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寒冷

聯軍有一千七百四十二名哈薩克騎手。

其中精悍戰兵二百四十騎,各個身穿板鍊甲戴瓔珞奇恰克頭盔,三四匹戰馬,其中一匹披掛鎖鏈馬甲。

他們都是塔武凱勒汗派給侄子烏拉孜的護衛,餘下有四百八十輕騎是他們的輔兵,剩下的則是駱駝隊,運載水和糧食。

明軍這邊派出的主將是董一元,兵力則有整個朱鈺五個千戶部。

同樣,明軍的真正承擔戰鬥任務的人也不多,而且除了運送輜重外,還肩負着設置驛站的使命。

畢竟與哈薩克人不同,戚繼光的目的並非幫庫楚汗多撐一會兒,而是要在這片土地上建立永久據點與商路。

兩支部隊精簡軍卒,都攜帶足量的代步馬匹,又有認識路的哈薩克人充當嚮導,行軍速度最快時甚至兩日走了三百四十里。

不過就那一次是急行軍,是爲趕到水源地纔會如此,其他時候像翻越哈薩克山地一天二十五里、平時快的時候也就日行百里,正常六十里地像郊遊一般,趕上盛產糧食的地方就歇幾天補充糧草。

再加上沿途修築哨所、百戶所,搭建臨時營房以供後續部隊休息。

他們的總體行軍速度非但不快,還太慢了,因此深受哈薩克部隊詬病——騎毛驢的老頭兒走上一個月都比他們走得快。

不過也有一點也令哈薩克騎兵嘖嘖稱奇,不論他們走到哪,不論他們當日不等明軍往前跑出多遠,總能看見明軍斥候在前頭接應他們。

令引路的哈薩克騎手甚至產生自我懷疑:到底是我們和他們誰纔是嚮導?

董一元多賊呀,他們這幫明軍上層將領都知道塔武凱勒汗心裡頭盤算的是什麼念想,這場仗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自然是要儘可能揚我威風,但也不能還沒打仗就把底牌都亮了。

至少行軍能力該藏的要藏一藏,一來沒啥壞處,庫楚汗那邊也正在集結人馬,國都早就丟了,整個一遊擊隊,沒什麼好着急的。

二來也能養足精神、保留馬力,看着沿途落腳的村子和部落,能吃幾天人家糧食就多吃幾天,也能對這邊的生產能力摸個底。

就這麼晃晃悠悠,等他們靠近大烏瓦特湖,才終於能見識到西伯利亞汗國地貌的常態——沼澤,隨處可見的沼澤地。

近七千人的部隊一路走走停停將近三個月,盛夏一過,天氣很快就變得寒冷起來,走到這部隊已經只剩兩千三百人。

明軍倒是凍不着,他們離隊的士兵在所經之處設立四十六處兵站,其中四十二處驛站有囤積糧草的功能,四處則用上了土木石料精心構築,作爲可供部隊駐守拒敵的要塞。

這既是大部隊進兵的中轉站,也是攻勢受阻後的撤退據守點,並且在選址上,扼守河道與道路,交通便利是建立城鎮的好去處。

友軍的情況就要糟一些,一部分汗國軍隊因缺少冬衣不耐寒冷出現凍傷與發燒,經董一元與烏拉孜商議後,把缺少冬衣的部隊留在沿途修建的堡壘和驛站。

“我們的目標是西伯利亞汗國的都城伊斯凱爾城,如果嚮導說的沒錯,只剩四百里路,這些士兵沒必要承受非戰鬥減員。”董一元這麼對烏拉孜說道:“何況正主兒庫楚汗還在六百里外集結他的部隊,你說非戰鬥減員?”

“是一種名詞,摔傷、得病、被野獸吃了,這些不是與敵人交戰卻失去戰鬥能力的傷亡,叫做非戰鬥減員。”

烏拉孜沒想到明軍的樣子看着挺能打,卻連這些都承受不住,顯得矯情的過分。

哈薩克汗國比鄰西伯利亞,當然知道這兒的環境與天氣,可這有什麼辦法?

他們是來打仗又不是旅遊,難道酷熱能讓人在戰鬥中脫下鎧甲、寒冷就讓馬背上的騎士離開戰場?

“這是他們的錯,他們沒準備厚實的棉衣,失去國都的西伯利亞人也是這樣打仗的,不要小看我們,他們沒問題。”

在董一元眼中,烏拉孜這樣說話是屬於站着說話不腰疼,一個渾身連鎖板甲邊緣都露出貂毛的大貴族說那些被徵召來的民夫穿不起棉甲是他們的錯。

他當然可以這樣指責,因爲在他們國家戰士們的鎧甲與兵器皆需自備,領主沒有義務爲部衆準備征戰所需的裝備。

但董一元不能讓烏拉孜把凍傷、得病的士兵繼續留在隊伍中,這些喪失戰鬥力的士兵戰鬥中使其他士兵礙手礙腳,何況根本沒有讓他們上戰場的必要。

“我們要去的地方是西伯利亞汗國的都城,是座堅城,葉爾馬克本部人數不多,但他們有火炮,還可能有投降的草原貴族援軍,你也看見了我的人沒帶大炮。”

烏拉孜聽着董一元的話皺起眉頭:“沒帶大炮,那你們車上拖着的是什麼東西?”

