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八月革命

在列寧帶着布什爾維克黨返回聖彼得堡後,埃德爾就密切的關注着俄國的局勢。事實上現在歐洲各國都在關注俄國的局勢,不過他們都不會想到俄國將以一個出人預料的方式離開戰場。

在布什爾維克黨回到聖彼得堡擊退了叛亂的騎兵第三軍後,作爲這次叛亂的源頭科爾尼洛夫將軍被放了出來。作爲雙方妥協的約定,科爾尼洛夫前去安撫騎兵第三軍的情緒,作爲他換取脫離牢獄的報酬。

因爲擔任總參謀長被誤以爲是其一夥的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也被連同一起釋放。於是這位倒黴的鄧尼金將軍,只能離開總參謀長這個職務,給科爾尼洛夫將軍當一個真正的副手。

解決了叛亂問題後,聖彼得堡的軍事力量就逐步被布什爾維克黨掌握。這時候已經發現情況不太對的臨時政府高層,打算在在蘇維埃這個政權上做文章。蘇維埃;意爲“代表會議”或“會議”。因爲俄國1905年革命時出現過一種由罷工工人作爲罷工委員會組織起來的代表會議,簡稱“蘇維埃”。

蘇維埃本是俄文совет(英文:soviet)的音譯,意思是代表會議。起源於1905年俄國革命,當時是一種工人和士兵的直接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隨時選舉並隨時更換,暗含着巴黎公社式的政權形式。

而在最早建立的蘇維埃政府中,孟什維克和其他左翼政黨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中普列漢諾夫爲蘇維埃主席,克倫斯基以社會革命黨的身份任副主席,而布什爾維克黨在其中作用不大。但是在臨時政府第一次改組之後,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等人將主要精力放在臨時政府身上。

他們都希望通過參與臨時政府,讓其逐漸轉變成左翼政府的模式。不得不說他們差一點成功,在科爾尼洛夫叛亂被平息後,臨時政府在7月29日第三次改組政府內閣。而這一次組閣臨時政府絕大部分都是左翼政黨成員,布爾什維克曾經主張的“清一色社會主義者政府”即將實現。

這時候這些左翼政黨才發現,布什爾維克已經將蘇維埃掌握到自己手中,能讓布什爾維克掌控蘇維埃的那股力量來自軍人。在當時幷非普選的蘇維埃中,軍人投票權高於工人十多倍(當時還只有“工兵代表蘇維埃”,農民是不算數的),孟什維克在蘇維埃中的主導權遂被布爾什維克取代。

而這個時候,布爾什維克黨已經將聖彼得堡周圍的軍事力量基本滲透完畢。除了守護冬宮等少數地點依然還有忠於政府的武裝力量以外,布爾什維克黨已經完全掌控了聖彼得堡的軍事力量。現在只需要布爾什維克黨輕輕揮動手臂,這個成熟的果實將落其手中。不過這個時候,在布爾什維克黨有其他聲音冒出來。

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反對列寧的武裝奪權計劃,最主要是他們不僅在口頭反對,還將布爾什維克中關於武裝奪權的時間還告知了臨時政府。一直爲布爾什維克奪取俄國最高權力忙碌的列寧,在聽到兩人告密的消息後,差點沒被氣吐血。於是連忙找托洛斯基、捷爾任斯基等人商議。

這時候退縮是不可能退縮,衆人只商議出提前發動一個辦法。於是在1917年8月19日,布爾什維克領導的革命開始了。這時在聖彼得堡忠於臨時政府的軍隊不到3萬,而布爾什維克組織起二十萬大軍(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工人,哪怕扣除工人也是臨時政府的兩倍以上)。

臨時政府軍隊中有許多士兵都是軍心動搖,這也和布爾什維克宣傳的無條件和談有很大關係。因爲當時俄國最大反戰團體是軍人,布爾什維克的口號打動了這些士兵的心。所以還未戰鬥,布爾什維克的軍隊就佔盡優勢。

列寧秘密來到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從1917年8月19日夜間到8月20日上午,二十多萬士兵和起義工人迅速佔領了彼得格勒的各個戰略要地。

20日凌晨1時起義部隊佔領了郵政總局。2時攻佔了波羅的海火車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車站。接着關閉了政府大樓的照明電路,電話局切斷了臨時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電話。6時左右,赤衛隊員、士兵和水兵已佔領了皇宮大橋。除了宮廷廣場和伊薩基耶夫斯卡廣場地區,其他地區幾乎都掌握在起義者的手裡。

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坐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倉皇逃跑。10時,革命軍事委員會散發了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公民書》,宣佈臨時政府已被推翻,政權已轉歸蘇維埃。

經佔領了皇宮大橋。除了宮廷廣場和伊薩基耶夫斯卡廣場地區,其他地區幾乎都掌握在起義者的手裡。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坐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倉皇逃跑。10時,革命軍事委員會散發了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公民書》,宣佈臨時政府已被推翻,政權已轉歸蘇維埃。

至於那場攻打冬宮的戲碼,根據小道消息傳來,當晚在冬宮附近並未發生武裝衝突,守衛冬宮的僅有一個婦女營和一個士官生營,在人羣的衝擊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宮的防衛長官帕裡琴斯基自己打開了冬宮大門,並把他們帶到了臨時政府部長們正在開會的地方。

