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美援來了(下)

“怎麼回事?”

雖然丘吉爾知道秘書闖進來一定有重要的事稟報,但是身爲首相可不能讓其決定理所應當。

“這是從美國的發來的電報。”

雖然秘書對於闖進來,被首相與各位重臣們關注感到有些慌張,但是他還是決定將電報放到首相桌前,畢竟這份電報太重要了。

而看到秘書一陣風一樣進來,有一陣風一樣離開。

而被秘書打斷話的丘吉爾,正好趁這個時間看了電報一眼,這一眼讓他再也挪不開眼了。因爲電報上寫到美國總統羅斯福繞過國會,爲英法準備了一批軍事物資。這是一筆高達1.2億美元的軍事物資,至於物資清單在電報的下一頁。

而這份美國援助物資,讓丘吉爾大受振奮,只見他高舉着這份電報,開口說道。“現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目前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利用其總統特別撥款,爲我們提供了一批價值1.2億美元的物資。這說明美國人也站在我們這邊。”

丘吉爾的話讓在場的衆人都爲此而鼓掌,他們不知道美國送來什麼物資,但是美國人的態度就已經表明,他們不會對歐洲這場大戰坐視不理,而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沒錯,目前英國太需要鼓舞士氣的東西。在歐洲,波蘭與希臘接連失敗,另外在地中海,英法艦隊也處於劣勢。目前國內已經有人質疑英國對德羅宣戰是否是個錯誤,雖然這種聲音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依然代表着民衆中出現了一種別樣的聲音。

而現在美國的極具傾斜的政策,給了兩國很大的信心。對於美國,他們可知道上次大戰時,海量的物資渡過大西洋抵達歐洲的景象。只要有美國物資,那麼英法動員的士兵就有能力阻擋來自軸心的進攻。

沒錯,對於美國的工業兩國都十分清楚,這也是英法爲什麼一定要拉上美國的原因。只要海軍掌握到大西洋的海權,那麼美國源源不斷的物資就能運到歐洲。

“對了,首相,美國這次送來什麼物資?”

軍需大臣赫伯特?莫里森開口問了起來,目前他統管的軍需要面對各方面的物資不足問題,所以他特別想知道這些物資有什麼。

而丘吉爾也順應他的話看起電文中美國送來的物資,不過一看就讓他微微皺了眉頭。美國倒是送來了他們需要的物質。各式火炮700多門、防空炮500多門,各式反坦克炮300多門。十萬多支春田步槍,勃朗寧重機槍1200多挺,還有他們急需的P40戰鬥機600多架,然後就是各式彈藥五萬多噸。

這些裝備中絕大部分都是陸軍裝備,飛機就只有P40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實際上是由P36換髮動機後小改而來,不過這已經是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了,再比它好的就沒有了。

而且就算是這樣,也是羅斯福總統特意繞過國會,爲英國運送的物資。當然站在羅斯福總統後的美國資本家也是出了一把力,要不然哪能讓國會老爺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對於現在的英法來說,這完全就是不在乎,而他們更需要美國的態度。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羅馬尼亞奪取塞浦路斯島,威脅中東英法殖民地的舉動,讓美國加快了物資的輸送。是好是壞,這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爲什麼這份物資清單中,沒有坦克等裝甲車輛,說起來也要怪之前陸軍之前都在效仿法國。

在美軍的眼中,法國陸軍一直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榜樣,他們是一支擁有歐洲的傳統體制和優良裝備的現代化陸軍。美國陸軍認爲法國人有比德軍更好的坦克,無論是防護還是火力上,都比德國坦克要強大的多。

所以美國目前研製的主要坦克是M2坦克,不過由於陸軍規模小的緣故,其裝備的M2坦克也不多。而且美國自己也在擴充部隊,其坦克數量也不足,羅斯福自然不能將陸軍這些唯一的坦克家底也收走。不過聽說美國陸軍正在着手,擴充其裝甲力量。打算與M2坦克的生產商克萊斯勒公司簽訂一個合同,採購1000輛M2坦克。

所以現在,美國也拿不出坦克支援英國。

至於後世鼎鼎大名的M4謝爾曼,目前還是沒影的事。因爲英法對德羅的裝甲力量,還沒有一個最爲直觀的瞭解,所以美國也沒有參照物作比較。

雖然美國沒能拿出裝甲援助,但是這些物資足以讓英國組建十個師的部隊,所以丘吉爾開口說道。“大家都看到,美國援助來的物資解決了我們極大的麻煩。正好韋維爾上將急需增援,那麼將這批物資送一部分過去吧。”

雖然丘吉爾沒說送什麼物資,但是作爲軍需大臣的莫里森卻知道該怎麼做。首先戰機需要留下一半保衛本土,另外本土急需的防空武器也要留下大半,另外火炮、機槍、反坦克炮和彈藥先讓本土部隊挑一些,然後就給在埃及的韋維爾上將送過去。至於春田步槍,直接給他送去,要不然就交給在印度或者非洲組建的部隊。

心如明鏡的莫里森,早已計算了需要送去的物資有哪些。

美國來的物資正好幫助丘吉爾解決中東的問題,內心高興不少的他繼續說到。“目前我國與美國的關係需要加深,哈利法克斯閣下,你去美國當大使怎麼樣?”

