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度牒與錢莊

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等人都對李休奏摺上的建議十分贊同,現在就等李世民表態了,不過只見李世民坐在那裡沉思了片刻,卻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扭頭對大理寺卿道:“既然駙馬執意要將火燒靈感寺的案子審理清楚,那你就把原告和被告都帶回去審問吧,一定要稟公審理,所有案卷日後要送到朕這裡,朕要親自審閱!”

“諾!”大理寺卿當下答應一聲,然後就帶着靈空和尚,以及李晉他們離開了大殿,本來秦懷道等人還有些擔心,不過李晉卻低聲和幾個小夥伴說了幾句,當下他們這才乖乖的跟着大理寺卿離開了兩儀殿。

“駙馬,你這是演的那一出啊?”尉遲恭是武將,平時雖然也上朝,但對朝政方面的事一向也不怎麼理會,當然最主要的是他也看不明白,所以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不過他是個信人,之前答應了李休不說話,就一直憋着,只是這時看到連自己兒子都要被帶到大理寺了,這才終於忍不住開口道。

“呵呵,尉遲將軍放心吧,晉兒他們去了大理寺也不會有事,大不了就關幾天,說起來這幫孩子也太過放縱了,關上幾天也能讓他們收斂一下性子,如果將軍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一起去大理寺看着,我與陛下還有要事要商議!”李休這時笑着安慰道,他知道尉遲恭擔心幾個孩子,不過相比他奏摺上的事,李晉他們幾個孩子的事根本不算什麼。

尉遲恭雖然聽不懂李休他們在說什麼,不過也知道肯定關係重大,而且好像還與整個佛門有關,這種事實在不是他能摻和的,所以這時也十分明智的點了點頭,隨後就站起來向李世民告辭,然後也一起離開了兩儀殿,這時殿中也只剩下李世民與李休這幫子文臣。

“李休,佛道兩教勢力的擴張,的確對大唐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不過他們的教義也同樣有利於朝廷的統治,而且佛道兩教的擴張也都在掌握之中,現在就出手打擊他們,對朝廷來說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李世民這時沉吟了片刻再次開口道,身爲帝王,他第一考慮的就是江山的穩固,而佛道兩教剛好是統治百姓的利器,所以他這時也有些猶豫。

“陛下,想要得到天下百姓的忠誠,就必須保證國家的富強,民間的穩定與富足,百姓們安居樂業,這天下自然也就穩定了,至於佛道之流,不過是以神靈之名,來行愚民之法,統治這些愚民的確輕鬆許多,可若天下百姓全都是這種只知神靈不知帝王與朝廷的愚民,日後萬一有人借神靈之名做亂,到時朝廷又該拿什麼來平叛?”李休這時卻是毫不退讓的道。

前世的李休對神鬼之事一向是不信的,不過他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大唐,這讓他的世界觀也產生了一些動搖,只不過對於神鬼之事,他依然是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不過相比之下,宗教雖然打着神靈的名義,美名其曰導人向善,但是很多宗教發展到最後,卻會變質成爲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甚至藉着宗教的名義犯下無數的惡行,比如後世西方的教庭。

中原因爲特殊的文化,使得宗教不可能發展成爲天主教庭那種龐然大物,但是也依然不得不防,特別是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對於宗教實在太過寬容了,導致的後果就是一百多年後唐武宗滅佛,而李休現在就是要將這個危害消滅在萌芽之中。

“駙馬所言甚是,陛下身爲天下,有教化萬民之責,想要讓百姓知禮儀,識廉恥,最重要的就是廣建私塾學堂,推行教化,而不是讓佛道打着神靈之名來愚弄百姓!”魏徵這時也第一個站出來對李休表示支持道,他是個正統的儒生,對於怪力亂神之類的一向也是敬而遠之,而且在他看來,教化百姓自然要以儒家學說爲先,而不是佛道這些神鬼之言。

魏徵的話也得到杜如晦和房玄齡,以及幾個諫官的支持,只有長孫無忌暫時沒有表態,對此李休也不意外,長孫無忌一向以李世民的意見爲重,哪怕他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但只要李世民做出決定,無論如何他都會全力支持,這也是李世民對他無條件信任的原因之一。

過了好一會兒,只見李世民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吧,既然你們都覺得佛道應該受到限制,那朕也就不反對了,只不過駙馬你的這份奏摺還需要大家商議一下,將各個環節都討論清楚了,然後再決定如何實施!”