而阿芙樂爾巡洋艦正在大修,沒有裝彈也沒有人員。被臨時任命的阿芙樂爾號的政委別雷舍夫僅僅向冬宮打了幾發空包彈(沒有彈頭)。起義當晚,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發布《關於臨時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稱:起義“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勝利。

這讓等待看好戲的埃德爾有點錯不及防,說好的血戰冬宮打垮了臨時政府,怎麼會變成這樣。

不過在放下這封聖彼得堡羅馬尼亞大使館發來的電報後,埃德爾需要加緊軍隊的準備工作,因爲按照他的估計,由於時間的偏差,俄國等不到1918年就會退出戰爭,這次可沒有嚴寒天氣讓其拖下去。

第630章 丘吉爾上臺第五十六章 送別魯登道夫(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第675章 薩洛尼卡(上)第十六章 飛行第360章 爆發的民族獨立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709章 空襲 (終)第八十章 嘉獎第616章 國會縱火案第205章 工會(下)第201章 大肆發展的糧食加工業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338章 喀山黃金(二)第547章 搞砸了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五章 普洛耶什蒂第473章 華盛頓會議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645章 卡魯斯特的新安排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第382章 匈牙利革命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755章 薩拉丁計劃(下)第413章 羅蘇衝突(四)第131章 羅馬尼亞的計劃(求訂閱)第756章 塞浦路斯作戰計劃第429章 威廉港的寒冬(上)第377章 巴黎和會(上)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239章 葬禮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147章 特爾諾沃戰役(二)第227章 國民教育(中)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九十章 奧匈行 上(二合一大章)第380章 軍隊改制?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700章 波蘭戰役(三)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434章 利沃夫(上)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554章 羅蘇局部戰爭(七)第232章 新式坦克(中)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八十二章 海軍方案 上第797章 突尼斯角海戰(完)第114章 巴爾幹同盟成型(求訂閱)第283章 準備(三)第454章 坦克騎兵會戰(中)第621章 暴風雨的來臨第六十一章 霍夫曼(4000多字大章)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796章 突尼斯角海戰(下)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789章 提議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478章 進軍羅馬第四十四章 保加利亞獨立(爲天若W有情加更)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450章 華沙戰役 一第383章 干預匈牙利(一)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第八十二章 海軍方案 上第456章 騎兵大戰坦克(終)第608章 1933年第十三章 問題第七十七章 揚·安東內斯庫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671章 張伯倫訪羅第651章 無題第329章 保加利亞戰敗(上)第177章 夢想(上)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654章 罷工第204章 工會(中)第236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下)第757章 意大利求援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439章 轉型的霍克(上)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148章 特爾諾沃戰役(三)第736章 奪島(上)第633章 基洛夫遇刺
第630章 丘吉爾上臺第五十六章 送別魯登道夫(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第675章 薩洛尼卡(上)第十六章 飛行第360章 爆發的民族獨立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709章 空襲 (終)第八十章 嘉獎第616章 國會縱火案第205章 工會(下)第201章 大肆發展的糧食加工業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338章 喀山黃金(二)第547章 搞砸了第118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一第五章 普洛耶什蒂第473章 華盛頓會議第257章 比薩拉比亞和西烏克蘭第645章 卡魯斯特的新安排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第382章 匈牙利革命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755章 薩拉丁計劃(下)第413章 羅蘇衝突(四)第131章 羅馬尼亞的計劃(求訂閱)第756章 塞浦路斯作戰計劃第429章 威廉港的寒冬(上)第377章 巴黎和會(上)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239章 葬禮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147章 特爾諾沃戰役(二)第227章 國民教育(中)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九十章 奧匈行 上(二合一大章)第380章 軍隊改制?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700章 波蘭戰役(三)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696章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434章 利沃夫(上)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554章 羅蘇局部戰爭(七)第232章 新式坦克(中)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710章 海軍奇襲計劃第八十二章 海軍方案 上第797章 突尼斯角海戰(完)第114章 巴爾幹同盟成型(求訂閱)第283章 準備(三)第454章 坦克騎兵會戰(中)第621章 暴風雨的來臨第六十一章 霍夫曼(4000多字大章)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796章 突尼斯角海戰(下)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526章 1928年的結束第789章 提議第189章 卡羅爾一世的想法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478章 進軍羅馬第四十四章 保加利亞獨立(爲天若W有情加更)第113章 羅保談判 下(四更求訂閱)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450章 華沙戰役 一第383章 干預匈牙利(一)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第八十二章 海軍方案 上第456章 騎兵大戰坦克(終)第608章 1933年第十三章 問題第七十七章 揚·安東內斯庫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671章 張伯倫訪羅第651章 無題第329章 保加利亞戰敗(上)第177章 夢想(上)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七十五章 鋼鐵廠新領導第654章 罷工第204章 工會(中)第236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下)第757章 意大利求援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439章 轉型的霍克(上)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148章 特爾諾沃戰役(三)第736章 奪島(上)第633章 基洛夫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