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疑慮重重

隨着美日聯軍的主力部隊陸續恢復戰鬥力,帕特里奇也在考慮南下進軍問題。

擺在帕特里奇面前的最大問題就是橫在美日聯軍進軍線路上的醫巫閭山。在中國的衆多山脈中,醫巫閭山並不出名,也算不上雄偉,最高峰望海山的海拔高度只有八百多米,南北長度也不過一百多公里,但是北接阜新、南抵錦州,在一望無垠的遼東平原上,顯得異常的突兀。

這條山脈,也是遼東平原的西界。

也就是說,不管美日聯軍北上攻打阜新、還是南下進佔錦州,都得繞過醫巫閭山,進入松嶺之後,部隊才能展開。

從現實影響來看,醫巫閭山無異於將美日聯軍分成了南北兩路。

暫且不說分兵行動的潛在威脅,僅僅將部隊集中在一條線路上,不但無法充分發揮美日聯軍的兵力優勢,還會形成孤軍深入的態勢。

如果只單路進攻,帕特里奇就不用等到七月初才考慮進攻行動。

既然要南北兩路同時進軍,就得考慮協同作戰的問題。

彰武會戰之後,帕特里奇花了很大的力氣調整美日聯軍在遼東平原上的作戰部署,重點掃蕩了錦州市的黑山縣與北鎮縣,主要打擊對象就是敵後游擊隊。在此期間,帕特里奇也多次派遣美日聯軍進入醫巫閭山,只是收效甚微。

除了地勢之外,最大的問題還是交通不便。

該地區的兩條交通要道,一零二國道在醫巫閭山的東面,阜錦高速則在西面,穿過醫巫閭山的只有兩條省道。雖然靠前部署的美軍炮兵能夠爲進山掃蕩的部隊提供炮火支援,但是也會遭到部署在山區裡的中國炮兵反擊。

更重要的是,在炮戰中,中國炮兵的優勢非常明顯。

不僅僅是中國炮兵擁有射程更遠的火炮,還與地形有關。中國炮兵大多將火炮隱藏在山脈的西側,在隘口設置炮兵陣地,打完了撤到設在反斜面的隱蔽點,使得美軍的炮擊沒有任何效果。部署在平原上的美軍炮兵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只能機動規避,不但安全得不到保障,作戰效率也受到影響。

作戰時,美軍不得不用航空兵掩護炮兵。

結果就是,低飛的戰鬥機成了埋伏在山區裡的野戰防空系統的獵殺對象。

使用防區外彈藥的話,轟炸效果又低得讓人無法接受。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首先考慮的就是要不要佔領醫巫閭山。

雖然美日聯軍可以依託一零二國道與二零五省道,沿三零四省道與三零七省道進入醫巫閭山,但是山區內只有幾條沒有貫通,而且通行能力非常差的縣道,橫貫南北的主要道路都在大淩河西岸。

如此一來,攻佔醫巫閭山就得佔領大淩河西岸的主要道路。

問題是,如果佔領了大淩河西岸的主要道路,等於包圍了醫巫閭山,剩下的任務就不是攻佔,而是掃蕩了。

更重要的是,爲了攻佔這些位於醫巫閭山西面的公路,首先就得佔領醫巫閭山。

顯然,這是一個死循環。

如果美日聯軍想在佔領阜新與錦州之前打下醫巫閭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強攻。

醫巫閭山的面積並不大,算上西面的大淩河,也就兩千多平方公里,可是要想攻佔這一地區,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僅從佔領角度來看,因爲醫巫閭山連接了阜新與錦州,美日聯軍至少需要動用三個師的兵力,還得出動一個主力師掃蕩盤踞在山區裡的中國軍隊。

