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百濟內亂(三)

天智天皇正想着原先的情景,一位大臣走了過來:

“尊貴的天皇陛下,百濟來使臣了!”

“哦!是誰?”

“是百濟王的弟弟,並且,聽說,公主還讓百濟王的弟弟給您寫了一封信!”

“哦!好的,馬上帶他來見我。”

“參見天皇陛下!”

“啊!王子殿下,你好!一路辛苦了!”

“天皇陛下客氣了,外祖母的冥壽就要到了,即便是小王累死,也是應該的!更何況!我的‘嫂嫂’還交代我將一封信,要我將這封信親自送到您的手上!嗯!這就是那封信!請天皇陛下御覽!”說完,百濟王子就將那封百濟王后寫的信遞給天智天皇,在來倭國的路上,百濟王子也暗中將信封上的蠟烤軟,打開那封信看,結果,一個字都不認識。百濟王后寫給天皇的信是用從神武天皇時期,流傳下來的倭國宮廷秘密符號。而這種秘密符號只有倭國皇族的人才懂得。(神武天皇是倭國第一代天皇,“神日本磐餘彥尊”爲和式的諡號,“神武”則是漢式的諡號,和諡爲故有諡號,漢諡則爲後世所追贈。至少《古事記》纂成之時,尚未出現漢風諡號。據《釋日本紀》表示,神武帝以下古代天皇之諡號,爲弘文天皇的曾孫淡海三船於天平寶字6年(762年)~天平寶字8年(764年,奈良時代後期)所追贈。此外,“若御毛沼命”之名帶有五榖神的意義,而橿原乃至大和一帶自古便是重要的穀倉,且此處關於磐餘彥的傳說也十分之多。很有可能這些故事混合在一起,便構成神武這傳奇性的開國天皇。另一說由禪師中巖圓月提出,說是吳太伯或其後人。另外,有人猜測神武天皇是秦朝時被秦始皇派遣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方士徐福。但這種猜測漏洞很大,神武天皇誕生是公元前711年,立國爲公元前660年。而徐褔則是在公元前219年上書,前210年還未出海,神武天皇誕生以現時資料比較上比徐褔早了五百餘年。即使去除闕史八代缺少事蹟的天皇,之後繼位的崇神天皇即位較徐福上書也晚了一百多年。在考古研究中,又有提出神武即是崇神天皇的訛傳。當然,如果不考究故事的可信度,我們可以將東征的故事看成大和政權由九州向東推至大和的過程縮影。明治之後,由於皇權大興,對神武事蹟的時間考證也逐漸熱絡:那柯通世提出以前660年爲開國之年的說法,之後而衍伸出紀元節這種開國之日。此外,1889年日本政府在據說他建國地的奈良縣橿原市重建橿原神宮。)天智天皇將信打開,看着:

“皇兄在上,小妹在百濟聽說了皇兄的壯舉,小妹心中甚爲高興。另外,歷代先祖的意志,一定要將百濟、新羅和高句麗三國收入囊中,隨後,以三國之地爲跳板,隨時進入中原故地,以便脫離倭國多地震和海嘯、火山的地方,以保佑我國國民之安全,皇家之國祚!如今,這個機會已經到了,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素來不和,如今高句麗發生內亂,高句麗權臣廢主自立,爲了抱住自己的權位,準備向新羅和百濟出兵,以鞏固自己佔據權力的合法性。另外,百濟王室對於我們倭國十分忌憚防備,通過這些年對於百濟王子的拉攏,我可以肯定,這個男人已經完全臣服在我的石榴裙下了。皇兄正好通過這個人控制百濟國。推翻原來的百濟王室,將其立爲傀儡,並且,皇兄,不要忘記當初對妹妹我的承諾。”天智天皇看完妹妹給自己寫的信之後,將信收好後,天智天皇笑着對百濟王子說道:

“王子殿下,真是孝心可嘉,哎!家祖母的冥壽,你竟然親自來了,歡迎歡迎啊!”

“啊!天皇陛下,您的祖母也是我的外祖母,我來參加外祖母的冥壽大典也是應該的。”看着百濟王子那猥瑣和謙卑的樣子,天智天皇按捺着心裡的厭惡和瞧不起——這個百濟王子一看就是個酒色之徒,比起他哥哥來說,那真是好對付多了。

“來人啊!馬上將王子送到客舍去,好好招待!”馬上有人答應道:

“是的,陛下!王子請!”當百濟王子離開之後,天智天皇向侍衛吩咐道:

“來人!請毛野稚子將軍!”過了一會,一個身體健壯,身材魁梧的將軍來到了天智天皇的面前:

“臣毛野稚子參見陛下!”天智天皇看着毛野稚子:

“毛野稚子,你到現在還沒有成親,你來告訴我,是不是還在想她?”毛野稚子擡起頭,看着天智天皇。

“陛下!我……”天智天皇看着毛野稚子:

“毛野稚子將軍,你給朕說實話!”毛野稚子沒有說話,低下了頭,不過,從毛野稚子的反應來說,天智天皇心裡明白——毛野稚子一直對公主沒有忘情,而且,這些年來,不管是天皇賜婚還是民間、官府的媒人,毛野稚子都沒有有什麼迴應。

“毛野稚子將軍,如今,你負責訓練的兵馬怎麼樣了?”毛野稚子自從公主走了之後,變得面色陰沉,隨後,又在減除蘇我氏族的爭鬥中立下大功,天智天皇向毛野稚子問道:

“毛野稚子,你想要什麼樣的獎賞!”

