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白九十八章 新的較量

?太原城,李建成駐節的太子行宮。

“啓稟太子殿下,狄仁傑大人回來了。”李建成一聽,眉頭一鄒——‘嗯!懷英怎麼回來了?難道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李建成向前來稟報的侍衛問道:

“除了狄仁傑大人回來之後,還有誰?”

“啓稟太子殿下,狄大人一身商人打扮,並且還帶了一個人回來,據狄大人介紹,跟狄大人一起前來的是薛延陀部落的大巫師。受薛延陀大首領夷男之命,前來與太子殿下聯絡的。”

“哦!薛延陀、夷男。”李建成一聽到薛延陀這個名字,心頭又是一緊——薛延陀在李唐立國初年,平定東部突厥和回訖等部族的戰爭中,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草原上攢養的打手,並且唐太宗李世民打敗東部突厥頡利可汗以後,唐太宗李世民在鬱督軍山建立了薛延陀汗國。統治着“東室韋,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的廣闊地區。唐太宗派將間道持詔書﹑鼓﹐封夷男爲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受命﹐遣使入貢。立牙帳於鄂爾渾河南鬱督軍山﹐勝兵20萬。薛延陀汗國疆域廣闊,東起大興安嶺,西抵阿爾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境內包括回紇﹑僕固﹑同羅﹑拔野古﹑阿跌﹑霫諸部。東部突厥破亡後﹐回紇勢力壯大﹐立牙帳於土拉河上﹐但仍附屬於薛延陀。唐太宗李世民爲了抑制薛延陀的勢力,又採取扶助回紇抑制薛延陀的政策﹐貞觀十二年﹐下詔封真珠毗伽可汗二子大度設﹑突利失爲小可汗﹐各賜鼓﹐以分其勢﹔第二年又立頡利可汗的族人阿史那思摩可汗﹐建牙帳於河(套)南﹐名義上使其統治內遷河套南的東部突厥舊部﹐實際上是監視薛延陀。因此﹐引起夷男疑懼﹐爲了迷惑薛延陀大首領夷男,唐太宗李世民將自己的女兒新興公主許諾嫁給薛延陀大首領夷男。使得薛延陀大首領夷男暫時沒有馬上反叛。後來,薛延陀因唐朝將東部突厥的部衆安置在以“白道川”爲中心的漠南地區,與唐朝產生矛盾,舉兵進攻駐牧於白道川的東部突厥部衆。唐太宗李世民馬上絕婚,將新興公主改嫁長孫曦。並且派唐軍數路並出,與突厥、契丹、奚等聯合,迫使薛延陀離開白道川,並在“諾真水”一帶(位於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境內)與其交戰,擊敗了其首領大度設統領的部隊。此後,薛延陀時叛時和,唐太宗貞觀十九年至二十年(公元645~646年)被唐朝滅掉,薛延陀汗國滅亡。在打敗薛延陀之後,李世民正式被西域諸國和草原諸部尊爲天可汗。

“哼!想不到這頭草原狼來找我了,好!本宮今天就會一會這頭草原狼。”李建成向侍衛們吩咐道:

“把狄大人和那個什麼薛延陀部落的大巫師一起請過來。”侍衛答應一聲,不多時,狄仁傑和薛延陀部落的大巫師一起過來:

“卑臣參見太子殿下。”

“薛延陀大巫師安巴爾吐納參見太子殿下。”李建成盯着薛延陀大巫師安巴爾吐納。與狄仁傑的謙卑相比,薛延陀大巫師安巴爾吐納的態度就是稍微有些倨傲,雖然薛延陀大巫師安巴爾吐納一直在掩飾。不過李建成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但是,多年上位者的經歷使的李建成養成了喜怒不形於色的習慣。

“啊!原來是薛延陀大首領派來的使者,請坐!”

“謝過太子殿下!”

