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靜觀其變

英國海軍的一舉一動也時刻在帝國情報部門的掌握之中。

在白佑彬前往第四艦隊之前,因爲大西洋艦隊覆滅,加上帝國海軍在北大西洋戰場上採取的是戰略防禦,以及在戰爭爆發之前,帝國一直將重點放在了周邊幾個國家與太平洋彼的美國身上,所以帝國情報部門在英國展開的活動並不是很多,導致絕大部分時候只能依靠同盟國提供的情報來獲知英國的情況。

當白佑彬離開第四艦隊,返回第一艦隊任職的時候,姜瑞麟等人留了下來。

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在英國建立起獨立的情報網,擺脫對德國情報機構的依賴。另外,姜瑞麟等人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通過歐洲地區的中立國(瑞士、瑞典與芬蘭)與英國情報機構取得聯繫,爲帝國與英國的秘密溝通建立渠道。

這次,正是姜瑞麟最先發回了英國海軍已經獲得了四艘“獅”級戰列艦,實力急劇膨脹的消息。隨後,德國海軍駐帝國的聯絡軍官就送來了相同的情報,並且要求帝國海軍在北大西洋上展開行動,牽制住英國海

白佑彬是在二十一日,也就是情報送回來的第二天得知這一消息的。/\

“如果不出所料,英國海軍在年中,最遲七月初,就將獲得另外四艘更強大的獅級戰列艦,到時候其快速戰列艦的總規模將達到十四艘之多。”趁談話的間隙,衛延年將拿在右手上的文件遞給了白佑彬,然後彈掉了夾在左手指頭間地菸頭上的菸灰。“這是雷霄霆送來地情報。關於獅級戰列艦的,你好好看一下。”

看到坐在一旁的陳錦寬仍然閉着眼睛。白佑彬才翻開了文件。

內容很全面,非常詳細,簡直不像是一份經過千辛萬苦才搞到手的情報,更像是造船廠遞交地詳細設計書。很多時候。白佑彬不得不佩服那些在敵人內部活動的諜報人員。以往,帝國幾個情報局。特別是直接隸屬於海軍地情報局就提供了協約國集團,特別是美國海軍各種新式戰艦的詳細資料。這次,情報局再次搞到了英國海軍新式戰列艦的詳細資料。當然,白佑彬也注意到,這不是雷霄霆提供的。而是姜瑞麟送回來的情報。

如果說“獅”級戰列艦是用早已設計好地艦體裝上了美國海軍的MK7型艦炮,結果導致戰艦地防禦指標過低。綜合性能遠不如同樣裝備MK7型艦炮的“衣阿華”級,最多隻能算得上是換裝了更先進主炮的英國版“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當然,其戰鬥力已經超過了“南達科他”級,是協約國集團中性能僅次於“衣阿華”級的先進戰列艦。那麼,“獅”級就是完全按照MK7型艦炮的性能標準,從頭到尾全部重新設計的一種新式戰列艦。雖然沿用了“獅”級的名稱,且艦體外形與“獅”級非常相似,但是其艦體結構,乃至很多基本性能都與“獅”級有很大的差別,絕對是一種全新的戰列艦。

“獅”級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將標準排水量從四萬噸放寬到了五萬噸。

這一變化足以使戰艦地性能得到實質性地提高。

增加排水量之後。“獅”級採用了八臺燃燒效率更高的鍋爐。以及四臺輸出功率更大地“帕森斯”型齒輪減速蒸汽輪機,雖然這仍然是最常見。也是最老套的動力系統,但是其推進功率達到了一十八萬六千軸馬力,比“獅”級動力系統的推進功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多。如此一來,“獅”級的速度不但不比“獅”級低,反而還超出了二節,達到了三十二節。

增加的一萬噸排水量中,除了一部分用於改進艦體結構,提高綜合生存能力之外,其餘近八千噸的重量全都用在了裝甲上。結果,其主裝甲帶在傾斜十七度的情況下,厚度超過了三百八十毫米,防護效果超過了“衣阿華”級的主裝甲帶。水平裝甲的厚度也達到了九英寸,約和二百二十八毫米,另外在關鍵部位還有五十到八十毫米的強化裝甲甲板,算上一點五英寸,約和三十八毫米厚的露天甲板,其關鍵部位的水平防護裝甲總厚度已經超過三百四十毫米,防護效果不但超過了“衣阿華”級戰列艦,還超過了帝國海軍的“省”級戰列艦。炮塔、炮座、司令塔等部位的裝甲厚度也有所提高,至少達到了“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水平,絕大部分還超過了“衣阿華”級戰列艦。

