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佳人如昔(一)

“臣弟朱由檢叩見皇上,萬歲,萬萬歲!”朱影龍想不到的是,天啓帝居然會突然傳旨召見他,看來必定是皇后張嫣得知了消息,將消息告訴了自己那個便宜哥哥。

咋一見到親兄弟,天啓帝朱由校真情流露,在魏忠賢的攙扶下,含笑走過來,將朱影龍扶起道:“五弟,你在封地可好?”

朱影龍頓覺鼻子一酸,不論怎麼樣,這便宜哥哥對自己還是不錯的,這讓他感覺到了久違的親情,哽咽道:“皇上,臣弟想念您。”

天啓帝一時也被情緒左右,他本是個感情懦弱的人,親兄弟這麼一哭,自己也跟着眼圈一紅,安慰道:“你這不是進京了嗎,就在京城多住些日子,如果一個人太寂寞,把三位王妃也接過來就是。”

朱影龍心中“咯噔”一下,把周瀅寧她們也接過來,豈不是讓魏忠賢一網打盡,這是天啓帝的本意呢,還是魏忠賢蠱惑他呢,一時半會判斷不出來,一旁的魏忠賢更是一點情緒波動都沒有,臉上也毫無表情。

“臣弟多謝皇上體恤,只不過臣弟在開封已有些家業,總要有人照料,都不在了,恐怕會亂套的。”朱影龍小心的回答道。

“既然是這樣,那就……”天啓帝想都沒想就打算了了此事,這時候魏忠賢突然站了出來不陰不陽的怪里怪氣的道:“信王爺在開封家大業大,當然需要得力之人看着,只需留守一位王妃,其餘兩位不就可以進京陪王爺了嗎?”

朱影龍偷偷的看了天啓帝的臉色,發現他並無不悅之色,看來他十分的信任魏忠賢了,就連隨意打斷自己的話都不怪罪,心中猛的一沉,腦中瞬間一轉道:“廠公說的有理,不過本王一直身體違和,府中事務都是三位王妃分工處理,王府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大事小事也不少,每每本王看到她們整天忙碌不停,都慚愧自己身體不濟,幫不了她們,若是將所有事務全壓在一個人身上,恐怕難以承受。”

王爺身體不好,王妃當家,魏忠賢這也不好說什麼,天啓帝眼見弟弟去了一年,不但癡呆的毛病全沒了,說話還條理清晰,心中不免有些歡喜,道:“算了,王妃不能前來,五弟身邊不能沒人照顧,忠賢,內府不是在選秀嗎,挑幾個會伺候人的給送到信王府去。”

魏忠賢眼中露出一絲喜色,低首應道:“是,皇上,奴婢一定將此事辦好。”

這是在給自己身邊安插密探呢,順帶還用了美人計,朱影龍心中暗暗冷笑,嘴裡卻要不住的謝恩。

“五弟,聽說你在開封跟周王有些不合?”天啓帝問道。

“回稟皇上,是有這麼一回事,不過事情已經解決了。”朱影龍把事情一推,裝做什麼都不知道,表面上是解決了,大家現在也相安無事。

“可朕卻接到了周王的密摺,上面狀告你在開封橫行無法,強毀他與田氏小姐的婚約,可有此事?”

“橫行無法臣弟可不敢認,臣弟一相深居簡出,甚少與外界打交道,三位王妃也是弱質女流,更加不能在外惹是生非,至於強毀婚約臣弟更是不能認,退婚的文書是周王派人親自送到臣弟的府中的。”朱影龍估計這朱恭枵不會將自己顏面掃地的事情寫在密摺上的,這麼一說,所有的裡他全佔了,天啓帝不知其中緣由,必然在心中傾向於他,除非他下一道聖旨把周王也召進京。

“忠賢,信王所說的可是事實?”天啓帝有些相信,轉而向魏忠賢發問道。

“以奴婢看來,信王爺似乎說的都是事實,不過這也只是信王爺的一面之詞,似乎不足以完全採信。”魏忠賢早就斟酌好了說詞道。

“廠公,本王雖然年輕,但不至於在皇上面前胡亂說話,本王是皇上的親弟弟,本王的話不足以採信,那何人的話才能採信?”朱影龍毫不客氣的聲音高了起來,在朱影龍判斷出大部分事情都是出自魏忠賢的蠱惑,膽氣自然壯了起來。

“皇上,奴婢只是就事論事,信王爺他用如此語氣質問奴婢,奴婢又不認識那個周王,更沒有偏袒他的必要,還請皇上替奴婢作主!”魏忠賢頓時一副委屈的模樣,朝天啓帝跪了下來,還裝模做樣的擠出了幾滴眼淚,看的朱影龍一陣惡寒。

