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28章 塞上詩

第28章 塞上詩

崇仁坊。

傍晚時分,金吾衛左巡街使武康成路過一座大宅前,探頭往裡看了一眼。

“武六?”

忽聽得呼喚聲,武康成一愣,轉過身來,只見一個身穿深綠色官袍的中年男子正跨坐馬上,於路口看着他。

“啊,王使君在這邊?”

武康成連忙叉手行禮,笑道:“聽聞王使君回長安任官了,我便想着能見上一面便好,因此跑來叨攏。”

“說甚叨攏。遙想當年河隴一別,有七八年了吧?你我能在長安再聚首,也是難得。”

“小人是天寶元年回了長安,當時便想拜見使君,不曾想,今日纔再見着。”

“宦海沉浮,不值得提,不提了。”

“小人帶了酒來,使君飲一杯否?”

“老遠便聞到了酒香,新豐酒?”

“使君好靈的鼻子。”

武康成不由笑了起來,將酒壺掛在肩上,便要去扶那中年男子。

遠遠卻有金吾衛跑來,道:“頭兒,有人找你,右相府的人哩!”

武康成聽得“右相府”三字,臉色一變,轉過身看去,只見坊街那邊有個少年郎君踱步而來,他卻不相識。

反而是他身邊的中年男子微有些驚訝地“咦”了一聲。

“是你?薛白?”

“見過摩詰先生。”

薛白行了叉手禮,再看王維那一身深綠色的官袍,覺得這身官袍不襯王維的氣質。

還是那身素色的襴袍穿在身上時王維顯得更意格高遠些,也更自在些。

王維敏銳地察覺到薛白那落在他官袍上的目光,道:“伱尋武六?”

“是,尋武巡使有些事。”

“那便一道喝幾杯吧?”王維道:“我亦有話與你說。”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進了宅院,王維告了罪,先去換身衣物。

薛白留下田氏兄弟、皎奴在前院坐了,他則獨自進堂,與武康成煮着酒,對酌。

“薛郎君是來找我的?”武康成架着小火爐,將酒放在火上去溫着。

“是。”薛白道:“武巡使曾在隴右軍中效力?”

武康成聞言便露出了笑容,點點頭,道:“開元二十年從軍,至天寶元年回長安,當了十年隴右兵。”

“與吐蕃打?”

“嗯,年年打。”武康成道:“便是在赤嶺立碑會盟之後的幾年,也就是大戰沒有,小戰一直都在打。”

薛白問道:“想向武巡使打聽兩個人,是一對兄弟,名叫姜卯、姜亥。”

武康成徑直搖頭,道:“不認識。”

薛白打量了他一眼,目光中有些瞭然之色,說起了姜氏兄弟參加過的幾場大戰。

武康成依舊搖頭,道:“軍中一起打過仗的有成千上萬人,我如何能夠記得?”

還待再問,王維已換了一身素色的襴袍出來,手裡拿着串佛珠,在爐子後坐下。

他年輕時有“妙年潔白,風姿鬱美”之稱,到了中年,風采翩翩之外又添了歲月沉澱。

“你帶着華服奴婢、調動右驍衛,在何處高就啊?”

薛白應道:“還未有官身,只是在爲右相調查些事情。”

王維淡淡道:“年輕人,學業科舉方爲正途。”

“先生教誨的是。”

“先談你的事,你尋武六?”

“是。”薛白道:“在查兩個隴右兵士,想問武巡使是否認得?”

武康成憨笑一聲,道:“不認得。”

薛白笑了笑,順着這話題道:“我今日問了一名隴右老兵,他說武巡使很可能認得。我便找過來了,倒沒想到武巡使與摩詰先生相識。”

“該是,開元二十五年。”王維端起酒杯飲了一口,帶着回憶之色,緩緩道:“我以監察御史之職赴涼州,在河西節度幕下兼任節度判官。”

“是哩。”武康成笑應道:“開元二十五年。”

王維道:“當時,吐蕃不顧大唐告誡,西擊大唐藩屬小勃律國。聖人大怒,命河西、隴西出兵,我遂出塞宣慰、察訪軍情。”

薛白知道這一年姜氏兄弟還沒被募兵到隴右,但還是聽得很認真。

“我行到涼州,得知吐蕃犯境,河西節度使崔節帥已領兵支援隴右。”王維說到這裡,看向武康成,道:“當時武六便是崔節帥麾下候騎。”

薛白神色一動,脫口而出問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王維會心一笑,眼中有了不一樣的神采,點了點頭。

“《使至塞上》?!”

“是啊。”

武康成哈哈大笑,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高聲念起詩來。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提着酒小心翼翼窺探王維宅邸的巡街使,他語氣豪邁,氣概不凡。

那被長安官場束縛住的壯闊又回到了武康成身上,他彷彿是才從大漠縱馬而歸,終於敢放聲說話,敢任酒水灑在他的鬍子與前襟。

“哈哈哈,‘蕭關逢候騎’,世人都讀摩詰先生的詩,卻少有人知我武六就是那個候騎!‘都護在燕然’,就是在次年,崔節帥自涼州率衆入敵界二千餘里,於青海西大破敵寇,斬首二千餘級!”