顯然,這從一個側面證實了“衣阿華”級只能算是“戰列巡洋艦”的傳聞。

或者說,“獅”級戰列艦纔是完全按照海軍的傳統標準,依照自身主炮的穿甲威力來確定裝甲厚度的戰列艦。

從這一點來看,如果不考慮美國海軍即將服役的“羅得島”級(主要是帝國還沒有獲得其主要性能數據),“獅”級絕對是協約國海軍中最強大的戰列艦。

與“獅”級相比,因爲裝甲厚度增加得太多,所以“獅”級只能通過縮短艦體的方式來縮短防護區間,從而減少裝甲用量,控制住排水量。這也是在艦體外形相差不大,主機推進功率增加了百分之四十,而速度僅僅增加了二節的主要原因。如果拉長艦體,減小航行阻力,在相同排水量,相同推進功率的情況下,其速度很有可能超過“衣阿華”級。當然,這樣一來,“獅”級就只能算得上是比“衣阿華”級還要大的“戰列巡洋艦”了。

由此可見,英國作爲老牌海軍強國,在戰艦設計方面確實有着豐富的經驗。

瞭解了英國新式戰列艦的性能之後,白佑彬不得不暗暗感嘆。能夠對付“獅”級的,恐怕就只有帝國海軍還在建造中地“省”級乙型戰列艦了。

“其實。半年之後的事情我們大可不用擔心。”陳錦寬在這個時候開口了,“我們能夠獲得地,只是戰艦的基礎性能。/\就我們現在掌握的情報,英國海軍一直沒有獲得美國最先進的雷達。其遠程交戰能力並不怎麼樣。另外,我們已經開始批量生產複合穿甲彈。在火力上佔有絕對優勢,即便獅級如期服役,也不見得能夠發揮多大地作用。”

白佑彬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而且現在看來,雷達是帝國海軍手裡唯一的優勢。

“現在地問題是。隨着英國海軍新添四艘快速戰列艦,我們要不要向北大西洋派遣第二支作戰艦隊。”陳錦寬拍了拍沙發的扶手。目光落到了白佑彬的身上,“你幾個月前才離開第四艦隊,對那邊的情況最爲了解,應該最清楚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

稍微沉思了一下,白佑彬說道:“德國方面地要求是什麼?”

“當然是讓我們在北大西洋上做出更多的貢獻,最好派幾支艦隊去消滅英國海軍。”

聽到衛延年地話,白佑彬苦笑着搖了搖頭。“北大西洋上的戰爭並不僅僅是我們與英國,或者德國與英國的戰爭,如果我們向北大西洋增兵,美國就會向北大西洋派遣作戰艦隊。到時候最多隻是換個地方與美國海軍決戰而已。再說了。如果美國出兵北大西洋,英國海軍就能避開鋒芒。就更加難以對付英國海軍了。”

“問題是,現在德國催得很緊,而且認爲英國在獲得更多的艦隊之後,不但會繼續封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還會再次策劃反攻歐洲大陸的作戰行動。”

“這可能嗎?”

衛延年微微皺了下眉頭,沒有立即開口。

“英國花費了巨大的力氣建造八艘快速戰列艦,他們還有能力武裝更多的地面部隊嗎?另外,現在英國本土防禦的重任都由美軍承擔,英國陸軍憑什麼反攻歐洲大陸?”白佑彬地這番話說得很直接,“另外,只要我們在太平洋上地戰略進攻不停下來,美國就會將重點放在太平洋戰場上,不會支持英國反攻歐洲大陸。在此情況下,英國根本沒有可能威脅到歐洲大陸。德國提出這樣的可能,恐怕只是想我們爲其火中取栗吧。”

衛延年笑着搖了搖頭,似乎早就知道白佑彬會這麼說一樣。

“其實,德國地目的就是想讓我們當他們的急先鋒。”陳錦寬再次開口,“英國戰敗只是遲早的事情,可是不管是按照我們的設想戰敗,還是向德國投降,英國海軍實力暴增都不是件好事。”

“元帥,眼前我們還是應該將重點放在太平洋上。”

白佑彬很清楚陳錦寬的意思。從戰略大局講,出兵北大西洋,打擊英國海軍,是確保帝國戰後利益的關鍵。可是,從眼前的情況來看,出兵北大西洋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削弱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投入,對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非常不利。

“也許,我們應該先看看德國人的舉動。”

衛延年這句話說到了關鍵上,德國纔是歐洲戰場的主導力量,而且帝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獲得勝利之前,肯定不會將重點轉移到北大西洋上,因此不管採取何種策略,都不能過於主動,以免讓德國獲利。

陳錦寬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又沉思了起來。

見到元帥那凝重的神色,白佑彬也把剛剛說到嘴邊的話吞了回去。

在他看來,衛延年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不管怎麼樣,都應該德國首先表態,首先採取行動,總不能每次遇到問題,就將麻煩拋給帝國海軍,而自己不做任何貢獻吧。再說了,德國急於戰勝英國,是爲了獲得歐洲霸權,而這與帝國的根本利益正好背道而馳。在此情況下,德國憑什麼還要帝國爲其出兵出力呢?

