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皇帝的權威

清晨的皇宮籠罩了一層薄霧。

對於北方來說,這樣突如其來的霧非常罕見,可馮保卻並不在乎這種小小的天象變化。甚至有可能的話,他只希望自己的權勢不止能用在這人世間,還能用來扭轉冬夏晴雨。在他的記憶中,只要是上朝的日子,不論下雨下雪,哪怕是下刀子,朝會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要是皇帝不體恤,從前這雨雪天還有戴斗笠穿雨披上朝的規矩呢。更何況,萬曆皇帝尚未親政之前,朝會已經夠少了,今天這點薄霧,完全不影響朝會的進行。

因爲,今天是時隔六七年,再一次動用廷杖的日子,這也是萬曆朝的第一次廷杖!

他兼任提督東廠已經快十年了,當然記得,隆慶年間大約也就是用了兩次廷杖,遠遠比不得嘉靖皇帝當年爲了大禮儀,一次廷杖了一百三十餘位大臣,最終打死十七人的赫赫威勢。對於那位一見便讓人爲之戰慄的皇帝,他很少去回憶,因爲那是內官最戰戰兢兢的日子,和外臣一樣動輒得咎,甚至還要爲了供奉飲食而傾家蕩產。可是,那位天子也是最擅威福,將大臣玩弄於指掌之間的天子。如今,他和張居正一內一外教導皇帝,全都有某種共識。

那就是千萬別弄出像嘉靖皇帝這麼個太擅長帝王心術的雄猜之主!

但與此同時,也不能縱容出一羣動不動就衝着皇帝指手畫腳的臣子!

“老祖宗,凳杌已經備好了。”

擁有皇城內乘凳杌特權的馮保當即站起身來,等到出去坐上了那特製的凳杌,他到了東華門下來,等進了乾清宮之後,他笑吟吟先給慈聖李太后行了禮,見萬曆皇帝已經裝束停當要去上朝,他微微一笑,正想說點什麼,卻不想李太后突然開口說道:“雙林,皇帝昨晚夢見了先帝。先帝言說地下陰寒,皇帝許了在大隆善護國寺做七七四十九日的法事,此事你去安排。”

馮保愣了一愣,自然不會有半點質疑。這年頭神鬼之說深入人心,幾乎無人不信,他們這種“身殘志堅”的,就更相信因果報應了。可是,小皇帝接着李太后之後說出來的話,卻讓他那張臉一下子僵住了。

“既然是爲先帝祈福求陰德,今天的廷杖,母后和朕說過,就罷了,該充軍的充軍,這卻不用手軟。”朱翊鈞說着便微微一頓,隨即用一種若無其事的口氣說道,“再說,沒有打了他們,卻讓他們名揚天下,朕卻被人戳脊梁骨的道理!”

前半截確實是慈聖李太后和朱翊鈞商量過的,但後半截卻完全是朱翊鈞的臨場發揮。小皇帝消化了張宏的勸諫,用了前半夜仔仔細細思量咀嚼,包括爲什麼要這麼做,該怎麼在母親面前把話說圓,回頭早上大伴來時,又怎麼表現出自己的態度……平生第一次扳回原本已經決定好的事,他既有興奮,也有不安,可當說出最後道理兩個字的時候,他竟是看到李太后面上露出了幾分欣喜,而馮保那張臉則是相當難看。

如果是張宏在這裡,一定會很明白馮保爲什麼會這麼驚怒。理由很簡單,廷杖這玩意,要麼是出自掌控欲太強,太自我中心的皇帝,要麼便是出自權閹。正統朝有王振,正德朝有劉瑾,這些大太監不都是通過廷杖確定自己權威的?

