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陝西流賊(二)

“微臣有罪,洪承疇是微臣舉薦的,他犯下了錯,微臣難辭其咎,懇請皇上重重處罰微臣。”朱影龍來到內閣,黃尊素一看到他手上的奏摺,當即跪下請罪道。

“黃愛卿快請平身,這洪承疇是你舉薦的不錯,但用不用這個人還得是朕拿的這個注意,朝廷用錯了,你有錯,朕也有錯,誰會沒有錯呢,現在形勢嚴峻,洪承疇是不能留在陝西了,諸位閣老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朱影龍忙上前扶起黃尊素,然後就進找了一張錦凳坐下,將手中的奏摺隨手放在身旁的案上,掃視了在文淵閣當值的幾個人道,若沒什麼大事,六部閣臣一般都在各自的衙門辦公,但現在國家事務繁多,所以這六部尚書大臣基本上整天都呆在文淵閣,各自的衙門自有副職負責日常的政務,朱影龍像去了他們的兼職,只不過現在缺少人才嘛,寧缺毋濫,先讓他們兼着,這也就是個過渡期。

“皇上的意思是,不懲治這個洪承疇了,把他調離陝西布政使的任?”孫慎行理解道。

“這個嘛,不懲戒他一下也是不行的,他的一些想法畢竟也代表着底下一些官員的意見,但是這不是他濫殺流賊的藉口,鎮魂歌洪承疇,朕看過他的履歷了,各方面才能還是有的,治亂世得用重典嘛,你們看,朕給他調到南面去怎麼樣?”朱影龍心中像的是南京的僞明朝廷,如果派洪承疇過去,協助熊兆璉,或許有想不到的效果呢?

“皇上是想把他調給江蘇總兵熊大人做副手?”還是孫承宗最能明白朱影龍的心思,畢竟是待在身邊多年的老人了。

“朕就是這麼個看法,你們議一議,有了結果再報給朕。”朱影龍知道這幫老頑固可能不會同意他的做法,他也不想聽他們的爭吵,乾脆以退爲進,實際上他心中已經有了決定,不過是想讓這些人意見統一起來然後說給自己聽,自己到時候就可以順水推舟就這麼辦了。

果然,朱影龍回到養心殿剛假寐了一會兒,徐應元就跑過來稟告說吏部尚書黃尊素黃閣老求見。

“啓稟皇上,臣等幾位閣臣商議過了,洪承疇在陝西剿撫流民搞的是天怒人怨,實在是又負皇恩,但念其忠心耿耿,做事太過於操切,建議將其貶爲揚州知府,他的職位由按察使李應期接任,至於陝西按察使的空缺,臣等一致建議連續三年敘優的大名知府盧象升破格提舉接任。”黃尊素跪稟道。

“好,就照你們的意思擬旨吧。”朱影龍點頭滿意道,“另外,再給洪承疇一道旨意,讓他接到聖旨之後先進京一趟,然後再去揚州赴任,朕要見他。”

“微臣,遵旨,皇上,朝鮮國王派出秘密特使已經到京,要見皇上,臣請旨要不要見!”黃尊素道。

“朝鮮特使?”朱影龍閉上眼睛想了一會兒,估計是跟遼東和談來的,後金在談判條件上把朝鮮列爲他的藩國,這個時候朝鮮秘密派出特使前來估計是來尋求支持的,希望藉助明廷的力量擺脫後金對他的控制,問道,“你們怎麼看?”

“微臣覺得皇上在這個時候還是不見的好。”黃尊素低頭道。

“這是你的意見,還是你們幾位閣老一起商量的意見?”

“這是微臣一個人的意見。”

“說說你的理由,朕在這兒時候爲什麼見這個朝鮮特使不好?”

“微臣認爲朝鮮使臣前來的目的不外乎兩點,一是求朝廷給後金施加壓力,撤回在朝鮮義州等地的駐軍和減免對後金的歲貢,二嘛,後金在寧遠大敗,朝鮮國內反對後金力量必然擡頭,他是來尋求朝廷對他們的援助,在這個時候,皇上如果接近了朝鮮特使,必然會惹怒皇太極,認爲皇上支持朝鮮與他作對,眼前的和談就有可能再次陷入困境,必然會阻擾皇上的南下平叛大計。”黃尊素道出自己的理由道。