王維也是飲盡杯中之酒,大笑不已。

塞上歲月所帶給他的豪情壯闊,難得地打破了他眼裡的枯寂。

但笑着笑着,他眼神又逐漸寂寞下來。

“你知道,大唐與吐蕃戰戰和和,打了多少年了嗎?”

薛白搖頭道:“不知。”

王維道:“若從高祖皇帝武德六年開始算,已有一百二十餘年。若從吐谷渾之爭算起,已有八十餘年。”

“這麼久。”

王維道:“河西、隴右常年須以十餘萬精兵戍守,而大唐府兵之制崩壞,募兵軍費七倍於往昔不止。雖有幾場大勝,西北邊患,卻始終不能徹底解決。金城公主和親吐蕃,直到開元二十八年薨逝,她在吐蕃近三十年間,太平時節不過只有斷斷續續的十年,且這十年僅是沒有大戰而已,兩國之間,小戰始終不斷。”

薛白才知道,原來整個開元盛世就一直在打仗。

他不瞭解這些事,沒有多說,靜待王維下文。

“崔節帥諱希逸,他到任河西之後,極力促成大唐與吐蕃會盟,終於在開元二十二年,兩國以赤嶺爲界,結爲舅甥之國。崔節帥與吐蕃將領乞力徐殺白狗爲盟,各去守備,使雙方百姓能於邊境耕種、放牧。”

王維說着,又飲了一杯酒,道:“兩人都是重信義之人,爲邊境爭了三年太平。沒想到,一場大戰還是不可避免,吐蕃西擊小勃律國,聖人大怒,命崔節帥掩襲吐蕃,乞力徐並不設防,大敗於青海湖。崔節帥雖大勝了吐蕃、戰功彪炳,卻時常爲河隴形勢憂慮,又自覺有愧於乞力徐。此事傳到了聖人耳裡,遂罷了崔節帥之職,遷爲河南尹。”

“然後呢?”

“開元二十六年,崔節帥離開了河隴,我也回了長安。沒多久,他便病逝了。有人說,他夢到了一條白狗,驚疑而死。”

王維嘆息了一聲,又道:“他死後,遭聖人嫌惡,遭世人恥笑,但他這一生,戰功彪炳於青海、信義重於泰山。他打仗,非爲個人謀功業,而是實實在在想爲戍邊的將士、邊塞的百姓,謀一份太平。”

薛白默然。

沒想到青海湖的一場大勝之後,主帥是如此慘淡的收場。

他聽得懂王維想說什麼——河隴的將士不容易,打着一場持續了上百年還看不到結果的戰爭。

隱隱地,還有抱怨聖人好大喜功之意。

王維似乎醉了,高舉着酒杯,念起詩來。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爲典屬國,節旄落盡海西頭。”

薛白目光看去,待見王維轉過頭來,竟是哭了。

武康成也是淚流滿面。

他們什麼都沒說,只以詩句在抱怨。

曾經是長安意氣風發的少年,蹉跎成了關西的老卒,夜夜聽笛,思念着家鄉,立下了累累軍功。然後呢?受盡了邊塞悽苦的將士得到了什麼。

蘇武在北海持節牧羊十九年,符節上的旄穗落盡,歸來以後不過只做了個典屬國那般的小官。

李林甫呢?

一個倖進的佞臣,在崔希逸死後遙領隴右、河西兩鎮,身兼數十餘職,受聖人無盡的恩寵,權勢滔天!

何德何能?

何德何能?!

功大賞小,功小賞大,佞臣居高位,如此還不夠,今日還要來迫害邊軍將士?!

“節旄落盡……海西頭。”

王維喃喃念着這詩,擡手,拍了拍薛白的肩,嘆道:“不談塞上之事了,不談了……可好?”

他眼中又有了慈悲之意。

過去那個長安少年遊俠客的熱血,早被這世道澆滅了。

即便如此,他似乎還是出面請求薛白別再查那些老兵了。

薛白道:“好,今日不談塞上之事了。”

王維嘆息了一聲,道:“我今日在衙署聽了首詞,是教坊的調子,《浣溪沙》,寫的不錯,可是你在虢國夫人府寫的?”

“是。”

王維深深看了薛白一眼,嘆道:“莫走這條路。”

薛白一愣。

他感受到王維這個眼神中極爲誠摯的告誡、痛惜之意。

“哪條路?”

