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驚非同小可,當時就不敢動了。
他從適才蔣成言語之中,已猜到曹公公武功深藏不露,此時離開,非暴露不可。只好一動不動爬着,靜待時變。
只聽蔣成又道:“公公此番離京,只帶這些弟兄麼?”
言下之意是說,丐幫人多勢衆,這十幾人如何對付得了。
曹公公道:“你別多問,明早咱們就離開皇覺寺,找駱峰那廝算賬去。”
蔣成已明道理,說道:“是!”再不言語。
但他已經猜到,此番離京,曹公公一定率了大批軍士,不知潛伏在什麼地方。
到斯會見建文帝,自然不便浩浩蕩蕩帶着大批隊伍而來。
這一點朱丹陽也猜了到,擔憂之心更甚,心道:“曹公公究竟帶了多少兵馬?弄不清虛實,要想對付實在棘手。”
轉念又想:“目下先通風報信纔是首要,至於曹公公帶了多少兵馬,先是顧不上打探了。”
聽得曹公公道:“大家分頭回房休息,養好了精力,明晨一早起腳。”
衆人齊聲應“是”,魚貫走出房內,蔣成尾隨送了出門。
朱丹陽見衆人盡去,這才運氣飛身縱落後院,悄悄返回了房間。
如今知道了這麼多不該知道的秘密,心中又是緊張又是興奮。
緊張的是如果讓曹公公知道自己偷聽到恁多的秘密後,一定會被殺了滅口。
興奮的是自己居然和建文皇帝打了照面,而且還談過話,這對他一個小混混來說,自然感覺是無上的榮耀。
暗道:“建文帝果真是個好皇帝,歷來都是將天下蒼生放在第一位,這樣一個好皇帝,真不知燕王朱棣爲何要帶兵造反篡位。但燕王也算是個好皇帝,如今國泰民安、天下太平,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也算安定。”
“哎!真搞不懂那些當官的爲何這般好勝,總會爲了權勢你爭我奪,難道名利真的對他們那般重要麼?”
以他一個無賴小混混的目光,當然不會明白官場中的事情。
不過通過適才建文帝的一番言語,使他大徹大悟,無地自容,想起以往自己的蠻橫跋扈,欺壓百姓,如今回思,頓覺面上無光,忍不住狠狠打了自己兩記耳光。
自顧跪在牀上,舉手起誓道:“我朱丹陽從今往後,一定要做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若再幹出欺壓百姓之事,定叫我不得好死。”
發誓完畢,只覺渾身說不出的輕鬆,似乎自己已經脫胎換骨,自己一定要當個英雄。
心情一好,睡覺也覺很香,過不多久已然睡沉。
[注: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死後,由於長子朱標早死,便由皇太孫朱允文繼承皇帝,年號建文。朱允文爲鞏固自己的地位,採取了削藩政策。住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堅決反對削藩,於是藉口奸臣當道,京師有難,以發兵平定禍亂爲理由,後來他帶兵打到應天,奪取了皇位,建文帝自殺殉國。這一事件,史稱“靖役之難”。但建文帝之死,卻是個千古謎團。據說當時朱棣帶兵打到應天時,建文帝並沒有死,而是被心腹太監喬裝打扮後帶出了皇宮,幸保一命。一說今四川鄰水縣某鎮某村,有一塊石碑,上書“清風亭”三字,有傳言,那石碑上的文字正是建文帝親筆書寫。解放前有農民在深山之中,挖掘出一些石樑皇柱,據說那些東西便是建文帝欲用來修築皇城而遺留下來的,不過最終皇城並未能修建成功。至於是什麼原因導致皇城沒建成,這是一個難解的謎。二說今重慶沙平壩區“磁器口”有一古寺,名爲“龍隱寺”,相傳建文帝曾在此出家當過和尚,故此證明靖難之役,建文帝並沒有死。筆者亦有幸到過龍隱寺遊歷,果然一座好寺。三說鄭和下西洋,其真正目的,實是奉了永樂帝密旨,出海尋覓建文帝下落。四說貴州某縣某村,一蹲巨石上面留下天書,後經中國考古文學家某先生破譯,當時頗爲轟動,留下天書之人,竟然是建文帝朱允文。由以上四個線索證明,建文帝在靖難之役時,並沒有自殺殉國。筆者通過資料瞭解,分析建文帝之生、死因爲是個難解的謎,生與死皆有可能,是以在文中便加插了建文帝這個角色。小說本是閒暇飯後供人消遣作樂,望讀者不要過多非議爭論。]
次日用過早膳,朱丹陽告別住持慧通大師,揚長上路離去。依着寺內僧人所指定的方向,他很快穿出了竹海。
他離開之時,生怕一干侍衛發現生疑,於是趕在他們前頭,曹公公一行此時尚未起牀。
他一邊奔行,一邊想:“我本欠下丐幫一個人情,這次前去通風報信,正好可以還給人家。”
行了大半天,總算在一個鎮子上碰見幾名丐幫弟子。
朱丹陽大喜,趨身上前詢問道:“幾位大哥,可否能聯繫到駱峰幫主?”
一乞丐斜睨他一眼,冷冷道:“你誰啊,找我們幫主有何事?”
朱丹陽知道他顧忌自己找他們幫主怕有圖謀,言語間冷淡不敬也屬正常,並不生氣。
隨報了姓名,又道:“我找你們幫主有重要事情稟告,而且這事情更關乎到你們丐幫將來的生死存亡,請幾位務必幫我找到駱幫主。”
他故意說出“生死存亡”,那是表明事態嚴重,衆丐聽了,果然個個心驚。
幾人見他不像說謊,不似奸詐之徒,戒備之心收斂了甚多。
一人道:“聽說我們幫主在瀘州,你不妨去那裡找他。”
朱丹陽一抱拳道:“多謝相告。”轉身便走。
一丐叫道:“爺們,究竟何事,竟關乎到丐幫的生死存亡?”
朱丹陽已經去得甚遠,知道此事一時糾纏不清,索性不作回答。
如今身上還有十來兩銀子,便是那日在那寶氣老叟身上偷來。花幾兩銀子去鎮上買匹馬,飛馳往瀘州府趕回。
如果原路返回,勢必穿越崇山峻嶺,這馬兒無論如何去不了的,只得尋條捷徑趕往瀘州。
一路行一路問,專揀官道行走,行程倒也十分順暢,連夜兼程換了三匹馬,翌日午後已抵達瀘州府。
朱丹陽來過瀘州,辦事就容易得多。
對直來到那日他與駱峰喝酒的酒樓,以爲駱峰會在此地喝酒,哪知大失所望,駱峰並未在此。
悻悻下得樓來,心中很是着急,思量駱峰去了何處?
漫無目的在街上晃悠一會兒,迎面來了兩個要飯乞丐,連忙趕上去,問道:“兩位大哥,可知你們幫主在哪裡麼?”
一乞丐笑道:“這不是朱少俠麼?”
朱丹陽奇道:“你認識在下?”
那乞丐道:“那日打劫曹閹狗的金船,我見過你啊。”
朱丹陽甚喜,道:“原來這樣。你們幫主呢?”
他無心和他敘舊,急切想知駱峰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