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兵力調整

隨着大批新式戰艦服役,帝國海軍的實力進一步提升。雖然美國海軍的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也即將服役,但是在損失了四艘快速戰列艦之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最多隻能投入八艘快速戰列艦。如此一來,陳錦寬決定對帝國海軍的戰略部署,即東西兩個方向上的兵力分配進行一次大範圍的調整。

早在七十二年(4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應該加強帝國海軍在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存在。只是當時帝國海軍兵力有限,且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異常激烈。隨着江洪波指揮的“南洋艦隊”打通了蘇伊士運河,改編之後的第二艦隊進入了地中海,並且將絕大部分主力艦編入了由大西洋艦隊改變而來的第四艦隊,勉強維持住了帝國海軍在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存在。結果,相應的戰略調整計劃一拖再拖,一直沒有得到實現。

經過三年多的苦戰,帝國海軍終於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到七十四年(42年)底,隨着第一批四艘“省”級戰列艦服役,帝國海軍擁有十六艘快速戰列艦(其中四艘在維修,“太宗”號與“太祖”號最快也只能在七十五年,即公元1943年六月份修復,“熹宗”號能在四月份修復,而“光宗”號則要等到十月份才能重新服役,因此現在帝國海軍戰鬥編制內只有十二艘快速戰列艦),帝國海軍最大的敵人美國海軍則只有八艘快速戰列艦,其中的“佐治亞”號與“南達科他”號還必須進行三到六個月的維修才能再次服役。

也就是說,即便美國海軍也在年底獲得了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太平洋戰場上,交戰雙方快速戰列艦的對比達到了十二比六。

據此情況,陳錦寬決定派遣四艘快速戰列艦前往第四艦隊。

這個決定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與反對,就連衛延年都不贊成這麼做。畢竟,帝國海軍的主要作戰方向在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即便帝國海軍已經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了戰略優勢。可是美國海軍並沒有完全失去戰鬥力,還有十多艘戰列艦。按照衛延年的想法,在完成進攻澳洲大陸的戰鬥之前,不應該從太平洋抽調快速戰列艦去大西洋。即便要加強帝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的存在,也最多將第32艦隊地幾艘老式戰列艦派遣過去。

白佑彬“復出”之後,就參與了這次的戰略調整工作。

從根本上講。白佑彬也不太贊成將太平洋上的兵力抽調到大西洋去。畢竟,在戰勝美國之前,帝國不大可能出兵大西洋,最多隻能在大西洋上與協約國保持戰略均衡,維持住德國的“生計”。如此一來,就完全沒有必要將新銳的快速戰列艦派往大西洋戰場,而是應該利用眼前的戰略優勢,儘快奪取太平洋戰爭地勝利。

只是,白佑彬知道。陳錦寬不會毫無道理的做出如此重大的決策。

“你們的想法我非常清楚。”對於衛延年與白佑彬,陳錦寬還是很有耐心的,畢竟兩人是他最重要的“心腹”。“眼前看來。我們應該儘快奪取太平洋戰爭的勝利,而不是分兵大西洋。只是,局勢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樂觀。衛延年,你應該看過雷霄霆前幾天送來的那份情報吧?”

衛延年微微點了點頭。白佑彬卻顯得有點茫然。

看了眼白佑彬之後。陳錦寬去將放在辦公桌上地一份文件拿了過來。遞給了白佑彬。“你仔細看看吧。這是情報局才搞到手地。”

只看了個開頭。白佑彬就知道陳錦寬爲什麼要派遣快速戰列艦去大西洋了。

這是一份關於英國海軍地情報。在完成了五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地建造工作之後。因爲“獅”級戰列艦受到主炮地困擾。導致工程進度嚴重滯後。所以英國海軍在七十二年(40年)初地時候緊急調整了造艦計劃。用原本計劃提供給按照《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提供給“勇敢”號等三艘戰列巡洋艦上地雙聯裝十五英寸炮塔。加上“獅”級戰列艦地艦體。建造了兩艘。而不是一艘“前衛”級戰列艦。

這兩艘戰列艦都將在七十四年(42年)年底。最遲七十五年(43年)年初服役。

到時候。算上四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英國海軍將擁有六艘快速戰列艦。另外。英國海軍還擁有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與五艘“復仇”級戰列艦。如此一來。英國海軍到時候總共將擁有十六艘戰列艦。

