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節 討逆(四)

“tấn công......”

隨着整條戰線上的軍官齊聲下令,超過5000名北越士卒吶喊着從營地裡衝了出去。

這一刻起,南北越之間延續了短短几年的脆弱協議蕩然無存,震天的戰鼓再次敲響。

三天前,當南越水師全軍盡墨於崢江口後,大喜過望的鄭梉一邊安排善後,一邊下令先期到達的軍馬對南越築壘區展開試探進攻。

這三天的試探進攻,在戰術上是必須的。

一方面來說,北越人的軍隊還沒有集結完畢,需要時間調集軍馬糧草。另一方面來說,人數超過10萬的大型戰爭,前期一定會有試探性交手,雙方都需要互相摸底,爲之後的大規模攻防收集情報。

三天後,第一輪正式的大規模陸上進攻,突兀開始。

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用三天時間來進行一場大戰前的熱身,時間是肯定不夠的。不論是安南國還是這個時代的其他什麼國家,通常大型攻城戰都是以月爲單位,用年爲單位的戰爭記錄也是常事。

但這次不一樣。北越人的“太上皇”——來自明國的軍事觀摩團團長盛楠,在三天“摸底”調研後,直接了當建議北越軍開始陸上全面進攻。

盛楠挾海戰大勝之威提出的專家指導意見,北越人肯定是要慎重對待的。

當然了,之前炮艦轟擊升龍府的滾滾炮聲,也爲盛楠的意見提供了有力註腳。

其實北越人心裡很清楚:這趟之所以大傢伙勞師動衆人吃馬嚼跑到崢江,不就是因爲“明援”這個核心推動力嗎?所以無論如何,只要盛楠提出的軍事計劃不是特別違背常理,不管心裡舒不舒服,自王爺鄭梉以下的北越決策層,都是大概率要執行的。

盛楠的思路很簡單:既然最終突破築壘區的決定性因素是外援軍火,那麼北越人的全面進攻就因該越早越好。

這其中還有隱藏原因。

從總的“國際”大局來說,越南戰爭只是新鮮出爐的大燕國整體南下戰略其中一環。這一環完成的速度越快,後方對於盛楠的評價也就越高。

至於說匆忙發動陸上進攻會導致北越人承擔不必要的傷亡......邪惡的帝國主義者是不會在乎炮灰死活的。甚至從某個角度來說,炮灰死得多一點,更有利於事後“長治久安”。

在軍事觀摩團提出建議之後,北越決策層經過討論,最後不出所料,正式同意開展大規模進攻。

如此重要的戰役,對於下一步要在南亞環境下經營/動武的某勢力來說,自然不能錯過,這都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於是當天一早,盛楠便早早帶領觀摩團的年輕參謀們坐船渡江,來到了前敵營盤,準備好了包括相機這種高端儀器在內的各種設備,準備抵近記錄戰役實況。