可是,朱翊鈞到底還是馮保從小看着長大的,發現大伴那臉色真心不大好,他有些心虛,當下就竭力裝得異常關切似的說:“再說了,大伴在司禮監執掌批紅,又管着東廠和錦衣衛,在那些外朝的官兒眼中,有些事不是你指使的,也是你指使的,何必讓他們找到由頭說你不好?張先生奪情這件事,再有上書囉嗦的,直接就革職,遠遠打發到最偏遠的地方去充軍,朕還懶得和他們照面,聽他們聒噪!”

因爲馮保當初就擅長奉承,又不像陳洪和孟衝那樣,爲了討好隆慶皇帝,什麼香的臭的都往皇帝那拉,再加上幫忙趕走了“擅作威福”的高拱,所以李太后素來對人信賴有加,此刻見朱翊鈞知道維護馮保,她笑着點了點頭,當即開口說道:“雖說我和皇帝孤兒寡母的,但有雙林你和張先生一內一外看着,別人就沒有可趁之機了。如今是爲着先帝,饒他們一回。好了,時候不早,你陪皇帝去上朝。”

知道這件事已經沒有可爭的餘地了,馮保就算心裡再惱火,也只能陪着萬曆皇帝起駕。

汪孚林回朝之後,先休假加病假了將近兩個月,而後方纔升任廣東道掌道御史,這參加朝會的次數也已經很不少了,但大多數時候,他也就是和其他大臣一樣,當個提線木偶拜了又拜,甭想找到什麼開口的機會,因爲朝會上只說三件事,其他時候就是純禮儀走過場。

如今天還亮的早,倒也罷了,可想想冬日上朝的光景,他就覺得冷。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早在隆慶年間,常朝就不是天天有,而是三六九,算是減輕了皇帝和百官的負擔。即便如此,他仍舊恨不得萬曆皇帝日後天天不上朝,免得大冷天要起大早摸黑往宮裡趕,像現在這樣大多數時候只用應付衙門一頭,那還勉強捱得過去!

然而,此時此刻他卻顧不得這些許小小的怨言了,因爲今天他是糾儀御史!對於都察院的其他御史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光榮的差事,但他從早先接到這分派開始便暗地裡叫苦不迭,死纏爛打陳瓚好幾天,希望能交給別人卻不果,便只能無奈地向這位老爺子請教充當糾儀御史的各種禮儀要點。對於熟讀大明律大明會典等常識性讀物的汪小官人而言,關於各種禮法儀制,他往往都是跳過的,這也是他素來最討厭,更有意忽略的東西。

更何況,糾儀御史充當的便是挑刺的角色,尤其是在今天這種日子挑刺,在他看來簡直是燙手的山芋!

因爲糾儀御史要早到,因此汪孚林自然比其他人倒得更早,起頭便注意到,今日皇極門下的五百廠衛和往日的做樣子截然不同,那種虎視眈眈的壓迫感撲面而來,讓他早早意識到儘管自己已經在張居正和張宏那裡做足了準備,今天只怕還是免不了某種局面。

今日和他搭班的另一個糾儀御史霍本正從來在都察院是獨來獨往的人,此時也忍不住發出了一聲低低的嘆息,卻終究沒有開口說什麼。而汪孚林瞥一眼兩個今日輪值糾儀的鴻臚寺官,卻發現他們也同樣是面有悲色,顯然也猜到了會出現什麼場面。

從國初設立錦衣衛,到後來設立東廠,士大夫們前赴後繼,也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廢止這種極權衙門,可除卻成功廢止了西廠和內廠,剩下的這一廠一衛,便猶如被江水不斷沖刷,卻依舊在江心的碣石一般,又臭又硬,就是倒不掉!

