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黔驢技窮(四)

南征大軍並沒有完全對南京實行封鎖,因此崔凝秀很快就在林榮的安排下悄悄的進入了南京城。

當然,崔凝秀還不敢明目張膽的去見他那任大學士兵部尚書的哥哥,先是在一家小客棧住下,然後才悄悄的在城中尋了一個乞丐,寫了幾個字讓那乞丐到崔府將字條送上。

剛剛在朝堂上跟一幫子大臣相互扯皮扯了大半天的崔呈秀一回府,身心俱疲勞,四五方勢力混戰謾罵,又經歷了太后被刺案,朝廷上上下下亂成了一鍋粥,雖然沒有人在這個時候提出投降的建議,但崔凝秀看的出來,除了投降後也是個必死命運的官員之外,許多官員心裡都有自己的心思,自己的那位乾爹主子雖然現在還很強勢,但已經到了油庫燈盡的地步,他自己也要考慮一下後路問題了。

崔府的下人們都知道自家老爺心情不好,沒有人敢這個時候去觸眉頭,因此崔凝秀寫的那張字條雖然送到了崔呈秀的桌案上,但早已沒那心思的崔呈秀又怎麼會去留意一個陌生人派一個乞丐送來的字條呢?

而下人們連提都沒敢提。

怎麼辦?等朱由檢平等了江南,就剩下南京一座孤城又能有什麼做爲?崔呈秀實在不明白爲什麼那麼官員支持堅守,而不主動出擊,南京城數十萬人,加上二十萬的軍隊,丟了賦稅產糧之地,就算南京城內囤積再多也有消耗完的一天,到時候朱由檢只要等南京城內所有人都餓的死光了再攻城也無所謂,一座孤城除了它曾經是大明朝的首都這樣一個象徵意義之外,它還有什麼,就算把南京城毀了,對朱由檢來說也沒有什麼多大的影響,崔呈秀頭疼的要命,他甚至後悔爲了榮華富貴爲了權勢上了魏忠賢這條賊船,現在他就是有投誠的心思,估計朱由檢也不會放過他的,他是必死人之一。

崔呈秀妻妾衆多,已經以府中開銷太大的名義遣散了不少,有幾個肚子裡還懷着他的骨肉,他這麼做也是想給崔家留條血脈,因此諾大的崔府一天比一天冷清了,暮春四月,居然是一番肅殺淒涼的景象。

相信不僅僅是崔府,凡是南京城內所有官員的府第幾乎每天都有人被遣散,陸續的傳來有人餓死的消息,而且這個數字每天在不斷的增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國家興亡,最後苦的還是最底層的百姓,當朱影龍每天接到從南京傳來的各種百姓受苦甚至死亡的消息,總是忍不住扼腕嘆息,但他也沒有辦法,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再一次或者崛起都需要一定的代價,鮮血和生命永遠值得後世之人牢記。

“老爺,你就吃點吧,從早上上朝,到現在你還沒有沾過一滴米水。”崔呈秀的夫人馬氏端了一碗東西走進書房,輕聲放下,看着丈夫眉宇見那花不開的愁緒,柔聲勸說道。

崔呈秀爲了魏忠賢的魏家江山殫精竭慮,想不到到頭來風光是風光了,但下場卻讓這位得力干將感到一種無力感,擡頭看了一眼糟糠之妻一眼,卻發現自己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這婦人一般,心中一陣痠疼,這幾年跟着魏忠賢,美女嬌婢在他身下婉轉呻吟,蓄意求歡者數不勝數,到頭來,這些人走的走,散的散,留下來的卻是與自己幾乎行同陌路之人的糟糠之妻,怎能不令他心酸。

“夫人……”崔呈秀忽然發現自己開不了口拒絕。

“老爺……”馬氏有些哽咽,丈夫這種眼神她已經快十年未見到了,每每得知他在外花天酒地,自己在家獨守空房,默默垂淚到天明,一句暖心的話都聽不到,她心中的苦悶又有誰知道?

“對不起,夫人,這些年你受苦了。”崔呈秀良心終於發現了,鼻子一酸道。

“老爺,我是個婦道人家,照理說朝廷上的事情輪不到我來管,但是現在老爺處境,乾爹性情乖戾,老爺若是……”馬氏忍不住規勸道。

若是以前,崔呈秀必定會粗暴的喝斷馬氏的話,現在他卻靜靜的聽馬氏將話說完,良久之後才嘆息一聲道:“夫人吶,不是爲夫捨不得現在的權勢榮華,而是現在我根本已經陷進去了,不可自拔了,生死已經練成一線,想脫身已經不可能了。”

