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硝石

嘉靖四十五年冬月,六十歲的嘉靖皇帝朱厚熜駕崩於乾清宮,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北京昌平永陵。

繼位者,他的兒子裕王朱載垕在守孝四十九日後登基,改年號隆慶,爲隆慶元年。隆慶皇帝繼位之初,尊奉先帝遺詔: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

這些官復原職的人裡,有一個海南瓊山人名叫海瑞。

消息傳到陳軍爺的耳朵裡,已經接近隆慶元年二月了。

皇帝駕崩這種事,陳沐沒有多少感同身受,只是覺得時代巨人的腳步又狠狠地往前邁了一步。幾個軍戶都沒有柯澤兒那麼傷懷激烈,這幫破落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似乎覺得別人嚎啕大哭時他們呆若木雞並不合適,邵廷達擡腿把小八郎蹬個大跟頭,終於有人哭了。

再怎麼說,這種時候飲酒作樂也是不合時宜的,但偏偏喜事來了擋都擋不住。不知道這個冬天清遠衛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總之那個與白元潔在城牆上頂牛的羅千戶以怯戰的名義被貶到連州一個千戶所做百戶,白元潔則依靠擊潰倭寇的戰功接任清城千戶所副千戶之職。

關於陳沐等人的安排還未發下,但諸旗軍臉上再難終日裝出哀傷神色,甚至他們都不願出現在安遠驛站,整天往山上的巖洞跑或搶着去飛水橋當值——或許沒人的地方能讓他們好好笑笑吧。

白元潔升任千戶,多多少少意味着他們調離安遠驛站多半還是個好去處。

可天不遂人願,眼看時值開春,百戶所卻沒有新來的調令,白元潔那邊也一連十餘日不見傳信。按理說他們在安遠驛站的值守已經結束,該回百戶所應付農忙,此時卻杳無音訊,甚至就連接替他們輪防的小旗都沒如期而至,這形式就不免令人猜測了。

苦苦等了半個月,陳沐派人前往百戶所,卻被告知新百戶的空缺還無人接任,派人去清遠城鳳凰街,卻又被告知副千戶白元潔乘船順北江東行已有月餘,尚未歸還。

這下就連陳沐自己心裡都沒底了,他的上官白百戶究竟是什麼打算?

不論白元潔是什麼打算,陳沐的日子還要過,進了春季既然沒人向他發來調令,他也不管百戶所的田地,索性在安遠驛繼續住下,鄭老頭等人悉數派進巖洞繼續熬硝,反正等走了這硝洞也要封上,乾脆趁現在熬出上千斤白硝!

洞硝基本不屬於制硝,而是將巖洞中上千萬年沉積土內富含的硝酸鉀用土辦法過濾出來,依靠其不溶於水但隨溫度升高而易溶的特性熬製收集,產量受巖洞中硝土限制,一百斤硝土與三百斤水混合,經過層層過濾與熬製最終能得到三十多斤硝石。

這三個月裡,陳沐旗下的旗軍整個冬天要麼提着水桶往返於江邊與巖洞,要麼就是在巖洞中不斷挖土不斷過濾不斷熬製,就連熬製廢料都收集了十六個上百斤大缸,堆放在巖洞下面。

因爲這一工作,陳沐旗下吃得飽睡的香工作量大的諸丁過了這個冬天都壯實了些。

軍戶不懂陳沐爲什麼對廢水看中,他們更願意捧着硝土窮開心,尤其是兩個從倭,每次陳沐去洞中查看火硝存量時都問他是不是有把這些硝石賣至日本的想法——在明朝硝石是禁出海的東西,而明朝硝石走私販運至日本,能以十倍獲利。

在廣州府,硝石的賣價是百斤四兩八錢,這是臨海方便走私出賣的緣故,如果在北方,硝土價格將會跌至百斤二兩五錢。

安遠驛站的巖洞入口雖小,但背靠山壁內部狹長而幽深,可以猜測哪怕僅取最上層硝土,整個巖洞也不止萬斤,但隨着熬製收集出數百斤硝石後,挖硝土的工作量便越來越大,因爲他們在巖洞中取土需走更遠的路程,陳沐估計再有一月,硝洞千步之內能熬出硝的土便被他們挖個乾淨,再遠的就不合時宜了。

兩千八百斤硝石,這大約是陳沐所估算出這座硝洞在符合軍戶辛勞的情況下最多的獲利。

更遠的硝土難以取得,難以在洞中運送,也會拖延熬硝的效率,畢竟陳沐只有三個餘丁與兩名從倭做這件事,人力着實有限。

但這樣已足夠了,即使他們在調離之前只能熬出兩千斤硝石,找到銷路後哪怕僅以二兩五錢的價格賣給海商,五十兩的獲利足夠他分給三個餘丁與兩名倭寇每人三兩工錢,正丁不過挑水出力少,同樣三兩收買人心,最後他還能賺來二十兩與那些熬硝廢料。

那不是廢料,高濃度的硝酸鉀是硝石,低濃度的淡硝酸鉀是肥料,這個時代全世界最好的肥料。

況且賣出的價格只會比這個高不會比這個低,值了。

一個冬天白吃白住,多賺到兩年的俸祿,天底下還有比這個還美的事兒嗎?

