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敵後戰場

天津只是雙方的主戰場,而不是唯一的戰場。?

在天津會戰期間,美日聯軍還遭到了敵後游擊隊的全面襲擊。雖然在敵後戰場上,戰鬥規模都不是很大,交戰雙方也不是主力部隊,但是匯少成多,波瀾壯闊的敵後游擊戰,成爲了壓垮美日聯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總體規模上講,敵後游擊戰的規模並不比天津會戰小。?

如果按照雙方投入的兵力計算,敵後游擊戰甚至超過了天津會戰。?

根據北方戰區司令部的作戰記錄,到十二月十日,敵佔區內一百四十七支游擊隊全部參與了敵後游擊戰,總共有七十八萬餘名游擊隊官兵參與了作戰行動,另外還動員了相當於游擊隊規模三倍的敵佔區民衆。?

爲了對付這支規模龐大的武裝力量,美日聯軍部署在後方的兵力高達一百二十萬,其中用於作戰行動的就高達八十萬。?

也就是說,在敵後戰場上,雙方投入了四百餘萬軍民。?

這個數字,是天津會戰的五倍?

敵後游擊戰的最大特點就是戰場大、兵力分散、戰鬥規模小、以打了就跑的突襲與遭遇戰爲主,很少有大規模戰鬥發生。?

只不過,這些並沒有影響敵後游擊戰的重要性。?

讓敵後游擊戰成爲主要戰鬥方式的,還是對美日聯軍造成的重大傷亡。?

根據美日聯軍的作戰記錄,到十二月十日,在對付游擊隊的戰鬥中,聯軍總共傷亡官兵近十萬人,其中七成是日軍。雖然美軍的傷亡比日軍少得多,但是接近三萬的傷亡數字,特別是一萬二千餘人的陣亡數字,仍然大大超過了美軍的預先估計,甚至趕上了美軍在天津戰場上的陣亡數量。?

別說帕特里奇,就連美國的政客都認爲,這是不可接受的傷亡率。?

要知道,算上在天津戰場上陣亡的官兵,打到十二月十日的時候,美軍已經陣亡了二萬五千名官兵,而天津會戰連一點勝利的苗頭都沒有。?

當時,美國衆多的新聞媒體對天津會戰的最終傷亡數字做了猜測。雖然具體數據有很大差別,但是幾乎所有媒體都認爲,美軍將爲這座城市犧牲十萬名官兵,而且還得準備好二十萬張病牀。?

真要如此的話,在打下天津之前,美國總統就得考慮撤軍了。?

受此影響,在十二月十五日,美國數十座大中城市爆發了大規模反戰遊行,以“母親反戰團”爲首的和平人士高舉反戰示威標語,喊着反戰示威口號,要求美國當局立即從中國撤軍,讓無辜的美國大兵返回家園。?

在民意的影響下,之前一直支持美國當局戰爭行動的很多主流媒體也改變了態度。?

在報道戰爭消息的時候,美國的主流新聞媒體不再只關注取得的勝利,更加重視美軍爲此付出的巨大代價,以及美國人所承受的巨大損失。?

毫無疑問,這不僅僅是生命上的損失。?

在北方戰場上,美日聯軍在裝備物資上的損失更加突出。?

可以說,與敵後游擊隊造成的破壞比起來,大張莊的那場大爆炸根本算不了什麼。雖然與游擊戰一樣,游擊隊的破壞都是分散的,沒有形成規模,但是聚少成多,持續不斷的襲擊戰打下來,美日聯軍在交通線上損失的裝備物資就不可低估了。?

事實上,在敵後戰場上,游擊隊更加註重消耗美日聯軍的作戰物資。?