“那我們可以走,天大地大,總有我們夫婦的容身之地。”馬氏心一熱,激動的道。

“走,怎麼走,切不說我的一舉一動被東廠和錦衣衛盯着,就算能走得了,現在南京城雖然沒有被完全被包圍,但東西南北都是朱由檢的軍隊,我們朝哪兒走都是自尋死路。”崔呈秀道。

“那怎麼辦?”馬氏激動道。

“其實朝廷還有盡三十萬大軍,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可惜的是朝廷亂成一團,乾爹到這個時候還不忘與太后爭權,唉,若是兩方現在攜手合作,未必就不是朱由檢的對手,蒼天弄人呀!”崔呈秀仰天長嘆道。

“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馬氏泣聲問道。

“別的出路?”崔呈秀一攤手,無奈的道,“現在還有別的出路嗎?”

“老爺,今天我聽下人們說,金人大軍佔領了朝鮮,那個東江毛文龍突然叛變投靠了皇太極,二弟不是在毛文龍軍中嗎,我們……”馬氏突然道。

崔呈秀聞言頓時一驚,這個消息朝廷都不知道,自己夫人氏如何得知的,趕緊問道,“夫人,你從哪裡聽到這個消息的?”

“下人們上街買東西,聽回來的呀。”馬氏道。

“若這個消息是真的話,朝廷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崔呈秀臉上愁容盡沒,大聲道。

“老爺,九千歲請您即可入宮!”屁股還沒坐熱,就聽到魏忠賢派來催請的消息。

“好,就說我馬上就過去!”崔呈秀不敢怠慢,應了那過來傳話的太監一聲。

正當崔呈秀整理一下思路準備寫個什麼意見摺子什麼的,驀然,他在書案上看到一張熟悉字跡便條,沒錯,是自家兄弟的筆跡,揉勒揉眼,不錯,那便條還在,不是幻覺,崔呈秀一驚之下,從那薄薄的幾張名刺下抽出崔凝秀的便條,上面寫着密見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兄弟之間最隱誨的稱呼,大驚之下,崔呈秀原本不太相信夫人馬氏聽回來的消息,現在頓時有了八九分相信,毛文龍投靠了皇太極,現在任何人都看出南京城搖搖欲墜,這個時候毛文龍若沒有另投主子,他應該直接把自己弟弟崔凝秀交給朱由檢,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毛文龍把弟弟已經交給了朱由檢,而弟弟來見自己是來給朱由檢當說客的,哪一種猜測是對的,哪一種又是錯的,崔呈秀一時間心亂如麻!

見還是不見?這到不是崔呈秀難以抉擇的,而是弟弟崔凝秀來南京這個消息要不要讓魏忠賢知道,若弟弟真的是朱由檢的說客,告訴魏忠賢豈不是害了自家兄弟,若不是,哪自己又該如何?

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10章 戰局(二)第2章 三方備戰(一)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9章 突病(二)第5章 省親之路(三)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7章 李瑤情動(四)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7章 劫色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1章 春闈出貢(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三)第7章 投桃報李(一)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4章 被迫遷都(二)第11章 張嫣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8章 日審(二)第5章 天子之怒(四)第10章 梟雄遲暮(二)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11章 父女相見(四)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3章 直搗黃龍(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三)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4章 意外收穫(四)第7章 班師返京(二)第4章 黔驢技窮(三)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10章 登陸琉球(一)第11章 寧遠(一)第5章 刺客現身(四)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10章 戰局(二)新書發佈了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7章 南下(二)第4章 攤丁入畝(三)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四)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10章 沈溪第8章 搜府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6章 一統天下(三)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4章 福建淪陷(二)第2章 出關(一)第5章 駐軍琉球(三)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4章 菜市口公審(二)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9章 熊瑚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9章 主動權(一)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
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10章 戰局(二)第2章 三方備戰(一)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9章 突病(二)第5章 省親之路(三)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7章 李瑤情動(四)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7章 劫色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1章 春闈出貢(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三)第7章 投桃報李(一)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7章 絕代雙嬌(四)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4章 被迫遷都(二)第11章 張嫣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8章 日審(二)第5章 天子之怒(四)第10章 梟雄遲暮(二)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11章 父女相見(四)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3章 直搗黃龍(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三)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4章 意外收穫(四)第7章 班師返京(二)第4章 黔驢技窮(三)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10章 登陸琉球(一)第11章 寧遠(一)第5章 刺客現身(四)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10章 戰局(二)新書發佈了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7章 南下(二)第4章 攤丁入畝(三)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四)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10章 沈溪第8章 搜府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6章 一統天下(三)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4章 福建淪陷(二)第2章 出關(一)第5章 駐軍琉球(三)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4章 菜市口公審(二)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9章 熊瑚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9章 主動權(一)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