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武舉改革】

無論仗打得多憋屈,天子終究是凱旋了,收復大明故土,武功直追太宗。

文官大佬們,一邊進表讚頌,一邊心裡罵娘。

內閣和六部都開動起來,組織流民和罪犯實邊,銀子和糧食如水一般流走,攢了好幾年的國庫瞬間空虛。

“唉,只求陛下別再打仗了。”楊廷和嘆息道。

毛紀嘀咕道:“就算不打仗,今後的日子也難過得很。”

剛剛打下的大寧地區,山多地少,很難自足,接下來好幾年,都必須中央輸血養活。就算今後可以自足了,一旦遇到邊患,還得朝廷運送糧草過去。

這就是大明的皇帝和官員,爲啥不想收復大寧的真正原因!

時間越往後,就越不想收復,因爲薊鎮已經擁有邊牆體系,朵顏衛只能從幾個缺口進入。現在朱厚照把大寧收回來,薊鎮的長城直接沒用了,還得繼續耗費銀兩慢慢修建長城和堡壘。

楊廷和唯一感到慶幸的,是朱厚照還有點腦子,沒把王淵打下的全寧草原也收回——那裡一馬平川,很難進行防守,若長期遭遇蒙古入侵,僅此一地的軍費就能把大明拖垮。

真想把全寧草原納入治下,就必須佔據整個松遼平原,以大興安嶺作爲大明的國防線,否則就等着無休無止的邊患吧!

皇帝回京已是十一月,今年冬天相對暖和。

根據物理學派弟子,每天觀測氣溫變化,得出如下結論:自正德十六年以來,四年時間,北京全年平均氣溫已提升0.08度。

別看只有0.08度的變化,那可是全年平均氣溫。

明朝小冰河最冷的時候,也不過比20世紀低1度而已ꓹ 這1度的平均氣溫差異就能讓海南島下雪。

城外十里,百官相迎ꓹ 朱厚照班師回朝。

接着又告拜宗廟,祭祀社稷,宣揚皇帝武功。無論文官心裡如何不爽ꓹ 朱厚照終究是打了勝仗,還收復了數百里(以邊長而論)故土。

閣臣王瓊瘋狂拍馬屁ꓹ 別的文官進表讚頌,都屬於例行公事。王瓊的文章卻引經據典ꓹ 還仔細討論此仗的戰略意義ꓹ 能把遼東西路都解放出來,將整個遼東連成一片,同時還緩解了京畿的軍事壓力。

“德華果然大才,哈哈,文章寫得好,”朱厚照被奉承得心花怒放,賞賜道ꓹ “加俸十二石!”

內閣大臣王瓊,又漲工資了。

楊廷和、楊一清、毛紀、蔣冕、王瓊ꓹ 五位閣臣被召集起來ꓹ 只有臥病在牀的靳貴沒到。

“朕打算重設大寧行都司ꓹ 隸屬於薊鎮ꓹ ”朱厚照問,“衆卿可有異議?”

楊廷和說道:“既然收復大寧ꓹ 自當重設都司。臣以爲ꓹ 大寧已復ꓹ 薊鎮、遼東西路各衛所,當移三成至大寧諸衛。”

朱厚照笑道:“此持重之謀也ꓹ 可行之。”

在收復全寧之後,薊鎮、遼東西路已非前線。移出三分之一衛所,前往新收復的失地,不但可以縮減移民難度,還能減少兩地的軍費開支,楊廷和確實屬於能做事的首輔。

其實,楊廷和還有更多的想法。

即把山海衛、義州衛、廣寧前屯衛、廣寧中屯衛、廣寧左屯衛、廣寧右屯衛,這六個衛所全部取消軍管,改爲設置民政官管理。都已經不是邊境前線了,還繼續軍管幹什麼?

可實施難度太大,必然招來兵部和武官反對,既得利益的勳貴和太監也會反對,楊廷和只隨便一想就作罷。

楊廷和,確有能力,但無魄力。

“二郎還在大寧城未歸,”朱厚照扔出一封奏疏,“這是他整頓大寧都司的方略,衆卿且觀之。”

楊廷和最先閱讀,還沒看完就震驚莫名,然後一言不發的遞給楊一清。

楊一清讀罷這封奏疏,表情頗爲複雜,便遞給旁邊的毛紀。

全體閣臣都看完,竟無人說話,整個內閣都沉默起來。

“怎麼了?”朱厚照笑道。

楊一清開口道:“陛下,恕臣直言,大明軍制確實該改了。但在新復之地改革,此處又直面蒙古,未免有些弄險。萬一改壞了,大寧都司糜爛,今後怎麼抵擋蒙古擾邊?”