美軍不是沒有山地部隊,第十山地師就是最佳選擇。

只是,現在這支部隊正在福建與陳必時指揮的中國軍隊作戰,打得還很艱難,根本無法派往東北戰場。

用普通部隊打山地戰不是不可能,而是代價太大了。

在醫巫閭山作戰,主要面對的就是分散活動的中國軍隊。別說在山區裡與正規軍打游擊戰,就算在平原上與敵後游擊隊戰鬥,美日聯軍都吃了不少苦頭,而游擊隊本身就更加擅長在地形複雜的山區作戰。

根據在長白山的作戰經驗,美日聯軍要想攻佔醫巫閭山,至少得準備犧牲上萬人。

更重要的是,這會分散美日聯軍的作戰力量。

不管是在阜新、還是在錦州,中國軍隊的防禦部署都很強大,攻打這兩處地點的難度都非常大,如果再在醫巫閭山分散兵力,主要方向上的進攻行動就會受到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繞過醫巫閭山,把戰線推到大淩河西岸之後,再用圍困加掃蕩的方式,對付殘留在山區裡的中國軍隊。

帕特里奇,只要美日聯軍能夠打到大淩河西岸,羅耀武就會把部署在醫巫閭山的主力部隊撤走,最多留下敵後游擊隊。

原因也很簡單,羅耀武手裡的主力部隊本來就不多,守衛防線尚且吃力,也就沒有可能拿來打游擊戰。

事實已經證明,用正規軍打游擊戰並不划算,不然羅耀武不會組織那麼多敵後游擊隊。

這下,問題回到了正面戰場上,既進軍阜新與錦州。

雖然在作戰策劃階段,就連衆多美軍參謀都認爲,應該集中兵力攻打一處地點,而不是同時在南北兩個方向上發起大規模進攻,但是帕特里奇始終認爲,如果只打一處地方,很難撕開中國軍隊的防線。

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不存在誰對誰的問題。

從美日聯軍的作戰能力上看,就算日本大力增兵,使日軍規模迅速恢復到七十萬,美軍也及時完成休整與補充,各戰鬥部隊均恢復了戰鬥力,但是日軍新增部隊的戰鬥力肯定遠不如之前,美日聯軍的整體實力已經大大降低。

彰武會戰,中國軍隊體現出了強大在戰役決戰能力。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羅耀武迴歸產生的結果,而且彰武會戰之後,中國軍隊的整體戰鬥力也嚴重降低,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憑藉龐大的人力資源,加上花數個月構築的戰略防線,中國軍隊仍然具有較強的實力。

在此情況下,分兵兩路必然降低美日聯軍的突擊能力。

從戰略進攻上講,美日聯軍集中兵力攻打錦州,不在阜新耗費太多力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問題是,不打阜新,美日聯軍能夠集中兵力攻打錦州嗎?

暫且不說醫巫閭山西面的公路線對中國軍隊戰場機動提供的便利條件,讓中國軍隊能在阜新與錦州之間隨意調配兵力,從而使美軍強攻錦州變得更加艱難。從戰略局面上看,因爲阜新在北面,正對着美日聯軍進攻錦州必須經過的一零二國道,如果不能打下阜新,美日聯軍的後方就不安全。

也就是說,在美日聯軍攻打錦州的時候,中國軍隊很有可能從阜新殺出。

這一點,連那些堅持單線進攻的美軍參謀都不能否認。

彰武會戰,美日聯軍慘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日軍在康平被圍,美軍沒能及時回援,最終導致日軍十三個師團全軍覆沒。

如果單獨攻打錦州,很有可能再次出現同樣的情況。

單獨攻打阜新呢?

帕特里奇壓根就沒有考慮過這種戰術,主要是阜新是內陸城市,就算有較爲發達的道路交通,也因爲處在山區邊緣,不管是南下與西進都會受到大山阻擋,對下一步進軍行動非常不利。

再說了,單獨打下阜新後,還是得南下攻打錦州。

在帕特里奇的堅持下,美日聯軍最終做出了南北兩路同時進軍的決定。

問題是,重點在哪?