清晨,士卒們飽餐一頓後,文章開頭的一幕出現了。伴隨着悠長的牛角聲和軍令,北越軍隊從營地中衝出列陣,然後緩緩前行。

大批拿着木盾的士卒居前,手持勾槍和刀矛的士卒居中,後排是拿着火繩槍和弓箭的遠程部隊。

5000名士卒排出的橫排陣型,猶如一道黑色寬厚的潮水,塞滿了整個戰場正面。而潮水所要面對的,則是由不規則壕溝、拒馬、石牆、堡壘組成的近代防禦體系。

是的,在武器和戰術都激烈變革的十七世紀,得到弗郎機人軍事思想指導的南越人,於崢江南岸修建的這一處永備堡壘區,已經具備了後世防禦體系的很多特徵。

除了囿於時代限制而缺少的鐵絲網機關槍之類的東東,其餘方面已經和穿越者記憶中的土木防線差不多了。

時間不久,在步行了差不多一里路後,潮水拍上了堤岸。

總得來說,這第一波大規模攻擊,其實還是試探性質居多,攻守雙方都沒有指望能產生什麼巨大戰果。

這一點從攻方的謹慎就能看出來。位於前列的士卒多數手持厚盾,這是爲了抵消從對面射出來的鉛彈動能。而陣型中間的士卒,很多人手持勾槍,這是爲了清理戰場上的障礙物。

氣氛越來越緊張,當進攻方接近到壕溝外50米距離時,彷彿約好一般,連綿的排槍聲和巨大的吶喊聲同時響起。

發出巨大吶喊聲的是北越士卒。前列的盾手在大吼的同時,紛紛舉起盾弓腰前行。到了壕溝邊緣後,這些盾手把盾牌支撐在了地面上。

而中間的士卒則開始用勾槍拉拽林立的拒馬。

天空中出現了影視劇中常見的一幕:黑壓壓的羽箭鋪滿了天空,視覺效果極佳。

北越人的三板斧發動的同一時刻,從壕溝對面距離不到20米的石牆和堡壘中,射來了第一輪排槍。

壕溝的距離是經過精確測算的,能發揮火繩槍的最大威力。所以儘管有厚盾遮擋,但在這種距離的密集射擊情況下,依舊有一層又一層的士卒伴隨着排槍聲倒下。

死人的場面對於連年征戰的越人早已習慣。進攻方的士卒不爲所動,利用分秒必爭的時間全力完成任務。

所謂分秒必爭,也是北越人上一次大軍前來衝陣後得出的慘痛教訓。南越人是不會允許敵手從容在戰場上拆除障礙物的。

果然,下一刻,巨大的響聲壓過了戰場上的嘈雜聲:南越人的火炮發射了。

最早來到東亞的葡萄牙人,依靠軍火貿易與各地土著政權建立了關係,是重要的戰爭技術傳播者。

葡萄牙人不但在大明的澳門開辦了卜加勞鑄炮廠,同樣的,也在南越政權的首府順化開辦了炮廠。

這也是歷史上南越割據政權能依靠築壘區將國祚延續一百多年的關鍵原因:這個時代沒有什麼部隊能抗住熱兵器的立體打擊。

常年據守石牆的南越人,當然不是每天不做事只刷抖音的。從石牆後發射的炮彈又準又狠,明顯早就測定了射擊諸元。但凡防線上某一門火炮發射了彈丸,那一定是大概率轟擊在了人羣正中。

炮擊效果立竿見影。雖說開火的炮其實並不多,但不論是小口徑的弗朗機字母銃,還是6英寸炮,大多數炮彈都在人羣中鑿出了一條血路。

這一下,進攻方扛不住了。大陣在炮火轟擊下明顯出現了鬆散的變形,士卒的士氣在肉眼可見的下降。

這個時候,大陣後方,站在一輛木製樓車上的北越將軍放下了手中的單筒外銷型望遠鏡,恰到好處地下令吹號鳴金。

鳴金後,北越人迅速的撤退了。雖說是各地調來的地方部隊,但是北越人常年征戰部隊素質很高,撤退時不但帶走了拒馬,還將傷亡者的屍體也一併帶走了。

第一次的進攻效果,對於攻守雙方來說,無疑都是可以接受的。攻方拆除了一部分障礙物,試探出了南越人防線的強度。而南越人則是利用熱兵器殺傷了不少來犯之敵,交換比令人滿意。

戰場上除了南越人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比較滿意:盛楠。

“不錯不錯!”就在北越人有序撤退的同時,盛楠一邊用望遠鏡觀察戰場,一邊連連點頭:“守得有章法,撤退得也很及時,很NICE。”

然而放下望遠鏡後,擔負教導任務的盛楠,表情就變得嚴肅起來了:“所有火力點都標註了沒有?”

“報告,已全部標註。並且根據炮口焰的大小,初步標註了敵火力點的火炮口徑。”

“嗯。”盛老師聞言只是略微點點頭,然後擡起手指着前方已經撤到安全距離的越軍,評價了幾句:“這是一隻具有相當軍事素養的軍隊。你們以後遇到,千萬不能大意。在我看來,除了咱們的正規軍外,其餘輔助部隊並不能穩吃他們,哪怕我方擁有火力優勢。”

“至於朝廷那些兵馬......”

盛楠說道這裡,搖了搖頭:“都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屬下明白!”

看到面前這幾十個年輕充滿朝氣的臉龐,盛楠下一刻卻繼續繃勁了臉龐:“現在開始佈置功課。”

“以南越築壘區爲假想敵,在無海軍艦炮支援的條件下,以我正規軍、開拓軍爲進攻方。你們每人明早以前,都要至少拿出兩份戰術計劃,要有圖上作業。”

“保證完成任務!”