王瓊已經理清思路,笑道:“陛下,臣倒是覺得,不妨在大寧都司試試。大寧新復之地,猶如一張白紙,可以隨意塗畫,軍制改起來比其他地方更容易。”

衆人鄙視不已,皆認爲王瓊太過無恥。

王瓊雖然公認的能力超卓,但卻只知道拍皇帝馬屁。他爲了上位,甚至巴結江彬,現在又巴結王淵。朱厚照當初親征寧王,其餘尚書都表示反對,只有當兵部尚書的王瓊、當吏部尚書的陸完不說話。

朱厚照問楊廷和:“楊閣老是什麼看法?”

楊廷和此刻非常糾結,作爲當朝首輔,他自然知道兵制必須改,也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但偏偏此番謀劃,是政敵王淵提出來的,一旦改革成功又是潑天功勞。

沉默良久,楊廷和終於說道:“臣,並無異議。”

可喜可賀,正德朝並無真正的黨爭,還沒形成你贊同我就反對的糟糕局面。楊廷和雖然喜歡排除異己,但都還在規則範圍內操作。而且這傢伙非常能忍,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之下,不會貿然直接攻擊王淵,頂多打壓王淵的黨羽而已。

楊廷和又不傻,皇帝如此寵信王二郎,他的普通攻擊非但無用,反而還會給自己招惹麻煩。

當初江彬跳那麼歡,楊廷和都能保持表面和平,更何況王淵這個守規矩的文臣。

朱厚照非常高興:“那便照此方略,內閣弄一個章程,吏部、戶部和兵部協同辦理。”

楊廷和突然說:“地方武舉,鄉試可歸巡按御史負責。”

“不可,”王瓊立即反對,“巡按御史皆爲年輕文官,哪能負責武舉鄉試?他們選出的武舉人,怕是做文章比打仗厲害,今後提着筆端着硯臺去殺敵嗎?”

“哈哈哈,此言有趣。”朱厚照被逗樂了。

王淵在即將設立的大寧都司改革軍制,其中一條就是取消武官世襲制度(只在大寧範圍內取消)。同時擴大武舉規模,改推薦爲武舉縣試,繼而鄉試、會試。武舉人可直授七品以下武官,武進士可直授七品以上武官,但這些武官都不能世襲。

這種軍制改革思路,其實早就已經有了,朝廷一直想讓武舉人、武進士,慢慢改變世襲武將掌控軍隊的局面。

但是,軍方暗中抵制,朝廷只能被迫讓步,規定武官任用的時候,只分三成職位給武舉人、武進士。可各地世襲武官們,連三成都不想讓出來,而且還拿到武舉考試的推薦權,搞得現在武舉完全成了擺設。

現在的武舉是啥樣的?

地方武將推舉下屬和親信子弟,送他們去參加武學鄉試,錄取者再到京城參加武舉會試。如此考出來的武進士,全都是各地武將的自己人,並且任用時還只給中下層武職。

王淵直接把推薦權給取消了,無論軍戶、民戶、匠戶,甚至是戴綠帽子的樂戶,都能報名參加武舉縣試。各地知縣負責武考,如此選出的武秀才,跟地方武官沒有恩主關係。

但畢竟不能一直讓文官主考,於是在武舉鄉試時,王淵希望讓各省都司負責考覈。

都司也是武官,楊廷和想徹底奪權,建議鄉試由巡按御史負責。

王瓊是知兵之人,當然站出來反對,那些小年輕巡按御史曉得個屁!

朱厚照也知兵,笑道:“武舉鄉試,便讓各地都司主考,此事不需要再議。”

在王淵設定之下,大明武舉流程終於完善起來。

武舉縣試,文官知縣主考,選出武秀才。以武藝爲主,但必須識字寫文章。

武舉鄉試,武官都司主考,選出武舉人。不但要有武藝,還得熟讀兵書,通曉戰陣之法。

武舉進士,中央文官主考,選出武進士。以文考爲主,必須通曉韜略。

武舉殿試,皇帝主考,欽點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此三者,可直授從五品、正六品武職,而且必須是實權武官。

如今還只是在大寧都司安置武舉官員,若此法能推行全國,則各地武官都將被文官掌控。因爲四級考試主官,有一級是皇帝,有兩級是文官,只有一級是武官——其實是被中央控制。

爲文官集團爭奪利益,楊廷和又怎麼會反對?