“天皇陛下,我想做將軍!想領兵!”天智天皇當時只是覺得毛野稚子志向遠大,再加上天智天皇也覺得,毛野稚子做一個小小的侍衛,也是屈才。可是當毛野稚子領兵之後,很多人在天智天皇的耳朵邊上嘀咕:毛野稚子在練兵的過程中,過程殘忍,懲罰嚴酷,對於不服從命令和完不成任務的兵士全部虐殺,最好的結果也是砍頭。天智天皇前往毛野稚子的兵營巡視,發現毛野稚子練兵過程中,讓兵士用身體去撞擊堅硬的岩石,讓他們攀登漁網,而在漁網下面全部都是尖尖的鋼針,一旦落下,馬上刺得滿身是血,重傷不治,如果有人受傷、生病,而無法痊癒,不能夠完成毛野稚子佈置得任務,便馬上處死。而處死的方式卻是極爲殘忍——讓全營將士拿着短刃,一刀一刀的將傷病者的皮肉割去吃掉。所有兵士生吃活人。即便是經歷過多次戰場廝殺的天智天皇,看到這種場面,也不禁感到震驚和惶恐。

“毛野稚子將軍,此事是否太過殘忍?”

“天皇陛下!如果您覺得不妥,請陛下挑出二十名侍衛,而在臣的軍中隨便挑出二十名兵士,讓他們相互徒手搏鬥!到時候看誰能夠贏?不過,臣害怕臣的屬下傷害到了陛下的侍衛,陛下的侍衛們都是陛下身邊的皇族重臣子弟,到時候,別傷了他們的貴族之軀。”天智天皇還沒有說話,天智天皇身邊的侍臣馬上不服氣的喊道:

“八嘎!毛野稚子,你實在是太放肆了,尊貴的天皇陛下!臣請出戰!”倭國的男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永遠都不能認輸,爲了榮譽,可以與任何人拼命。任何都不能挑釁自己。天智天皇也想知道毛野稚子屬下兵士的戰鬥力如何,便同意了侍臣的建議:

“毛野稚子將軍,你就把你的訓練成果展示一下吧!”毛野稚子笑了笑,天智天皇從毛野稚子的隊伍裡頭挑出了二十名看的相對有些單薄的武士,又讓自己的侍臣挑出二十名武士出來,兩方單獨徒手角鬥。結果比試之下大吃一驚——毛野稚子所訓練出來的士兵極度嗜血,可以說,一個一個都不是人,全部是從牢籠裡頭釋放出來的野獸,一旦有人出血,那麼毛野稚子屬下的武士就會像聞到血腥味道的鯊魚一樣,攻勢更加的猛烈,用牙齒撕咬,將撕下來的皮肉直接吞到自己的肚子裡去。甚至喝下敵人的鮮血,並且,毛野稚子手下的武士非常喜歡將天皇侍臣的脖子扭斷,對着斷了的脖子腔裡頭飽飲鮮血,一個一個的面色猙獰。嘴角邊還殘留着鮮血。天智天皇的侍臣們看的目瞪口呆。倭國人在戰場上,相互廝殺那是常有的事情,可是想這樣殘忍的虐殺,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很多人忍受不住噁心的感覺,趴在地上,大聲的嘔吐出來。只有天智天皇看的滿眼都是興奮。天智天皇讓毛野稚子集合自己所有的兵士。當毛野稚子麾下所有的兵士集合了之後,並且都穿上了特製的盔甲,都戴着鬼怪一樣的面具,如同地獄中出來的惡鬼一般,天皇的侍臣感到了恐懼,只有天智天皇卻感到了很大的興奮。一時拍拍這個人的肩膀,一時又摸摸另外一個人的後背。

“好!真是實在太好了!毛野稚子,這樣的兵士現在有多少人!”

“啓稟陛下,因爲微臣只是一個小小的校尉,統領着2000多名的武士,但是能夠通過的只有800名。”

“太少了,毛野稚子,朕命令你,要以最快的速度,訓練幾萬名這樣的武士!並且,朕就賜名這些武士爲鬼影武士。”如今,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天智天皇又問起了這件事情:

