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

1631年7月18日,上午8時,安南國,下龍灣。

密集的雨水籠罩着海灣,天地間彷彿只餘下了海潮聲和霧氣,處處迷濛,宛若仙境。

下龍灣,位於北部灣中部,是河內(升龍府)所在的紅河三角洲下游出海口。

下龍灣在法屬殖民時期,出現了以煤礦業爲核心的鴻基市。再後來,鴻基市改名下龍市,被劃分到廣寧省範圍。

來自後世的人,在地名上面沒有什麼道德潔癖。通常來說,要是主事的穿越衆不打算表現一把惡趣味的話,那麼對於這個位面的地名,大多還是沿用他們前世熟悉的稱呼。

所以今天停在下龍灣口的艦隊,即將打算登陸的,就是鴻基港了。

鴻基港位於鉗形的下龍灣西口。

在法屬時期,鴻基港是典型的礦業港口。當時法國人爲了出口煤炭從而修建了鴻基港。再往後,在這個基礎上,隨着時間推移社會發展,就漸漸形成了鴻基市。

當然,在穿越者所處的十七世紀,所謂的鴻基港還是一片原始海口地帶,荒僻自然,四周渺無人跡。

和後世發達的沿海地區不同。中古時代生產力低下,但凡是沿海地區,就一定會面臨鹽鹼、洪澇、倒灌、海盜侵襲這些特定災禍。

所以最靠近海岸的地區,往往也是無人區。

“不得不說,風景還是不錯的。”

邵強身穿一套灰色Rains個性雨衣,拿着一臺索尼數碼手持,站在船頭,四下掃攝。

在後世,下龍灣是北部灣旅遊勝地,山海秀麗,有着“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的名頭。

海灣內外共有兩千個以上的石灰岩小山和島嶼分佈其中。這一座座探出海面的翠綠石峰,山島林立,星羅棋佈,再搭配上準熱帶地區獨有的黃綠自然底色,乃至雨霧迷離白氣縈繞,分分鐘令來客猶入仙境。

所以邵強這會纔不顧雨水,站在船頭拍攝一氣。

然而主持登陸的沙正明可就沒有這麼休閒了。

安南國大部分領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幹、雨季明顯。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爲乾季,5-10月爲雨季,多有大雨暴雨,氣溫高,溼度大。

邵強他們到來的這個時間點是7月,正值雨季中旬,下龍灣一帶無時無刻不在飄着雨水。這種天氣對於此刻停泊在港外,數量達到十二艘的船隊來說,可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然而天氣再差,登陸行動也是要進行的。不然呢?在船上等到10月份?

好的一點是,除了雨水外,其餘登陸條件都還不錯。此刻風力低微海面平穩,岸上也沒有什麼敵對野生部落......畢竟這裡是下龍灣海灘,不是奧馬哈海灘。

很快,在沙正明命令下,一批從商船上放下來的小艇出發了。

每一艘小艇上都有十餘名先遣隊員。這些人統一穿着帆布雨衣,臉上戴着寬大的自產防水鏡,腳下是高幫牛皮長靴,手持各種冷熱武器,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

吳猛吳三爺撐起腰,伸長脖子,左右掃視了一眼。

透過鏡片的視線模模糊糊,入眼之處盡皆是海霧和雨水。短短十餘米外,他已經看不清玉生少爺的面孔,然而三爺知道,玉生少爺帶着小隊其餘一半人,此刻都在旁邊的小艇上。

儘管海面風浪不高,但是對於乘員在奮力划槳的小艇來說,依舊是搖晃不止。

一手緊握腰間刀柄,吳猛在晃盪中,用另一隻手用力抓住了冰冷的船沿......不做大哥很多年的他,這一刻突然想起了當初張蘇灘事敗跑路的日子。那同樣是個溼冷陰雨的早晨,他同樣坐在小船中,手握刀柄心中倉惶,生怕被熊老爺派來的槍手追上丟了性命。

“不知熊老爺把老子的張蘇灘營造得如何了,定是日進斗金吧!”

