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

“我中了?”

“我居然中了?”

“哈哈,我考中生員了!”

劉耀祖在看榜的時候,先是迷惑不解,接着不可置信,最後欣喜若狂。

童子試的榜單長啥樣,你可以想象風水先生的羅盤:考中案首的王淵,就是羅盤中央的太極圖;考中前幾名的,就是太極圖周圍的八卦。以此類推,後面的就是天干地支。

至於劉耀祖,屬於最外圍的六十四卦,踩着尾巴被錄取爲生員。

這小子學習一向很刻苦,王淵讀書練字的時候,他在讀書練字;王淵騎馬打獵的時候,他還在讀書練字!

可世間事就是不講道理,王淵已經能夠熟練背誦《四書》,劉耀祖需要看到題目之後,才能勉強回憶起《四書》的原文。而且他作八股文也很糟糕,起承轉合之間,往往有強行拼湊的痕跡,而且寫不夠字數就喜歡水上幾段。

劉耀祖讀書制文,有點類似少年版的宋公子。當然,他是個苦出身,還從小受欺負,心智其實遠超同齡人,肯定不會變成迂腐書呆子。

“恭喜,恭喜。”王淵說這話時都忍不住想笑,他知道自家小夥伴的學問水平。這他娘都能被錄爲生員,可見其他考生是有多差,全靠同行襯托出來的!

劉耀祖撓頭傻笑:“四書文還好些,五經文我全是瞎寫的,自己都不知道寫的什麼東西。呵呵,哈哈哈,這也能考中生員?”

數日之後,王淵和劉耀祖再次來到司學,他們這回是來新生入學的。

入學了,便成爲張教授的小弟,跟着咱張教授混,勉強也算有師生的名分。

“恭喜學弟,一舉奪得小三元!”陳文學、湯冔和葉梧帶頭祝賀。

其他生員也紛紛來祝賀,誰都知道席提學欣賞王淵,必須好生結交一番才行。

當然,也有例外。

比如說李氏子弟,人家在貴州城世襲武官,家裡連出兩個貴州總兵,根本看不起城北來的蠻子——貴州城以北,全是蠻夷之地。而貴州城外東、西、南三個方位的牆根下,全都是衛所軍戶聚居地。

這已經不單純是族羣鄙視鏈,還摻雜了地域黑。即便王淵是純種漢人,只要住在北邊,都是李氏子弟鄙夷的對象。

“一個蠻子,神氣什麼?”李應坐在教室裡,對王淵不屑一顧,更把那些道賀之人視爲趨炎附勢之徒。

宋允笑道:“這蠻子可不簡單。在我宋氏族學兩年,將我那些族弟收拾得服服帖帖。”

李應不解:“你們宋氏子弟還怕他?”

宋允滿肚子壞水兒:“等你哪天去惹他,就知道我那些族弟爲什麼害怕了。”

“那是你們宋氏窩囊!”李應不以爲意。

“對,我們宋氏窩囊,”宋允呵呵直笑,陰陽怪氣道,“你們李家就很厲害,安寧司苗民叛亂,李總兵打了快兩年,結果不但把安寧司丟了,連旁邊的縣城都搞沒了。最後還得去請安貴榮幫忙。”

“嗙!”

李應氣得猛拍桌子,指着宋允怒喝:“你敢再說一遍!”

宋允立即笑着拱手:“李總兵真英雄也。”

這話似乎沒毛病,但聽着又膈應人,李應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只能坐回去自己瞎雞兒生悶氣。

不多時,張教授來了,還有兩位提學副使。

提學副使毛科很少公開露面,此人拄着柺杖,面色蠟黃而顯病態,走路的時候顫顫巍巍,也難爲他竟能活着走到貴州赴任。

“諸生!”

毛科握着柺杖拱手,訓示道:“貴州士子一向缺乏名師教導,陽明先生實有大才,汝等此去龍崗,定要好生苦修學問。我偌大貴州,已連續四次會試,整整十二年沒有出過進士。此貴州士子之恥也,望汝等能夠一雪前恥!”

生員們連忙作揖齊呼:“謹遵宗師教誨!”

席書接着說:“你們的前輩,那些從貴州出來的進士,一直在爲貴州專設鄉試而奔走。四川、廣西、雲南等省的進士,還有太祖龍興之地的進士,同樣在倡議貴州專設鄉試。爲何朝廷不允?一因貴州學校不足,二因貴州進士太少。你們若是能多考幾個進士,就能爲貴州設鄉試而做出貢獻!切記,切記!”