“陛下,如今正是通過訓練的鬼影武士已經過一萬了。不過,已經夠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六第二百三十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承陸歸來(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平定遼東和收復三國(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突厥攻略 一第四十三章 動亂伊始 三第三拜三十二章 夏縣屠城 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賢出山第六百九十四章 李陳終成眷屬(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劉黑闥登場 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建成遊齊魯河北 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淵晉陽起兵 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突利小可汗之死 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東北亂局(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李陳終成眷屬(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食鹽的戰爭 五第三百九十章 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五第五十九章 文帝駕崩 二序一;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第四百一十一章 算計 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蕭後行蹤 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陳終成眷屬(二十)第四百四十二章 李建成遊河北齊魯 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青鹽第二百四十七章 食鹽的戰爭 九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武周之死 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向東還是向西(七)第六百六十三章 瞞天過海(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劉武周之死 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再遇陳玄奘(一)第六章 驚悉秘密第六十三章 秀寧逃婚 一第四百零九章算計 七第六百一十章 薛延陀的滅亡(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次遣使突厥第四百章 平定王竇 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王伯當冤死第三十八章 榮陽省親 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突厥動態第七百三十三章 吐蕃又來(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厥內亂 四第十五章 岐州遊山遇如晦第三百五十四章 劉武周舊部的恐慌第六百七十四章 終日海戰(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諸國長安覲見(五)第七百零五章 李陳終成眷屬(十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李建成再耍手段 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王伏寶與凌敬 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淵晉陽起兵 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承陸歸來(一)第二百零七章 蕭樑滅亡 二第三百章 劉武周的應對 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馬邑內訌 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陰謀與陰謀(十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驚天大案(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密投唐 一第三百零六章 連鎖反應 六第一百零三章 瓦崗內訌第三百零三章 連鎖反應 三第五百六十章 進軍草原(六)第六百七十六章 中日海戰(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孝常 二第七十一章 無題第六百七十章 遼東新局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建成再耍手段 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鬥爭開始(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幽州來客 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楊文幹兵變(七)第六百一十九章 薛延陀的滅亡(十)第二百九十六章 突厥動態第五十三章 千金公主之死 五第六百二十章 薛延陀的滅亡(十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馬邑內訌 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前之戰 六第五百五十五章 李建成的謀劃(十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冊妃大典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延陀汗國的建立(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穩定長安(八)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伏威託孤第二百六十三章 李建成接見四家 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對峙突厥(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決戰玄武門(八)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陳終成眷屬(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遇陳玄奘(三)第八章 突厥來襲 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蕭瑀投唐 二第二百四十章 改良青鹽第四百三十六章 王伏寶與凌敬 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九)第六百三十章 陰謀與陰謀(九)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都之變 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對峙突厥(四)第三百零三章 連鎖反應 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獨孤懷恩之亂 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李陳終成眷屬(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胡僧事件(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蕭瑀投唐 一第二十七章 獨孤病逝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十)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六第二百三十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承陸歸來(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平定遼東和收復三國(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突厥攻略 一第四十三章 動亂伊始 三第三拜三十二章 夏縣屠城 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賢出山第六百九十四章 李陳終成眷屬(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劉黑闥登場 四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建成遊齊魯河北 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淵晉陽起兵 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突利小可汗之死 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東北亂局(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李陳終成眷屬(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食鹽的戰爭 五第三百九十章 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五第五十九章 文帝駕崩 二序一;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第四百一十一章 算計 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蕭後行蹤 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陳終成眷屬(二十)第四百四十二章 李建成遊河北齊魯 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青鹽第二百四十七章 食鹽的戰爭 九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武周之死 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向東還是向西(七)第六百六十三章 瞞天過海(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劉武周之死 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再遇陳玄奘(一)第六章 驚悉秘密第六十三章 秀寧逃婚 一第四百零九章算計 七第六百一十章 薛延陀的滅亡(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次遣使突厥第四百章 平定王竇 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王伯當冤死第三十八章 榮陽省親 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突厥動態第七百三十三章 吐蕃又來(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厥內亂 四第十五章 岐州遊山遇如晦第三百五十四章 劉武周舊部的恐慌第六百七十四章 終日海戰(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諸國長安覲見(五)第七百零五章 李陳終成眷屬(十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李建成再耍手段 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王伏寶與凌敬 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淵晉陽起兵 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承陸歸來(一)第二百零七章 蕭樑滅亡 二第三百章 劉武周的應對 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馬邑內訌 六第六百三十六章 陰謀與陰謀(十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驚天大案(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密投唐 一第三百零六章 連鎖反應 六第一百零三章 瓦崗內訌第三百零三章 連鎖反應 三第五百六十章 進軍草原(六)第六百七十六章 中日海戰(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孝常 二第七十一章 無題第六百七十章 遼東新局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建成再耍手段 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鬥爭開始(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幽州來客 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楊文幹兵變(七)第六百一十九章 薛延陀的滅亡(十)第二百九十六章 突厥動態第五十三章 千金公主之死 五第六百二十章 薛延陀的滅亡(十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馬邑內訌 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前之戰 六第五百五十五章 李建成的謀劃(十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冊妃大典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延陀汗國的建立(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穩定長安(八)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伏威託孤第二百六十三章 李建成接見四家 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對峙突厥(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決戰玄武門(八)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陳終成眷屬(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遇陳玄奘(三)第八章 突厥來襲 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蕭瑀投唐 二第二百四十章 改良青鹽第四百三十六章 王伏寶與凌敬 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九)第六百三十章 陰謀與陰謀(九)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都之變 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對峙突厥(四)第三百零三章 連鎖反應 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獨孤懷恩之亂 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李陳終成眷屬(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胡僧事件(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蕭瑀投唐 一第二十七章 獨孤病逝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