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扶桑行省(十)

實際上對日作戰計劃早已在進行着,這幾年藉口日本國內秩序混亂,不能很好的保護好大明商人的安全,爲此大明先後不斷的向鹿兒島租界內增兵多大三千人,現在在鹿兒島郡租界內的大明駐軍都已經有一個旅的兵力,不但裝備精良,配備了火炮等重武器,還都是精銳的遼東軍。

薩摩島津對大明不斷對租界增兵也沒有辦法,因爲日本國內早已是烽火連天,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慢慢的從烏合之衆往正規化發展,幾乎佔據了九州島大本國土,南面就剩下薩摩和大隅兩國尚能維持統治,而因爲起義軍的緣故,九州島上除了被殺的諸侯貴族之外,幾乎其他的貴族都紛紛聚集到鹿兒島郡,請求大明租界的庇護,因爲只要進入了大明在鹿兒島的租界,有了大明軍隊的保護,那基本上是安全無憂了,當然這些人爲了安全花費了不小的代價,這也是必然的,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在大明暗中的支持下,起義軍得到了大批的武器資源,這纔在德川幕府的大軍下挺了下來,佔據了一塊地方,但天草四郎不過是一匹養不熟的白眼狼,這在朱影龍決定以淘汰的廢舊兵器支持他之前就已經看出來了,朱影龍並沒有打算幫這個白眼狼打天下,只是想讓日本國內亂起來,而且是越亂越好。

大明不僅僅是暗中支持天草四郎,更賣武器給日本幕府,大發戰爭橫財,更盯上了日本國內迄今爲止發現的最大的銀礦,石見銀礦,這是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初亞洲最大的銀礦,朱影龍可是對這個銀礦是垂涎三尺,日本國內開採技術不足,開採量也很小,但是如果交給大明來開採就不一樣了,不過他也知道這是日本幕府的一個財源所在,無論怎麼樣,日本幕府也是不可能完全將這個銀礦交給大明的,所以大明提出了合作開礦,但是遭到了日本幕府的拒絕,德川家光直接關閉了合作大門。

這種結果大明早已預料到,因此也沒有在意,反正這個銀礦最終還是會落到大明的手中,現在的零星開採最多讓日本幕府嚐到一點甜頭罷了。

其實如果沒有大明暗中的支持,天草四郎遲早都會被日本幕府剿滅,因爲農民起義侷限性,沒有一個統一的行動那個綱領,沒有嚴格的章程,失敗是必然的,之所以讓他堅持了這些年,目的爲了消耗日本的戰爭潛力,拖垮日本的國力,雖然持久的戰爭會讓日本軍隊的去蕪存菁,戰鬥力大大增強,但一隻強壯的螞蟻打得過一隻雄獅嗎?

挑起戰爭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製造事端,當然日本方面是沒有這個膽子,但是大明擺明的要對日本動手,挑起事端的一方自然是大明瞭,但挑起事端的罪還得日本幕府去承擔,因爲沒有理由,這就是強權!

掛帥出征日本的沒有別人,只有洪承疇,當然還少不了他的搭檔宋獻策,因爲《平倭方略》本身就是他二人的傑作,再沒有比他們二人更合適的指揮官了。

對於兵力的要求,洪承疇沒有要多,只要了十萬,當然還要了十萬預備役,十萬預備役是用來佔領和維持地方秩序的,也就是說攻堅的部隊只要了十萬,客觀的考慮到海外征戰運輸的難度,當然後勤補給,那根本不需要操心,因爲租界早就在數年前就開始秘密囤積糧草了,足夠二十萬大軍在日本徵戰三年吃喝用的,別說後面還有國內源源不斷的運送過去!

德川幕府時代日本人口大約有兩千五六百萬,算上近幾年的戰爭,日本國內人口銳減,總數應該有兩千萬左右,全國的總兵力也就五六十萬左右,當年豐臣秀吉率大軍侵略朝鮮,說是舉國之兵,實際上也最多隻有一半,那場戰爭也不過纔過去四十年,按照推論,四十年的修養生息,再以日本國內的能力能支撐起五六十萬大軍的消耗就已經不錯的了,當然如果算上那些貴族的私人武裝,忍者、武士之類的,那就多了去了,只是這不過是些烏合之衆,偷襲、暗殺或許還行,正規的戰爭他們只能靠邊站!

針對日本忍者這種在黑暗中生存的生物,大明也不是沒有準備,畢竟如果他們搞起暗殺我軍中將領來,那可是防不勝防,所以在動手準備對日作戰的開始,朝廷就已經秘密的建立的一支隊伍,這一支隊伍是專門對付想忍者這種特殊國家組織的,雖然皇家特戰隊也可以勝任,但皇家特戰隊畢竟是軍隊,是一羣人結合起來的力量,如果用於對付忍者這種卑劣的生物未免是大材小用了,他們應該在戰場上建立功勳纔是,而軍情司雖然也有這等機構的存在,但它只是一個情報機構,不是一個暴力機構,所以大明龍組就悄悄的成立了,這是一支專門培訓保護大明國內重要人員的特殊部隊,他們有點類似一種警衛部隊,但卻不是普通的警衛,而是特殊的警衛,他們的職責一半是保護一些重臣和重要的人才和將領,有的時候還會處理一些特殊的事件,比如由情報司提供情報,龍組出動打擊敵國在大明境內的情報人員或者破壞人員等等,總之這是一羣以高手組成的特殊部隊,其中也包括保護皇帝的安全!

