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實現

對人來說,痛苦分許多種。

但是對思想家來說,真正的痛苦只有一種,那便是活着。

這就好像人們觀念裡的‘文人誤國’,爲何文人誤國聽起來就比武將割據、宦官亂政、昏君誤國嚴重的多呢?

這當然不單是因爲文人是百姓最常見的誤國角色,更深層的原因在於身份、也在於這一身份所掌握的權力。

宦官、武將也多來自百姓,但宦官即使不誤國,他的身份依然是宦官;武將沒有誤國,他的身份依然是武將,當然也不排除有微小的可能變成反賊或皇帝。

但文人若沒誤國,就會變成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反正不是文人了。

上升空間大,往往會使人在新的身份、新的職務上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這一尷尬情況。

就好比說李贄,他在姚安府任上做的不錯、也有一套正在周全的思想理論,但他是沒有機會把這份實踐。

一方面認爲人靠童心、本性、本能就可以大治,朝廷應該儘量減少對人性的約束,傳統德禮刑政的這套只會破壞本性,應儘量少對社會加以干涉、尊重婦女,人與人有致一之理。

另一方面又認爲古今賢臣不是滿口道德說教,而是實際做事爲朝廷發展經濟、尋找財政的人,人們應當追求功利。

可實際上,傳統意義上的‘以理財爲濁’,限制的可不是別人,正是從道德與價值觀出發,限制那些有機會讀超級多的書、考上科舉、手握朝廷命脈大權的官員。

他的想法,隨便滿足一個,都可以說是社會的巨大進步;但要想在他這輩子全部滿足,那隻可能是整個天下的噩夢來了。

對地方不加限制的小政府,加上沒有道德約束且鼓勵殖財的官員,再打出一張人人平等的致一之理。

帝國崩潰指日可待。

但這不是李贄的錯。

思想家爲何會變成思想家?首先是因爲他對所處社會環境不滿意,這在以前幾乎可以與對個人際遇不滿意劃等號。

因爲他不但對環境不滿意,還沒有小了是改變自身周圍環境、大了是改變國家社會環境的能力。

也就是說,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在實踐與理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完善理論,但是到這一步卡殼了。

沒機會用實踐進一步完善理論,再用完善後的理論去重新投入實踐,只能做敏銳的診斷者。

因爲能完成這一步的人都不叫思想家,根據他們完善手段溫和與否的區別,叫改革家與革命家。

一番試錯下來,最後的實踐也一定跟最初的理論大不相同。

思想家最大的痛苦是活着,在一個明知道永遠與自己所思所想格格不入的世界裡,長命百歲也是一種殘忍。

他最大的願望,是天下能有一個半個憐才者,讓他這樣的大力大賢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就算殺身圖報,也必不忘恩。

矛盾的李贄,既反對儒家禮教,卻又對觀念推崇的今古義士狂熱嚮往;既。

其實他最想找的人是張居正、第二想找的人是萬曆皇帝,但他自己心裡也清楚,張居正、皇帝或者說整個朝廷都容不得他。

張居正與李贄的政治理想是多麼相匹配啊,不沽名釣譽談論道德,國事上可謂宰相之傑,遠超世俗凡夫。

可張居正的治國鐵腕,道德淪喪法紀鬆散的大明被整合成剛強鐵板,有一個書院便鏟一個書院。

李贄這樣的人存在本身,是勾在其辛苦打造轟鳴機器上一顆鏽蝕鐵釘、砌在他固若金湯萬里長城上一塊破碎青磚,是對張居正最大的嘲笑與譏諷。

也許,他永遠都看不見自己想象中的世界。

那個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獲所願,各從所好,各騁所長,就其力之所能爲,與心之所欲爲,勢之所必爲者聽之。

千萬其人者,各得其千萬人之心,千萬其心者各遂千萬人之慾。

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篤,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世界。