“大巫師來到我太原有何貴幹啊!?”薛延陀大巫師安巴爾吐納輕輕一笑:

“哼哼!太子殿下,我們薛延陀在漠南草原屢受其餘部落的欺凌,而且在突利統治期間,我們薛延陀也是屢有攤派,所以,我們薛延陀希望能夠與李唐結盟,成爲兄弟之邦,永遠和睦相處下去。”薛延陀大巫師安巴爾吐納一邊說着,一邊站起,向李建成請求道。李建成聽到薛延陀大巫師安巴爾吐納口說什麼我們薛延陀希望能夠與李唐結盟,成爲兄弟之邦,永遠和睦相處下去。不禁冷笑一聲——真是不愧後世的草原狼,來求人也不忘講好處。李建成笑了笑:

“安巴爾吐納大巫師,你一路舟車勞頓,也累了,來人啊!給安巴爾吐納大巫師安排住處。讓安巴爾吐納大巫師好好休息一下。”安巴爾吐納走了以後。狄仁傑看到李建成的臉色不好,馬上向李建成請罪道:

“太子殿下!卑臣辦事不利,請太子殿下責罰!”李建成看着狄仁傑,雖然嘴上已經有了稀稀落落的鬍鬚——仁杰還是太年輕了,還沒有後來武則天時期的那種老辣。就算是當初表現出了自己的某些天賦,但是還是太年輕了。不過,李建成看出了狄仁傑有一些退縮和無奈,一塊璞玉,經過些打磨才能成爲一塊好玉。李建成故意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

“懷英,你說你辦事不力,不力在哪裡?”

“劉武周之死,卑臣未有盡力,還有,漠南草原情報籌集不力……”李建成拍了拍狄仁傑的肩膀。

“仁杰,麒麟暗衛是本宮的命根,本宮將命根交給你,你就應該好好幹。算了,說說你在漠南草原的見聞吧!”狄仁傑將在漠南草原的所見所聞一一詳述給了李建成聽:

“太子殿下,依卑臣看,薛延陀野心不小,此次前來拜見太子,也是有意識的前來打探消息,並非是真心實意的前來結盟。而且,薛延陀就像一把利劍,如果用的好,可以幫助殿下掃平草原,但是,此劍太過鋒利,恐怕會傷了自己。”李建成點點頭。

“仁杰,你覺得此事癥結在哪裡?如何解決……”

“太子殿下!卑臣以爲,此事主要在於秦王殿下的洛陽之戰與竇建德竇王之戰的結果。”李建成點點頭:

“仁杰!你替本宮放消息出去,就說劉武周身死,突厥頡利可汗意欲與我們李唐結盟,已經派遣密使來到了太原。”狄仁傑點頭稱是。狄仁傑走了以後,李建成又將魏徵叫了過來:

“玄成!你速速給本宮代筆。寫兩封信,一封信給敬宗卿,讓敬宗卿做出如下安排。另外一封,本王會交給士信,讓士信帶給幽州的羅藝……”一場新的角逐又開始了。

洛陽城下,接到了李世民的書信之後,李唐益州行臺左僕射竇軌率領巴、蜀兵馬前來與李世民會師攻打王世充。而李靖也來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啊!竇大人,藥師兄,你們來了。孤王能夠得到你們二位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呀!來來來,正好!藥師兄,本王正好有一件事情要你去辦……”

竇建德與李世民在虎牢關一帶對陣,由於李世民的堅守,再加上虎牢關城高牆厚,即便竇建德將楊廣留下的軍械全都用上後,也對與虎牢關沒有任何的損傷,再加上士兵疲憊,使得竇建德心中煩悶,每天只好喝酒解悶。可是,使得竇建德心煩意亂的事情沒有結束。這天,竇建德又喝的大醉,正在帳篷中休息,就聽到外面再大喊:

“竇王,竇王在哪裡?我要見竇王!”

“竇王正在休息。”

“此事十萬火急。”

“將軍,竇王下令,任何人不得打擾,請將軍體諒!”

