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網開一面

四艦隊在十月十八日凌晨退出了切薩皮克灣。

離開之前,艦隊再次炮擊了位於切薩皮克灣南端的諾福克、紐波特紐斯、弗吉尼亞比奇等重要的軍事與工業城鎮。另外,在十六日夜間,四艘戰列艦還進入了詹姆斯河下游,用射程達到了八十五公里的火箭增程彈炮擊了里士滿。

退到外海之後,白佑彬就立即安排了補給與維護工作。

當時,爲了縮短補給時間,白佑彬把後勤保障艦船都派進了切薩皮克灣,讓戰艦不需要離開海灣就能獲得新的彈藥。只是,大型維修船的速度太慢,且對維修作業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所以一直沒有爲戰列艦與大型巡洋艦更換主炮炮管。連續幾天下來,幾乎所有大型戰艦,乃至通用巡洋艦的主炮身管都已大大超過了極限使用壽命。

經過這幾天的戰鬥,白佑彬也逐漸摸清楚了切薩皮克灣出口處的情況。

美軍在這裡佈設的水雷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甚至要比情報局估計的少得多。在炮擊的這幾天內,四艘掃雷艦仍然在清掃與拓寬航道。幾天下來,掃雷艦隻清除了一百多枚水雷,而且大部分都是錨雷與漂雷,並沒有發現多少磁性水雷。

顯然,美軍要麼缺乏水雷,要麼缺乏佈雷艦船。

在戰艦進行補給與維修(有幾艘戰艦出現了火炮炸膛的故障)的時候,楊定方與付勳傑都來到了“勝利”號旗艦上。讓白佑彬沒有意料到的是,他們都是來爲秦孝東求情的,而且組織者不是比別人,正是白佑彬身邊最受重用的三個參謀。

“其實,這事只要我們不上報,就不會有問題。”

“是啊,秦孝東將軍爲我們開闢出了一條航道,雖然方式方法極端了一點,但是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他立下了首功。”

“反正作戰報告是我們寫地。怎麼寫。還不是司令官一句話嗎?”

……

聽着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白佑彬心裡也不是個滋味。

說實話。他也不想拿秦孝東怎麼樣。更不想把秦孝東送回去。不然在後勤保障艦隊輪換地時候。他就把秦孝東送上返回直布羅陀地快速戰鬥支援了。根本不會把秦孝東繼續留在旗艦上。

問題是。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想到這。白佑彬朝楊定方看了過去。

在這件事情中,除了白佑彬地態度之外,楊定方的態度最爲重要。因爲楊定方是艦隊指揮官,雖然秦孝東不受他的節制,但是楊定方有權**提交作戰報告,如果楊定方在作戰報告中寫上那麼一兩句對秦孝東不太有利的話,問題就嚴重了。

更重要的是,就白佑彬瞭解,楊定方與秦孝東的關係並不怎麼樣。

二人都在太平洋戰場上作戰的時候,楊定方就是作戰艦隊指揮官,而秦孝東則是破交艦隊指揮官,雖然在白佑彬的率領下,二人合作過幾次,但是每次都鬧出了些不愉快的事情,主要就是作戰艦隊與破交艦隊爭奪功勞。

後來,楊定方跟隨白佑彬去了北大西洋,而秦孝東則留在了太平洋。

直到帝國海軍佔領瓦胡島之後,秦孝東才率領破交艦隊進入了大西洋,而且直接隸屬於北大西洋戰區。這下,楊定方與秦孝東之間地矛盾又被激化了。如果不是白佑彬也再次調往北大西洋,並且出任戰區司令官,還由謝倫出任戰區遠洋作戰司令官,恐怕楊定方與秦孝東之間會鬧出很多事情來。

很明顯,要想低調處理這件事情,就得看楊定方的態度。

“我也覺得沒什麼問題。”楊定方滅掉了夾在手指間的菸頭。“秦孝東將軍做事魯莽了一點,但是他的意圖是正確的,且最終並沒有造成惡劣的後果,還爲我們及時地炮擊華盛頓等重要戰略目標創造了條件。即便有錯,也不是太嚴重。再說了,這屬於前線戰術指揮範疇內的事情,只要指揮官改變意見,那麼他這麼做就可以看成是壯舉,而不是蠻幹,更不會涉嫌違背海軍軍規。”

楊定方一說完,其他人都朝白佑彬看了過來。

楊定方真是這麼想的嗎?