陳沐想說真的有——邵廷達在驛站東面七裡外又找到一座更大的巖洞,還特麼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了!

粵地多山水,清遠更不缺山水,有山水,就不缺硝洞。

眼下僅陳沐所知的硝洞除去安遠驛站這個便還有兩座,足夠他們找機會再幹上一年。更大的硝洞、更多的人手、更多的產量,這意味着更多的銀子,或許要不了多久,陳沐就能在清遠衛建起一座玻璃窯,到那時銀子纔是真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手中。

不過那需要一個前提,就是他在清遠有更多的話語權、更大的關係網、更強的勢力,至少要在數千軍戶中擁有保護自己小發明的能力。清遠衛是一柄雙刃劍,既能保護他的小發明不爲外界所覬覦,卻也不可避免來自內部的窺伺。

或許等陳軍爺有錢了,還能試試能不能賄賂出個武進士呢!

就在陳沐再一次舉銃命中五十步外樹幹上木質靶子時,道旁傳來掌聲,轉過頭是幾月不見已升爲副千戶的白元潔正笑吟吟地鼓着掌,見他回望,有着一副高高顴骨的臉上突然嚴肅,道:“清城副千戶白元潔有令,小旗陳沐擊斃倭寇五名,賞銀一百二十兩,功升實授清城千戶所總旗!”

第一百七十八章 商路第十二章 挖坑第二十五章 赤巾第四章 杉木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一百零一章 浩蕩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三百六十二章 瀝青第一百八十八章 憨愚第三十章 最強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一百三十九章 開蒙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第二百三十一章 國書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三百二十章 先鋒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二十六章 傳警第四十七章 永安第一章 播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親戚第七十六章 紅土第一百零七章 進士第四十六章 屯兵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四十一章 亂戰第三十二章 緣由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十六章 眼鏡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四十七章 掩殺第七十三章 捉鱉【七夕加更】第二十章 趁虛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六十五章 蘇祿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六十八章 阮潢第三百零八章 回禮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一百六十四章 輪迴第一百章 光頭第七章 隊列第二章 佳音第二百一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三百五十三章 差不多第二十章 軍堡第七十章 軍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交鋒第三十章 最強第一百零二章 火雨第七章 斷糧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九章 蒙田第十三章 廣城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十三章 軍器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一百九十九章 顯聖第十八章 盧侯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七十六章 新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一百七十七章 國寶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四百六十七章 忠誠之士第十三章 軍器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六十六章 夾擊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三章 直房第二十四章 行軍【盟主‘厚朴1‘加一更】第十九章 志向第四百八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二章 都城第十五章 思維第十七章 乘涼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三十章 修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四十一章 賑災
第一百七十八章 商路第十二章 挖坑第二十五章 赤巾第四章 杉木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一百零一章 浩蕩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三百六十二章 瀝青第一百八十八章 憨愚第三十章 最強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一百三十九章 開蒙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第二百三十一章 國書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三百二十章 先鋒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二十六章 傳警第四十七章 永安第一章 播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親戚第七十六章 紅土第一百零七章 進士第四十六章 屯兵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四十一章 亂戰第三十二章 緣由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十六章 眼鏡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四十七章 掩殺第七十三章 捉鱉【七夕加更】第二十章 趁虛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六十五章 蘇祿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六十八章 阮潢第三百零八章 回禮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一百六十四章 輪迴第一百章 光頭第七章 隊列第二章 佳音第二百一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三百五十三章 差不多第二十章 軍堡第七十章 軍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交鋒第三十章 最強第一百零二章 火雨第七章 斷糧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九十八章 崩潰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九章 蒙田第十三章 廣城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十三章 軍器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一百九十九章 顯聖第十八章 盧侯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七十六章 新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一百七十七章 國寶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四百六十七章 忠誠之士第十三章 軍器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六十六章 夾擊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三章 直房第二十四章 行軍【盟主‘厚朴1‘加一更】第十九章 志向第四百八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二章 都城第十五章 思維第十七章 乘涼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三十章 修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四十一章 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