下一刻,看着越來越近的海岸,被冷雨打臉的吳三爺,將思緒轉了回來。

之前澳門城破後,參戰的開拓軍每個人都領到了一筆數目可觀的賞銀。吳三爺他們就地休整後,算是過了一段比較愜意的日子。每天的工作就是簡單維持治安,內部學習,閒暇時間還可以逛逛澳門城,消費消費,拉動當地經濟止跌回升。

然而好日子過了沒多久畫風就變了。內部學習時間增多,內容全是有關於安南一地的風土、地理情報。早已通曉穿越勢力內部行事規則的吳三爺小隊,於是又開始加碼自學了。

果然,加急培訓一段時日後,吳猛小隊作爲開拓軍精英先遣隊,被調派到了去瓊州的運輸船上。到了瓊州沒幾天,伴隨着白沙軍港裡又一通誓師大會,由南下艦隊6艘軍艦護送着的6艘運輸船就出發了。

最終,吳三爺和手下二十個兄弟,就在今天,出現在了搖晃的兩艘小艇上。

並排而行的七八艘小艇,隨着艇員奮力划動,很快渡過淺水區,來到鴻基港海岸邊。

“下船,快快快!”

三爺不知道的是,他第一個跳下船的動作,意義深刻。這一個小小的舉動,代表着自公元1428年大明撤銷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後,漢族勢力時隔200年,再一次真正意義上開疆拓土。

幾十號訓練有素的先遣隊員很快跳下了小艇,在齊膝深的海水裡跋涉幾步後,登上了沙灘。

飄雨中,三爺用力在泥濘的沙灘上跑了幾步後,左右橫視,然後按照之前在瓊州沙灘的訓練,開始給本小隊負責的扇面區域分派任務。爲了不使手下在海潮和雨聲的干擾中聽錯,他一邊大聲下令,一邊伸出手臂,平攤五指,做出了戰術指令。

“扁擔,前邊!”

“新會仔,右邊!”

得到命令是尖兵賀扁擔,以及另一個黑矮精壯的新會小子。這二人都是用冷兵器的好手,如此艱難的條件下,全小隊也只有他們兩人在雨衣下還穿着半身鋼甲。

下一刻,提着長刀的賀扁擔和新會仔,開始按照三爺指派往各自的方向搜索而去。在他們身後,是拉出散兵線的三爺一行人。

最後邊留守的玉生少爺。密雨天氣極大地降低了火槍發火率,於是玉生領着4個火槍手留在後方壓陣。

處於熱帶氣候的安南海岸,和北方大明沿海還是有區別的。當吳猛小隊和其餘小隊一起在沙灘上前行了不到50米距離後,面前就出現了稀稀拉拉的植被。再往前50米,各種熱帶植物便突兀地冒了出來,連同一些零散紅樹林在內,在二三百米的距離內,植被很快遮擋住了搜索隊伍的視線。

發現前方植被茂盛後,久經戰陣的三爺認爲逢林莫入,於是他高舉右拳大喝道:“全體止步!就地警戒!”

很快,傳令兵向後奔跑,來到了被玉生他們一干火槍手圍在中間的通訊兵。

通訊兵的模樣有點搞,胸前是用防水帆布包裹起來的小巧軍用電臺,身後揹着一面撐起來的摺疊方傘用來防雨。

聽到傳令兵帶來的消息後,通訊兵很快用電臺將前方的情況傳送了回去。

在當前的能見度情況下,遠在海面上的船隊是看不到岸上情況的,只能等待前方消息。所以接收到電臺信號後,已經摺回去的小艇,很快又將第二批隊員送上了岸。

由於岸上已經有了警戒哨,第二撥的小艇中就多塞了一些人。兩輪運輸後,200名先遣隊員完成了登陸行動。

這之後,船隊所有的小艇都被放了下來。總調度很快安排好了航道,幾十艘小艇開始川流不息地將工人和工具運上了岸。

截止目前,儘管登陸行動很順利,但是船隊司令沙正明依舊頻頻看錶:誰都知道,敵前登陸後的前24小時是最爲關鍵的,這關係到能不能站住腳的問題。

儘管情報表明,十七世紀的北越軍隊大概率不會出現在下龍灣,然而沙正明可一點都不敢冒這個險:所謂的情報只是一些歷史資料和簡單的事前偵查船近岸觀察,他老人家頭頂現在沒有北斗系統,鬼知道那些茂盛的植被後方下一刻會不會衝出來北越士兵?