“那是佛朗機炮,一種野戰小炮,重量輕射速快,對石頭城牆沒有威脅,圍城可能會拖上幾個月,現在應該還沒到最冷的時候吧?”董一元的表情很慎重,對通譯再次重申道:“我沒有小看你的想法。”

“可在最冷的冬季,大部分士兵在野外撐不住一個月,你的人是這樣,我的人也是。”

董一元的話讓烏拉孜感到懷疑。

至少懷疑那些真正的大明帝國步兵不會撐不住冬天的野戰,他看過萬歲軍步兵在休息時試穿他們攜帶的冬季兵服與棉甲。

哪怕最瘦弱的人穿上那些都會魁梧的像一頭冬眠的熊,最靈活的人也會因那身甲衣而行動不便、笨重遲緩,但它們很暖和。

“呵,你別懷疑,我們在東邊的烏梁海試過,那應該沒這偏北,即使穿上陛下的冬衣也只能讓人晚點凍僵罷了,人吶,沒事還是別老想着跟老天爺做對。”

董一元笑呵呵,大明有人知道該如何在這世上最冷的地方生存,但人家麻家港那邊穿的是什麼玩意兒,在那完全就不用考慮怎麼打仗,只要不被凍死就贏了。

這在西伯利亞汗國是沒法比的。

“咱們離得很近,讓他們在這休息,我們只要兩千人跟庫楚汗匯合就夠了,即使圍城時需要他們,再派騎手來召就是,三天就能趕到。”

“最好別在冬季圍城,實在戰局不利,我們可以拖到明年開春,只要不讓他們出城就行。”

董一元已經看到如何輕鬆取勝的奧秘。

明軍中的浙軍與萬歲軍在制式裝備上,對冬季寒冷的防護普遍強於他所見的任何軍隊,長途行軍的能力也強於他所見的大部分軍隊。

在這片土地上遇敵,也許都不用放銃,溜兒着他們在冬季的曠野上追三五天,對手恐怕就成冰原上的藝術品了。

第四百四十九章 餘光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三十四章 大風第一百一十章 詔書第二十五章 戚帥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二十五章 戚帥第三十七章 沒用第九十二章 高樓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二十五章 雙半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第一百六十三章 變革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三十章 留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熊貓眼第一百章 黑娃第九十章 雞肉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一百零一章 爭鋒第二十四章 行軍【盟主‘厚朴1‘加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二百九十六章 勞塔羅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七十章 朝貢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一百四十三章 吐蕃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第一百零九章 防務第十九章 摳門第二十九章 海盜第二百六十章 連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痘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一章 大沽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四百五十七章 寶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四十七章 永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三十六章 北山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十八章 界碑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八十九章 絕境第九十章 無用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藝第七十三章 戲精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害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二百九十八章 實現第四章 上貢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二百九十六章 勞塔羅第四十八章 夾擊第三百零八章 義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菸草大亨第二十九章 光明第四百四十二章 保護第六十八章 室山第八十三章 陳學第一百一十四章 讒言第五十章 增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船長第四十八章 嚇唬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二百八十一章 震撼第五章 屯田第二百五十九章 深思熟慮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四十七章 歡呼第二十章 藥匠第六十章 法理第四十三章 望遠第三百二十章 先鋒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九十二章 殘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印刷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六十一章 棺材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七十四章 奪門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十五章 思維
第四百四十九章 餘光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三十四章 大風第一百一十章 詔書第二十五章 戚帥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二十五章 戚帥第三十七章 沒用第九十二章 高樓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二十五章 雙半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第一百六十三章 變革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三十章 留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熊貓眼第一百章 黑娃第九十章 雞肉第八十九章 爆炸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一百零一章 爭鋒第二十四章 行軍【盟主‘厚朴1‘加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二百九十六章 勞塔羅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七十章 朝貢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一百四十三章 吐蕃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第一百零九章 防務第十九章 摳門第二十九章 海盜第二百六十章 連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痘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一章 大沽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四百五十七章 寶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四十七章 永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三十六章 北山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十八章 界碑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八十九章 絕境第九十章 無用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藝第七十三章 戲精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害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二百九十八章 實現第四章 上貢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二百九十六章 勞塔羅第四十八章 夾擊第三百零八章 義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菸草大亨第二十九章 光明第四百四十二章 保護第六十八章 室山第八十三章 陳學第一百一十四章 讒言第五十章 增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船長第四十八章 嚇唬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二百八十一章 震撼第五章 屯田第二百五十九章 深思熟慮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四十七章 歡呼第二十章 藥匠第六十章 法理第四十三章 望遠第三百二十章 先鋒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九十二章 殘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印刷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六十一章 棺材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七十四章 奪門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十五章 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