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廢除三舍法(一)

趙構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地話語深深地打動了趙佶,與他所想不謀而合,唯有如此做才能一勞永逸。若是以前趙佶或許不管不顧,任由事態發展,現在的他決不會有這樣的想法,要戰就戰,決不會退縮。

趙佶大讚道:“構兒所言深得朕心,此乃關鍵所在,甚是欣慰。”

於是,趙佶直接下一道聖旨,對西夏用兵,派遣大宋三萬大軍奔赴前線,與西夏軍一決雌雄。與此同時,李綱爲主帥即可前往延安府,另外又派遣吳玠、宋江爲副將,先鋒十幾人,又下聖旨至太原府,調兵遣將支援李綱。

爲了以防金國、遼國趁虛而入,宋徽宗又命令河間府、真定府的軍隊加強防守,又不得輕舉妄動,以免給金國落下話柄。此事交給了折可存爲主帥,率領數名副將、數十名先鋒前往。

宋江參與此次對抗西夏的鬥爭中,這讓趙構有些驚訝,不僅如此,就連太子趙桓等人都愣住了。不過,趙佶並未解釋太多。此外,折可存乃是雲中一方豪強,三代皆是朝中大將,可與楊氏一門旗鼓相當。

趙構首次聽聞折可存此人,在正史上記載的只有寥寥無幾,對他的事蹟並不知情。不過朝中大臣,哪怕宗澤、李綱等人對他佩服不已,尤其是折可存三代從軍,皆是聲名顯赫的將領,只是折可存此人甚少入朝,皆是獨據府州,鎮守西北邊陲,無人妄動。

若是追溯曾經,只怕折氏更是名聲響亮,得以獨據府州,鎮守西北,不必入朝,乃是得到宋太祖趙匡胤親自下得聖旨,可世襲府州的特權,在大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折氏滿門忠烈,對朝廷忠心耿耿,哪怕趙佶昏庸無能,依然堅守西北,決不讓外敵踏入中原半步。

正因折氏滿門駐守西北邊陲,故而甚少入京,非大事不可輕易擅離職守,這也是太祖的聖旨,無人敢違抗。此外,折可存的軍隊沒有文人掌控軍隊,這也是大宋鮮有的情況。

衆人聽聞折可存前往真定府、河間府,他本身便是與西夏大軍常年作戰的將領。‘橫山之戰’得勝,也與折可存有莫大關係,只是他的不入朝廷,也不貪墨功名利祿,安心駐守西北邊陲。

“諸位是否奇怪,爲何朕不讓折將軍留守西北,反而讓他前往真定府?”宋徽宗趙佶掃視一眼,瞥見衆人疑惑不解的眼神,淡淡的說道:“折將軍在西北邊陲駐守多年,西夏軍此番突襲,只怕是毫無顧忌。但是,折將軍未曾受到朕的旨意,不敢輕易調兵譴將,而朕此番行爲,亦是告訴他可以放手一搏,不必顧慮。”

“李大人,朕讓你帶句話給折將軍:若是西夏軍再次捲土重來,突襲大宋城池,不必顧慮,朕准許他有調兵遣將的權力,只許勝不許敗,讓西夏君主見識大宋的天威。”

李綱恭聲回道:“臣遵旨!”

“折將軍在西北多年,軍心早已穩妥,然而真定府、河間府軍與延安府軍相距不遠,唯有讓折將軍奔赴真定府,以逸待勞,待軍心穩定後。若是金國、遼國領兵入侵,可以任由他調兵遣將抵禦,不至於束手無策。”

雖然趙佶沒有直言,衆人也聽出趙佶是想折可存熟悉真定府、河間府的軍務,在必要的時候直接領兵出戰,也就是說趙佶在做防範,以防金國、遼國出兵突襲,可以看出趙佶的目光長遠,遠非昔日可以比擬。

“即日起,朕讓所有人都知道,什麼纔是天威浩蕩。不論金國、遼國,還是西夏等國,只要敢擅自逾越雷池一步,朕便讓他們有來無回。”趙佶擲地有聲地說道,淡淡的瞥了一眼衆人,“朕知道諸位分主戰、主和兩派,不論之前如何爭鬥,即日起全力以赴迎擊外敵,若有誰違背朕的旨意,那便是抗旨不尊,一律殺無赦。”

衆人恭聲回道:“臣領旨!”

趙佶不鹹不淡的說道:“武舉考覈已然過去數月之久,接下來便是真正的大事,那便是選舉人才。”

“禮部尚書,你且說說!”

禮部尚書乃是潘良貴,一張國字臉,正氣凜然,目不斜視,躬身回道:“回稟皇上,臣自擔任禮部尚書以來,共計選舉兩千一百三十名進士,進士甲科四百一十人,進士乙科一千一百人,進士丙科六百十九人。”

趙佶再次問道:“如今入朝爲官的幾何?”

潘良貴沉聲道:“回稟皇上,入朝爲官的只有三百五十七人,甲科、乙科皆有,唯有丙科進士無一例外排除在外。甲科中也有一部分人並未爲官,朝中各個官職尚無空缺,只得空閒。”

趙佶皺着眉頭道:“爲何有如此多的空缺?”

