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新年新相

如果白佑彬能夠看穿陳錦寬的心思,他就不是海軍中校,陳錦寬也不是海軍元帥了。

當時,很多人都認爲陳錦寬想借機搞垮李玉民,因爲在海軍中,李玉民對陳錦寬的元帥地位威脅最大。別說白佑彬這些年輕軍官,就連衛延年,陳錦寬最信任的海軍總參謀長都只看出了這一點。

顯然,事情的發展遠遠超過了這些人的估計。

七十二年(40年)二月七日,就在李玉民主動遞交辭呈,辭去太平洋艦隊司令官,轉爲預備將領的第五天;陸戰隊攻克棉蘭老島北部重要港口,也是日軍最後一個大型據點卡加延-德奧羅的第二天,身體基本康復的陳錦寬返回海軍司令部,重新執掌帝國海軍。

八日,李玉民在家上吊自殺,雖然被副官及時發現,但是在送到醫院之後也因爲大腦長時間缺氧成爲了植物人。從此,以李玉民爲代表的東洋系逐漸淡出了帝國海軍,衆多東洋系軍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同一天,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陳錦寬發佈了帝國海軍改制計劃。

按照該計劃,帝國海軍將率先採用戰區制,艦隊則統一由海軍司令部與總參謀部掌管與指揮,並且由總參謀部根據戰爭情況進行組編。

當時,陳錦寬將海軍主導的戰場劃爲了五個戰區,即西太平洋戰區,南方戰區(後來包括東南亞、澳洲、南太平洋與西北印度洋)。中西戰區(後來包括西北印度洋、阿拉伯半島、地中海與北非),北大西洋戰區與南大西洋戰區(後來包括了南大西洋、撒哈拉以南非洲與南美洲,所轄面積爲各大戰區之首)。

各個戰區都設獨立的戰區司令部,其主要職責爲策劃戰役行動,指揮與協調參戰部隊。

也就是說,各大戰區司令部只有軍事指揮權,而沒有人事調動與任免權。顯然。戰區司令部是純軍事職能的部門。其影響力遠遠不如艦隊司令部。

戰區制度地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爲帝國海軍打贏戰爭奠定了基礎。

後來。蕭鼎昆在海軍的戰區制度上,確立了帝國海陸兩軍的戰區制度,並且讓陸軍也規劃了相應的戰區,並且明確了各個戰區的重點(即指揮權到底屬於海軍還是屬於陸軍,或者陸戰隊),從而爲海軍、陸軍與陸戰隊聯合作戰奠定了基礎。

從這一點來看,帝國海軍在創新方面再次走在了陸軍的前面。

與戰區制並行地就是艦隊改組。

以往,艦隊都屬於艦隊司令部。即便是在規劃新戰艦地設計與建造,新戰艦的分配方面。總參謀部與海軍司令部都得給艦隊司令部面子。顯然,在帝國海軍獨步全球,無人能敵地情況下,這一制度的問題並不大。現在卻不再適合新的情況,要想使帝國海軍發揮出全部潛力,就必須集中利用有限的資源。

集中管理與編組艦隊是提高艦隊戰鬥力與作戰效率的有效辦法。

按照陳錦寬的規劃,所有戰艦都直接隸屬海軍司令部,作戰行動上則由海軍總參謀部直接指揮,或者是委託戰區司令部指揮(實際操作中。基本上都是由戰區司令部指揮。總參謀部只負責調動與派遣艦隊)。

當時,陳錦寬沒有提出改組的細節規劃。最後的工作是由衛延年完成地。

艦隊的管理分爲行政與作戰兩部分,行政管理權由海軍司令部負責,並且下設艦隊行政管理處,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戰艦地設計與建造,戰損維護,人事安排等。因此整項改革設計到徹底改變海軍司令部的職能機構,比如嚴國榮的後勤裝備處就需要分出一部分來,所以這項改革花了兩年多時間才最終完成。

作戰管理權則由總參謀部掌握,主要涉及艦隊編組,調動,任務派遣等。$$

相對而言,作戰改革比較容易,畢竟這是提高艦隊戰鬥力的關鍵,所以在當時就確定了下來,並且很快得到了實施。

按照衛延年提出的方案,今後帝國海軍的艦隊將全部採用數字編號。

以馬六甲海峽爲界,在東面戰場上活動的艦隊爲單數編號,在西面戰場上活動的爲雙數編號,且各戰區都有對應的編號。比如受西太平洋戰區指揮地戰艦統一編爲第一艦隊,受南方戰區指揮地戰艦統一編爲第三艦隊,受中西戰區指揮的戰艦統一編爲第二艦隊,受北大西洋戰區指揮地戰艦統一編爲第四艦隊,受南大西洋戰區指揮的戰艦統一編爲第六艦隊。如果某支艦隊在戰區間調動,其編號自動改變。比如某支艦隊在西太平洋戰區指揮下執行作戰任務時,其編號爲第一艦隊,轉移到地中海作戰,受中西戰區指揮時,其編號自動變更爲第二艦隊。