爲了對付日本的忍者,朱影龍派出了代表大明最高武力的代表龍組,龍組接受了林容關於忍者方面的訓練後,在以各種身份的掩護下,進入日本,開始了對日本忍者的打擊!

一時間,日本忍者中最著名的兩支隊伍“甲賀”、“伊賀”都遭到了莫名其妙的打擊,損失慘重,忍者之間也並不是和平相處的,他們經常有摩擦,因爲效忠的主子不同,暗殺、偷襲對方根本就是常有的事情,龍組悄悄的登陸日本,並且還是如此熟悉日本忍者的路數,在沒有發現龍組之前,所有的忍者都相互懷疑起自己的敵人來,畢竟最瞭解自己的還是敵人,而龍組故意的錯開了時間,做成是對方故意報復的假象,這下子日本國內的忍者就先鬧騰起來了,狗咬狗一嘴毛,加上龍組悄然一蟄伏,忍者根本就查不到龍組的存在,而日本國內根本就不知道龍組的存在,一下子打翻了天,忍者的戰爭雖然看不見,但是更可怕,因此更加加劇了日本社會的劇烈的動盪。

日本的亂局和動盪對大明來說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加上日本幕府對天主教派的仇視,從而讓來自大明的中土佛教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日本國民困苦不堪的時候,就去祈求神明保佑,佛教就充當了一個悲憫的救世主的角色,一面傳教,一面傳播大明朝的制度,在日本國內,越來越多人產生了對天朝的崇拜,尤其這些佛教人士早已被朱影龍利用,他們暗地裡告訴日本人,他們與大明朝在古時候就是一個祖先,他們的祖先是因爲沒有完成當時皇帝教派任務,因此纔不敢回家,在日本這塊海外之地生根發芽的,其實本是同根生,只是現在大明和日本是兩個國家,雖然是一個祖先,大明也沒有辦法幫他們,並且將百姓的仇恨引導到現在的幕府和地方諸侯貴族身上。

由於貴族和諸侯的貪婪,賦稅一年比一年加重,田地裡的收成卻是一年不如一年,百姓們的積怨在不斷的被加深着,日本幕府只看到佛教幫助他們安撫了百姓,讓他們安安靜靜的接受幕府的統治,但卻沒有想到他們已經做在了一個火藥桶上面,隨時都有可能炸的粉身碎骨!

日本國內越是混亂,越是戰亂,越是加劇了百姓對德川幕府的不滿,也在他們心中加大了對同屬一個祖先的國度幸福生活的嚮往!

而秦始皇爲求長生不死藥,徐福帶着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求藥的故事在日本國內流傳起來,並有些考證,日本古文獻《神皇正紀》、《林羅山文集》、《異稱日本傳》、《同文通考》說徐福就是日本的神武天皇,同時徐福還被日本百姓尊稱爲農神、蠶桑神和醫藥之神,日本開始相信除了部分土著之外,他們都是秦人的後代,也就是他們與華夏民族是一脈相承的。

《同文通考》中說,“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傳爲徐福居住之舊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其間古墳參差,相傳爲其家臣之冢。如斯舊跡今猶相傳,且又有秦姓諸氏,則秦人之來往乃必然之事”。和歌山新宮町《秦徐福碑文》這樣描述:“今東海可當蓬萊者,無可舍皇國他求,則謂日本國,得其實也必矣。”

這些凡是能跟徐福扯上關係的,證實日本人是徐福後代的,跟大明是一脈相承的華夏血統的古籍資料以及學說一下子成了日本國內談論的話題,而這個時候日本本來就對天朝有着一種崇拜,還沒有扭曲到三百年後那種瘋狂境地,他們甚至迫切的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大明人,擁有大明公民的身份,這就意味着擁有土地和財富,還有不必看國內那些個貴族老爺們的臉色了!

第6章 圍困南京(三)第3章 故人(一)第3章 故人(二)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10章 秦淮(一)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10章 戰局(一)上架了第8章 干戈暫息(二)第6章 特種作戰(一)第7章 刺客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2章 白蓮教(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11章 軍制改革(六)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9章 海蘭珠(一)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1章 草原來客(一)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5章 大清國亡(二)第11章 周王(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七)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9章 主動權(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3章 湘西局勢(一)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9章 上元燈節(三)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9章 後金妥協(二)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10章 角逐沅州(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三)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五)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6章 睡了李箐(二)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12章 離京第10章 金屋藏嬌(二)第11章 實業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11章 李香君(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4章 年關(一)第2章 北伐伊始(三)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二)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三)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3章 新土地法(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一)第7章 屠夫到了(二)
第6章 圍困南京(三)第3章 故人(一)第3章 故人(二)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10章 秦淮(一)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10章 戰局(一)上架了第8章 干戈暫息(二)第6章 特種作戰(一)第7章 刺客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二)第2章 白蓮教(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11章 軍制改革(六)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9章 海蘭珠(一)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1章 草原來客(一)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5章 大清國亡(二)第11章 周王(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2章 黃雀在後(一)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三)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七)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三)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9章 主動權(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3章 湘西局勢(一)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9章 上元燈節(三)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9章 後金妥協(二)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10章 角逐沅州(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三)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五)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6章 睡了李箐(二)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12章 離京第10章 金屋藏嬌(二)第11章 實業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11章 李香君(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4章 年關(一)第2章 北伐伊始(三)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二)第10章 通州軍校(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三)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6章 伏屍千里(二)第3章 新土地法(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一)第7章 屠夫到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