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加速進程

“真是一敗塗地。”

在羅馬尼亞的王宮內,埃德爾拿着最新的戰報,對將其送來的侍衛長說道。

面對王國的感嘆,卡魯斯特也情不自禁的講到。“的確沒有想到俄國軍隊的局勢會變得這麼難看。”

兩人所說的就是在5月由克倫斯基主導的俄軍攻勢慘敗的場面。其實說是慘敗都是往俄軍臉上貼金,實際上在東線德奧軍隊在東歐大平原算得上是如無人之境的突進,唯一制約他們的就是補給線。

事實上這場克倫斯基主導,俄國著名的布魯西洛夫將軍指揮的戰役,對於士氣估算的遠遠不足,他們更多的是保障前線的物資充足。而英法爲了讓俄國安心的繼續戰鬥下去,運來大量的俄國急需的軍需品,武器、彈藥、被服、食物、藥品的豐富程度前所未有。以至於陸軍總參謀長兼前敵總指揮布魯西洛夫宣稱,俄軍已經完全做好準備。

事實上俄國在物資上做好了準備,但是在關鍵的士兵身上卻完全沒有準備好。革命帶來的衝擊影響到俄國的方方面面,整個社會陷入對未來道路的迷茫中,軍隊尤甚。構成俄國步兵主體的是農民,其中許多人已不想再打仗。

一月革命前,累計逃跑失蹤的士兵已達百萬以上。而在革命後;“放下武器吧,是回家去的時候了。”更是成爲士兵們相互問候的話語。而且在前線有大量的戰壕都空無一人,有的集團軍缺員達數萬人。

而戰場的結果出乎克倫斯基和布魯西洛夫預料,也就在情理之中,他們對於士兵的情緒不重視釀成了悲劇。在5月1發動的克倫斯基攻勢僅僅半個月,德奧聯軍就發動反擊,俄國軍隊全線崩潰。德軍精銳箭頭第2近衛師在21日攻入塔納波爾城,威脅第8集團軍的後方。

布魯西洛夫用盡了一切手段,投入了自己最心腹的高加索部隊,仍然無濟於事,最後只能在德奧軍隊的包圍圈形成之前分散突圍。整個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即便突圍成功,大部分士兵也不願再返回軍隊,而該集團軍的重武器和輜重也全部丟失。

而在西南方面軍崩潰的同時,狀態更差的西方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也無力維持戰線,爲了防止被德軍擊潰,只得主動後退收縮。在後退的過程中,又引發了極大的混亂和逃亡風潮。在德奧兩軍反擊的短短几天時間裡,其突進距離就達到150公里,遠遠超過的之前的狀態。

最爲引人注意的是,奧匈軍隊首次單獨面對俄軍表現出勇猛的狀態。其第7集團軍率先發動反擊,打的俄軍第八集團軍節節敗退,完全就不像是以往東線戰爭的風格。這也可以看出俄國軍隊是多麼虛弱。

整條俄軍戰線,在“克倫斯基攻勢”之後,已經瀕臨崩潰,再也禁不住德軍一擊了!

“現在俄國人已經打不下去,上帝來了也沒有辦法,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會引發俄國國內的矛盾。”

埃德爾暗自的思索起來。按照目前的局勢看來,鼎鼎大名的十月革命怕是要改期了,就是不知道會改成什麼樣子,不過不管改成什麼樣子,俄國的實力都會在這期間削弱不少。

埃德爾現在不管俄國下一步的動作,現在需要保證羅馬尼亞的利益。

埃德爾站起來看着地圖對侍衛長講到。“你和米洛克要加大對特蘭西尼亞、比薩拉比亞、匈牙利東部地區,奧屬加利西亞、烏克蘭地區、保加利亞的探查和情報工作。經費不是問題,一定要精準詳細。”

“是的陛下,我回去就安排。”

對於埃德爾下令羅馬尼亞周圍地區加大情報工作的要求,卡魯斯特當然會遵守,因爲他已經從埃德爾言語中感受到,其中許多領土自己國王都有想法。

“將首相叫來。”

埃德爾在侍衛長走後,叫來一名侍衛吩咐道。

沒過多久,埃德爾就在王宮內看到了布勒蒂亞努首相。

“首相這次叫你過來,是想給你看一份情報。”

埃德爾將剛剛得到的俄國前線的消息遞給了首相。接過國王給自己的情報後,布勒蒂亞努首相查看起來。在觀看這份情報時首相表情極爲豐富。

“陛下,目前看來我們和協約國的談判需要在等等,俄國經歷這樣的敗局,很有可能退出戰爭。要是這樣,德奧兩軍就空出來了,我們可不比俄國。”