文官中的有識之士,一直在爲此而努力。可惜武官集團雖無話語權,卻在地方根深蒂固,陽奉陰違把多次改革給攪黃了。

以至於,王淵都不敢推行改革,只敢在新收復的地盤上搞試點。

431【撫軍】014【鐵骨錚錚沈復璁】102【餿主意】(爲盟主“巫馬行”加更)473【羊駝】084【回家】364【當狗也不容易】387【王大爺威武】357【老手與菜鳥】194【報紙】738【耆那教】398【貨幣問題】434【廖紀】444【前鋒之事】384【草木皆兵】592【打開天窗】278【西域後事】031【對答如流】066【龍馬贊】221【貴州開科】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769【趙貞吉遊記】214【罵皇帝】367【朱厚照殺瘋啦!】574【就怕皇帝太有心】476【王子復國記之一】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512【榮譽內閣大學士】303【單刀赴會】【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536【光陰似箭】282【小妾見正妻】716【便宜孫子】108【科舉舞弊案】544【家風】091【簡在帝心,轉頭就忘】195【王莽謙恭未篡時】081【沐家熊貓軍】742【蘇丹終結者】709【權力交替】253【我有六萬大軍!】065【莽頭殺神】516【收買官心】【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511【內政與外交】165【更行更遠還生】122【御賜武器】289【還得繼續求官】619【只誅心,不殺人】265【攻佔吐魯番】311【表面順服】087【京城市棍】123【嬌兵怨將】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324【無極斬】272【西域來朝】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478【王子復國記之末】733【給神廟娶親?】108【科舉舞弊案】390【兵不血刃的決戰】405【改良計時制度】294【躍躍欲試】491【王二郎造陣圖】628【下有對策】523【占城大米到了】449【充實人口】352【皇帝又鬧幺蛾子了】055【成長】708【結廬而居】444【前鋒之事】067【威名遠播】651【墨西哥條約】657【四面捅刀】084【回家】737【什麼是友軍?】441【黑店】635【京城治安】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056【心學初興】483【絕戶計】465【正德十九年春】136【滿城爭看王二郎】006【優等生待遇】612【兩教合流】294【躍躍欲試】349【提着野太刀去戶部問罪】023【血管、草紙與侍女】240【心學信徒們】558【夜戰】607【墨家子乎?】381【扎佐縣】484【憋屈的皇帝】209【青樓貞女】076【鹿鳴之宴】363【差點被反殺】776【奧斯曼人和波斯人都是華夏後裔?】761【第一次北方戰爭】729【歸化與賜姓】457【弼馬溫】
431【撫軍】014【鐵骨錚錚沈復璁】102【餿主意】(爲盟主“巫馬行”加更)473【羊駝】084【回家】364【當狗也不容易】387【王大爺威武】357【老手與菜鳥】194【報紙】738【耆那教】398【貨幣問題】434【廖紀】444【前鋒之事】384【草木皆兵】592【打開天窗】278【西域後事】031【對答如流】066【龍馬贊】221【貴州開科】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769【趙貞吉遊記】214【罵皇帝】367【朱厚照殺瘋啦!】574【就怕皇帝太有心】476【王子復國記之一】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512【榮譽內閣大學士】303【單刀赴會】【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536【光陰似箭】282【小妾見正妻】716【便宜孫子】108【科舉舞弊案】544【家風】091【簡在帝心,轉頭就忘】195【王莽謙恭未篡時】081【沐家熊貓軍】742【蘇丹終結者】709【權力交替】253【我有六萬大軍!】065【莽頭殺神】516【收買官心】【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511【內政與外交】165【更行更遠還生】122【御賜武器】289【還得繼續求官】619【只誅心,不殺人】265【攻佔吐魯番】311【表面順服】087【京城市棍】123【嬌兵怨將】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324【無極斬】272【西域來朝】458【中途流產的第一次全球航行】478【王子復國記之末】733【給神廟娶親?】108【科舉舞弊案】390【兵不血刃的決戰】405【改良計時制度】294【躍躍欲試】491【王二郎造陣圖】628【下有對策】523【占城大米到了】449【充實人口】352【皇帝又鬧幺蛾子了】055【成長】708【結廬而居】444【前鋒之事】067【威名遠播】651【墨西哥條約】657【四面捅刀】084【回家】737【什麼是友軍?】441【黑店】635【京城治安】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056【心學初興】483【絕戶計】465【正德十九年春】136【滿城爭看王二郎】006【優等生待遇】612【兩教合流】294【躍躍欲試】349【提着野太刀去戶部問罪】023【血管、草紙與侍女】240【心學信徒們】558【夜戰】607【墨家子乎?】381【扎佐縣】484【憋屈的皇帝】209【青樓貞女】076【鹿鳴之宴】363【差點被反殺】776【奧斯曼人和波斯人都是華夏後裔?】761【第一次北方戰爭】729【歸化與賜姓】457【弼馬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