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

而在英法兩國要求保加利亞遵守《納伊條約》的時候,新一屆的保加利亞政府頒佈了其振興經濟的法案《保加利亞經濟振興計劃》。

新任的克爾斯特夫首相也是雷厲風行,在一個星期的時間就頒佈了這項法案。

在這份計劃中,保加利亞需要對其道路、水利、醫療等設施進行建設。其中重中之重的是兩條鐵路的升級,一條是索菲亞穿過普列文到布加勒斯特的鐵路,一條是南部城市克爾賈利進過大特爾諾沃到瓦爾納的鐵路。除此之外,還有數條連接其他各大城市的公路建設。

尤其是興修水利設施,對目前保加利亞最爲重要。因爲保加利亞工業不強,其大部分人口都在農村,對水利設施最爲迫切。而且之前保加利亞因爲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其財政收入大幅降低。政府撥款這一塊就顯得無能爲力,就只有靠農民自己維護。

不過農民承受能力原本就差,缺了政府的資金讓水利設施的維護更加艱難。據保加利亞政府內部統計,在經濟危機這幾年,保加利亞水利設施減少了18%。而且在沒有損失的水利設施中,有31%的灌溉渠道和提灌站缺少維修。

這對農業生產有着致命的影響。所以這幾年保加利亞需要灌溉的小麥、黑麥、燕麥等農作物種植面積只有55.7萬公頃,而在經濟危機之前有69.1公頃減少了20%。而土豆、玉米等抗旱作物反而略微增加,這就導致保加利亞農民的收入降低,減少了其耕種積極性。而在總體上,保加利亞耕作土地也在縮減。

所以在不過總體上保加利亞耕作土地在縮減,擔任克爾斯特夫首相之後,最爲重要的民生工程就是對水利設施大肆撥款,以保住國內農民的收入。

當然保證農民的收入並不能讓保加利亞富裕起來,想要讓保加利亞富裕起來必須依靠工業。而克爾斯特夫已經有了計劃,那就是針對保加利亞的實際情況,對菸草業和玫瑰油進行深加工。

保加利亞的菸草和玫瑰油在世界也是非常有名的。受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多山的影響,保加利亞非常適合這兩種作物的生長,所以克爾斯特夫沒有理由不將其做大做強。

之前也不是沒有人想過將這兩樣特產進行深加工,不過都是受到資金不足影響。沒辦法之前保加利亞接連遭遇到好幾場戰爭,國庫窮的都能餓死老鼠了。

而埃德爾治下的保加利亞卻可以依靠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完成這向計劃。所以克爾斯特夫一點也沒有心理負擔,毫不猶豫的開始了大肆建設。

當然對於羅馬尼亞王國想要將保加利亞拴在一條線的小心思,克爾斯特夫當然也是心知肚明,而且他本人也是也是樂於見成的。

所以隨着《保加利亞經濟振興計劃》出臺的,還有保羅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該協定爲了更好的將兩國經濟聯繫在一起,對於兩國的人員往來,經濟貿易、旅遊留學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其主要是減少兩國的邊關檢查,在未來兩國人員往來將不在受到檢查。而且兩國之間對經商留學務工等方面,也將不得做出任何的限制,只要其不違反法律。一句話就是減少兩國的相互檢查等工作,直至取消邊境自由往來。

而且針對兩國在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目前都是一個君主的兩個王國之間,也在試圖達成一個讓兩方都比較滿意的成果。不過總的來說是保加利亞向羅馬尼亞靠攏,而在一些正對保加利亞習俗上,羅馬尼亞也做出了妥協。

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現奧匈帝國那種,兩套政府各管各的情況發生,其主要是埃德爾和兩國高層在推動。

對於被分解到四分五裂的奧匈帝國,不少有遠見的政治家都能看出,其在一戰中除了民族太多造成凝聚力不強之外,還有就是兩個政府之間不能協調在裡面。例如在海軍建設的問題上,兩個王國之間態度就完全相反。而且在對塞爾維亞的態度上也是一樣。兩個政府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用在扯皮上,完全讓其在處理事情的反應上太過於遲鈍。

埃德爾自然不會對視而不見,自從擔任保加利亞國王之後,他就一直在處理這個問題。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也困擾這兩國政府,那就是位於瓦爾納的海軍基地。

作爲羅馬尼亞的主要海軍基地和造艦中心,瓦爾納對羅馬尼亞的海軍重要性可謂是顯而易見。不過隨着埃德爾將該地區的歸屬給了保加利亞之後,讓海軍在這裡的存在就異常顯眼。

其實在埃德爾將南布多羅加等地還給保加利亞,也有考慮過海軍的難題。

當然想讓海軍搬走是不可能的,而且保加利亞目前和羅馬尼亞的關係,也不敢提出這方面的要求。但是隱患畢竟是隱患,必須要想辦法解決。

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兩國王國合併,這樣大家就不用分彼此了。不過這個辦法目前還不能用,不說兩國民衆之間的意見,就是其他國家也不願意看到保羅兩國合併。

現在又不是德奧合併歐洲危機四伏的1938年,現在要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合併,必然會將羅馬尼亞放在風尖浪口上,對其相當不利。所以這個辦法目前不能用。

既然這個辦法沒用,那麼還有沒有其他辦法。也有,那就是兩國組建聯合艦隊,這樣既能平息可能的爭端,又能加強兩國的感情。

好不好?

