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朋友的定義

高飛是非常理解蔣介石的苦衷的,蔣介石平生所願就是統一中國的政權與軍權,而兩者之間卻是無法分割開來的,中國的軍權已經成爲了蔣介石的心頭之患,蔣介石的夙願是建設一支真正屬於國家而不是個人的武裝力量。

實際上早在1928年蔣介石便開始與德國展開軍事經濟合作,力主並聘用德國軍事顧問團來提高中國軍隊幫助改編,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並且在中日關係日趨緊張國家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不等不靠,1934年開始德國顧問團幫蔣介石創建了三個德械標準示範師,並組建了十個炮兵營,並促使國民政府組建工兵、汽車、裝甲、高射炮、海岸要塞、電信、炮兵航空觀測機隊等專業化部隊。

到全面抗戰爆發開始之前,德國軍事顧問團爲蔣介石整編的精銳部隊已經接近三十萬,這些部隊大部分裝備使用德制武器裝備,其中包括以教導總隊爲核心的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等近十萬戰鬥力非常強悍的精銳部隊。

而且國民政府還從德國購買了大量的軍火物資,特別是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前的一年,中德貿易帳目顯示至少有一點四億馬克的德國軍火物資運抵中國,特別是1937年底中日激戰最爲激烈的期間,德國不但沒有像美國、英國、法國、蘇聯這些國家一樣限制對華出口武器,反而加緊對華軍火運輸,德軍甚至整師整師的從現役部隊抽調武器移交,從步槍、坦克到鋼盔,這些德國武器讓中國撐過了日本人的狂潮。

除此之外,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德國軍事顧問還爲中方制定了一個所謂的發展軍火工業的計劃,在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漢陽兵工廠1935年初生產出仿製德國毛瑟98型的中正式步槍,南京兵工廠開始生產二四式馬克沁機關槍,河南鞏縣兵工廠則開始生產德國人設計的迫擊炮與野炮,德國軍事顧問團鞏縣還建造了一座防毒面具工廠與武器零部件加工廠,中國主要的現代軍工產業,幾乎全部是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建成的,對此高飛一直心懷感激,雖然歷史上德國人在歐洲所謂無惡不作,但是整體來看德國給予中國的幫助確實非常之大,如果沒有德械部隊的堅決抵抗,三個月滅亡中國並非日本人的一句狂話,歷史上也真的差一點實現,日本人不好對付,每一次大戰皆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用人命堆出來的。

高飛記憶猶新的淞滬羅店大血戰,他本人就是泡在鮮血和屍體之中,儘管當時蔣介石將其全部的中央軍精銳主力部隊投入戰鬥,儘管經德式訓練和裝備了德式輕武器的中國軍隊在日軍攻擊下顯示了頑強的戰鬥意志,但是無奈中日兩軍因爲兩國的綜合國力工業水平整體實力的差距實在過於懸殊,中國軍隊慘敗不可避免,耗資過億修建的東方興登堡防線甚至未發揮任何抵抗作用就被拋棄。

淞滬血戰持續了三個月之久,中國軍隊陣亡將士超過三十萬人,其中光德國軍事顧問團整編訓練裝備的三十萬中央軍精銳部隊就損失了十八萬人,最具戰鬥力的突擊部隊損失最大,幾經補充,一萬三千名團級以下軍官陣亡,德械精銳主力從此基本喪失了獨立作戰的能力,德國軍事顧問團聚近十年心血訓練的中國精銳種子部隊,在三個月之內就損失大半,也正是這些犧牲才擋住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高飛知道蔣介石記得那些最爲艱難與困苦的日子,中國軍人前仆後繼但是國土日益淪喪,日本人的侵華也讓蔣介石真正明白了,狗日的所謂國聯就是一個不要臉的biao子,全面抗戰爆發後,英國在華的利益最大,所以自然成爲了中國的主要求援目標,但是英國政府一直對日本採取一戰時的策略姑息遷就,根本不考慮財政援華問題,還扣留了中國付款在英國購買的飛機與武器,並且在國聯的會議上,英國不僅拒絕討論援華問題,而且連同法國呼籲成員國拒絕向中國提供軍火和貸款。

別看現在美國人對中國如此遷就和親熱,在全面抗戰爆發的初期,美國政府是不願捲入中日戰爭,因爲美國與日本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從1931年到1940年,美國對日本的出口平均佔其對遠東總出口的百分之四十還多,從日本的進口占美國從遠東總進口的百分之二十,日本是僅次於英國和加拿大的美國第三大進出口國,特別是在軍用物資方面,僅僅1937年美國對日軍事輸出達一點六八億美元,是中國軍購德國的三倍以上,佔美國對日輸出總額的百分之五十八,爲了擺脫經濟危機,美國工廠全力開工爲日本提供軍需,大批的航空發動機、鋁材製品、橡膠、石油、廢鋼鐵遠遠不斷的運抵日本,美國還向日本提供了六點九個億美元的貸款,同期之給予了中國五百萬美元購買藥品。