首相的話,埃德爾也是知道,這也是目前中立各國政要對於現在局勢的看法。在美國參戰後一邊倒看好協約國勝出的局面,又起了波瀾。現在看到俄國已經在崩潰邊緣,相信同盟國絕對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面對首相的示意,埃德爾也有自己的想法。羅馬尼亞軍隊練了十多年的兵,也是需要讓世人所看看。之前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表現太過於短暫,並不能作爲具體的參考。而現在面對德奧聯軍,(主要是看德軍的表現)埃德爾也想看看自己軍隊在面對世界最強軍隊的表現。不過主要還是因爲這樣做,羅馬尼亞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面對布勒蒂亞努首相的建議,埃德爾給出了自己價碼。“首相你還是需要繼續談下去。不過我們的條件也要改改,奧屬加利西亞地區加入我們的條件。”

看到埃德爾的加碼條件,布勒蒂亞努首相還以爲,這是國王爲了讓協約國集團知難而退提出了要求。

“陛下,我會在下次談判時加上我們的要求。”

面對首相的回答,埃德爾還是很滿意,他從抽屜拿出一份文件遞給首相講到。“這是我們的條件,可以和協約國慢慢談。不過只要他們同意上面的要求,我們就一定參戰。”

面對國王遞給自己的這個淡藍色文件袋,首相感到責任重大。沒有想到國王會在這是時候定下,羅馬尼亞參戰的最後要求。

事實上這也是埃德爾故意爲之,因爲現在羅馬尼亞國內和德國有聯繫的不少,這都是德國鉅額投資所帶來的聯繫。哪怕是現在現在,羅馬尼亞來自德國方面的投資總額依然高達6300萬英鎊。這些錢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私人投資,不過埃德爾沒有打這些錢的主意,在戰後羅馬尼亞需要德國各方面的技術和設備也一點也不少。

第174章 土地關係的缺口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631章 噴氣式的首飛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315章 德軍的攻勢(上)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783章 貝魯特(下)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345章 喀山黃金(八)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216章 毒氣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684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終)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632章 意大利的異動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384章 干預匈牙利(二)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二章 採購 上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二十章 巡視兵工廠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517章 潛伏的卡爾·摩爾利第605章 博爾切斯庫號實驗航母第764章 激戰(上)第177章 夢想(上)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619章 風起保加利亞(中)第二十二章 改變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486章 訪問波蘭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743章 美援?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126章第335章 還鄉(下)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二十四章 柴油機第238章 諜影重重(中)第237章 諜影重重(上)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十五章 問題延後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五十三章 電力供應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292章 特蘭西瓦尼亞戰役(一)第336章 俄國近況第549章 羅蘇局部戰爭(二)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第452章 華沙戰役(三)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367章 鯨吞(六)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124章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767章 在利沃夫(上)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533章 羅馬尼亞新政(二)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517章 潛伏的卡爾·摩爾利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788章 慘敗的蘇軍第475章 發現(下)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十三章 問題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一百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670章 希臘危機
第174章 土地關係的缺口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631章 噴氣式的首飛第451章 華沙戰役(二)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315章 德軍的攻勢(上)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783章 貝魯特(下)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345章 喀山黃金(八)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216章 毒氣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684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終)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632章 意大利的異動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384章 干預匈牙利(二)第266章 科爾尼洛夫叛亂第二章 採購 上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二十章 巡視兵工廠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517章 潛伏的卡爾·摩爾利第605章 博爾切斯庫號實驗航母第764章 激戰(上)第177章 夢想(上)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619章 風起保加利亞(中)第二十二章 改變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486章 訪問波蘭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743章 美援?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194章 軍事觀察團名單(求月票)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126章第335章 還鄉(下)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二十四章 柴油機第238章 諜影重重(中)第237章 諜影重重(上)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十五章 問題延後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303章 德瓦保衛戰(四)第五十三章 電力供應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292章 特蘭西瓦尼亞戰役(一)第336章 俄國近況第549章 羅蘇局部戰爭(二)第186章 最後通牒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第452章 華沙戰役(三)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149章 特爾諾沃戰役(四)第367章 鯨吞(六)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124章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767章 在利沃夫(上)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533章 羅馬尼亞新政(二)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517章 潛伏的卡爾·摩爾利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788章 慘敗的蘇軍第475章 發現(下)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十三章 問題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一百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670章 希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