“吾等定當竭盡全力!”生員們立即表態,心中生出一份責任感。

至於席書說,四川、廣西、雲南,以及太祖龍興之地,都爲貴州專設鄉試而奔走,純粹是這些地方考科舉都屬於中榜。

早在朱元璋的時候,就有南北榜之爭,後來又設了一箇中榜。

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全都屬於蠻夷之地,朝廷將這些省份,跟大明龍興之地一起併入中榜,意思是把西南地區當成皇帝老家對待。而且各種優待,中榜各省的舉人名額,已經連續幾十年在增加——此舉有兩個目的:一是引中榜來制衡南北榜;二是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

以往南北榜進士們吵架,中榜進士只能看熱鬧,連摻和進去的資格都沒有。他們迫切希望貴州也能設鄉試,多出幾個舉人名額,就多出幾分進士機率,人多力量大嘛,說不定哪天也能參與吵架了。

席書是四川人,正是中榜進士,他打心底將貴州士子視爲自己人。

對於席書剛纔的一番說辭,南榜進士毛科有些不高興。他在貴州辦學只是爲了政績,還帶着點讀書人的天然使命,可非爲了幫中榜士子爭奪朝堂話語權。

“咳咳!”

毛科咳嗽兩聲,轉開話題道:“此去龍崗山,汝等自至。或有不願者,亦不勉強之。”

就是讓生員們自己去拜師,不想拜師的也可以不去,提學官和張教授全程不摻和,出了問題也跟席書、毛科和張邦臣無關。

臨時變卦,是因爲毛科膽子小,害怕承擔政治風險。

還是源於苗民叛亂的事情,之前來了個督撫魏英,總督貴州軍務事宜。前兩天,突然又冒出個貴州巡撫王質,而且這個巡撫有些蹊蹺,很可能專爲叛亂而來,等平叛之後就會被調走,因爲去年朝廷就主張在貴州罷設巡撫。

王質是劉公公的走狗,他來貴州當巡撫,誰還敢跟王陽明湊在一起?

席書對王淵說:“王淵,你跟陽明先生見過。這次諸生前往龍崗山求學,就由你來做嚮導,可願擔任此職否?”

“請宗師儘管放心。”王淵拱手道。

兩位提學副使很快就走了,張教授也陪他們去喝茶。

王淵讓諸位生員報名登記,結果全都想去龍崗山,就連看他不慣的李應也來報名。這些生員,有一大半求學是假,跑去湊熱鬧是真,順便還能理直氣壯的遊山玩水。

等他們出發那天,一些社會上的讀書人也來了,沒有考上秀才的童生也來了,甚至就連宋公子都重獲自由。

再加上有些還帶着隨從、書童,竟有六七百人之衆,騎馬牽驢,荷糧攜酒,即將浩浩蕩蕩殺向龍崗山。

王淵爲了加強管理,防止出現意外,還在出發之前進行編組。

十人爲一小組,自己推選什長;百人爲一大組,由王淵任命佰長。

王淵自認督學長,總領一切事物。陳文學、湯冔、葉蒼爲副督學長,溝通協調上下,各自負責兩個百人組。

“憑什麼你說了算?”李應當場爆發,他只撈到個佰長。

王淵懶得跟他廢話,說道:“你若不服,就來比一比。可以比學問,也可以比拳頭。若心虛不敢比,那就從報名花冊上,把你的名字勾去。你可自己前往龍崗山,半路出現意外,與我毫無干系!”

“比就比,看誰拳頭硬。”李應從小習武,當然選擇比拳頭,可不會傻到跟人比學問。

宋允一臉陰笑,只等着看好戲。

數百人聚在司學門口,讓出空地,團團圍觀。

求學就要帶乾糧嘛,零食必不可少。他們還沒開打,就有人掏出炒熟的南瓜子、松子,一邊嗑瓜子兒一邊聊天耍樂。

就差開盤下注了!

李應屬於人來瘋性格,圍觀的人越多,他就越興奮,指着王淵問:“角力還是拳腳?”

“你選!”王淵道。

“角力!”

“角力!”

衆士子大喊。

他們有許多都是軍戶子弟,在明代,角力屬於“六御”之一,在軍中非常流行。就連朱厚照,都經常穿着戎裝,在豹房跟一羣義子們角力耍樂。

這多富有貴州特色啊。

江南士子喜歡圍觀鬥詩,而貴州士子喜歡圍觀鬥毆。

“我來畫圈!”有好事者撿起石子,繞着二人畫出相撲圈。

“噠噠噠!”

“且慢,讓我當判官!”

一陣馬蹄聲響,宋靈兒突然闖入,興奮大喊:“我來當判官,誰都不許跟我搶。王淵你太不夠意思了,打架都不叫上我,差點就錯過了一場熱鬧!”

不到片刻,周圍路人也被吸引,就連店鋪夥計都端着板凳來看戲。

宋靈兒翻身下馬,舉着鞭子說:“三場兩勝。準備第一場!”

李應十六歲,王淵十三歲,但身高差距不大,只是李應看上去更壯一些。

兩人擡臂互相抵着肩膀,只聽宋靈兒一聲令下,立即同時發力扭摔。

李應很快就感覺不對勁,他都拿出吃奶的力氣了,對方居然紋絲不動。伸腳想去絆倒,卻讓自己失去重心,只覺腳下一輕,竟被王淵抓住衣服舉起來。

“轟!”

李應整個人都被甩出圈外,跌得頭腦發暈。

宋靈兒大喊道:“第一場,王淵勝。準備第二場!”

李應不信邪,拍拍屁股站起來,惡狠狠喊道:“再來!”

數息之後,李應被搞了個過肩摔。

宋靈兒拍手歡呼:“三場兩勝,王淵勝!”

