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冬裝的問題

而且楊震很清楚今年到明年,正是整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最困難的一段時間。頻繁的天災,再加上日僞軍的不間斷掃蕩帶來的人禍,使得敵後根據地,尤其是華北根據地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至於那筆資金,楊震判斷很可能是爲了華北各大根據地求援的。抗聯已經提供給了中央一筆美元,陝甘寧邊區的資金倒是不缺。中央甚至還用這筆美元,贖買出了一大批來東北路上,被扣留的教授和學生。

美元這種硬通貨對於國軍上層,以及那些識貨的中下層軍官來說,殺傷力遠比法幣,甚至現大洋大的多。用這筆美元在重慶幾十萬大軍的嚴密包圍之下,打開一條走私通道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同時在重慶也可以對換到足夠的法幣和現大洋,從盛產棉花的關中平原和甘肅隴東地區,走私到足夠的棉花。再加上陝甘寧邊區今年一百萬斤的皮棉產量,足以滿足陝甘寧邊區自身的需求。

重慶方面對陝甘寧的封鎖,雖然相當的嚴密,但是也不是異常的嚴密。只有有錢開路,中間還是有許多的空子可以利用的。不過單單通過走私,能不能滿足差額,卻是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但現在財力還相對充足的陝甘寧邊區,不會太過於窘迫就是了。

但是美元這種外匯,在大後方是硬通貨。到了淪陷區,對那些商販們恐怕就不好使了。對於那些商販來說,美元即便是掙到了也沒有地方花。無論是走私商人,還是藉機發財的僞軍,人家認的是黃金、現大洋,哪怕是鴉片和法幣。

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既然關內部隊自身解決不了,那就抗聯來解決。還是那句話,雖說各個根據地在大部分的時間之內,都是各自爲戰。但是全軍,無論是關內還是關外,都是一盤棋。缺了車馬炮,這盤棋還怎麼下?

不過楊震雖然下定了決心,但卻沒有立即回答李延平的話,而是沉思了一下道:“總指揮和李主席,對中央的這個要求,有什麼想法和建議?畢竟他們是主管地方的,整個北滿根據地今年越冬所需的物資,他們要清楚的多。”

對於楊震的反問,作爲軍區代表參與過這個問題研究的李延平,想都沒有想的答道:“總指揮和家兄的意思是,將我們目前今年結餘下來的六千兩原本償還對蘇貸款的黃金,以及目前僅有的庫存二百萬銀元全部上繳中央我們一分都不留。”

“同時調撥一批人蔘,高檔皮毛,以及其他的比較值錢的東北土特產,以及所有庫存的鴉片,上繳給中央作爲在部分活動經費使用。在關內的很多地區,鴉片也是一種硬通貨。甚至比法幣還好用。”

“至於棉花的問題,他們也在猶豫,是不是和中央說明一下我們這裡的困難。棉花要給,但希望中央是否考慮到東北的實際情況,減少部分數量?畢竟我們不僅僅是幾十萬大軍需要換裝,還有根據地的老百姓也一樣需要冬裝。”

“按照根據地目前人口的總數和實際需要,他們認爲拿出二十萬斤還是可以支撐的。再多,恐怕就會影響到根據地內百姓的民生了。畢竟與還能搞到一些棉花的華北和陝北相比,東北距離棉花產地實在是太遠了。”

聽罷總指揮和李延祿的意見,楊震站起身來踱步良久,才擡起頭道:“我的意見是黃金和銀元按照總指揮和李主席的意見辦,但是上繳給中央棉花的數量不僅不能減少,還要酌情再增加二十萬斤。”

“不過在考慮到我們自身的困難,我建議我們採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一告訴張鎮華,全力挖掘庫存底子,看看我們手中的棉花和冬裝的庫存實際數量,以及去年開春部隊換裝下來的舊冬裝中還有多少棉花可以進行重複使用。”

“去年冬季,我軍大部分時間轉入休整,作戰的次數和規模並不大。對棉衣的損耗,應該是不算大。就算冬裝的面已經磨損,但是其中的棉花應該還能有部分可以循環使用。製作冬裝,不見得都必須要新棉花嗎。只要保證保暖性,我看今年的冬裝參上一些舊棉花一樣可以使用。”