可以說美國對日軍事輸出對日本侵華至關重要,如果沒有美國的這種援助,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就可能就無法持續下去,

正因爲有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全面抗戰爆發後,羅斯福在1937年9月14日宣佈在美國國會發出新的指示以前,凡屬美國政府的商船一律禁止向中國或日本運送任何種類的軍火、軍用裝備或軍需品,蔣介石曾多次要求美國絕對禁運軍用材料與器具與日本,尤以鋼鐵、煤油爲最,但都被拒絕,羅斯福告訴蔣介石,美國和第三國的貨船是不允許的,不過中國政府可以自行派遣貨船來美國運輸。

面對海空軍全滅,日本人坐擁世界上最大的水面戰鬥艦艇部隊的聯合艦隊的封鎖,中國的一隻舢板都無法下水,所以中國根本沒有什麼朋友,今天與美國、英國、蘇聯座到了一起,那是因爲他們需要中國軍人的鮮血。

第555節 第二百八十九章 武漢會戰之萬家嶺(2)第940章 鋒芒所向(二十一)第643節 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斬後奏(2)第657節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公路遭遇戰(2)第533節 第二百七十五章 武漢會戰之千里制敵(1)第439節 第二百零八章 日本第一兵家(上)第619章 同古保衛戰(一)第981章 賠償與審判(一)第299節 第一百三十章 日本式大捷(上)第460節 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是誰非(1)第902章 海軍之爭(上)第374節 第一百六十八章 生死十二小時(十一)第741章 屍山血海第223節 第九十四章 街頭遇刺(1)第577章 最終決戰國策(下)第757章 第四百三十章 裕仁天皇的震怒(2)第936章 鋒芒所向(十七)第839章 戰略大轉折(十三)第965章 風捲 殘雲(十六)第266節 第一百一十三章 硝煙四起(2)第816章 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際政治(1)第763章 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軍最後總攻擊(1)第670章 決戰緬甸之誰的舞臺(一)第816章 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際政治(1)第592章 遠征軍開拔(上)第22節 第九章 野望南京(2)第602章 坑蒙拐騙(中)第568章 浴血界首第658章 誰是誘餌(上)第815章 第四百七十章 山地步兵旅(1)第543章 北進與南進(中)第36節 第十六章 爲了戰死的英靈(下)第925章 鋒芒所向(六)第278節 第一百二十章 吃不上飯的皇軍(1)第685章 決戰緬甸之(十六)第48章 有機可乘(2)第708章 日本人的拖刀計第560節 第二百九十二章 力挽乾坤(2)第892章 轟炸東京(中)第800章 烽火連天(五)第91節 第三十九章 藍色派司(2)第912章 血染的旗幟(七)第522節 第二百六十六章 武漢會戰之擔憂(上)第281節 第一百二十一章一 把馬草引發的血案(2)第352節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歷史驚變(六)第698節 第三百八十七章 電驚天下(上)第729章 日本人的新式武器(上)第496節 第二百四十五章 蘭封危局(三)第23節 第十章 戰線危機(1)第646節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1)第767章 第四百三十九章 血戰揚名天下知(上)第53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第576節 第三百零四章 千里誅賊(六)第54節 第二十五章 點兵準備(1)第214節 第九十章 國際政治的真諦(2)第675章 決戰緬甸之新訓基地(六)第703節 第三百九十二章 城垣血戰(三)第572節 第三百零一章 千里誅賊(三)第364節 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死十二小時(五)第429節 第二百零三章 賤人賤招(1)第709章 倒黴的英國人(上)第239節 第一百零一章 亂世飄零(1)第888章 各出奇謀(二)第661章 大對決(二)第675章 決戰緬甸之新訓基地(六)第236節 第九十九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2)第951章 風捲 殘雲(二)第194節 第八十三章 土製定時炸彈(1)第815章 第四百七十章 山地步兵旅(1)第512節 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戰武漢之制(1)第654章 辻政信遇襲(上)第751章 第四百二十七章 血染孤城(1)第51節 第二十三章 誰人守國都(2)第749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與城共生死(四)第131節 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海軍(1)第532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三)第606節 第三百二十四章 羣奸膽寒(1)第834章 戰略大轉折(八)第568章 浴血界首第156節 第六十七章 高飛的身份(2)第600節 第三百二十章 上海大追殺(上)第809章 第四百六十五章 亂闖失多命(2)第233節 第九十八章 四大敗家(1)第486章 世界大戰序幕(上)第565節 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寨坦克誕生記(上)第286節 第一百二十四章 伏擊第二十自動車隊(1)第814章 躍馬滄州(下)第697節 第三百八十七章 電驚天下(上)第507節 第二百五十四章 決戰武漢之最強對手(上)第230節 第九十六章 珞珈山營地(3)第598節 第三百一十九章 歸航之途(1)第540節 第二百七十九章 武漢會戰之行動泄密(1)第508節 第二百五十五章 決戰武漢之最強對手(下)第722章 海軍計劃(下)第673節 第三百六十九章 血戰三晝夜(五)第757章 中國人的節日(一)第841章 戰略大轉折(十五)第449節 第二百一十五章 屍體會說話(上)第714章 第四百零二章 打到了要害(1)第872章 藏金爭奪戰(六)