丘吉爾這句話,立刻讓會議室內空氣都有些凝固。因爲他們都知道這算是流放。雖然美國對英國態度非常重要,但是也不用外交大臣特意去擔任英國駐美國大使。而且他們還知道丘吉爾與羅斯福私人關係很好,很多事情都不需要通過外交大使,這不是流放是什麼。

當然哈利法克斯被流放的原因是什麼,大家都非常清楚。那就是內閣裡就屬哈利法克斯主張和談,而且還老是跳出來反對丘吉爾的決定。不過鑑於其在保守黨的地位,丘吉爾一支忍耐到現在。而現在突然之間將其派往美國,相信這位首相一定是做了萬全的準備。

雖然大家都知道原因,不過在場沒有人說話,都在等哈利法克斯的回答。

而作爲衆人中心的哈利法克斯,臉上閃過一絲怒火,不過很好的被他壓了下去。

“遵命,我會去接任駐美國大使一職,那麼現在請允許我離開。”

哈利法克斯起身,離開了會議室。

於是在1939年最後一天,愛德華?伍德?哈利法克斯卸任了外交大臣一職,而羅伯特·安東尼·艾登接任了其職務。

不過這一切對羅馬尼亞沒有任何的影響,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着。誰都知道羅馬尼亞下一步的計劃,但是那又怎麼樣呢,誰能從羅馬尼亞海軍手中奪回東地中海海權?

第231章 新式坦克(上)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三十二章 金融動盪中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389章 莫諾爾決戰(上)第420章 反攻(上)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218章 坦克(下)第217章 坦克(上)第103章 婚禮 下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155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一)第136章羅馬尼亞的‘軍事演習’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290章 突襲(二)第148章 特爾諾沃戰役(三)第135章 保加利亞的軍事計劃(求訂閱)第334章 還鄉(中)第605章 博爾切斯庫號實驗航母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387章 羅匈合併?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762章 奪取機場(上)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423章 潰敗(下)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363章 鯨吞(二)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230章 教育改革法案(下)第783章 貝魯特(下)第734章 希臘戰役(下)第476章 海軍的準備第三十四章 金融戰 上第678章 意外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525章 後續影響第512章 新年演講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626章 鮑里斯退位(求訂閱)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655章 訪問(上)第313章 後續(三)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773章 北非第一戰(下)第223章 嬰兒潮(上)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629章 意大利的消息(感謝小興盟主與句號大佬的打賞)第662章 保羅合併(中)第九十九章 軍隊要經費第323章 保加利亞戰役(二)第六章 瑣事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618章 風起保加利亞 (上)第338章 喀山黃金(二)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300章 德瓦保衛戰(一)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129章 奧德支持的保加利亞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二章 採購 上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520章 農業改革(二)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781章 密謀第775章 海中刺客(上)第三十六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上第276章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409章 羅烏合並(下)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333章 還鄉(上)第767章 在利沃夫(上)第241章 AV7型坦克(今天爆更求鼓勵)第234章 卡拉圖裡的野望第659章 爆發第335章 還鄉(下)第107章 1911年總結第447章 蘇波戰爭爆發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611章 烏克蘭大饑荒(中)
第231章 新式坦克(上)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353章 戰前準備(上)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三十二章 金融動盪中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389章 莫諾爾決戰(上)第420章 反攻(上)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255章 美國宣戰第176章 1914年的財政預算第218章 坦克(下)第217章 坦克(上)第103章 婚禮 下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155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一)第136章羅馬尼亞的‘軍事演習’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290章 突襲(二)第148章 特爾諾沃戰役(三)第135章 保加利亞的軍事計劃(求訂閱)第334章 還鄉(中)第605章 博爾切斯庫號實驗航母第503章 遠東行(三)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387章 羅匈合併?第690章 歐洲三軸心(六)第704章 騎兵大戰坦克(下)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762章 奪取機場(上)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423章 潰敗(下)第652章 與猶太人的合作(下)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363章 鯨吞(二)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230章 教育改革法案(下)第783章 貝魯特(下)第734章 希臘戰役(下)第476章 海軍的準備第三十四章 金融戰 上第678章 意外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525章 後續影響第512章 新年演講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626章 鮑里斯退位(求訂閱)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431章 人才的爭奪第655章 訪問(上)第313章 後續(三)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773章 北非第一戰(下)第223章 嬰兒潮(上)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第629章 意大利的消息(感謝小興盟主與句號大佬的打賞)第662章 保羅合併(中)第九十九章 軍隊要經費第323章 保加利亞戰役(二)第六章 瑣事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618章 風起保加利亞 (上)第338章 喀山黃金(二)第250章 俄國的隱患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300章 德瓦保衛戰(一)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129章 奧德支持的保加利亞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185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 (下)第二章 採購 上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520章 農業改革(二)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781章 密謀第775章 海中刺客(上)第三十六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上第276章第735章 希臘戰役(終)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409章 羅烏合並(下)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333章 還鄉(上)第767章 在利沃夫(上)第241章 AV7型坦克(今天爆更求鼓勵)第234章 卡拉圖裡的野望第659章 爆發第335章 還鄉(下)第107章 1911年總結第447章 蘇波戰爭爆發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611章 烏克蘭大饑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