“你能看出朕有意南下平叛?”朱影龍一點都不驚訝,如果黃尊素這點智慧都沒有,他也沒有資格站在自己面前了。

“皇上如果不是急着南下平叛,爲何在對後金談判條款一讓再讓呢?”黃尊素道,問題是朝廷一讓再讓,還是滿足不了人家的獅子大開口。

“不錯,黃愛卿你說的很對,這一點皇太極可能也看出來了,不然他不會提出這麼苛刻的條件,以魏忠賢的現在的力量,他在南京屁股還沒坐熱,這個時候與朕對上,根本就是一個愚蠢的做法,因爲朕是在跟外族蠻夷對打,他如果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恐怕要失盡所有人心,包括一心一意跟隨他的人,所以他才故佈疑陣,迷惑朕的視線,他在等一個時機,這個時機就是朕與皇太極談判達成之時,他就有可能會出兵北上,這個時候是朕和南京那個所謂的先帝爺留下的皇子的皇位之爭,同時也顯示他沒有在外族蠻夷入侵的時候趁火打劫,贏得那麼一點點的名聲,而這個時候朕的兵馬大部分在北方,來不及南下,等到朕集聚到力量的時候,就可能已經丟失了大量土地,如果這個時候後金再背信棄義,從後面捅朕一刀的話,到時候這個紫禁城的主人就不是朕的了。”朱影龍給黃宗羲細細的剖析道。

“皇上恕罪,微臣愚昧,目光短淺。”黃尊素跪下請罪道。

“黃愛卿,你快平身,這些也不過是朕的一些猜測,究竟魏忠賢心裡怎麼想的,朕並不清楚。”朱影龍忙扶起黃尊素道。

“皇上想以朝鮮拖住皇太極?”黃尊素現在明白朱影龍的意圖了。

“朕是有這個想法,不過苦於沒有一個好機會。”朱影龍道,“不過現在人家自動送上門來了,豈能不利用一下!”

“那臣就安排朝鮮秘密使臣來見皇上。”黃尊素道。

“朕不能見這個朝鮮使臣,你也不能去見,讓鴻臚寺派個人去接觸一下,先把他的意圖摸清楚,然後咱們再做決定。”朱影龍制止了黃尊素道。

“微臣明白,微臣告退。”黃尊素神情一秉,退出了養心殿。

談判進行的異常艱苦,雙方都是寸步不讓,直到皇太極得知朝鮮秘密派使臣去了北京,雖然沒有見到紫禁城裡面的那位,但是人很快就會朝鮮了,接下來朝鮮不甘心被後金欺壓的大臣聯名給國王上書,要求反抗,把後金的軍隊從朝鮮的國土上趕出去,這時候他有些慌神了,他現在最精銳的軍隊都在塔山這邊跟明軍對峙,如果不抽調軍隊過去鎮住朝鮮人,恐怕既得的利益都保不住,當即命令阿敏在談判桌上讓步,不過還沒能達到朱影龍的底線要求。

談判陷入了僵持階段,兩方在賠償和百姓歸屬和俘虜歸還等幾條上產生了較大的分歧,雖然皇太極做出了較大讓步,賠償也減到原來的四分之一,但這樣的條件還是很難讓人接受,寧遠前線頓時緊張起來,只要雙方一旦條件談不攏,一場大戰就又要開始了。

;

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8章 湘西長城(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1章 和親聯姻(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3章 圖賴之死(一)第4章 敲詐鹽商(四)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3章 巾幗英雄(二)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三)第7章 班師返京(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2章 朱恭枵(一)第6章 一統天下(五)新書發佈了第7章 夜審(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3章 將功贖罪(一)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2章 遭受軟禁(二)第5章 陝西流賊(一)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9章 無奈紫荷(二)第1章 返回(一)第8章 日審(三)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3章 圖賴之死(四)第8章 九·一八(一)第4章 如瑩懷孕(一)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3章 聖姑(二)第9章 東江有變(一)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4章 年關(一)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四)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5章 悲城南京(五)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四)第2章 盛京風雲(五)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2章 出關(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12章 演變(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6章 引蛇出洞(一)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
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8章 湘西長城(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1章 和親聯姻(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3章 圖賴之死(一)第4章 敲詐鹽商(四)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3章 巾幗英雄(二)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三)第7章 班師返京(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2章 朱恭枵(一)第6章 一統天下(五)新書發佈了第7章 夜審(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3章 將功贖罪(一)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2章 遭受軟禁(二)第5章 陝西流賊(一)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9章 無奈紫荷(二)第1章 返回(一)第8章 日審(三)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3章 圖賴之死(四)第8章 九·一八(一)第4章 如瑩懷孕(一)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3章 聖姑(二)第9章 東江有變(一)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4章 年關(一)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四)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5章 悲城南京(五)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四)第2章 盛京風雲(五)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2章 出關(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3章 皇帝萬壽(四)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12章 演變(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6章 引蛇出洞(一)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