一場失利,可能是意外;兩場失利,肯定就沒法找藉口了。

更何況,還敗得如此乾脆。

李應的性格非常光棍兒,居然沒有心生怨恨,反而折服於王淵的神力,說道:“算你厲害,我李三郎心服口服!”

王淵朝衆人喝道:“各自歸隊。什長清點人數,報之與佰長,佰長報之於副督學長,副督學長向我彙報!”

士子們嘻嘻哈哈歸隊,不把王淵的芝麻官當回事兒,但也沒有違抗王淵的命令。

誰敢違抗,出來打一架就行了。

葉蒼笑道:“咱們這位學弟,治學如治軍啊。”

湯冔是湯和的後人,同樣世襲武官,讚許道:“觀其行事,他若生在軍衛,必爲良將之選!”

538【學霸】413【白癡總督與貪玩皇帝】016【一言可決也】374【錢寧下崗】418【新錢】082【犀照龍雀】699【搶人開溜】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355【不得不援】042【官二代的威風】025【正俗簡繁】118【豹牌】497【實幹派】098【真正的亂軍】704【太師】518【轉角愛情】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743【比誰投降快】561【迂迴】522【鐵道司】649【破城】(爲盟主“往事成煙”加更)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342【助熔劑配方】172【完美配合】270【宣示武功】572【風雪刀槍】626【百年之法】710【立言】028【三個小祖宗】733【給神廟娶親?】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098【真正的亂軍】269【火器發威】470【心學大興】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557【線膛槍初戰】180【陛下,大地爲一旋轉球體】247【熱氣球】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221【貴州開科】195【王莽謙恭未篡時】352【皇帝又鬧幺蛾子了】298【官民反應】643【西疆、北疆與南疆】293【杭州】480【佛道傳法,各憑本事】706【清平驛】119【冷處理】135【一喜一悲】203【王淵也升官】00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大同會——天下爲公】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617【不查而查】559【兩位名將】595【公主與駙馬】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772【墨家治國?】050【分贓】601【賢王的危害】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186【皇帝作死啦】623【退休的王陽明和沈復璁】205【兩頭大】076【鹿鳴之宴】707【貴州事】007【老實孩子】022【各有心思】447【皇帝的鬱悶】302【海盜信息】397【無立足境,是方乾淨】187【皇帝新寵】647【移冊法】251【非我族類?】515【關聯交易】599【大鍋】038【戳戳戳】150【恐非良配】510【抑棉疏】451【王崇】519【氣學宗師】747【進軍德里】572【風雪刀槍】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276【喜脈】239【昏官?好官?】330【天妃轉世度厄歷劫經】290【一意孤行】200【徽商求見】256【率衆來歸】393【知行合一王大爺】275【獻俘闕下】693【橡膠樹】759【你已經落伍了!】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228【半步聖人與三態論】667【我是大明藩王?】405【改良計時制度】036【自省】
538【學霸】413【白癡總督與貪玩皇帝】016【一言可決也】374【錢寧下崗】418【新錢】082【犀照龍雀】699【搶人開溜】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355【不得不援】042【官二代的威風】025【正俗簡繁】118【豹牌】497【實幹派】098【真正的亂軍】704【太師】518【轉角愛情】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743【比誰投降快】561【迂迴】522【鐵道司】649【破城】(爲盟主“往事成煙”加更)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342【助熔劑配方】172【完美配合】270【宣示武功】572【風雪刀槍】626【百年之法】710【立言】028【三個小祖宗】733【給神廟娶親?】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098【真正的亂軍】269【火器發威】470【心學大興】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557【線膛槍初戰】180【陛下,大地爲一旋轉球體】247【熱氣球】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221【貴州開科】195【王莽謙恭未篡時】352【皇帝又鬧幺蛾子了】298【官民反應】643【西疆、北疆與南疆】293【杭州】480【佛道傳法,各憑本事】706【清平驛】119【冷處理】135【一喜一悲】203【王淵也升官】00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大同會——天下爲公】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617【不查而查】559【兩位名將】595【公主與駙馬】329【觀世音菩薩化女經】772【墨家治國?】050【分贓】601【賢王的危害】763【堅固堡壘總是被內部攻破】237【殺不盡的貪官污吏】186【皇帝作死啦】623【退休的王陽明和沈復璁】205【兩頭大】076【鹿鳴之宴】707【貴州事】007【老實孩子】022【各有心思】447【皇帝的鬱悶】302【海盜信息】397【無立足境,是方乾淨】187【皇帝新寵】647【移冊法】251【非我族類?】515【關聯交易】599【大鍋】038【戳戳戳】150【恐非良配】510【抑棉疏】451【王崇】519【氣學宗師】747【進軍德里】572【風雪刀槍】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276【喜脈】239【昏官?好官?】330【天妃轉世度厄歷劫經】290【一意孤行】200【徽商求見】256【率衆來歸】393【知行合一王大爺】275【獻俘闕下】693【橡膠樹】759【你已經落伍了!】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228【半步聖人與三態論】667【我是大明藩王?】405【改良計時制度】036【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