除了速度太慢,而且過於陳舊的“復仇”級只能用於護航作戰之外,其他的十一艘戰列艦都有足夠強大的戰鬥力。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進行了現代化改進之後,不但維持了二十四節的最快速度,其防護能力還得到了全面提高。另外,其裝備的八門十五英寸艦炮地威力遠遠超過了帝國海軍的任何一種老式戰列艦。甚至超過了“喬治五世”級裝備的十四英寸艦炮。

當時。北大西洋戰場上,同盟國很難與英國海軍抗衡。

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至今仍未修復。“提爾皮茨”號孤掌難鳴,“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只是戰列巡洋艦,難以擔當重任。而按照帝國與德國達成的協議,由帝國協助德國建造的快速戰列艦最快也要到七十六年(44年)才能建成服役。

雖然意大利海軍擁有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但是其續航力不到五千海里,意大利海軍由沒有配套的快速戰鬥支援艦與快速綜合補給艦,其活動能力非常有限,難以到北大西洋上執行作戰任務。

土耳其海軍就更不用指望了,其幾艘老掉牙的無畏艦根本派不上用場。

如此一來,對付英國海軍的重任落到了帝國海軍第四艦隊地身上。

雖然前大西洋艦隊的四艘戰列艦都已修復,並且在年初的時候就返回了第四艦隊,算上第二艦隊的六艘戰列艦,第四艦隊此時一共擁有十艘戰列艦。可問題是,這十艘戰列艦都是老式戰列艦,除了“長江”號與“黃河”號勉強能夠與英國海軍的“喬治五世”級與“前衛”級抗衡之外,另外八艘戰列艦甚至不是“伊麗莎白女王”級的對手。

這還只是眼前的情況,按照情報局的推測,七十五年(43年)六月份,第一批四艘“獅”級戰列艦就將服役,到時候英國海軍將擁有十艘快速戰列艦!

顯然,僅僅只有十艘老式戰列艦的第四艦隊不是英國海軍地對手。

“我們地重點不是北大西洋,至少在我們奪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權之前,還不會將重點轉移到北大西洋上去。”在白佑彬看文件地時候,陳錦寬不緊不慢的說道,“問題是,如果我們在北大西洋上沒有一支強大的艦隊,就無法牽制住英國海軍,也就無法阻止英國海軍再次派遣艦隊進入太平洋。現在巴拿馬運河已不在我們的控制之中,而隨着獅級戰列艦服役,美國肯定會出要求英國在太平洋上有所表現。這一點,雷霄霆在情報中說得很明確了。”

衛延年微微點了點頭,神色已經變得很陰沉了。

白佑彬也正好看到了這一點。

名義上,“獅”級是英國海軍完全按照《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設計建造的第一種快速戰列艦,而且是採用了新式十六英寸主炮的戰列艦。問題就在這裡,“獅”級戰列艦採用的主炮不是英國自行研製的,而是借用了美國海軍爲“衣阿華”級研製的MK7型艦炮。因此,在出售MK7型艦炮的製造技術的同時,美國就與英國達成了協議。“獅”級服役之後,英國海軍必須要出兵太平洋,協助美國對付帝國海軍。

按照雷霄霆的報告,在美國看來,英國只需要在北大西洋上保有六艘快速戰列艦,加上九艘老式戰列艦,就足以應付同盟國海軍的威脅。當然,前提條件是,帝國海軍沒有向大西洋增兵。“英國出兵太平洋,我們不但要考慮軍事上的影響,還要考慮政治上的影響。”說着,陳錦寬特意朝白佑彬看了一眼。“現在,我們在太平洋戰場上擁有巨大的戰略優勢,這對雙方士氣的影響非常大。美國海軍很難在短期內獲得與我們抗衡的實力,美軍的信心必然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美軍在太平洋上孤軍作戰,沒有外援。設想,如果英國海軍出兵太平洋,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白佑彬立即明白了過來。

可以說,之前攔截英國Z艦隊,還有歐洲聯合艦隊,正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帝國海軍要想在短期內獲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就要阻止協約國其他國家向太平洋派遣艦隊,單獨與美軍作戰。

