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小國大志

到“日耳曼”號喪失了戰鬥力之後,米切爾及時的下命令。

可以說,眼看着六艘戰列艦逼近,不斷有炮彈落在主力編隊四周,米切爾也是心急如焚。他甚至在十一點五十分的時候聯繫了一直在主力編隊右後方活動的驅逐艦編隊,準備讓驅逐艦提前登場,阻止敵艦繼續靠近。

最終,運氣幫了米切爾的大忙。

在“德意志”號戰列艦爆炸起火的時候,德意艦隊已經啓用了備用指揮體系,接替斯佩的是意大利艦隊司令官佩皮諾中將。而佩皮諾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繼續逼近美軍主力編隊,力爭在一萬米左右的距離上與美軍決戰。

這是個很不容易的決定,或者說是沒有其他選擇的決定。

與意大利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一樣,佩皮諾一直反對出兵北大西洋,認爲意大利海軍的首要任務就是看管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而不是爲其他國家出頭。

從客觀的角度講,佩皮諾的主張是很理智的。

先,意大利並不是真正的強國,其工業實力在歐洲地區只算得上是第五位,遠不如德英俄法,僅比西班牙稍微好一點。其軍事實力更是遠不如幾個歐洲強國,在戰爭爆發前,意大利的陸軍在歐洲地區只排名第四,而其海軍也最多排名第三,連法國海軍都不如,僅勉強比德國海軍強大一點。

顯然,這樣的國家實力讓只能讓意大利成爲戰爭中的配角。

不過,比起德國,意大利更加明智,或者說更加善於利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

在上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是協約國集團成員國,而且在地中海戰場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馬羅基海戰”之後,意大利海軍傾巢而出,與法國海軍一起挑戰剛剛遭受重創的帝國海軍遠征艦隊,結果在“休達海戰”中被帝國海軍狠狠教訓了一頓。隨後,意大利海軍再無太大的作爲,即便在組建協約國聯合艦隊的時候,意大利海軍也僅僅派出了二艘主力艦。

戰後。意大利是第一個與帝國改善關係地前協約國集團成員國。

後來在“非洲之角戰爭”中。因爲英法堅決反對意大利吞併法屬埃塞俄比亞與英屬埃塞俄比亞(既後來地厄立特里亞與索馬里)。所以意大利與英法地關係迅速緊張了起來。並且在戰爭結束後退出了協約國集團。

從此。意大利逐漸向同盟國集團靠攏。並且在戰爭爆發前與德國簽署了秘密同盟協議。

由此可見。意大利確實是一個擅長見風使舵地國家。

問題還不僅如此。在戰爭爆發之後。特別是在“馬賽海戰”之後。帝國海軍大西洋艦隊遭到重創。而德國海軍地重振計劃還沒有完全實現。難以發揮作用。真正能在地中海與北大西洋上肩負起重擔地就只有意大利海軍了。可意大利海軍卻一直龜縮在地中海里面。只二次派遣作戰艦隊前往直布羅陀。威脅準備進入地中海地英國大西洋艦隊。

結果。意大利地表現徹底讓帝國失望。

在帝國與德國、土耳其簽訂戰略援助協議,幫助德國與土耳其建造戰列艦的時候,就將意大利排除在了援助範圍之外(具體原因是意大利開價太低,而且打算用其擁有的部分技術來抵償購買戰艦的款項,結果與帝國、土耳其的談判破裂)。也正是如此,到此時,意大利海軍的主力仍然是四艘在戰前設計與建造的條約型戰列艦。

這也從根本上反映出了意大利的國力。

可以說,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就是其國力,特別是工業實力的直接象徵。

陸軍可以通過擴軍來增強作戰能力,至少在表面上增強作戰能力。海軍卻無法通過擴軍來增強作戰能力,畢竟招募官兵容易,建造戰艦卻不容易。

當然,這也不是說意大利沒有建造快速戰列艦的計劃。

早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意大利就曾經自起爐竈,準備以“維內託”級戰列艦爲藍本,設計並建造快速戰列艦。