隨着響亮的鳴鞭聲,文武官員從金水橋疾步行來,同樣有很多人敏銳地注意到,今日皇極門下一字排開的五百廠衛校尉,似乎和往日那純粹大漢將軍的陣容有些不同,尤其是經歷過隆慶年間兩次廷杖事件的,更是從中找到了幾張非常明顯的臉。因爲人家根本就不是隱沒在人羣中,而是堂而皇之站在最前頭,用某種譏誚中帶着傲慢的表情,睨視着這些衣冠堂皇的士大夫。

也正因爲如此,汪孚林在整個朝會期間,簡直是一個人化身成了兩個人。一個在那統計着應到未到的人數,以及朝會中舉止失儀的官員;另一個則在那悄悄留意天子御座旁侍立的馮保和張宏有什麼表情變化。當他注意到馮保那張臉板得猶如死人,張宏卻好似老神在在的時候,他不由得冒出了一個念頭。

難不成,張宏真的聽了他的主意,和馮保小小地做過了一場,而且還贏了?

儘管今日有上任陛辭的官員,稟報的三件事也不像往日那般純粹虛應故事,但已經破釜沉舟的當事人也好,有所預料的文武百官也罷,人人都覺得這場朝會冗長。終於,眼看就要到最後關頭時,每個人都在盼望着的結果終於出來了。

“吳中行,趙用賢,沈思孝,艾穆,革職發極邊充軍,遇赦不宥!”

侍立在萬曆皇帝身邊的馮保見百官聽到上書四人悉數被流放充軍的結局,不少人先是錯愕,隨即便是驚喜,甚至有人分明流露出據理力爭的衝動,要不是糾儀御史和鴻臚寺官還在那看着,羅列皇極門下的五百衛士正虎視眈眈,只怕真有人會直接跳出來,他不禁在心裡恨得牙癢癢的。

看着吧,不用廷杖,回頭還有的是前赴後繼跳出來的人!

不僅僅是馮保,意外的還有張四維。要動廷杖的事,耳目靈通的他早就已經知道了。哪怕他在朝中的勢力,如今比起當初極盛時期,要削減了許多,但這並不妨礙蒲州張氏依舊是家財萬貫,故而比起呂調陽來,大手筆的他很容易結交某些內侍——賣消息而已,往哪不是賣?知道張居正奪情已成定局,他恨不得這事情鬧得把天都給捅破了,因爲如此一來日後清算便是最好的把柄,可他哪能想到,這麼鐵板釘釘的事情,竟然也能翻過來!

呂調陽其實在看到那些廠衛時就意識到,今天早朝弄得不好會鬧出人命——廷杖一動,打死人的事又不是沒有過!他雖說去意已堅,但和張居正共事這麼久,固然有的時候看不慣其人品和手段,但總有幾分同僚之情,所以分外希望張居正做人多留點餘地,不要爲日後招禍。流放充軍這種處置固然很重,可比起噼裡啪啦一頓廷杖,卻要算是很輕了。須知廷杖不是最難捱的,廷杖之後若充軍,還要被人押送徒步走到流放的地點,這纔是最殘酷的!

高官們對此次不動廷杖而只是革職充軍的態度大體一致,或如釋重負,或搖頭嘆息。但對於袖子裡甚至準備好了奏疏的某些人來說,眼下這種時候要不要繼續跟着上書,就成了一個問題。因爲彈劾首輔奪情問題而被左遷貶官,這是剛正風骨,可這剛正風骨能比得上因此而捱上五十或一百的廷杖來得揚名快?至少,刑部主事鄒元標在目送了四個被當廷扒下官服,立時推了出去的同僚消失在視線中時,就少不得往袖子裡又塞了塞自己那份奏疏。

是不是要回去把詞句寫得更加激烈一點?

汪孚林雖說四處遊說,做了十足十的準備,之前看到馮保和張宏的表情後便早有預計,可當聽到這四人只是充軍時,他心底已經是長舒一口大氣。

就算他覺得是否奪情這種東西根本就沒有堅持的必要,可畢竟身爲官員,他更討厭廷杖這種從肉體和精神上雙重摺辱官員的手段!

然而,就在他以爲,今天這場朝會要就此結束的時候,突然只聽得御座上的萬曆皇帝開口說道:“之後若再有上書諫奪情之事的,照沈思孝艾穆之前例辦理,若有人前赴後繼,北邊從遼東到陝西甘肅各大衛所,一直以來都缺人!”