白佑彬的目光又在楊定方身上停留了一陣,他沒有看出什麼問題來。

“其實,大家都是同僚,且一路走過來都不容易,得饒人處且繞人吧。”楊定方表明了他的態度。

“長官,楊將軍說得沒錯……”

白佑彬壓了壓手,打住了肖定邦的話,才說道:“既然大家都這麼看,那就去把秦孝東放出來吧。只是,他暫時擔任付勳傑地副手,等到完成這次作戰行動之後,再根據他的表現做出最後的處罰決定。

散會後,白佑彬把肖定邦

來。

顯然,白佑彬並不是沒有做準備。前幾天的那份戰報與航海日誌他都沒有寫,而是暫時空着。按照規定,每天的戰報與航海日誌都要由他與參謀長同時簽名,而現在參謀長不在旗艦上,就由航海蔘謀肖定邦頂替。

也是說,如果白佑彬想“造假”,就得與肖定邦“竄通”。

當然,肖定邦與秦孝東地關係非常好,早就想幫秦孝東一把了。幾天前,他在發現白佑彬沒有在航海日誌上簽字之後,就知道白佑彬想幫秦孝東。因此,在艦隊結束了這輪作戰行動之後,他就主動聯繫上了楊定方與付勳傑兩人,然後聯絡了龐晉元、張海波這二個同樣與秦孝東關係友好的參謀,一起替秦孝東向白佑彬求情。

此時,艦隊裡也是忙得熱火朝天。

大型戰艦地主炮身管都要在大型維修船的幫助下才能更換,而大型戰艦上地副炮,以及巡洋艦與驅逐艦上的主炮都可以在快速戰鬥支援艦地幫助下進行更換,所有戰艦上的速射炮身管都可以自行更換。

可以說,更換大型戰艦主炮身管是作業難度最大的一項工作。

首先得讓大型維修船的壓載艙注水,使船體沉入大海,然後讓戰艦駛入維修船的船塢內。因爲“海軍元帥”級戰列艦過於龐大,無法完全駛入船塢,所以只能在維修船處於半沉狀態的情況下進行維修作業。更換炮管時,首先要拆下廢棄的身管,然後用大型吊車將新的炮管吊裝到炮塔上去,最後進行組裝作業。整個維修過程都得在海況低於二級的情況下進行,不然就很難保證戰艦與維修船的穩定性,從而難以保證身管的組裝精度。

如此一來,任何一艘大型戰艦都需要進行兩次作業才能更換前後所有炮管。

當時,帝國海軍有至少六艘排水量在八萬噸以上,可以一次容納一艘戰列艦的大型維修船。只是因爲受到蘇伊士運河通航能力的限制,這些維修船必須繞道好望角才能進入大西洋。而現在正是南大西洋上的風暴季節,適航能力本來就不太好的大型維修船很難承受住南大西洋上的肆虐的風暴。所以現在派到北大西洋上來的全是在三年前建造的維修船。

相對而言,補給作業就簡單得多了。

因爲艦隊並沒有航行多遠,所以主要補充的就是彈藥,只有部分驅逐艦需要補充燃油。

也正是如此,在安排後勤保障艦隊的第二次輪換工作時,白佑彬特意給謝倫,以及在直布羅陀主持後勤工作的于右任發去了電報,要求儘量多派快速戰鬥支援艦,可以將快速綜合補給艦的數量減少一半。

一直忙到傍晚,四艘戰列艦的維修工作才全部完成。

雖然針對大型巡洋艦的維修工作要方便得多,但是要爲四十艘大型巡洋艦更換炮管,也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

爲了不浪費艦隊的戰鬥力,當天晚上,白佑彬就讓楊定方率領四艘戰列艦,以及三支巡洋艦戰隊與二支驅逐艦戰隊北上,提前進入特拉華灣。

按照白佑彬確定的計劃,下一個炮擊對象就是位於特拉華河下游的費城。

特拉華灣就在切薩皮克灣的北面,是由特拉華河沖積而成的海灣,總體呈南寬北窄。另外,特拉華河入海口處的航道比較狹窄,而費城距離特拉華河入海口有五十多公里,所以只有大型戰艦的主炮才能派上用場。

僅僅只派出四艘戰列艦,肯定難以徹底摧毀費城。

白佑彬也沒有這個打算。現在切薩皮克灣附近的重要城鎮都已變成了廢墟,美軍也該做出反應了。而這附近,除了諾福克之外,駐紮美軍艦船最多的地方就是紐約。因此只要駐紮在紐約的小型艦艇南下,就會首先與楊定方的艦隊遭遇。

當時,白佑彬只是想爲後方的後勤維修工作爭取到一點時間。

實際情況也差不多,十九日凌晨,楊定方率領的艦隊就在特拉華灣東部海域與殺來的美軍小型艦艇遭遇了。

戰鬥打得很激烈,卻沒有太大的懸念。

面對四艘戰列艦,十八艘巡洋艦與十六艘驅逐艦,美軍小型艦艇幾乎沒有機會繼續南下。當然,爲了保險,白佑彬還是讓一支剛剛完成了維修作業的巡洋艦戰隊與一支驅逐艦戰隊全速北上,建立第二道防線。