結果,這個計劃不了了之。

原因很簡單,“維內託”級的基礎設計並不先進,且改進餘地不大;另外,意大利缺乏建造快速戰列艦的基礎技術,特別是火炮與動力設備等關鍵技術。

在“德意志”級與“伊斯坦布爾”級(原形設計完全一樣)的設計方案確定下來的時候,意大利海軍在次提出了建造快速戰列艦的要求,並且很快就得到了內閣政府與國會的批准。

問題是,當時意大利“自願”承擔起了北非戰場上的作戰任務,並且主動出兵,在東歐戰場

德國作戰,後來又出兵法國,幫助德國建立比利牛斯^+果,意大利的戰爭開支遠遠超過了其軍費預算,甚至超過了國家承受能力。

在此情況下,建造快速戰列艦的計劃再次耽擱了下來,而意大利海軍得到的,僅僅是爲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造的經費。後來,因爲“維內託”級的基礎設計確實過於糟糕,改進餘地不大,所以改造工作也被擱置了起來。

由此可見,意大利確實算不上強國。

按照戰後比較公允的說法,意大利在戰爭期間,最多隻算得上是同盟國集團的第四號成員國,其發揮的作用連土耳其都比不上。至少,土耳其在整個大戰期間爲同盟國集團提供了百分之五十五的重油,並且承擔起了部分戰艦的建造工作,還在大陸戰爭的南線戰場上擔負起了重任。

作爲海軍將領,佩皮諾本來就比那些好高騖遠的陸軍將領,以及政客更有戰略眼光。

在他看來,意大利海軍的首要任務就是保住意大利在戰爭期間獲得的勝利果實,以此來確保國家利益。

簡單點,意大利海軍就應該在地中海活動,而不是去北大西洋作戰。

這一觀點,與意大利海軍在戰爭爆發前的總體戰略思想是完全吻合的,不然“維內託”級戰列艦的續航力也不會那麼可憐。

問題是,隨着戰爭臨近結束,意大利的戰略也發生了變化。

這裡,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件事情,即帝國與德國、意大利達成的《羅馬條約》。按照這份條約,帝國從西班牙撤軍,德國放棄對英國的佔領權,而意大利則從西班牙的梅諾卡島撤軍,同時獲得進駐法國東南部地區的權力。

毫無疑問,按照這份條約,意大利明顯吃虧,甚至被排除在了戰後主流世界之外。

放棄梅諾卡島,就等於放棄了在西班牙的發言權,更放棄了在地中海的發言權。

隨着帝國控制了直布羅陀、巴利阿里羣島、馬耳他島、亞歷山大港、並且從土耳其租借了克里特島,帝國在地中海建立起了一道嚴密的防線,從而讓意大利很難向北非地區擴張,更不可能把地中海變成意大利的內海。這其中,梅諾卡島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意大利軍人看來,這是一份非常恥辱的條約。

問題是,面對強勢的帝國,以及只想確保歐洲霸權,還無力進軍地中海的德國,意大利根本沒有發言權。

此時,很多意大利海軍軍人都意識到,要想確保國家利益,缺不了一支強大的海軍。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要想在戰後的世界中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利用戰爭後期的大規模戰略進攻行動,在主要戰場上做出貢獻,從而在談判中獲得足夠的砝碼,讓帝國承認意大利在地中海,在南部歐洲,在北部非洲的霸主地位。

也正是如此,當德國提出進軍加勒比海的時候,原本並不熱忱的意大利表現得格外積極,並且派出了其“當家花旦”。

由此可見,不但德國希望在戰爭後期多撈點好處,意大利也有同樣的想法。

當時,真正看得足夠遠的將領卻沒有多大的發言權。佩皮諾就是其中之一,作爲意大利海軍最傑出的艦隊司令官,從一開始,佩皮諾就堅決反對前出北大西洋,更反對去加勒比海作戰。

不說別的,在佩皮諾看來,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根本就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

只不過,佩皮諾只是軍人,而且是沒有多少政治發言權的艦隊司令官。而這次作戰行動又是由意大利內閣總理確定的,是一次政治意味非常強烈的軍事行動。換句話說,意大利艦隊做了多少貢獻還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意大利海軍必須出現在加勒比海地區,從而讓意大利能夠在處理加勒比海,乃至美洲大陸的政治決策中獲得席位,擁有發言權,而不是讓明帝國與德國霸佔西半球。

只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爲了執行這次作戰任務,意大利海軍也算得上是殫精竭慮了。

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的續航力差,其輔助戰艦的續航力更差。如果不是帝國海軍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恐怕意大利艦隊根本就無法渡過遼闊的大西洋。當然,在與斯佩交流之後,佩皮諾也認識到,他必須盡到一個軍人的職責,去完成這次“並不艱難”的任務。當然,現在發生的事情,已經遠遠超過了佩皮諾的預料!