但他不是個容易被打敗的人,他非等死之人,等死之人心身俱滅,雖未死卻筋骨已冷,與死人無異。

在他看來,雖得不到想要的,但在求索中志慮益精,德行益峻,磨之愈加而愈不可磷,涅之愈甚而愈不可淄,也是福氣。

涅是黑色染料,淄是變爲黑色。

涅貴不淄,是東漢崔瑗所做《座右銘》裡的一句話,意爲被黑色侵染也不變顏色。

至少現在,他來到東洋,在大明的宗室大學,得到新的閱歷與見識。

知道世間竟有一人,不論民生政見單論生產。

而且他說:“先生所求,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獲所願,各從所好,各騁所長,就其力之所能爲,在久遠未來必可實現。”

“其實現過程也必然漫長,爲此將付出數代乃至十數代人,堅持發展生產力、完善工業化、普及教育、革新科技、消除貧困、解放思想,最終實現國家平等繁榮、天下人共同富裕。”

讓李贄腦子裡的儒釋道統統被丟到一旁,振奮地三天三夜睡不着覺。

他知道起點在哪,也知道終點在哪,可他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曾想探訪京師大儒求索大道卻未能如願,卻沒想到在東洋軍府的大將軍身旁,前路猛然間變得無比清晰。

發展生產力、消除貧困,是取得大道的唯一途徑。

陳沐說出這個正確答案太容易,李贄的理想國簡直讓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那就是他過去生活的世界所爲之奮鬥的目標。

人們選擇自己想要的去學習、依靠自己的專長做事,選擇合適的公司、追隨合適的人才來領導,爲選擇有什麼樣的生活過一生而努力。

雖事與願違常有,但人人奮鬥不息。

鼓足了幹勁,李贄沒有急着進入宗室大學,關於生產力的事他還沒有完全明白,打算先在亞洲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這裡的百姓生活與本土有何不同。

誰曾想,這麼一走,李贄就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國。

大明在亞洲東北方向的沿岸城市,知縣爲楊兆龍的牧野。

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一百七十二章 印刷第一百一十七章 老薑第七十六章 回頭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十五章 毒物第二百九十七章 哭樹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七十四章 征塵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三十章 營房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四百七十八章 見多識廣第三十四章 乾淨第五十四章 看賞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十一章 彈劾第二百零七章 誰慫誰孫子第九十章 商量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一百六十八章 外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隱歧第八十五章 書信第三百六十九章 塞北第二十二章 撲克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僞第三百二十九章 鄰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二百六十八章 鹿谷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十四章 記功第四十八章 妖法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十九章 志向第五十二章 惱火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一百五十六章 獅子第九十二章 殘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啓發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四十七章 然後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二百七十八章 畫師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第四百零八章 偏角第二章 南洋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五十六章 木炮第二百九十六章 勞塔羅第一百零三章 食譜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二十九章 歃血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三十二章 文盲第一百八十章 都弱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志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六章 毒打第六十八章 農耕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一百五十七章 信任第五十章 野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甲衣第五十七章 老鼠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五十四章 輜重第三十七章 死守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七十七章 貨車第一百二十一章 劃地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三十章 國名第五十章 引商
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一百七十二章 印刷第一百一十七章 老薑第七十六章 回頭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十五章 毒物第二百九十七章 哭樹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七十四章 征塵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三十章 營房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四百七十八章 見多識廣第三十四章 乾淨第五十四章 看賞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十一章 彈劾第二百零七章 誰慫誰孫子第九十章 商量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一百六十八章 外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隱歧第八十五章 書信第三百六十九章 塞北第二十二章 撲克第三百九十章 墨灣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僞第三百二十九章 鄰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二百六十八章 鹿谷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十四章 記功第四十八章 妖法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十九章 志向第五十二章 惱火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一百五十六章 獅子第九十二章 殘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啓發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八十二章 必徵第四十七章 然後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二百七十八章 畫師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第四百零八章 偏角第二章 南洋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五十六章 木炮第二百九十六章 勞塔羅第一百零三章 食譜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二十九章 歃血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三十二章 文盲第一百八十章 都弱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志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六章 毒打第六十八章 農耕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一百五十七章 信任第五十章 野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甲衣第五十七章 老鼠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五十四章 輜重第三十七章 死守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七十七章 貨車第一百二十一章 劃地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三十章 國名第五十章 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