看到李世民終於點頭,李休等人也終於鬆了口氣,隨後李世民讓人將奏摺還給李休,讓他將奏摺上的內容一條條的詳細講解一番,畢竟有些地方他們也不是很明白,比如那個錢莊就十分的新穎。

李休的奏摺上雖然寫了很多,但之前長孫無忌已經總結過了,無非就是三條,第一條就是設立一個僧道錄司的機構,專門管理天下間所有的僧人、道士,而且還要對僧道發放度牒,這就相當於僧道們的身份證明,只有持有度牒,他們纔可以傳教,否則就是非法的,朝廷完全可以將他們抓起來問罪。

表面上看,僧道錄司發放度牒只是方便對僧人和道士的管理,但真正的目的卻是控制僧人和道士的數量,要知道大唐初期有人做過統計,全國的和尚、尼姑之類的就超過十萬之衆,至於道士可能少一點,但兩者加起來就將近二十萬,等到中唐時期,這個數量更是增長一倍有餘,而當時大唐的總人口也不過才幾千萬,僧道的數量簡直比大唐的軍隊還要多。

另外這些人不事生產,而且很多都是壯年男女,建築寺廟又消耗着大師的錢財,可以說簡直是大唐身上的寄生蟲,少一點可能還影響不大,但隨着數量的增加,遲早會讓大唐不堪重負,所以必須要限制他們的數量。

本來給僧道發放度牒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不過很快被廢除,直到中唐時期,因爲僧道數量太多,所以大唐才又開始發放度牒,只不過當時大唐財政困頓,結果度牒竟然被朝廷做成一門生意,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度牒,而且管理也不嚴格,所以根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直到後來北宋時期,宋朝專門設立發放度牒的機構,而且每年發放的度牒數量也被朝廷嚴格控制,甚至連那些爲數不多的度牒,也需要僧人或道士花費鉅額的金錢購買,結果導致佛道兩教的人數銳減,也是從北宋時期開始,佛道兩教才被朝廷徹底的踩在腳下。

僧道錄司發放度牒,也僅僅只能控制僧人或道士的數量,但現在寺廟手中還掌握着大量的土地,所以李休才又祭出第二招,那就是清查寺廟道觀的土地,特別是寺廟,因爲僧人有免除稅負的特權,這點連道士都沒有,因爲現在的道士大都是火居道,也就是兼職的,基本沒有全職的道士,所以他們平時也是普通百姓,自然沒有免稅的特權。

相比之下,寺廟卻仗着免稅的特權,名下擁有大量的土地,現在大唐國土廣闊,人口也比較少,所以土地問題也並不突出,但是隨着日後的發展,寺廟對土地的兼併肯定會帶來大量的問題,所以李休才提出每名僧人只能擁有十畝田地,哪怕大唐一畝比後世較小,也足夠一人一年所用了,更何況佛門號稱清心寡慾,要那麼多土地做什麼?

至於李休砍向佛門最後的一刀,自然就是針對寺廟的長生庫,其實也就是放貸業務,而且還是高利貸,對此李休也早就想把銀行搞出來了,所以纔在奏摺中提出由朝廷出面開辦錢莊,名字叫什麼無所謂,反正實質上就是後世的銀行,而且還是以朝廷的信用爲錢莊背書,到時寺廟的長生庫恐怕就會被擠壓的無法立足,如此一來,也就斷掉了佛門的一大財源。

李休將這三條詳細的講解了一遍,有些因爲時間緊迫,沒來得及寫在奏摺上,他現在也講了出來,比如錢莊的運營,以及錢莊開辦後對大唐經濟的影響等等,雖然李休不是學經濟的,但在後世那種環境下,基本的經濟原理還是懂得一點的。

李世民等人也是邊聽邊點頭,雖然李休講的有些東西他們也是第一次聽,但卻越想越有道理,其中前兩條主要是限制僧道的發展,倒也不難理解,而那個錢莊卻讓他們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特別是錢莊不但可以存取錢財,而且還可以異地取錢,這對於商人來說簡直太方便了,畢竟銅錢攜帶不便,金銀又無法流通,結果就是商人做生意時,錢財的攜帶就成爲一大問題,而且現在錢莊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還可以將大量的錢財掌握在朝廷手中。

看到李世民他們對錢莊很感興趣,於是李休也就多講了一些,不過越是講到最後,他卻越感覺有些不對勁,特別是李世民和魏徵兩人看向他的眼神,讓他覺得全身不舒服,同時也讓他感覺自己好像忽略了什麼?