這也很好理解,如果以打擊美日聯軍的有生力量爲主,那麼主要消耗的是美日聯軍的二線部隊、特別是日軍的二線師團,對正在前線作戰的美日聯軍的主力部隊幾乎沒有影響,而要牽制美日聯軍在正面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就得消耗美日聯軍的作戰物資,讓美日聯軍的主力部隊無法正常作戰。?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游擊隊不但伏擊美日聯軍的運輸車隊,還聯合當地羣衆,偷襲美日聯軍的物資倉庫。?

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場戰鬥發生在十二月八日,遼西地區的五支游擊隊協同行動,出動將近兩萬名游擊隊官兵,在當地民衆的積極支持與配合下,偷襲了位於錦州與義縣之間的日軍物資倉庫。在半天的戰鬥中,游擊隊不但消滅了保衛這座倉庫的近千名日軍,還炸燬了大約二十萬噸物資,搶走了大約五萬噸糧食等生活物資。爲了搶走物資,游擊隊還在南面設置了一道防線,與前來增援的美日聯軍戰鬥了數個小時。雖然在這場戰鬥中,游擊隊犧牲了將近一千名官兵,但是搶到的物資,足夠五支游擊隊的四萬多名官兵、以及逃入醫巫閭山的十五萬民衆熬過嚴冬。更重要的是,這場戰鬥,使得即將到達錦州的e集團軍沒能及時獲得所許的軍輔物資,不得不在錦州多耽擱了兩天。?

事實上,這也是敵後游擊隊在這場會戰中,第一次有組織的襲擊由重兵把守的美日聯軍營地。?

襲擊得手之後,其他地區的游擊隊深受鼓舞,也紛紛效仿。?

不管怎麼說,對敵後游擊隊而言,確保獲得足夠的過冬物資是生存的基礎,而僅僅劫掠美日聯軍的運輸車隊,顯然不夠有力,收穫不會大到哪裡去。更重要的是,隨着越來越多的民衆涌入游擊區,加上美日聯軍的掃蕩行動越來越頻密,游擊隊必須拓展道路,也就得發起更加大膽的襲擊行動。?

游擊隊頻繁出擊,使得帕特里奇在兵力應用上,不得不更加註重後方安全。?

正是如此,在d集團軍的進攻行動陷入困境,繼續增兵的情況下,帕特里奇沒有向前線增派部隊,哪怕是日軍的二線師團。?

當時,帕特里奇也確實沒有多少兵力可派。?

佔領區內如火如荼的游擊戰,讓帕特里奇考慮到了另外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即戰事拖下去的話,最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顯然,美日聯軍肯定揀不到便宜。?

打到這個時候,巨大的戰爭傷亡不但使美國國內怨聲載道,就連一向不太在乎傷亡的日本也心存不滿。?

事實上,日本當局仍然不是很在乎傷亡,就連日本國民也不是很在乎傷亡。?

最讓日本當局與日本國民受不了的是,在敵後戰場上,導致日軍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不是游擊隊太能打,而是美軍不作爲。?

當時,帕特里奇爲了減少美軍傷亡,給後方的美軍下了一道命令:儘量不要介入與自身無關的戰鬥。?

雖然這只是一道普通命令,到底該怎麼執行這道命令,還得看美軍前線指揮官的理解程度,而在很多時候,美軍前線指揮官並沒在乎這道命令。不管怎麼說,日軍遭到襲擊,肯定會牽連到美軍,如果不去支援日軍,游擊隊遲早會給美軍制造麻煩,到時候美軍還得付出更大的傷亡。但是在幾次戰鬥中,美軍前線指揮官確實沒有支援遭到游擊隊襲擊的日軍,使得日軍不得不從更遠的地方調遣救援部隊。?

即便只是偶爾發生,這樣的事情也足以動搖日本國民對美國的信任度。?

在國內民意的影響下,日本當局在十二月初就宣佈,如果美國不能在佔領區內有更大的作爲,日本肯定會考慮縮小佔領區,以確保主要城市與重要交通線。?

果真如此的話,真正獲益的肯定是敵後游擊隊。?