很好,也很不錯。

但是同樣也不能用。

爲什麼?

因爲按照《納伊條約》的規定,保加利亞不能擁有海軍。如果組建聯合艦隊,那麼就在事實上打破了《納伊條約》。埃德爾和保加利亞政府剛剛同意英法遵守條約,不能打自己的臉。雖說條約是拿來撕毀的,不過沒有實利只得到名義的好處,埃德爾當然也不會幹。

所以這個辦法也不能用。

那麼就只剩下最後一個辦法,那就是租借。在羅馬尼亞爲保加利亞提供資金的時候,海軍就提出要將瓦爾納海軍基地的使用權交給他們。

對於海軍的要求,羅馬尼亞政府當然不能無視。而保加利亞方面對於來自羅馬尼亞的要求,自然不會拒絕。不考慮兩國的關係和處於同一個君主之下,也需要考慮兩國的實力。

而且瓦爾納投資當中,來自羅馬尼亞海軍及其附帶工廠佔據絕對的份額。真要讓羅馬尼亞海軍搬遷,光是那筆搬遷費,保加利亞政府就拿不出來。

所以最終兩國之間簽署了瓦爾納海軍港口的租借條款;該條款規定兩國之間關於海軍港口的租借爲十年,其年租金爲五百萬列伊,在租借到期後繼續商談續租的問題。

不過兩方都知道關於續租是不可能談的,原因很簡單,未來兩國的合併是大勢所趨。都成爲一個國家了,還談什麼續租的問題。

第669章 德羅同盟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734章 希臘戰役(下)第739章 溫泉關(上)第九十九章 軍隊要經費第246章 米茲克上尉(上)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601章 米爾恰號服役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252章 一月革命第608章 1933年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283章 準備(三)第253章 俄國臨時政府的難題第293章 德瓦戰役(三)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331章 薩洛尼卡停戰協議第385章 干預匈牙利(三)第556章 羅蘇局部戰爭(完)第715章 虎、虎、虎!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八十四章 小人物的改變(爲長老天若W有情加更)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204章 軍隊擴編第212章 新飛機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四章 家事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788章 慘敗的蘇軍第八十章 嘉獎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十九章 汽車工業第354章 戰前準備(下)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499章 美國行(四)第475章 發現(下)第547章 搞砸了第262章 謝洛夫(下)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672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上)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721章 第二波第188章 被影響的羅馬尼亞第393章 戰敗第八十三章 艦長人選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162章 羅馬尼亞的物質儲備第258章 黃金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433章 元帥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656章 訪問(中)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368章 鯨吞(七)第608章 1933年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七十七章 揚·安東內斯庫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135章 保加利亞的軍事計劃(求訂閱)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226章 國民教育(上)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708章 空襲(下)第649章 劫船(上)第七十章 橡膠危機 五第212章 新飛機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684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終)第786章 插曲第297章 德瓦戰役(七)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429章 威廉港的寒冬(上)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147章 特爾諾沃戰役(二)第370章 敖德薩條約(上)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653章 交火(下)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115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413章羅蘇衝突(五)
第669章 德羅同盟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734章 希臘戰役(下)第739章 溫泉關(上)第九十九章 軍隊要經費第246章 米茲克上尉(上)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601章 米爾恰號服役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252章 一月革命第608章 1933年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283章 準備(三)第253章 俄國臨時政府的難題第293章 德瓦戰役(三)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331章 薩洛尼卡停戰協議第385章 干預匈牙利(三)第556章 羅蘇局部戰爭(完)第715章 虎、虎、虎!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八十四章 小人物的改變(爲長老天若W有情加更)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204章 軍隊擴編第212章 新飛機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四章 家事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788章 慘敗的蘇軍第八十章 嘉獎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十九章 汽車工業第354章 戰前準備(下)第527章 1929年來了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499章 美國行(四)第475章 發現(下)第547章 搞砸了第262章 謝洛夫(下)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672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上)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721章 第二波第188章 被影響的羅馬尼亞第393章 戰敗第八十三章 艦長人選第705章 英法的宣戰第162章 羅馬尼亞的物質儲備第258章 黃金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433章 元帥第417章 羅蘇衝突(九)第656章 訪問(中)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368章 鯨吞(七)第608章 1933年第516章 德國加入國聯第八十八章 拖拉機貸款第七十七章 揚·安東內斯庫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135章 保加利亞的軍事計劃(求訂閱)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166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下)第226章 國民教育(上)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708章 空襲(下)第649章 劫船(上)第七十章 橡膠危機 五第212章 新飛機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684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終)第786章 插曲第297章 德瓦戰役(七)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429章 威廉港的寒冬(上)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147章 特爾諾沃戰役(二)第370章 敖德薩條約(上)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653章 交火(下)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115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求訂閱)第二十九章 自行車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413章羅蘇衝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