這麼多年來,朝會數量有限,小皇帝更多時候只是背景板,哪怕今天已經捱過一棒子的馮保在內,上下人等全都沒想到,在發落了那四位上書的官員之後,朱翊鈞竟然還會多加這麼一番話!哪怕是提早給吳中行趙用賢送信的沈懋學和馮夢禎,這時候也爲忍不住瞠目結舌。沈懋學更是不由自主想要去找汪孚林,奈何他雖說看到汪孚林在糾儀,可見其同樣面沉如水,他便暗自苦笑一聲放棄了。

“退——朝——”

隨着這長長的聲音,又是漫長的下拜叩頭等諸多禮節,等到衆人魚貫從金水橋退出,按照往日慣例各回各的衙門之後,少不得便是三三兩兩各尋了親朋好友商討這件事。汪孚林在都察院中威名遠揚,人緣卻不過爾爾,哪怕那些仰張居正鼻息的科道,也嫉妒他得張居正青眼,素來和他不怎麼來往,他也無意和自己手底下混生活的五個試御史太過親近,再加上程乃軒要去宮城中的六科廊,和他完全是反方向,他這看上去就越發顯得有些形單影隻。

然而,看上去孤零零的汪小官人,這會兒卻在那掐着手指頭,心裡想的完全是和今日這番變故不相干的話題——算算時間,小北怎麼也該生了,爲什麼徽州那邊還沒有消息呢?他這頭一個孩子來得原本就晚,不會真的出什麼問題了吧?

他那副沉重的表情,真的就把有心人給勾來了。心事重重的他只聽得身後傳來了一個有些陌生的聲音。

“汪侍御?”