凡事預則立,不按照最壞情況準備預案,是他這個軍人的失職。

這個年代的北越士兵是相當有戰鬥力的——這份情報沙正明磕一點都不懷疑。畢竟越南這一時期早已進入南北內戰模式,和內部承平的大明不一樣,北越士兵不能打是不可能的。

陌生的敵國,陌生的海岸,茂盛的植被,外加能見度極低的雨霧天氣,威力降低的步槍......這種糟糕的環境簡直就是弱者用來打臉強者的標準配備。

強如美帝當年也在這塊土地上折戟沉沙,沙正明現在不清楚這些只經過草草訓練的“殖民民團”,在突發情況下能不能守住灘頭陣地。

感受到了緊張氣氛的建築工人們,上岸後一刻也不敢停歇。他們上岸後推進了一段路後,迅速選定位置挖起了排水溝,然後開始架設帳篷。

另一部分人則拎着工具衝向了遮擋視野的植被線:視野是強者的優勢所在,必須第一時間清理。

理論上說,這一類危險且低級的工作,都應該交給奴隸來完成的。可眼下沒有奴隸,所以只能由“正式工”去拼命剷除植被了。

第498節 出逃第505節 臺北(四)第420節 白酒業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680節 北歸(五)第325節 孕婦學習班第322節 鍾四毛第343節 開港(九)第69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二)第716節 收線(八)第204節 殺王(一)第305節 建制(三)第593節 定約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89節 土著貢達第510節 三零式隧發槍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390節 何以解憂第269節 葡萄牙人的來歷第320節 水利第585節 同舟共濟第2節 假劇組第77節 雖近亦誅第419節 展布第326節 會議(一)第88節 談判(二)第270節 表兄弟第367節 跌倒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35節 綁票(二)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113節 種瓜得瓜第54節 海軍建設第509節 雞湯第492節 祠堂第497節 人棍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563節 接收(六)第360節 去舟山第78節 本子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266節 股東第626節 討逆(四)第450節 直線第393節 賊巢穴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572節 鴻基堡第72節 油畫第504節 臺北(三)第586節 初見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37節 後庭對第363節 曹大頭第314節 種牛第60節 姜十三第422節 校場(一)第200節 展銷會第128節 新附民第639節 火光第69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二)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719節 各處的開端第558節 接收(一)第310節 建制(八)第185節 紛雜第454節 降將第329節 劉香的焦慮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234節 羣賢畢至(七)第210節 殺王(七)第255節 原始打撈第246節 升級第231節 羣賢畢至(四)第73節 侵略者們第15節 購物第185節 紛雜第562節 接收(五)第643節 年飯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5節 高科技第52節 新貴第282節 龍巖戰記(四)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168節 主次分明第396節 通用大招第67節 出航前(二)第45節 崑崙神僧第664節 共襄大業(一)第654節 邸報上的信息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9節 有錢啦第516節 紮根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38節 羣英薈萃第437節 休假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540節 商號清盤
第498節 出逃第505節 臺北(四)第420節 白酒業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680節 北歸(五)第325節 孕婦學習班第322節 鍾四毛第343節 開港(九)第69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二)第716節 收線(八)第204節 殺王(一)第305節 建制(三)第593節 定約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89節 土著貢達第510節 三零式隧發槍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390節 何以解憂第269節 葡萄牙人的來歷第320節 水利第585節 同舟共濟第2節 假劇組第77節 雖近亦誅第419節 展布第326節 會議(一)第88節 談判(二)第270節 表兄弟第367節 跌倒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35節 綁票(二)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113節 種瓜得瓜第54節 海軍建設第509節 雞湯第492節 祠堂第497節 人棍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563節 接收(六)第360節 去舟山第78節 本子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266節 股東第626節 討逆(四)第450節 直線第393節 賊巢穴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572節 鴻基堡第72節 油畫第504節 臺北(三)第586節 初見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37節 後庭對第363節 曹大頭第314節 種牛第60節 姜十三第422節 校場(一)第200節 展銷會第128節 新附民第639節 火光第69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二)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719節 各處的開端第558節 接收(一)第310節 建制(八)第185節 紛雜第454節 降將第329節 劉香的焦慮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234節 羣賢畢至(七)第210節 殺王(七)第255節 原始打撈第246節 升級第231節 羣賢畢至(四)第73節 侵略者們第15節 購物第185節 紛雜第562節 接收(五)第643節 年飯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5節 高科技第52節 新貴第282節 龍巖戰記(四)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168節 主次分明第396節 通用大招第67節 出航前(二)第45節 崑崙神僧第664節 共襄大業(一)第654節 邸報上的信息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9節 有錢啦第516節 紮根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38節 羣英薈萃第437節 休假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540節 商號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