第八十章 祭拜第三百六十章 李世民來訪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糊塗賬 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擁堵的城門第七百九十章 祿東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平安郎告別第八百三十三章 又一場葬禮第四十六章 相親大會第五百零七章 宦官胡宏第三百二十一章 玄武門 中第一百八十章 木炭與石炭之爭 下第八十六章 馬爺與秦瓊 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增肥的月嬋第四百八十三章 再陰頡利一把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極拳第九百六十八章 兒女婚事第七十八章 卑微的可憐人第九百一十七章 偶遇第三百八十一章 總算死了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東宮閒談第三百七十一章 佛山無影腳第六百八十七章 關鍵在百濟第四百六十三章 縣城也戒嚴?第九百九十四章 臨終囑託第五百一十二章 少女懷春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孫無忌與許敬宗第三百五十二章 好喝就多喝點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警告第四百六十一章 茶磚第九百八十章 皇家印書局第九百八十八章 七娘在哪?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商人孟姚第四百八十六章 玄奘西行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孝經》第七十七章 被嫌棄的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當面對質第六百五十三章 孩子打架第四百七十五章 苦命的素娘第六十章 回家第二章 吃?還是不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明年用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世民要來了第五百七十章 大雪災第二百四十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六十五章 軋花機第九百七十六章 銅活字第六百六十五章 母子相認 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賢婿別來無恙第七百零八章 裝病?第一千零五章 殺過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名字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交州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拿海軍練手第一千零十二章 世家間的爭吵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父親與帝王第六百一十一章 親臨定襄第九百九十八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坦白 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孕婦的鼻子第八百零五章 李淵不見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別離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活埋不死第七百一十四章 亡國奴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李休的提醒第四百七十九章 衣孃的小心思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優勢第九百四十章 武家的消息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擺駕東宮第四百二十六章 瑜伽第一千零一章 退往五指莊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雀大街第三百一十一章 兄長的責任第一千零十八章 伊嗣俟的消息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親自見證 下第九十五章 李世民與虯髯客第四百二十七章 傳授兵法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北邙山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誣陷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方翼的道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李道宗尋父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退路第九百一十一章 腿傷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拉攏第四百五十三章 倒黴的張氏父子第一千零十六章 圖書館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回信了第四百零九章 隱士與俗人第三十四章 突利之恨第九百四十三章 周參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三百六十八章 武蘿莉取名第九十八章 柴李兩家的交易第一百零七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害!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玄奘歸來 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玄奘的修行第二百三十七章 麻辣火鍋第八百七十九章 陰謀第五百四十五章 兩儀殿的怒吼第一千零十章 殿前之爭第八百零九章 終於蓋棺了
第八十章 祭拜第三百六十章 李世民來訪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糊塗賬 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擁堵的城門第七百九十章 祿東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平安郎告別第八百三十三章 又一場葬禮第四十六章 相親大會第五百零七章 宦官胡宏第三百二十一章 玄武門 中第一百八十章 木炭與石炭之爭 下第八十六章 馬爺與秦瓊 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增肥的月嬋第四百八十三章 再陰頡利一把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極拳第九百六十八章 兒女婚事第七十八章 卑微的可憐人第九百一十七章 偶遇第三百八十一章 總算死了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東宮閒談第三百七十一章 佛山無影腳第六百八十七章 關鍵在百濟第四百六十三章 縣城也戒嚴?第九百九十四章 臨終囑託第五百一十二章 少女懷春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孫無忌與許敬宗第三百五十二章 好喝就多喝點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警告第四百六十一章 茶磚第九百八十章 皇家印書局第九百八十八章 七娘在哪?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商人孟姚第四百八十六章 玄奘西行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孝經》第七十七章 被嫌棄的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當面對質第六百五十三章 孩子打架第四百七十五章 苦命的素娘第六十章 回家第二章 吃?還是不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明年用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世民要來了第五百七十章 大雪災第二百四十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六十五章 軋花機第九百七十六章 銅活字第六百六十五章 母子相認 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賢婿別來無恙第七百零八章 裝病?第一千零五章 殺過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名字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交州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拿海軍練手第一千零十二章 世家間的爭吵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父親與帝王第六百一十一章 親臨定襄第九百九十八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坦白 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孕婦的鼻子第八百零五章 李淵不見了第七百四十二章 別離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活埋不死第七百一十四章 亡國奴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李休的提醒第四百七十九章 衣孃的小心思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優勢第九百四十章 武家的消息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擺駕東宮第四百二十六章 瑜伽第一千零一章 退往五指莊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雀大街第三百一十一章 兄長的責任第一千零十八章 伊嗣俟的消息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親自見證 下第九十五章 李世民與虯髯客第四百二十七章 傳授兵法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北邙山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誣陷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方翼的道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李道宗尋父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退路第九百一十一章 腿傷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拉攏第四百五十三章 倒黴的張氏父子第一千零十六章 圖書館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回信了第四百零九章 隱士與俗人第三十四章 突利之恨第九百四十三章 周參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三百六十八章 武蘿莉取名第九十八章 柴李兩家的交易第一百零七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害!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玄奘歸來 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玄奘的修行第二百三十七章 麻辣火鍋第八百七十九章 陰謀第五百四十五章 兩儀殿的怒吼第一千零十章 殿前之爭第八百零九章 終於蓋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