第555節 第二百八十九章 武漢會戰之萬家嶺(2)第940章 鋒芒所向(二十一)第643節 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斬後奏(2)第657節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公路遭遇戰(2)第533節 第二百七十五章 武漢會戰之千里制敵(1)第439節 第二百零八章 日本第一兵家(上)第619章 同古保衛戰(一)第981章 賠償與審判(一)第299節 第一百三十章 日本式大捷(上)第460節 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是誰非(1)第902章 海軍之爭(上)第374節 第一百六十八章 生死十二小時(十一)第741章 屍山血海第223節 第九十四章 街頭遇刺(1)第577章 最終決戰國策(下)第757章 第四百三十章 裕仁天皇的震怒(2)第936章 鋒芒所向(十七)第839章 戰略大轉折(十三)第965章 風捲 殘雲(十六)第266節 第一百一十三章 硝煙四起(2)第816章 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際政治(1)第763章 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軍最後總攻擊(1)第670章 決戰緬甸之誰的舞臺(一)第816章 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際政治(1)第592章 遠征軍開拔(上)第22節 第九章 野望南京(2)第602章 坑蒙拐騙(中)第568章 浴血界首第658章 誰是誘餌(上)第815章 第四百七十章 山地步兵旅(1)第543章 北進與南進(中)第36節 第十六章 爲了戰死的英靈(下)第925章 鋒芒所向(六)第278節 第一百二十章 吃不上飯的皇軍(1)第685章 決戰緬甸之(十六)第48章 有機可乘(2)第708章 日本人的拖刀計第560節 第二百九十二章 力挽乾坤(2)第892章 轟炸東京(中)第800章 烽火連天(五)第91節 第三十九章 藍色派司(2)第912章 血染的旗幟(七)第522節 第二百六十六章 武漢會戰之擔憂(上)第281節 第一百二十一章一 把馬草引發的血案(2)第352節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歷史驚變(六)第698節 第三百八十七章 電驚天下(上)第729章 日本人的新式武器(上)第496節 第二百四十五章 蘭封危局(三)第23節 第十章 戰線危機(1)第646節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1)第767章 第四百三十九章 血戰揚名天下知(上)第53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第576節 第三百零四章 千里誅賊(六)第54節 第二十五章 點兵準備(1)第214節 第九十章 國際政治的真諦(2)第675章 決戰緬甸之新訓基地(六)第703節 第三百九十二章 城垣血戰(三)第572節 第三百零一章 千里誅賊(三)第364節 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死十二小時(五)第429節 第二百零三章 賤人賤招(1)第709章 倒黴的英國人(上)第239節 第一百零一章 亂世飄零(1)第888章 各出奇謀(二)第661章 大對決(二)第675章 決戰緬甸之新訓基地(六)第236節 第九十九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2)第951章 風捲 殘雲(二)第194節 第八十三章 土製定時炸彈(1)第815章 第四百七十章 山地步兵旅(1)第512節 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戰武漢之制(1)第654章 辻政信遇襲(上)第751章 第四百二十七章 血染孤城(1)第51節 第二十三章 誰人守國都(2)第749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與城共生死(四)第131節 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海軍(1)第532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三)第606節 第三百二十四章 羣奸膽寒(1)第834章 戰略大轉折(八)第568章 浴血界首第156節 第六十七章 高飛的身份(2)第600節 第三百二十章 上海大追殺(上)第809章 第四百六十五章 亂闖失多命(2)第233節 第九十八章 四大敗家(1)第486章 世界大戰序幕(上)第565節 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寨坦克誕生記(上)第286節 第一百二十四章 伏擊第二十自動車隊(1)第814章 躍馬滄州(下)第697節 第三百八十七章 電驚天下(上)第507節 第二百五十四章 決戰武漢之最強對手(上)第230節 第九十六章 珞珈山營地(3)第598節 第三百一十九章 歸航之途(1)第540節 第二百七十九章 武漢會戰之行動泄密(1)第508節 第二百五十五章 決戰武漢之最強對手(下)第722章 海軍計劃(下)第673節 第三百六十九章 血戰三晝夜(五)第757章 中國人的節日(一)第841章 戰略大轉折(十五)第449節 第二百一十五章 屍體會說話(上)第714章 第四百零二章 打到了要害(1)第872章 藏金爭奪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