現在看來,要想阻止英國海軍在明年出兵太平洋,唯一的辦法就是向第四艦隊增兵。

到此,白佑彬也明白了陳錦寬決定向大西洋派遣快速戰列艦艦隊的原因。

第26章 意料之中第11章 老將交鋒第22章 等君入甕第51章 神奇電報第29章 痛殲逃敵第41章 寶貴教訓第62章 完勝死敵第18章 打與不打第33章 好友重聚第11章 偷襲專家第38章 聯手絞殺第15章 大難不死第33章 實力選手第3章 不知進取第31章 艱難返航第21章 交錯編隊第23章 無聲追殺第14章 決死膽量第46章 利益衝突第53章 慘遭重擊第37章 關鍵砝碼第7章 戰艦動員第4章 躲避風頭第56章 海軍寫照第41章 大夢初醒第33章 虛晃兩招第27章 民主政治第41章 如意算盤第3章 快人快語第60章 第一要素第38章 聯手絞殺第1章 最高榮譽第37章 絕對優勢第41章 環環相扣第45章 戰艦代溝第47章 背水之戰第24章 擇機而戰第50章 智者千慮第8章 上帝之手第5章 重擔壓肩第44章 軍人歸宿第7章 直搗龍潭第46章 頂級戰俘第27章 亂成一鍋第55章 危機並存第47章 解開心結第35章 誘敵出戰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2章 戰術規劃第14章 實彈測試第33章 主力決戰第58章 拼光拼盡第60章 第一要素第20章 不是運氣第26章 世事難料第13章 敗將言勇第26章 骨牌效應第44章 戰略冒險第31章 破交艦隊第59章 迎頭痛擊第1章 欲蓋彌彰第32章 深入虎穴第36章 走穴作秀第20章 側翼突擊第21章 果斷出拳第29章 下定決心第47章 解開心結第14章 野心膨脹第32章 危險機會第2章 戰略調整第11章 推波助瀾第38章 嗜血狂鯊第7章 秘密任務第6章 前期準備第4章 歸隊報道第34章 醉翁之意第14章 專業狼羣第66章 善後工作第37章 關鍵砝碼第42章 小國大志第38章 預謀巧合第6章 前期準備第1章 翹首以待第34章 創新戰術第22章 唯一任務第18章 燙手美差第20章 勇追窮寇第35章 迴天魚雷第1章 專業旗艦第30章 戰略影響第29章 開胃小菜第34章 咎由自取第1章 欲蓋彌彰第27章 紛紛擾擾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0章 戰略影響第6章 帝國首輔第31章 攻佔虎穴第58章 優柔寡斷第7章 擴軍計劃
第26章 意料之中第11章 老將交鋒第22章 等君入甕第51章 神奇電報第29章 痛殲逃敵第41章 寶貴教訓第62章 完勝死敵第18章 打與不打第33章 好友重聚第11章 偷襲專家第38章 聯手絞殺第15章 大難不死第33章 實力選手第3章 不知進取第31章 艱難返航第21章 交錯編隊第23章 無聲追殺第14章 決死膽量第46章 利益衝突第53章 慘遭重擊第37章 關鍵砝碼第7章 戰艦動員第4章 躲避風頭第56章 海軍寫照第41章 大夢初醒第33章 虛晃兩招第27章 民主政治第41章 如意算盤第3章 快人快語第60章 第一要素第38章 聯手絞殺第1章 最高榮譽第37章 絕對優勢第41章 環環相扣第45章 戰艦代溝第47章 背水之戰第24章 擇機而戰第50章 智者千慮第8章 上帝之手第5章 重擔壓肩第44章 軍人歸宿第7章 直搗龍潭第46章 頂級戰俘第27章 亂成一鍋第55章 危機並存第47章 解開心結第35章 誘敵出戰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2章 戰術規劃第14章 實彈測試第33章 主力決戰第58章 拼光拼盡第60章 第一要素第20章 不是運氣第26章 世事難料第13章 敗將言勇第26章 骨牌效應第44章 戰略冒險第31章 破交艦隊第59章 迎頭痛擊第1章 欲蓋彌彰第32章 深入虎穴第36章 走穴作秀第20章 側翼突擊第21章 果斷出拳第29章 下定決心第47章 解開心結第14章 野心膨脹第32章 危險機會第2章 戰略調整第11章 推波助瀾第38章 嗜血狂鯊第7章 秘密任務第6章 前期準備第4章 歸隊報道第34章 醉翁之意第14章 專業狼羣第66章 善後工作第37章 關鍵砝碼第42章 小國大志第38章 預謀巧合第6章 前期準備第1章 翹首以待第34章 創新戰術第22章 唯一任務第18章 燙手美差第20章 勇追窮寇第35章 迴天魚雷第1章 專業旗艦第30章 戰略影響第29章 開胃小菜第34章 咎由自取第1章 欲蓋彌彰第27章 紛紛擾擾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0章 戰略影響第6章 帝國首輔第31章 攻佔虎穴第58章 優柔寡斷第7章 擴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