“混賬!本將軍有重要事情稟報竇王。快讓開。”

“將軍!請不要讓我們爲難……”緊接着,就聽到了兵器相撞的聲音。竇建德被吵的睡不着了。搖搖晃晃的從帳篷中出來:

“怎麼回事?本王不是說過,任何人不得打擾本王嗎?”竇建德迷糊的眼睛還沒有睜開,就覺得有人向自己撲了過來。身上的疼痛使得竇建德睜開了眼睛,只見一個渾身是血的人抱着自己:

“竇王,竇王,求求你殺了我吧!”竇建德仔細端詳了一下這個渾身是血的人,又聽了一下這個人的聲音:

“張青特,是你……”竇建德彷彿意識到了出了什麼大事情。竇建德抓住張青特的衣領說道:

“張青特,本王讓你押送糧草輜重,你的糧草呢?本王讓你押送的糧草輜重都去哪裡了?嗯!”

“大王,末將押送從齊魯籌措的一千車糧草輜重,結果遇到了李唐名將李靖,其率領三千鐵甲騎兵,將我軍的一千多車糧草輜重全部燒燬,押送軍士全軍覆沒。末將拼死抵抗,未能保住糧草,只好回來報信!”

“什麼?”竇建德氣憤的踢了張青特一腳:

“混蛋,廢物!糧草輜重全部被毀,你回來有什麼用處,來人啊!將這個廢物割去口鼻,隨後斬首示衆。”竇建德的侍衛聽到後。馬上將張青特拉走。

“大王,大王饒命啊!”凌敬聽到了張青特的喊聲後,一路跑來:

“大王!臣已經聽說了糧草輜重被毀之事,大王,請速速派人回到樂壽,讓曹旦大人再籌措糧草輜重,臣願意親自前往,辦理此事。”竇建德止住了凌敬的話。

“凌敬,你不用再說了,這裡軍務要緊,你留在這裡,爲本王輔佐軍務,待本王攻克洛陽之後,在洛陽登基的事情,本王要你全權操辦,至於糧草輜重的事情,本王會寫信給曹旦的。你就不用操心了。”凌敬心中說道——竇王啊!你的心中還想着攻克洛陽後登基爲帝的事情,而糧草輜重運輸路線如此秘密,怎麼會被李唐的人知曉,微臣就怕,是曹旦那裡出了什麼問題。