當然,帕特里奇也沒有一意孤行,在十二月十二日,他就正式取消了這道禁止美軍援助日軍的命令。?

只不過,這並不能改變敵後戰場上的局勢。?

打到這個地步,帕特里奇也認識到,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快共佔北京。?

別忘了,北方戰場上的敵後游擊隊都團結在北京當局身邊。?

只要能夠打下北京,消滅東北軍,就能使北方戰場上的敵後游擊隊羣龍無首,並且打掉游擊隊的士氣與鬥志,到時候再想辦法分化與瓦解敵後游擊隊,就能穩住佔領區,最終控制整個東北與華北地區。?

這下,問題又回到了正面戰場上。?

天津尚且難以迅速攻克,攻打北京又何從談起呢??

以美日聯軍在天津戰場上的進攻速度,恐怕再花上兩三個月,也不見得能夠打下天津。?

當然,帕特里奇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入e集團軍,讓這支在第三次南京會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王牌部隊去打開局面。雖然很多人都認爲,e集團軍不可能扭轉乾坤,畢竟天津不是南京,東北軍也不是東南軍,至少打到目前爲止,東北軍比東南軍表現得更好,戰鬥力也更加強大,但是帕特里奇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c集團軍與d集團軍嚴重消耗了東北軍的戰鬥力之後,e集團軍肯定能夠打開局面。?

關鍵就是,把e集團軍派去攻打天津之後,誰去攻打北京??

B集團軍嗎??

僅憑一個集團軍,肯定打不下北京。要知道,打到目前位置,美日聯軍已經在天津戰場上投入了三個集團軍的兵力,而且還得投入第四個集團軍。就算通過天津會戰,極大的消耗了東北軍的戰鬥力,也不可能用一個集團軍打下北京。?

估計的再樂觀,也得準備兩到三個集團軍。?

保險一點的話,還得準備第四個集團軍。?

當然,解決辦法不是沒有,只是有點麻煩,需要做很多工作。?

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2章 積極準備第52章 敵後戰場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48章 國境防線第16章 祿口惡戰第48章 國境防線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20章 火力打擊第79章 出其不意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66章 危機時刻第64章 一席之談第57章 人情關係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章 從天而降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39章 戰鬥英雄第9章 大敵當前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23章 竭盡全力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6章 瘋狂計劃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70章 全面戰爭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2章 戰場小兵第78章 關鍵戰役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9章 出其不意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61章 打破僵局第54章 重裝上陣第81章 最壞打算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76章 峰迴路轉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70章 地面救援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68章 反擊開始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章 半夜鬼叫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91章 最後通牒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28章 一氣呵成第76章 峰迴路轉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92章 首尾兼顧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145章 爭奪主動第74章 穩操勝券第2章 積極準備第59章 秘密進駐第92章 秘密協議第74章 柳暗花明第96章 新任司令第95章 棟樑之危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27章 炒飯惹禍第94章 未雨綢繆
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2章 積極準備第52章 敵後戰場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48章 國境防線第16章 祿口惡戰第48章 國境防線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20章 火力打擊第79章 出其不意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66章 危機時刻第64章 一席之談第57章 人情關係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章 從天而降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39章 戰鬥英雄第9章 大敵當前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23章 竭盡全力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6章 瘋狂計劃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70章 全面戰爭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2章 戰場小兵第78章 關鍵戰役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9章 出其不意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61章 打破僵局第54章 重裝上陣第81章 最壞打算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76章 峰迴路轉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70章 地面救援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68章 反擊開始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章 半夜鬼叫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91章 最後通牒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28章 一氣呵成第76章 峰迴路轉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92章 首尾兼顧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145章 爭奪主動第74章 穩操勝券第2章 積極準備第59章 秘密進駐第92章 秘密協議第74章 柳暗花明第96章 新任司令第95章 棟樑之危第56章 開闢戰線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27章 炒飯惹禍第94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