第27章 第一印象第39章 情勢不明第32章 前途艱辛第1章 未雨綢繆第24章 再接再厲第18章 絕對優勢第23章 主將分歧第12章 終有收穫第19章 趁勝追擊第41章 全新霸權第17章 天降奇兵第36章 明顯差距第48章 軍人職責第34章 單刀赴會第五捲回 天夢滅第五捲回天夢滅第38章 聯手絞殺第2章 悼念戰友第23章 響亮耳光第66章 善後工作第42章 順理成章第28章 義無返顧第54章 民主日本第27章 主動迎戰第65章 獨當一面第20章 垂死掙扎第44節 蟻穴之患第40章 獵與被獵第29章 節外生枝第50章 傷痕累累第6章 遙感戰鬥第60章 趁機揀漏第15章 萬變不離第38章 反客爲主第51章 疑雲重重第15章 制信息權第6章 事故調查第25章 摸黑前進第23章 慘烈代價第12章 難以理解第35章 優勢劣勢第46章 獨木難支第60章 無力招架第40章 大敵當前第35章 海上狐狸第23章 無聲追殺第17章 爲國盡忠第30章 運氣因素第8章 固若金湯第18章 怒海追蹤第4章 戰局分析第4章 開赴那霸第27章 英國特色第26章 意料之中第37章 戲劇轉變第39章 巨蟒吞象第2章 艦隊改制第6章 帝國首輔第24章 東洋南洋第52章 擴大戰果第30章 瘋狂滅亡第16章 重量對手第54章 民主日本第26章 各就各位第10章 痛失親人第4章 罵纔是愛第46章 進退兩難第61章 完美戰果第42章 戰場轉移第11章 嚴格保密第30章 運氣因素第3章 聲東擊西第27章 以艦換艦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章 欲蓋彌彰第26章 心情大好第4章 戰局分析第14章 輕質原油第23章 悄然返航第14章 渾水摸魚第30章 時不待己第36章 前臺演員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9章 偵察前哨第40章 老當益壯第4章 開赴那霸第42章 炮轟東京第9章 實際測試第39章 得意忘形第12章 外柔內剛第9章 戰略投送第22章 東南之爭第24章 實戰考驗第20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運氣因素第56章 螞蟻噬象第15章 主力破交第24章 警告在先第34章 咎由自取第3章 人事調整第48章 意外收穫
第27章 第一印象第39章 情勢不明第32章 前途艱辛第1章 未雨綢繆第24章 再接再厲第18章 絕對優勢第23章 主將分歧第12章 終有收穫第19章 趁勝追擊第41章 全新霸權第17章 天降奇兵第36章 明顯差距第48章 軍人職責第34章 單刀赴會第五捲回 天夢滅第五捲回天夢滅第38章 聯手絞殺第2章 悼念戰友第23章 響亮耳光第66章 善後工作第42章 順理成章第28章 義無返顧第54章 民主日本第27章 主動迎戰第65章 獨當一面第20章 垂死掙扎第44節 蟻穴之患第40章 獵與被獵第29章 節外生枝第50章 傷痕累累第6章 遙感戰鬥第60章 趁機揀漏第15章 萬變不離第38章 反客爲主第51章 疑雲重重第15章 制信息權第6章 事故調查第25章 摸黑前進第23章 慘烈代價第12章 難以理解第35章 優勢劣勢第46章 獨木難支第60章 無力招架第40章 大敵當前第35章 海上狐狸第23章 無聲追殺第17章 爲國盡忠第30章 運氣因素第8章 固若金湯第18章 怒海追蹤第4章 戰局分析第4章 開赴那霸第27章 英國特色第26章 意料之中第37章 戲劇轉變第39章 巨蟒吞象第2章 艦隊改制第6章 帝國首輔第24章 東洋南洋第52章 擴大戰果第30章 瘋狂滅亡第16章 重量對手第54章 民主日本第26章 各就各位第10章 痛失親人第4章 罵纔是愛第46章 進退兩難第61章 完美戰果第42章 戰場轉移第11章 嚴格保密第30章 運氣因素第3章 聲東擊西第27章 以艦換艦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章 欲蓋彌彰第26章 心情大好第4章 戰局分析第14章 輕質原油第23章 悄然返航第14章 渾水摸魚第30章 時不待己第36章 前臺演員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9章 偵察前哨第40章 老當益壯第4章 開赴那霸第42章 炮轟東京第9章 實際測試第39章 得意忘形第12章 外柔內剛第9章 戰略投送第22章 東南之爭第24章 實戰考驗第20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運氣因素第56章 螞蟻噬象第15章 主力破交第24章 警告在先第34章 咎由自取第3章 人事調整第48章 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