在此基礎上,各艦隊下設分艦隊,並且用阿拉伯數字編號。

比如在改組前,快速戰鬥羣屬於太平洋艦隊,改組後,太平洋艦隊改編爲第一艦隊,而快速戰鬥羣則爲第12艦隊,第11艦隊則是主力戰鬥羣。

各分艦隊下的戰艦編隊則在分艦隊編號後加以註明。

比如,快速戰鬥羣的戰列艦編隊今後就應該稱爲第12-1戰列艦艦隊,如果增添新的戰列艦,並且編爲獨立的戰列艦編隊,則順次爲第12-2戰列艦艦隊。

不說這套新的作戰指揮體系是否更加有效,僅各艦隊的編制就比以前要清楚得多。

可以說,此時是陳錦寬對海軍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最好時機。

李玉民倒臺之後,東洋系在海軍中的地位大大降低。幾個能夠說得上話地將領都是人人自危,誰還敢跟陳錦寬對着幹,敢對陳錦寬的改革說不?

南洋系是既得利益者,就算陳錦寬的改革動了他們的“蛋糕”,在對比東洋系的悲慘遭遇之後,那些心懷不滿的將領也只能忍氣吞聲,不敢發表反對意見。

說白了。陳錦寬之前沒有推行如此大規模的改革。就是兩大派系地阻力太低。

如果在此之前推行這一系列地改革,不但東洋系會堅決反對。南洋系也不會支持陳錦寬,結果肯定是徒勞無功,甚至會動搖陳錦寬在海軍中的地位。

當然,從根本上講,這次改革針對地仍然是東洋系。

雖然李玉民倒下了,但是他最多隻能算是東洋系這顆大樹的地上部分,其地下的根基並沒有受到動搖。以東洋系的影響力,要不了多久就會冒出下一個“李玉民”。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要對付下一個“李玉民”。肯定更加棘手。

通過這次改革,陳錦寬徹底打破了海軍的原有格局。

也就是說,不管是東洋系還是南洋系的軍官,都離開了原來的“坑”,與以往的關係徹底決裂,今後得聽海軍司令部與總參謀部地調遣。顯然,兩大派系的軍官明智一點地話,都會找到新的效忠對象。

可以說,陳錦寬這次改革是一舉三得。

首先提高了海軍的戰鬥力與作戰效率。其次徹底打垮了對他最有威脅的東洋系。最後高度集中的權力提高了他在海軍中的威信。

當然,從帝國的角度講。這輪改革絕對是有益無害的。

陳錦寬提高的只是他在海軍中地威信,從根本上對蕭鼎昆沒有威脅。再說了,海軍實力地提高,是帝國打贏戰爭的根本保證。如此一來,蕭鼎昆不但不會反對陳錦寬地改革行動,還會全力支持。

後來,蕭鼎昆就是因此暫時放棄了合併海陸兩軍指揮權的計劃。

從這一點來看,陳錦寬的改革還起到了“自保”的效果。其實當時海陸兩軍低下的作戰效率已經讓蕭鼎昆非常不滿了,如果不盡快推行改革,並且提高作戰效率,恐怕海陸兩軍元帥的大權都將不保。

此時,再也不會有任何人懷疑陳錦寬的政治能力了。

當時,甚至有傳言,說陳錦寬並沒有病,是在裝病。通過裝病,陳錦寬不但避開了“李玉民事件”產生的影響,還讓東洋系與南洋系的將領都訂着元帥的位置,降低了防備,結果在陳錦寬提出改革方案的時候,兩大派系的將領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根本無法採取應對措施。

當然,白佑彬知道,陳錦寬絕不是在裝病。

只不過,這是不是陳錦寬在借勢推行改革,白佑彬就不好說了。

作爲南洋系軍官,白佑彬最初的時候對陳錦寬的“突然襲擊”也有所牴觸。說白了,一下出現這麼大的變化,誰都難以立即接受。

只是,白佑彬屬於最先看到好處的那批年輕軍官。

通過這次改革,不但兩大派系的高級將領被剝奪了很大一部分權力,還讓幾乎所有年輕軍官看到了希望。

雖然門系出身的影響並沒有從海軍中立即消失,但是在新的體制下,決定軍官晉升與前程的決定因素不再是關係網,不再是家族背景,不再是出身豪門,而是其在戰鬥中的實際表現,是其個人素質。

大概也正是如此,在這場海軍內部的無聲風暴中,幾乎所有有才能的年輕軍官都站到了陳錦寬的一邊,並且用實際行動支持了陳錦寬推行的改革。

正是年輕軍官幾乎集體“倒戈”,那些反對改革的高級將領纔不得不忍氣吞聲。

大概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陳錦寬纔敢於在這個敏感時期,特殊時期推行如此大規模,如此徹底的體制改革!qidian***,