第686章 借花獻佛,傳教士的分歧第7章 趁火打劫的混蛋第302章 初會排毒散第305章 衣裳取人第617章 羣英薈萃(下)第275章 鏢局第761章 爛賬背後的算計第113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09章 李師爺勸學,段府尊召見第683章 先來者先得第86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607章 文華殿上三堂會審第672章 會晤主教第492章 首輔大人召見第117章 歙縣領軍人物之爭第508章 三甲傳臚第169章 圖窮匕見第35章 你甘心嗎?第532章 凌雲之志第470章 崇正書院一日遊第561章 大將如僕隸第341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第314章 何處爲奧援第823章 即將升格的汪孚林第781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1章 夜遊到班房第150章 掛戚家軍的牛頭第313章 知己知彼第133章 你們一家都是狗腿子!第916章 司禮監的產業第253章 竦川汪氏帶個頭吧!第19章 出岔子的尿遁第706章 心狠手辣第768章 交鋒,鄉黨第840章 悲憤欲絕的張四維第390章 你到底喜不喜歡我?第457章 拜親長第655章 名士這圈子第221章 東南柱石第165章 我很欣賞她第181章 往另一個深淵滑落的事態第760章 世態炎涼第36章 蝶戀花和烏龍師爺第858章 皇帝挖牆腳第671章 宰肥羊第304章 秀才找碴第184章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第676章 誘敵之計第125章 坑了一個又一個!第368章 煽風點火第639章 橫禍和救星第481章 火燒眉毛第951章 棘手的善後第291章 疑神疑鬼,拉人發財第236章 忌日前夕衆生相第456章 新婚之夜第57章 閨秀粉絲團第46章 新鮮出爐的代理縣令第555章 又被汪道昆坑了!第877章 一脈相承的汪氏風格第278章 低調閃人,好人有好報第265章 嚇你沒商量第775章 除之而後快第939章 就是偏心第836章 黑手現形第392章 稟告縣尊,小北逼着我表白了第482章 鄉黨第869章 兩敗俱傷第822章 新上司的新做派第446章 俠骨柔情第818章 說情和潤筆第680章 循循善誘的汪巡按第599章 張學顏的賞識第210章 歲考發榜和吊榜尾第374章 枕邊夜話,巡撫駕到第660章 蹭飯第527章 薊鎮的潛規則第949章 深夜闖宮第200章 坑人的最後是被爹坑第916章 司禮監的產業第361章 一把拖走第628章 受害者汪孚林第751章 功德圓滿的離任第713章 違式文字,爾虞我詐第456章 新婚之夜第896章 施恩得圖報第353章 又忽悠了三個第416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54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257章 打行的把頭第307章 推人頂缸,夜市見九娘第568章 許可貴如金第686章 借花獻佛,傳教士的分歧第419章 仇人擺闊,翁婿掏錢第742章 巧詐狐,薦賢才第915章 光天化日之下的勾搭第601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813章 皇帝的權威第778章 又是熟悉的文華殿第754章 朝中有人,阻路則仇
第686章 借花獻佛,傳教士的分歧第7章 趁火打劫的混蛋第302章 初會排毒散第305章 衣裳取人第617章 羣英薈萃(下)第275章 鏢局第761章 爛賬背後的算計第113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09章 李師爺勸學,段府尊召見第683章 先來者先得第86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607章 文華殿上三堂會審第672章 會晤主教第492章 首輔大人召見第117章 歙縣領軍人物之爭第508章 三甲傳臚第169章 圖窮匕見第35章 你甘心嗎?第532章 凌雲之志第470章 崇正書院一日遊第561章 大將如僕隸第341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第314章 何處爲奧援第823章 即將升格的汪孚林第781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1章 夜遊到班房第150章 掛戚家軍的牛頭第313章 知己知彼第133章 你們一家都是狗腿子!第916章 司禮監的產業第253章 竦川汪氏帶個頭吧!第19章 出岔子的尿遁第706章 心狠手辣第768章 交鋒,鄉黨第840章 悲憤欲絕的張四維第390章 你到底喜不喜歡我?第457章 拜親長第655章 名士這圈子第221章 東南柱石第165章 我很欣賞她第181章 往另一個深淵滑落的事態第760章 世態炎涼第36章 蝶戀花和烏龍師爺第858章 皇帝挖牆腳第671章 宰肥羊第304章 秀才找碴第184章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第676章 誘敵之計第125章 坑了一個又一個!第368章 煽風點火第639章 橫禍和救星第481章 火燒眉毛第951章 棘手的善後第291章 疑神疑鬼,拉人發財第236章 忌日前夕衆生相第456章 新婚之夜第57章 閨秀粉絲團第46章 新鮮出爐的代理縣令第555章 又被汪道昆坑了!第877章 一脈相承的汪氏風格第278章 低調閃人,好人有好報第265章 嚇你沒商量第775章 除之而後快第939章 就是偏心第836章 黑手現形第392章 稟告縣尊,小北逼着我表白了第482章 鄉黨第869章 兩敗俱傷第822章 新上司的新做派第446章 俠骨柔情第818章 說情和潤筆第680章 循循善誘的汪巡按第599章 張學顏的賞識第210章 歲考發榜和吊榜尾第374章 枕邊夜話,巡撫駕到第660章 蹭飯第527章 薊鎮的潛規則第949章 深夜闖宮第200章 坑人的最後是被爹坑第916章 司禮監的產業第361章 一把拖走第628章 受害者汪孚林第751章 功德圓滿的離任第713章 違式文字,爾虞我詐第456章 新婚之夜第896章 施恩得圖報第353章 又忽悠了三個第416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54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257章 打行的把頭第307章 推人頂缸,夜市見九娘第568章 許可貴如金第686章 借花獻佛,傳教士的分歧第419章 仇人擺闊,翁婿掏錢第742章 巧詐狐,薦賢才第915章 光天化日之下的勾搭第601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813章 皇帝的權威第778章 又是熟悉的文華殿第754章 朝中有人,阻路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