潘良辰如實回稟,沒有任何隱瞞。北宋科舉考試,乃是沿襲唐制,進士科考內容繁雜,考取的科目有帖經、墨義和詩賦,然而考取進士以聲韻爲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

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着手進行改變,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只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

此外,王安石對考試內容的改革,在於通經致用。熙寧八年,宋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並且,還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爲大經,《論語》《孟子》稱爲兼經,定爲應考士子的必讀書。

明文規定進士考試分爲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僅考策,限千字以上。另外,至今爲止考察官員選拔皆是以王安石的‘三舍法’爲主,將太學院分爲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外舍兩千人,內舍三百人,上舍1一百人。

若是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即可入學,平民百姓子弟則需要考試合格方能進入。不僅僅是太學院,就連地方州縣等地都延續這樣的方式,故而選舉官員時容易留下漏洞,被有心人操縱,這也導致選舉官員看重的並非才學,而是背景,這也導致有些官員位置人數過多,有些卻是空缺,百姓子弟想要爲官都難以做到,官員子弟輕而易舉的爲官,還有一種方式便是賄賂才行,這也導致朝中進士甚多,然而真正的空缺很少,這一部分便是平民百姓子弟佔了大部分。

第六百四十九章 登基稱帝第80章 塵埃落定第407章 心如鹿撞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357章 坦白身份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六百五十四章 全國抗金第479章 條件第304章 當年往事(一)第268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二)第216章 貪污案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蕩第50章 父子相見第189章 一吻定情第234章 迷霧重重第53章 委以重任(一)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王第8章 無良父親第518章 收復軍心第469章 去死吧!第271章 打蛇打七寸第194章 心如刀割第496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208章 棄車保帥第六百二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459章 盛情款待第480章 同歸於盡第340章 舌戰羣臣(三)第470章 威震四海第297章 何人指使?第341章 趙構被貶第289章 父皇,您在說笑嗎?第515章 英雄冢第116章 蔡王的沉默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28章 琥珀山莊第46章 周侗的囑託第255章 秘辛(一)第408章 姑爺來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莫須有之罪第320章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第542章 人亡城破第68章 趙似的教誨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100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二)第85章 朝野震盪(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國破家亡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96章 兩軍交鋒(四)第383章 盡人皆知第403章 契機第76章 武狀元之爭(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是忠還是奸第502章 首戰告捷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455章 綢繆未雨第五百九十五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270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五十章 傳位詔書第六百六十五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87章 抵達泰安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六百八十章 後記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164章 東宮密議第210章 監察御史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438章 有君如此,天下之幸第30章 決心收徒第六百一十二章 洞房花燭夜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104章 初露鋒芒第284章 好險第六百七十九章 此生無憾,含笑九泉第五百六十八章 國破家亡第309章 你動她試試!第59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三)第475章 擒賊先擒王第89章 初次交鋒(一)第380章 創造紀錄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335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237章 茅塞頓開第516章 王者之風(一)第226章 幕後之人露面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405章 老奸巨猾第17章 林沖是我師傅?第187章 再見傾城第483章 太祖皇帝第32章 達摩秘功第287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蕩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456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420章 金屋藏嬌
第六百四十九章 登基稱帝第80章 塵埃落定第407章 心如鹿撞第144章 天賜良機第499章 掛帥出征第357章 坦白身份第六百四十六章 羊入虎口第六百五十四章 全國抗金第479章 條件第304章 當年往事(一)第268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二)第216章 貪污案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蕩第50章 父子相見第189章 一吻定情第234章 迷霧重重第53章 委以重任(一)第545章 真假難辨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王第8章 無良父親第518章 收復軍心第469章 去死吧!第271章 打蛇打七寸第194章 心如刀割第496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208章 棄車保帥第六百二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459章 盛情款待第480章 同歸於盡第340章 舌戰羣臣(三)第470章 威震四海第297章 何人指使?第341章 趙構被貶第289章 父皇,您在說笑嗎?第515章 英雄冢第116章 蔡王的沉默第129章 炮火連天第28章 琥珀山莊第46章 周侗的囑託第255章 秘辛(一)第408章 姑爺來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莫須有之罪第320章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第542章 人亡城破第68章 趙似的教誨第29章 錯把周侗當賊人第100章 夜襲青州,宋江兵敗(二)第85章 朝野震盪(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國破家亡第91章 調兵遣將,大戰將起(一)第96章 兩軍交鋒(四)第383章 盡人皆知第403章 契機第76章 武狀元之爭(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是忠還是奸第502章 首戰告捷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455章 綢繆未雨第五百九十五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270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五十章 傳位詔書第六百六十五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第87章 抵達泰安第368章 你是主考官?第六百八十章 後記第363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164章 東宮密議第210章 監察御史第183章 婉拒入朝第438章 有君如此,天下之幸第30章 決心收徒第六百一十二章 洞房花燭夜第178章 一見傾心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104章 初露鋒芒第284章 好險第六百七十九章 此生無憾,含笑九泉第五百六十八章 國破家亡第309章 你動她試試!第59章 趙構VS琥珀山莊(三)第475章 擒賊先擒王第89章 初次交鋒(一)第380章 創造紀錄第431章 他是好人第335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機成熟第237章 茅塞頓開第516章 王者之風(一)第226章 幕後之人露面第六百五十三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405章 老奸巨猾第17章 林沖是我師傅?第187章 再見傾城第483章 太祖皇帝第32章 達摩秘功第287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七十七章 隆恩浩蕩第65章 殺雞儆猴(二)第456章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420章 金屋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