天亮的時候,楊定方發來了捷報。

美軍的夜間突擊被徹底打敗了,有上百艘小型艦艇被擊沉。

此時,白佑彬纔剛剛睡下,龐晉元就沒有拿着電報去打擾他的清夢。

第31章 一鳴驚人第1章 預料之外第42章 減速交戰第15章 主力破交第21章 當機立斷第20章 單向屠殺第17章 以攻代守第66章 善後工作第47章 一波三折第43章 默契無間第19章 窮途末路第25章 整軍再戰第13章 逼敵決戰第39章 情勢不明第1章 未雨綢繆第19章 冒險收益第7章 西歐劇變第8章 戰略佈局第16章 前進誘敵第5章 電子干擾第6章 談婚論嫁第5章 陰差陽錯第45章 臨終遺贈第37章 天羅地網第32章 選擇戰場第13章 偷樑換柱第9章 爭取主動第22章 敵人現身第58章 出奇制勝第41章 環環相扣第15章 悔之晚矣第42章 炮轟東京第5章 全力以赴第50章 戰略合作第26章 當局者迷第2章 超大手筆第21章 當機立斷第19章 毫釐不差第27章 英國特色第29章 火速回國第7章 擴軍計劃第40章 老當益壯第33章 積極配合第12章 腹背受敵第33章 積極配合第15章 繞道而行第17章 過度冒險第6章 談婚論嫁第38章 新年新相第45章 寶貴經驗第43章 默契無間第6章 一錘定音第26章 當局者迷第36章 明顯差距第6章 事故調查第45章 臨終遺贈第5章 複合炮彈第18章 戰役打響第26章 各就各位第62章 承前啓後第9章 得意忘形第27章 臨時變陣第39章 苟延殘喘第30章 戰略影響第37章 提前謝幕第17章 將計就計第2章 超大手筆第33章 絕望之旅第38章 嗜血狂鯊第16章 三種可能第21章 海上混戰第50章 傷痕累累第3章 重大項目第7章 西歐劇變第48章 困難重重第27章 第一印象第19章 風火元帥第10章 重新編排第5章 戰爭預言第25章 主動伏擊第22章 載譽而歸第68章 疑惑不解第22章 臨危而退第41章 環環相扣第31章 戰術規劃第7章 走馬上任第46章 利益衝突第6章 前期準備第39章 迎頭痛擊第36章 反道而行第35章 引蛇出洞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4章 評估報告第27章 英國特色第30章 實力爲證第7章 將計就計第56章 海軍寫照第42章 緊急馳援第23章 響亮耳光第57章 求勝心切
第31章 一鳴驚人第1章 預料之外第42章 減速交戰第15章 主力破交第21章 當機立斷第20章 單向屠殺第17章 以攻代守第66章 善後工作第47章 一波三折第43章 默契無間第19章 窮途末路第25章 整軍再戰第13章 逼敵決戰第39章 情勢不明第1章 未雨綢繆第19章 冒險收益第7章 西歐劇變第8章 戰略佈局第16章 前進誘敵第5章 電子干擾第6章 談婚論嫁第5章 陰差陽錯第45章 臨終遺贈第37章 天羅地網第32章 選擇戰場第13章 偷樑換柱第9章 爭取主動第22章 敵人現身第58章 出奇制勝第41章 環環相扣第15章 悔之晚矣第42章 炮轟東京第5章 全力以赴第50章 戰略合作第26章 當局者迷第2章 超大手筆第21章 當機立斷第19章 毫釐不差第27章 英國特色第29章 火速回國第7章 擴軍計劃第40章 老當益壯第33章 積極配合第12章 腹背受敵第33章 積極配合第15章 繞道而行第17章 過度冒險第6章 談婚論嫁第38章 新年新相第45章 寶貴經驗第43章 默契無間第6章 一錘定音第26章 當局者迷第36章 明顯差距第6章 事故調查第45章 臨終遺贈第5章 複合炮彈第18章 戰役打響第26章 各就各位第62章 承前啓後第9章 得意忘形第27章 臨時變陣第39章 苟延殘喘第30章 戰略影響第37章 提前謝幕第17章 將計就計第2章 超大手筆第33章 絕望之旅第38章 嗜血狂鯊第16章 三種可能第21章 海上混戰第50章 傷痕累累第3章 重大項目第7章 西歐劇變第48章 困難重重第27章 第一印象第19章 風火元帥第10章 重新編排第5章 戰爭預言第25章 主動伏擊第22章 載譽而歸第68章 疑惑不解第22章 臨危而退第41章 環環相扣第31章 戰術規劃第7章 走馬上任第46章 利益衝突第6章 前期準備第39章 迎頭痛擊第36章 反道而行第35章 引蛇出洞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4章 評估報告第27章 英國特色第30章 實力爲證第7章 將計就計第56章 海軍寫照第42章 緊急馳援第23章 響亮耳光第57章 求勝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