第一百八十五章 許敬宗使計 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內外勾結(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穩定長安(六)第二百零四章 東宮刺客 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九)第一百八十章 風雲再起 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蕭瑀投唐 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邑內訌 三弟伍佰零六章 鑄造新幣(六)第七百三十九章 謀劃祿東贊(三)第一百七十章 草原陰謀 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劉黑闥登場 四第三百九十章 竇建德出兵 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王伯當冤死第五百八十三章 執信必可之死(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食鹽的戰爭 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食鹽的戰爭 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食鹽的戰爭 五第一百零五章 劉武周叛亂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建成的謀劃(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之戰 十四第五十八章 文帝駕崩 一第六十一章 蔡夫人的秘密第四百九十一章 對峙突厥(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內外勾結第三百九十六章 再遇謀局 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李建成的謀劃(三)第二百零五章 東宮刺客 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戰前之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齊魯河北歸唐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都之變 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進軍草原(十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爲什麼李道宗沒有入凌煙閣第伍佰一十章 招賢納士(二)第六百八十章 中日海戰(十)第五百一十九章 突厥公主(三)第五十五章 突厥攻略 二第八十七章 宇文娥英傳第一百一十三章 誅殺高、王 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武周之死 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東北亂局(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百濟內亂(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一十一章 恆廣元的表現 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突厥內亂 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邑陷落第三百九十七章 再遇謀局 五第七百一十七章 承陸歸來(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王伏寶與凌敬 三第四百零二章 平定王竇 四第七十章 楊素之死第二百五十七章 陰謀再起 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承陸歸來(十)第八十四章 榮陽戰敗第八十六章 天機變 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從開科舉(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約見四家 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製造白糖第四百七十二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三百零六章 連鎖反應 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陰謀與陰謀(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又得一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建成的謀劃(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向東還是向西(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陰謀與陰謀(五)第三拜三十二章 夏縣屠城 五歷史上真正的陳碩真和章叔胤第四百四十九章 挑撥(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李建成接見四家 二第六十三章 秀寧逃婚 一第五百九十章 班師回朝(二)第三十七章 榮陽省親 一第四百七十章 決戰玄武門(二)第八十六章 天機變 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謀劃祿東贊(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內外勾結(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紛亂局勢 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九)第四百零八章 算計 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五)第五十八章 文帝駕崩 一第六百六十章 東北亂局(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李建成接見四家 二第三百九十章 竇建德出兵 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元吉的異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河東動態 二第四百零六章 算計 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建成再耍手段 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草原陰謀 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李建成的謀劃(一)第五百零四章 鑄造新幣(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撫北都 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建成的謀劃(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內外勾結第五百三十九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西域諸國長安覲見(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暗拉侯君集第三百七十五章 戰前之戰 十六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密投唐 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進軍草原(十一)
第一百八十五章 許敬宗使計 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內外勾結(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穩定長安(六)第二百零四章 東宮刺客 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九)第一百八十章 風雲再起 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蕭瑀投唐 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邑內訌 三弟伍佰零六章 鑄造新幣(六)第七百三十九章 謀劃祿東贊(三)第一百七十章 草原陰謀 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劉黑闥登場 四第三百九十章 竇建德出兵 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王伯當冤死第五百八十三章 執信必可之死(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食鹽的戰爭 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食鹽的戰爭 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食鹽的戰爭 五第一百零五章 劉武周叛亂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建成的謀劃(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之戰 十四第五十八章 文帝駕崩 一第六十一章 蔡夫人的秘密第四百九十一章 對峙突厥(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內外勾結第三百九十六章 再遇謀局 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李建成的謀劃(三)第二百零五章 東宮刺客 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戰前之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齊魯河北歸唐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都之變 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進軍草原(十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爲什麼李道宗沒有入凌煙閣第伍佰一十章 招賢納士(二)第六百八十章 中日海戰(十)第五百一十九章 突厥公主(三)第五十五章 突厥攻略 二第八十七章 宇文娥英傳第一百一十三章 誅殺高、王 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武周之死 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東北亂局(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百濟內亂(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一十一章 恆廣元的表現 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突厥內亂 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邑陷落第三百九十七章 再遇謀局 五第七百一十七章 承陸歸來(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王伏寶與凌敬 三第四百零二章 平定王竇 四第七十章 楊素之死第二百五十七章 陰謀再起 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承陸歸來(十)第八十四章 榮陽戰敗第八十六章 天機變 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從開科舉(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約見四家 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製造白糖第四百七十二章 決戰玄武門(四)第三百零六章 連鎖反應 六第六百二十六章 陰謀與陰謀(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又得一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建成的謀劃(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向東還是向西(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陰謀與陰謀(五)第三拜三十二章 夏縣屠城 五歷史上真正的陳碩真和章叔胤第四百四十九章 挑撥(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李建成接見四家 二第六十三章 秀寧逃婚 一第五百九十章 班師回朝(二)第三十七章 榮陽省親 一第四百七十章 決戰玄武門(二)第八十六章 天機變 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謀劃祿東贊(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內外勾結(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紛亂局勢 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九)第四百零八章 算計 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五)第五十八章 文帝駕崩 一第六百六十章 東北亂局(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李建成接見四家 二第三百九十章 竇建德出兵 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元吉的異動第三百三十七章 河東動態 二第四百零六章 算計 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建成再耍手段 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草原陰謀 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李建成的謀劃(一)第五百零四章 鑄造新幣(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撫北都 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建成的謀劃(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內外勾結第五百三十九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西域諸國長安覲見(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暗拉侯君集第三百七十五章 戰前之戰 十六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密投唐 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進軍草原(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