侃侃而談,言語之中,多是責備,更是說明她沒有在皇上的御書房見過先帝的旨意,這分明就是明目張膽的諷刺:你雖然是主子,是端妃,可惜啊,你竟然連先帝的遺昭都沒有見過,還不如我這個奴才!
“奴才不敢。”趙青卓又拱了拱手,不卑不亢的說道:“皇后娘娘已經到了護國寺,心中擔心着端妃娘娘爲何還不曾到來,特命着奴才前來探看,沒有想,端妃娘娘竟然趁着皇后娘娘離開,殘暴責打先帝的老奴,端妃娘娘,這個事情,奴才是無法瞞報的。”
端妃柳雪茉此時又氣又急,望着趴在地上,依舊嚎哭的趙老三,眼珠轉了幾轉,臉色突然平緩下來,淡淡的說道:“趙老三頂嘴,本宮一時氣憤,也只是嚇嚇他們,何曾責打,趙侍衛,你便是不來,本宮也會吩咐那些侍衛們停手的,既然皇后娘娘已經到了護國寺,休要再讓皇后娘娘久等,來人,起轎!”
趙青卓方纔拱手施禮,侍衛們趕緊的擡起轎子,急步的向着護國寺而去,那邊趙青卓趕緊過來,將趙老三,錢四攙扶起來,輕聲問道:“三哥,四哥,您老人家沒事吧?”
“沒事,沒事,若是趙大人再晚來一步,奴才想着,這老屁股就開花了。”
趙青卓“呵呵”一笑:“三哥,您可沒少氣那位主啊。”
“彼此彼此。”幾個人,相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護國寺,因爲是皇家寺院,所以往來的香客,也都是達官貴胄,今日大年初一,來的人,更是舉不勝數。
本着與民同樂,沈雲錦來的時候,就吩咐寺內主持,不要大肆的鋪張,低調行事,所以,沈雲錦的轎子來至寺前,便有知客僧將他們引到一條靜僻的小門,由此進入,直接到了寺中後堂。早有主持帶着一寺僧衆在那裡膜拜接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