第46章 窒息炮擊第50章 智者千慮第22章 海陸對轟第9章 主次顛倒第46章 利益衝突第2章 兩手準備第3章 血與烈火第25章 噩運戰艦第31章 一鳴驚人第25章 兩害相權第25章 摸黑前進第52章 擴大戰果第29章 火速回國第9章 戰局突變第20章 炮擊樂章第32章 深入虎穴第27章 英國戰敗第7章 決戰在即第16章 未戰先敗第12章 友誼鉅艦第18章 絕對優勢第45章 俄國戰敗第58章 拼光拼盡第27章 英國特色第5章 爲何自信第58章 出奇制勝第10章 簡單決定第30章 瘋狂滅亡第12章 質的飛躍第48章 軍人職責第46章 利益衝突第1章 借題發揮第44章 後悔晚矣第46章 利益衝突第29章 最後通牒第39章 得意忘形第27章 亂成一鍋第28章 受降儀式第37章 關鍵砝碼第17章 重拳出擊第23章 全身而退第66章 善後工作第46章 利益衝突第46章 一軍二帥第7章 將計就計第53章 慘遭重擊第38章 全速出擊第46章 窒息炮擊第14章 專業狼羣第51章 鬥勇鬥狠第43章 響鼓重錘第63章 羣毆強敵第27章 披掛上陣第24章 見好就收第14章 必死決心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6章 歪打正着第16章 談判之門第2章 權宜之計第26章 背水一戰第53章 謝幕演出第39章 美國投降第37章 冰火兩極第17章 以攻代守第10章 代參謀長第67章 全殲死敵第37章 疏忽大意第29章 開胃小菜第22章 敵人現身第3章 軍事技術第3章 替人出頭第13章 神奇戰艦第30章 一反常態第1章 山雨欲來第22章 臨危而退第29章 開胃小菜第5章 全力以赴第41章 指東打西第38章 嗜血狂鯊第32章 拼死堅持第45章 蛇形航線第17章 重拳出擊第14章 決死膽量第35章 誘敵出戰第49章 毫無懸念第35章 迴天魚雷第12章 毀滅序幕第57章 凱旋而歸第37章 泰山崩塌第24章 實戰考驗第14章 秘密動員第15章 刺刀見血第35章 海上狐狸第26章 世事難料第50章 傷痕累累第7章 決戰在即第39章 絕密計劃第15章 悔之晚矣第1章 預料之外第61章 完美戰果
第46章 窒息炮擊第50章 智者千慮第22章 海陸對轟第9章 主次顛倒第46章 利益衝突第2章 兩手準備第3章 血與烈火第25章 噩運戰艦第31章 一鳴驚人第25章 兩害相權第25章 摸黑前進第52章 擴大戰果第29章 火速回國第9章 戰局突變第20章 炮擊樂章第32章 深入虎穴第27章 英國戰敗第7章 決戰在即第16章 未戰先敗第12章 友誼鉅艦第18章 絕對優勢第45章 俄國戰敗第58章 拼光拼盡第27章 英國特色第5章 爲何自信第58章 出奇制勝第10章 簡單決定第30章 瘋狂滅亡第12章 質的飛躍第48章 軍人職責第46章 利益衝突第1章 借題發揮第44章 後悔晚矣第46章 利益衝突第29章 最後通牒第39章 得意忘形第27章 亂成一鍋第28章 受降儀式第37章 關鍵砝碼第17章 重拳出擊第23章 全身而退第66章 善後工作第46章 利益衝突第46章 一軍二帥第7章 將計就計第53章 慘遭重擊第38章 全速出擊第46章 窒息炮擊第14章 專業狼羣第51章 鬥勇鬥狠第43章 響鼓重錘第63章 羣毆強敵第27章 披掛上陣第24章 見好就收第14章 必死決心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6章 歪打正着第16章 談判之門第2章 權宜之計第26章 背水一戰第53章 謝幕演出第39章 美國投降第37章 冰火兩極第17章 以攻代守第10章 代參謀長第67章 全殲死敵第37章 疏忽大意第29章 開胃小菜第22章 敵人現身第3章 軍事技術第3章 替人出頭第13章 神奇戰艦第30章 一反常態第1章 山雨欲來第22章 臨危而退第29章 開胃小菜第5章 全力以赴第41章 指東打西第38章 嗜血狂鯊第32章 拼死堅持第45章 蛇形航線第17章 重拳出擊第14章 決死膽量第35章 誘敵出戰第49章 毫無懸念第35章 迴天魚雷第12章 毀滅序幕第57章 凱旋而歸第37章 泰山崩塌第24章 實戰考驗第14章 秘密動員第15章 刺刀見血第35章 海上狐狸第26章 世事難料第50章 傷痕累累第7章 決戰在即第39章 絕密計劃第15章 悔之晚矣第1章 預料之外第61章 完美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