“開元八年,我到長安應試,落第不中。”王維端起酒杯飲了一口,緩緩道:“我心有不甘,遂與寧王、岐王,以及……以及玉真公主結交,次年,狀元及第。”

薛白端起酒杯想飲,卻又放下。

他依舊不知王維勸他別走哪條路,只隱隱感覺到王維有滿腔憤鬱想要吐露,卻還剋制着。

“可你看,狀元及第又如何?這一路仕途坎坷,至今不過一綠袍小官。”王維喃喃道:“你與我年輕時很像,真的很像。但要記得,莫走捷徑,走不通的。”

才幾杯酒,他彷彿已有些醉了。

他欲言又止,仰頭,一杯酒飲盡,再開口,又是一首詩。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

薛白今日聽了三首詩,從“都護到燕然”,到‘節旄落盡海西頭’,再到‘一生幾許傷心事’,王維沒有說得太深,卻已展示了其在大唐官場的無奈與無力。

~~

出了王維的宅院,皎奴與田氏兄弟跟上薛白,問道:“怎麼樣?”

“去右相府。”薛白擡頭看了看天色,道:“馬上宵禁了,動作要快。”

皎奴問道:“有線索了?”

薛白略略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

“嗯。”

雖只有應了一聲,他卻顯得有些冷峻。

(本章完)

第602章 就食第532章 爭功37.第37章 節外生枝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333.第325章 貴妃醉酒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166.第163章 謀職第605章 清高子弟第405章 還沒反第595章 心理戰第501章 痛失第563章 寺產第501章 痛失第543章 賢王76.第76章 春雨191.第188章 戲曲181.第178章 狀元82.第82章 自立門戶第598章 心結139.第136章 用人第381章 誰更執拗第540章 有理說不清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335.第327章 哪吒第488章 明朗第349章 大樹寨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第451章 風吹去149.第146章 詐120.第120章 尋合作第372章 彭娥23.第23章 撿來36.第36章 兩頭通吃第489章 將晴第565章 激化第485章 謊言第426章 晉陽宮47.第47章 羅織罪名第577章 宮變318.第310章 婚禮第456章 挾天子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38.第38章 平安無事第362章 君臣情義第529章 老巢第388章 交朋友第547章 賢222.第219章 賜浴第360章 捷報第615章 激化186.第183章 手段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201.第198章 發報人77.第77章 孝子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第482章 綺念第583章 廟號308.第302章 狡辯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368章 真功勞第557章 新官上任88.第88章 師徒第596章 鬆動第348章 渡河263.第261章 揮鋤332.第324章 今時寵121.第121章 舊事第542章 憶揚州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84.第84章 骨牌第513章 一舉三得第390章 心證238.第235章 誰負責107.第107章 怪圈第431章 明堂270.第266章 發苗38.第38章 平安無事172.第169章 盛宴倒第480章 贏第566章 又見和離第513章 一舉三得193.第190章 吏部試第344章 西南第393章 下一步52.第52章 贈禮210.第207章 牛刀小試第526章 父子第505章 招降第434章 渡河41.第41章 劫囚30.第30章 勢力網98.第98章 御狀325.第317章 掖庭宮第454章 身份308.第302章 狡辯153.第150章 滅火22.第22章 置身事外第366章 心意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
第602章 就食第532章 爭功37.第37章 節外生枝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333.第325章 貴妃醉酒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166.第163章 謀職第605章 清高子弟第405章 還沒反第595章 心理戰第501章 痛失第563章 寺產第501章 痛失第543章 賢王76.第76章 春雨191.第188章 戲曲181.第178章 狀元82.第82章 自立門戶第598章 心結139.第136章 用人第381章 誰更執拗第540章 有理說不清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335.第327章 哪吒第488章 明朗第349章 大樹寨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第451章 風吹去149.第146章 詐120.第120章 尋合作第372章 彭娥23.第23章 撿來36.第36章 兩頭通吃第489章 將晴第565章 激化第485章 謊言第426章 晉陽宮47.第47章 羅織罪名第577章 宮變318.第310章 婚禮第456章 挾天子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38.第38章 平安無事第362章 君臣情義第529章 老巢第388章 交朋友第547章 賢222.第219章 賜浴第360章 捷報第615章 激化186.第183章 手段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201.第198章 發報人77.第77章 孝子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第482章 綺念第583章 廟號308.第302章 狡辯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368章 真功勞第557章 新官上任88.第88章 師徒第596章 鬆動第348章 渡河263.第261章 揮鋤332.第324章 今時寵121.第121章 舊事第542章 憶揚州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84.第84章 骨牌第513章 一舉三得第390章 心證238.第235章 誰負責107.第107章 怪圈第431章 明堂270.第266章 發苗38.第38章 平安無事172.第169章 盛宴倒第480章 贏第566章 又見和離第513章 一舉三得193.第190章 吏部試第344章 西南第393章 下一步52.第52章 贈禮210.第207章 牛刀小試第526章 父子第505章 招降第434章 渡河41.第41章 劫囚30.第30章 勢力網98.第98章 御狀325.第317章 掖庭宮第454章 身份308.第302章 狡辯153.第150章 滅火22.第22章 置身事外第366章 心意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