“同時我們要挖掘我們手中繳獲的日軍冬裝數量,以及軍大衣的數量。如果數量可以滿足需要那麼對二線守備部隊,以及各大機關工作人員、航空兵地勤等非一線作戰,不需要進行敵我識別的人員,可以配發一部分繳獲的日製冬裝。棉鞋如果數量充足,可以全部使用繳獲的日軍棉靴。”

“二在原有的採購計劃上,適當的做一些調整。如果我們手中的庫存糧食數量還算充足的話,可以抽調出一批糧食以及肉製品,與蘇聯方面交換部分棉花。雖然基輔會戰之後,蘇聯主要糧食產地丟了。但是棉花的主要產地中亞地區,還是在他們手中牢牢控制着。”

“我們用糧食交換棉花,也是之前的慣例了。我想這個問題,並非是與蘇聯方面無法談的事情。三到四萬噸小麥交換一萬噸皮棉的生意,我看還是可以做的。丟掉了烏克蘭的蘇聯人現在不缺棉花,缺的是糧食。他們在中亞地區棉花的產量,還是相當大的。這種交換,也算是一種雙贏嗎。”

“三讓彭定傑出協調美國方面,要求美國人儘可能的將原本十二月初我們進口的三千噸棉花訂購和運輸提前到這個月底。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可以要求美國駐東北的軍事代表團協助我們催促美國的訂貨方,提前交貨並協調我們途徑蘇聯境內的運輸問題。”

“四利用根據地內羊的數量相對較多,尤其是原僞滿興安省羊產量比較大的優勢,在保證保暖性能的情況之下,使用羊皮製作部分冬裝。蘇軍現在配備的作爲冬裝的羊皮製短大衣,我看也不是一點不適合我們中國人。”

“因爲地理、氣候的關係,我們現在控制的哈爾濱、佳木斯、齊齊哈爾的毛紡工業還是有相當基礎的,毛呢的產量還是相當大的。日本關東軍所需的各種毛料制服,還有冬裝以前不是很大一部分都是這些地方生產的。而我們部隊製作冬裝,自然用不到那些精細和什麼將校呢一類的高檔呢料。”

“生產工藝簡單,節省原材料和工時的俄式粗呢就完全可以。雖說笨重了一些,但是保暖性卻相當的好。中國人雖說穿不慣俄式的粗呢大衣,但是在眼下怎麼說也可以代替部分的棉花。”

“即便是粗呢滿足不了全軍的需要,但我們利用哈爾濱的毛紡工業大量使用羊毛製造一些粗毛線,爲部隊配發一些毛衣。那麼棉衣的厚度完全可以減少一些,棉花的用量也可以節省下一部分。”

“另外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足夠的鴨絨製作冬裝,甚至棉衣也完全可以取消。美國人可以用鴨絨製造睡袋、短冬裝上衣,我們爲什麼不能?阿拉斯加的氣候,可比東北還要冷。粗呢大衣加上厚羊毛毛衣,或是羊皮大衣,或是鴨絨冬裝,我看不比棉花的保暖性差。根據地內的鴨子的飼養量,還是很大的嗎。”

“這樣我們只爲部隊發放一條厚棉褲和棉手套、棉帽子、棉鞋就可以了。甚至我們如果能籌集到足夠的狗皮,棉帽子也完全可以用東北傳統的狗皮帽子代替嗎。過去東北軍能用狗皮製作狗皮帽子作爲冬裝,怎麼到了我們這裡反倒不行了?”

“其實在收復興安諸省,以及去年我們在根據地內大量的增加羊的飼養量,我們現在根據地內並非是一點替代品沒有。我們根據地雖說不產棉花,但是羊皮和羊毛的產量還是相當的大。”

“去年沒有收復僞興安諸省的時候,我們還向蘇聯出口了上萬噸的羊毛、幾十萬張羊皮還債。而今年隨着逐步收復了蒙古族聚居區,我們的羊毛和羊皮的產量比去年應該是有一個較大的增加。”

“即便是我們根據地內的羊皮和羊毛的產量不足,但陝甘寧邊區羊的產量也很大。我們可以向中央提出,使用棉花和他們交換一些羊皮和羊毛嗎。再說毛線這玩意,也不用非得機械化生產。我們完全可以發動一場羣衆運動,大量的進行手紡。”