“好了,好了,朕知道,你快起來。”天啓帝一瞧魏忠賢跪下了,忙伸手讓他起來,眼中更是寫滿了信任。

“哼!”朱影龍輕哼了一聲。

天啓帝忙對朱影龍溫言道:“五弟,你也不要生忠賢的氣,他對朕可是忠心耿耿,他的話雖然難聽,但不失爲中懇之言,這件事朕還需要好好調查再作區處。”

站在一旁的魏忠賢可是內心如翻江倒海,天啓帝欲立信王爲儲君這個心思他早就知道,本來以爲將信王趕出京城,加上他突然而來的那個癡呆症,儲君之位應該輪不到他了,現在這樣的情景,信王突然完好如初,而且心智智慧更甚從前,而且早於自己結怨,天啓帝有跡象重新考慮立信王爲儲君之意,這個信王真是一根魚刺,卡在他的喉嚨裡,如鯁在喉,吞不下又吐不出來,實在難受,如果讓他再與後宮的那位聯合起來,可就更加麻煩了,魏忠賢的小心眼開始動起來,待會兒去找客氏商量一下,想個辦法對付他們。

接下來是兄弟倆聊了些家常,朱影龍說了些開封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都是這深宮大內聞所未聞的,倒把天啓帝聽的異常的開心,蒼白的臉上竟然出現少許血色,整個人看起來開朗了許多,這也許是做皇帝的悲哀,尤其像天啓帝這樣的,一輩子都待在這座冰冷沒有人情味的深宮裡,聽的是臣子的歌功頌德,享受的聲色犬馬,雖然每天都可以做新郎,但做皇帝的天啓帝一點都不快樂,或許在只有做木匠的時候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難怪他不願意處理朝政,不願意上朝,致使一個太監把好好的一個國家治理的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後人都恨天啓帝懦弱,是個昏君,但他們又沒有想過他的才華根本就不在做君主上面,如果讓他去鑽研木匠工藝,他說不定能成爲舉世矚目的工藝大師,就好像宋徽宗一樣,瘦金體書法天下聞名,書畫成就之高不亞於歷史上的書法名家,還有南唐後主,一代詞人,可能大家又說他沒有那個亡國之君的經歷寫不出那樣的詞來,但是他如果沒有那樣的天賦,怎麼沒見勾踐寫出曠古絕今的詞句來呢?這一刻,朱影龍深深的明白了天啓帝,這個不應該坐在龍椅上的人!

最後結束這次召見的原因是天啓帝有些累了,談話不得不終止了,至始指終天啓帝都沒有提藏寶圖還有地下寶藏的事情,這樣朱影龍內心疑惑不定,明明周王那份密摺上寫的清清楚楚的,爲何天啓帝好像不知道似的,魏忠賢也不可能幫他隱瞞,他巴不得在這件事上做文章,反而就用了一個逾制建造屋宇的罪名軟禁自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朱影龍頓感一頭霧水,越想越不明白。

第8章 干戈暫息(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4章 真相(一)第7章 條件(一)第5章 血戰長江(二)第6章 救美(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9章 步步緊逼(二)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4章 再次和談(一)第7章 開源節流(二)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8章 夫妻團聚(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一)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8章 遭遇一戰(二)第3章 藍家兄妹(一)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5章 歸順(二)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2章 驚天之密(二)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7章 除夕晚宴(二)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10章 百業待興(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3章 聖姑(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4章 形勢逆轉(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二)第8章 日審(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7章 除夕晚宴(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6章 夜戰錦州(一)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13章 來信(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第3章 兩淮鹽商(六)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4章 意外收穫(一)第5章 梁園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9章 上元燈節(二)第6章 沈溪入獄(一)新書發佈了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3章 湘西局勢(三)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9章 血戰(一)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2章 一國兩帝(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五)
第8章 干戈暫息(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4章 真相(一)第7章 條件(一)第5章 血戰長江(二)第6章 救美(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9章 步步緊逼(二)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三)第4章 再次和談(一)第7章 開源節流(二)第2章 驚天之密(一)第8章 夫妻團聚(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一)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8章 遭遇一戰(二)第3章 藍家兄妹(一)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5章 歸順(二)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2章 驚天之密(二)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7章 除夕晚宴(二)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10章 百業待興(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3章 聖姑(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4章 形勢逆轉(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二)第8章 日審(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7章 除夕晚宴(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6章 夜戰錦州(一)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13章 來信(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第3章 兩淮鹽商(六)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4章 意外收穫(一)第5章 梁園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9章 上元燈節(二)第6章 沈溪入獄(一)新書發佈了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3章 湘西局勢(三)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9章 血戰(一)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2章 一國兩帝(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