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樑王趾高氣昂,儼然不把趙構放在眼裡。在他看來,大宋王位理應是柴家的。如果不是趙匡胤陰謀篡位,柴家依舊是當今皇上,自己的父親樑王膽小怕事,不敢起兵反叛大宋。萬般無奈之下,爲皇上賀壽爲名,來到京城,就四處聯絡以前的將領以及文臣,只可惜早已時過境遷,衆人早已忘記柴家這個後周皇帝的後裔,只記得趙家乃是當今天子,有些人根本就不給面子,處處碰壁,也有人願意接見自己,其中就包括了代王趙桓。
在代王府上,小樑王試探了一下趙桓,送上厚禮,讓他幫忙美言幾句,能過留在汴京城。雖然趙桓不知道他的用意,心裡也不待見,故而隱晦的提出武舉考試,意思就是能夠得到武狀元,必然可以入朝爲官。
於是,小樑王感恩戴德的離開,卻不知趙桓是想借助他來攪亂趙構,要是柴桂出了意外,更加的好了,這樣就有藉口彈劾趙構了,實乃一石二鳥之計。小樑王經過趙桓的點撥,又送了一份大禮給予張邦昌、張俊等三人。恰好,張俊、王鐸等人正愁沒辦法完成高俅吩咐的事情,小樑王自己送上門,他們何樂而不爲,順水推舟即可。
小樑王趾高氣昂地說道:“你便是湯陰縣的岳飛,本王勸你放棄比較好,待會要是有什麼閃失,恐怕你家父母就要白髮人送黑髮人了。”
柴桂的威脅恃才而驕,自認爲有張俊等三人相助,便什麼事都沒有,自己是內定的狀元,偏偏漏算了趙構的存在,又目中無人,還提及到岳飛的母親,如何讓他能忍。
岳飛反脣相譏道:“千歲與草民爭奪武狀元,甘願放棄爵位,榮華富貴,爲國效命,這份心意草民深表贊同。然而,草民答應母親要全力以赴,沒有比試如何知道結果,還有一場比試,到時候再一較高下,如何?”
“不識好歹!”小樑王冷笑一聲,道:“本王勸你早些放棄,莫不要白白丟了性命!既然你不聽奉勸,那便最後一場來個生死決鬥,不論生死,不知你敢應戰嗎?”
岳飛回道:“如何不敢?草民應戰!”
“既然找死,本王就成全你!”小樑王冷笑一聲,自高自大,目中無人,就連張俊等人都看不下去了。
趙構搶先一步說道:“既然你們兩人都有此意,那麼我也不反對。不過,你們也要過得了這一關才行。”
接下來,張邦昌又讓他們兩人各種寫下“槍論”和“刀論”。不再遵循趙構的那一套,選擇以往的傳統方式考驗他們兩人的“策論”。岳飛與柴榮二人領命下來,就在演武廳兩旁擺列桌子紙筆,各去作論。至於,張顯、王貴等人依舊按照之前的方式作答,也是馬馬虎虎過得了關,只有牛皋一人有些問題。
趙構將他們兩人的試卷拿出來一看,岳飛的文才,趙構心知肚明,也沒有細心的查看,倒是認真看了一下小樑王的,也不禁點點頭,暗自稱讚道:“文才不錯!”
若論柴桂才學,原是好的,不比岳飛差。只因岳飛不懼權貴,絲毫不退讓,氣得昏頭搭腦,下筆寫了一個“刀”字,不覺出了頭,竟然寫成了“力”字。小樑王自覺心中着急,只得描上幾筆,弄得刀不成刀,力不成力,只好塗去另寫幾行。正當他奮筆疾書時,岳飛早已寫好交卷,樑王諒來不妥當,也只得匆匆忙忙寫了幾句,就上來交卷。
張邦昌先將樑王的卷子一看,就籠在袖裡;再看岳飛的文字,吃驚道:“此人之文才,比我還好,怪不得宗老頭兒愛他,就連郡王都與他像是舊識。”
拿人手軟,吃人嘴軟,張邦昌收了高俅的銀子,又收了小樑王的好處,豈能不幫他一把,故意喝道:“這樣文字,也來搶狀元!”接着,張邦昌就把卷子望下一擲,罰喝一聲:“叉出去!”
左右呼的一聲擁將上來,正待動手。趙構怒吼一聲:“我看誰敢妄動!”左右人役見趙構怒氣衝衝,誰也不敢違令,便齊齊的站着,不敢動彈,又接着吩咐道:“把岳飛的卷子取上來我看。”
左右又怕張邦昌發火,面面相覷,都不敢去拾。趙構目光變得更加陰冷,衆人急忙將岳飛的試卷取了過去,呈給趙構,他細心的看一遍,又看着張邦昌,陰冷的說道:“張大人好大的官威,莫不是忘記了還有本官在此?”
張邦昌聽到趙構怒氣衝衝的聲音,又看見他陰冷的目光,冷汗直流。之前,趙構從未說話,自認爲趙構懼怕小樑王,故而肆無忌憚,想要給予樑王一絲幫助,卻不想做得太過火,尤其還在趙構眼皮底下做這樣的事情,讓他更是惱火。
趙構一步步的走向張邦昌身邊,冷聲道:“將小樑王的卷子拿出來!”張邦昌顫抖地取出小樑王的卷子,趙構轉身離去,又認真的看了一眼,道:“這樣的文才還想過第二輪?千歲,你是拿武舉考試開玩笑嗎?”
小樑王惱羞成怒道:“放肆!”
“大膽!”趙構喝道,一改之前風輕雲淡的模樣,嚴肅不已,頗具威嚴,冷聲道:“此地乃是我官職最大,小樑王你不要忘記。現在的你只不過是一介布衣罷了,參加武舉考試的條件,難道你不知道嗎?身爲一國番王,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卻放棄爵位,甘願參加武舉考試,這份忠君愛國之心,本官會像父皇奏明。”
“如果不是念及你祖上功績,豈能讓你在此放肆,肆無忌憚,想要在我管轄的地方作威作福,你選錯的地方,要想安然無恙的參加武舉,那就給我閉嘴,將你的那一套給我收起來。如若不然,本官就判你擾亂武舉,還要進入天牢等候皇上發落。”
小樑王作威作福習慣了,哪裡看過十二歲的少年敢這樣,不僅不給他面子,更是剛正不阿,儼然不把放在眼裡。就算小樑王心裡有千百個不願意,也不得不低頭。只因他看到趙構臉上的神色,就知道他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做出來。
如今,趙構已然掌控一切,大局在握。張邦昌肆無忌憚的行爲,給了趙構一人之命行事的藉口,時機成熟,他也不必縮手縮腳,任憑小樑王作威作福。
之前,趙構一直不敢有太大的動靜,走一步算一步,心裡也憋屈。只能暫時隱忍不發,小樑王出線目中無人,張邦昌等人見趙構懼怕柴桂,故而不再暗地裡使絆子,明目張膽的袒護小樑王,又藉機打壓岳飛,就是不願讓趙構稱心如意。
不曾想到,趙構選擇隱忍,他們就迫不及待的實施計劃,落入趙構所設的圈套之中。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既然明目張膽的行動,趙構也就不需要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