“我們駐守在最北面漠河、黑河地區的部隊,爲了增加幹部、戰士的冬裝保暖性,去年不是就配發了一批羊皮大衣嗎?爲什麼反而到現在冬裝的製作就只能指望棉花?如果我們能儘量使用畜牧產品的話,就可以節約相當大一部分棉花投入到民生上去。”

“這樣一來,我們既可以保證根據地內百姓的生活不受到影響,也可以保證部隊換裝以及滿足中央所需。還是那句話只要我們多思考一下,多需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渠道,辦法總比困難多。”

“雖然我們的需要量也很大,但只要我們去仔細的思考,多方面着手,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有的。現在中央的大生產運動,搞的紅紅火火,我想過了今年最困難的這段時間,明年的情況就會有一個根本的轉變。”

“我們的情況中央是知道的,這個時候中央開口,就是他們那裡遭遇到了極端的,比我們還要大的困難。否則中央的性格,是不會張這個嘴的。你回去和總指揮還有李主席商議一下,就說我的意見是全部滿足中央的所有需要,而且在棉花的供應數量上還要酌情增加。”

“陝甘寧邊區今年的皮棉產量只有一百萬斤,這一百萬斤的皮棉加工之後,即便加上想辦法走私和購買的數量,也只能勉強滿足陝甘寧邊區的需要。陝甘寧邊區集中了那麼多的中央機關、學校和部隊,一百萬斤皮棉哪夠用?根本就無力承擔其他方向根據地所需。”

“而除了陝甘寧邊區本身需要大量外來棉花補充本地消耗之外,還有山西、河北、晉綏各個根據地那麼多的部隊需要換裝,就算我們提供的是都淨棉,但是五十萬斤的數量明顯也偏少。”

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軍的新戰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貨未必可居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二百一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二百零七章 臨陣易將第二十八章 決斷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一百零二章 總指揮(3)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帥們的不贊同第四百三十七章 打草驚蛇也有區別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五百八十章重炮進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五十章 風雲突變(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觀感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黴的二十五師團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鐵錘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二百零八章 那只是表面原因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經熟悉的身形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二百九十七章 難以爲繼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二百一十八章 戰鬥力是怎麼煉成的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一百五十三章 都在保存實力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三百零七章 馬家寨之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雪恥第一百一十章 餘波之最後餘波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得有失的開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們終生難忘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二百四十一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一十二章邱金堂的擔憂第三百八十七章 終於有動靜了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六十六章 重慶的壓力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225章 一號最看重什麼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擊戰(三)第五章 戲要做足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國人的算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壓力第一百二十章 你這麼做是要上史書的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鎖網第四十八章 黎明(2)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七章 摸一摸他的底牌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一百零七章 人才的問題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四百二十七章 有些尷尬的設計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二百零一章不惜代價的日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膽寒與恐懼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查看地形第一百四十八章 雛鷹初啼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羣土匪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五十四章 一號,我堅持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第六十六章 過於輕敵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一百五十章 風雲突變(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血色本溪湖(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一百零五章 餘波之百年海軍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
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軍的新戰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貨未必可居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二百一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二百零七章 臨陣易將第二十八章 決斷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一百零二章 總指揮(3)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帥們的不贊同第四百三十七章 打草驚蛇也有區別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五百八十章重炮進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五十章 風雲突變(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觀感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黴的二十五師團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鐵錘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二百零八章 那只是表面原因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經熟悉的身形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二百九十七章 難以爲繼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二百一十八章 戰鬥力是怎麼煉成的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一百五十三章 都在保存實力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三百零七章 馬家寨之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雪恥第一百一十章 餘波之最後餘波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得有失的開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們終生難忘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二百四十一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一十二章邱金堂的擔憂第三百八十七章 終於有動靜了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六十六章 重慶的壓力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225章 一號最看重什麼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擊戰(三)第五章 戲要做足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國人的算計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壓力第一百二十章 你這麼做是要上史書的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鎖網第四十八章 黎明(2)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七章 摸一摸他的底牌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一百零七章 人才的問題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四百二十七章 有些尷尬的設計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二百零一章不惜代價的日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膽寒與恐懼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查看地形第一百四十八章 雛鷹初啼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羣土匪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五十四章 一號,我堅持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第六十六章 過於輕敵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一百五十章 風雲突變(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血色本溪湖(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一百零五章 餘波之百年海軍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