第44章 支柱崩潰第18章 燙手美差第53章 謝幕演出第10章 戰場迷霧第44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毫釐不差第60章 無力招架第12章 難以理解第68章 疑惑不解第9章 完美計劃第56章 螞蟻噬象第54章 潛入戰場第16章 有勇有謀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8章 嗜血狂鯊第16章 三種可能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3章 響亮耳光第22章 炮轟港口第5章 爲何自信第5章 戰爭預言第27章 臨時變陣第9章 關鍵失誤第6章 遙感戰鬥第47章 解開心結第15章 野心膨脹第43章 無果而終第9章 主次顛倒第25章 敵情分析第29章 勢均力敵第10章 爲人精明第18章 炫耀實力第9章 戰略投送第31章 歌頌軍魂第47章 僥倖歸來第31章 炮火兇猛第40章 無路可退第21章 絕殺敵酋第7章 戰艦動員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5章 超級難題第36章 靜觀其變第55章 危機並存第15章 各爲其主第6章 帝國首輔第14章 改頭換面第19章 趁勝追擊第14章 渾水摸魚第21章 見死不救第16章 重量對手第5章 戰爭預言第10章 簡單決定第30章 戰略影響第16章 前進誘敵第28章 超難考卷第12章 再逢敵手第4章 後生待遇第34章 貓與老鼠第3章 破交作戰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6章 及時表彰第34章 將計就計第18章 一炮斬首第47章 危機並存第41章 如意算盤第26章 初試身手第40章 老當益壯第12章 質的飛躍第37章 冰火兩極第22章 除惡務盡第4章 將官培訓第11章 網開一面第15章 超級難題第49章 趕赴戰場第27章 最高要求第23章 盡職盡責第15章 烈火焚城第8章 上帝之手第23章 盡職盡責第8章 瘋狂造艦第56章 嚴重錯誤第22章 主力戰線第9章 直擊心臟第12章 第二戰場第32章 拼死堅持第40章 搶佔先機第3章 軍事技術第33章 實力選手第5章 動態發展第28章 超難考卷第16章 乘勝追擊第9章 破交戰果第50章 智者千慮第2章 悼念戰友第3章 破交作戰第18章 鳴金收兵第3章 破交作戰第14章 渾水摸魚第4章 開赴那霸第16章 未戰先敗
第44章 支柱崩潰第18章 燙手美差第53章 謝幕演出第10章 戰場迷霧第44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毫釐不差第60章 無力招架第12章 難以理解第68章 疑惑不解第9章 完美計劃第56章 螞蟻噬象第54章 潛入戰場第16章 有勇有謀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8章 嗜血狂鯊第16章 三種可能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3章 響亮耳光第22章 炮轟港口第5章 爲何自信第5章 戰爭預言第27章 臨時變陣第9章 關鍵失誤第6章 遙感戰鬥第47章 解開心結第15章 野心膨脹第43章 無果而終第9章 主次顛倒第25章 敵情分析第29章 勢均力敵第10章 爲人精明第18章 炫耀實力第9章 戰略投送第31章 歌頌軍魂第47章 僥倖歸來第31章 炮火兇猛第40章 無路可退第21章 絕殺敵酋第7章 戰艦動員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5章 超級難題第36章 靜觀其變第55章 危機並存第15章 各爲其主第6章 帝國首輔第14章 改頭換面第19章 趁勝追擊第14章 渾水摸魚第21章 見死不救第16章 重量對手第5章 戰爭預言第10章 簡單決定第30章 戰略影響第16章 前進誘敵第28章 超難考卷第12章 再逢敵手第4章 後生待遇第34章 貓與老鼠第3章 破交作戰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6章 及時表彰第34章 將計就計第18章 一炮斬首第47章 危機並存第41章 如意算盤第26章 初試身手第40章 老當益壯第12章 質的飛躍第37章 冰火兩極第22章 除惡務盡第4章 將官培訓第11章 網開一面第15章 超級難題第49章 趕赴戰場第27章 最高要求第23章 盡職盡責第15章 烈火焚城第8章 上帝之手第23章 盡職盡責第8章 瘋狂造艦第56章 嚴重錯誤第22章 主力戰線第9章 直擊心臟第12章 第二戰場第32章 拼死堅持第40章 搶佔先機第3章 軍事技術第33章 實力選手第5章 動態發展第28章 超難考卷第16章 乘勝追擊第9章 破交戰果第50章 智者千慮第2章 悼念戰友第3章 破交作戰第18章 鳴金收兵第3章 破交作戰第14章 渾水摸魚第4章 開赴那霸第16章 未戰先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