如果完全按照帕特里奇的觀點,美日聯軍將從盤錦出發,沿京哈高速、三零八省道、以及三零五與一零二國道攻打錦州,背面從彰武與黑山攻打阜新只是佯攻,不會投入多少主力部隊。

也就在帕特里奇準備按這一計劃部署軍隊的時候,中國軍隊的全面調動讓他猶豫了。

羅耀武沒有把主力留在錦州,而是全部派往阜新!

這傢伙到底想幹嘛?

如果不是羅耀武,帕特里奇還不會擔心,可是打了這麼多仗,他非常清楚,羅耀武的每一個舉動都有非常明確的目的。

誘敵深入?

果真如此的話,羅耀武就太被動了,與他的一貫作戰方式完全不一樣。

帕特里奇只能,羅耀武也死守錦州不會有好結果,所以把主力集中在北面,準備在美日聯軍強攻錦州的時候,從阜新出發,攻擊美日聯軍的側翼。如果能在黑山與彰武取得突破,中國軍隊就有可能切斷美日聯軍的後勤補給通道。

因爲美軍船隻還無法安全進入遼東灣,也就無法將物資送往港口,所以只要後勤保障線受到威脅,美日聯軍不但難以打下錦州,能否從中國軍隊的包圍圈裡逃出來都是問題。

很明顯,羅耀武想打大規模會戰,以錦州爲依託,重點打擊美日聯軍的有生力量。

別說再丟掉十多個日軍師團,就算再損失幾萬人,只要沒能打下錦州,美日聯軍南下進軍戰略就會受到影響,至少日軍不會繼續支持帕特里奇的作戰行動。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不得不考慮調整作戰部署。

錦州一定得打,而且還得打下來,只是北面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因此有必要在攻打錦州之前,在阜新方向上與中國軍隊好好打上一場,削弱中國軍隊的戰鬥力,爲攻佔錦州創造有利局面!

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47章 強力增援第42章 意外結果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91章 最後通牒第40章 扭轉乾坤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35章 爲戰爭活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27章 炒飯惹禍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2章 生死瞬間第2章 士氣鬥志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4章 人非聖賢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5章 東南告急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51章 重於泰山第29章 權利宣言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93章 迫在眉睫第26章 將錯就錯第64章 服從命令第78章 六雷轟頂第52章 敵後戰場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33章 野外決戰第90章 找對領導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95章 日軍上臺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50章 再遇貴人第64章 一席之談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23章 東南戰事第51章 騎虎難下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48章 防守反擊第5章 兩種聲音第8章 一席之談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11章 完美伏擊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89章 戰略勝利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67章 血戰到底第80章 爲將之道第82章 戰地少尉第79章 誰最受傷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65章 陰差陽錯第25章 虛張聲勢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37章 南守北攻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52章 傲骨連隊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38章 關鍵時刻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47章 各打各的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78章 六雷轟頂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8章 圍點打援
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47章 強力增援第42章 意外結果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91章 最後通牒第40章 扭轉乾坤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35章 爲戰爭活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27章 炒飯惹禍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2章 生死瞬間第2章 士氣鬥志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4章 人非聖賢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5章 東南告急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51章 重於泰山第29章 權利宣言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93章 迫在眉睫第26章 將錯就錯第64章 服從命令第78章 六雷轟頂第52章 敵後戰場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33章 野外決戰第90章 找對領導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95章 日軍上臺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50章 再遇貴人第64章 一席之談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23章 東南戰事第51章 騎虎難下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48章 防守反擊第5章 兩種聲音第8章 一席之談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11章 完美伏擊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89章 戰略勝利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67章 血戰到底第80章 爲將之道第82章 戰地少尉第79章 誰最受傷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65章 陰差陽錯第25章 虛張聲勢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37章 南守北攻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52章 傲骨連隊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38章 關鍵時刻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47章 各打各的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78章 六雷轟頂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8章 圍點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