——————————————————————————

接下來,在進攻的這頭一天,北越人以排山倒海的衝擊波,分別在早、午、傍晚,針對南越築壘區,組織發動了三次規模以上衝擊。

其中最後一次,人數遞進到了萬人規模,傷亡率大增。戰況可以說是從第一天起就達到了高潮,無疑十分慘烈。

不過戰果也是有的:至少有三十米寬度的壕溝已經被北越人用人命填平,就等第二天發起近距離強攻了。

而就在當天晚上,北越前線大將親自登門,言辭謙卑地要求盛楠下令動用大型臼炮“葛龍德”,用在明天的戰場上。

盛楠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雖說那門臼炮屬於“明援”,名義上是贈送給越人的軍火。然而用現代工藝製造的軍火,根本不是越人能玩轉的。其配套的火藥、炮彈、乃至配套的炮兵連隊,這些都掌握在盛楠手中。

這個套路在後世有一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俄毛。

其對印度的種種騷套路真真是歎爲觀止。

然而就在越人將軍出門後的下一刻,野戰帳篷中以楊威利參謀爲首的四五個人當即站了出來,言辭激動地建議盛團長暫緩臼炮支援。理由很簡單:安南人的血流得太少。

盛楠安靜地聽完參謀們的理由後,並沒有生氣。事實上表情平淡的他心中還相當欣慰:“不錯,都具有國際視野了。看來韓小波這幫人前幾年還是做了些實事的。”

第566節 本地人物的接待第24節 出山剿匪第373節 無病呻吟第633節 聯軍第568節 落腳事宜第93節 談判條件第525節 吳掌櫃的日常(四)第505節 臺北(四)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264節 熟悉環境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6節 迴歸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143節 瘧疾和奴隸第51節 血舞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573節 來自北方的團隊第66節 出航前(一)第710節 收線(二)第447節 打援第482節 分流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60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二)第646節 站長第190節 迂迴第118節 公開信第677節 北歸(二)第227節 有光號第213節 殺王(十)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34節 綁票(一)第581節 春雷營(二)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606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七)第179節 淘汰賽第511節 教頭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112節 終遭毒手第169節 轉運第93節 談判條件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573節 來自北方的團隊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273節 城堡價格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549節 明葡戰爭(一)第331節 劉香的應對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669節 共襄大業(六)第533節 接待入住第85節 管制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257節 辭職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61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一)第92節 村落實景第387節 諸事紛亂第60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二)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544節 家園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84章 電信第516節 紮根第396節 通用大招第541節 頭籌第157節 滯銷第3節 西崑崙第456節 各方(一)第650節 夏口第211節 殺王(八)第221節 人質第360節 去舟山第714節 收線(六)第257節 辭職第503節 臺北(二)第337節 開港(三)第554節 明葡戰爭(六)第259節 一波未平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519節 邊塞基建第293節 龍巖戰記(十五)第603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四)第26節 打聲招呼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532節 招商會之前第650節 夏口第498節 出逃第70節 接觸第430節 反賊第469節 晨光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619節 大會(二)第374節 公文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321節 脫毒第48節 緊鑼密鼓
第566節 本地人物的接待第24節 出山剿匪第373節 無病呻吟第633節 聯軍第568節 落腳事宜第93節 談判條件第525節 吳掌櫃的日常(四)第505節 臺北(四)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264節 熟悉環境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6節 迴歸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143節 瘧疾和奴隸第51節 血舞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573節 來自北方的團隊第66節 出航前(一)第710節 收線(二)第447節 打援第482節 分流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60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二)第646節 站長第190節 迂迴第118節 公開信第677節 北歸(二)第227節 有光號第213節 殺王(十)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34節 綁票(一)第581節 春雷營(二)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606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七)第179節 淘汰賽第511節 教頭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112節 終遭毒手第169節 轉運第93節 談判條件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573節 來自北方的團隊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273節 城堡價格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549節 明葡戰爭(一)第331節 劉香的應對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669節 共襄大業(六)第533節 接待入住第85節 管制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257節 辭職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61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一)第92節 村落實景第387節 諸事紛亂第60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二)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544節 家園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84章 電信第516節 紮根第396節 通用大招第541節 頭籌第157節 滯銷第3節 西崑崙第456節 各方(一)第650節 夏口第211節 殺王(八)第221節 人質第360節 去舟山第714節 收線(六)第257節 辭職第503節 臺北(二)第337節 開港(三)第554節 明葡戰爭(六)第259節 一波未平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519節 邊塞基建第293節 龍巖戰記(十五)第603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四)第26節 打聲招呼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532節 招商會之前第650節 夏口第498節 出逃第70節 接觸第430節 反賊第469節 晨光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619節 大會(二)第374節 公文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321節 脫毒第48節 緊鑼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