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一聽,這魏老頭一上前,還真是沒好事啊,這次又不知是誰家倒黴了。
魏徵雙手舉着奏摺,內侍接過去,仔細查驗一番,交給高位之上的李世民。李世民翻開了奏摺,瞧着上面所揍之事,頓時就來氣了,合上奏摺,怒不可遏地喝道:“混賬。”
“陛下,這是益州侍中高士廉遞上來的摺子,同時還蒐集到的劍南道軍中高層貪污軍餉,虛報人頭騙軍費的證據。”魏徵又拿出了一個賬簿以及一些來往的書信呈了上去。
李世民翻看了一下,臉色非常難看,但還是強忍着,問:“玄成,可有人證?”
“人證亦被高侍中送到了長安,我怕人證有危險,還在我府上藏着。”魏徵回答。
“張將軍,既然此事事關重大,你就走一趟,將人證保護起來。”李世民當即下令讓張嘉前去。
已經執掌了左屯衛的張嘉,一襲武將朝服,英姿勃發。此番,面無表情,隻身領命,轉身離去。
李世民則是黑了一張臉,說:“北地,戰鬥不息。劍南道竟然如此腐爛,看來劍南道乃至益州都該整頓整頓。”
說罷,他又對剛剛凱旋歸來的柴紹說:“柴將軍,你辛苦一趟,去瞧瞧李尚書,說一說劍南道的事。”隨後,他又瞧着衆大臣,道,“今日退朝後,兵部、刑部、吏部到甘露殿來見朕。”
“是。”衆人領命。
“侯將軍,你如今歸來,也不得停歇,跟程老將軍走一趟劍南道,先將涉案人員全部拿下,穩定劍南軍中。”李世民又吩咐。
侯君集與剛歸來的程知節得了命,恐事情有變,還沒等退朝,也立馬奉命啓程。
早朝就在這樣一件震驚朝野的大案中落下帷幕。誰都知道劍南道駐守算是蕭氏一系,就算是知曉點什麼,蕭氏一族跟各家族都有聯姻,沾親帶故的,衆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眼。
如今,這益州侍中高士廉是個什麼意思?他本來因了高家早年做下的孽,跟長孫無忌並不是很對付,雖然也算有才華,但也只能偏安一隅,小心做人。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他也算功臣。之後,就去益州做侍中。到了益州,不管換了誰是大都督,他都做得中規中矩,按時述職,及時上報。還體察民情,還效仿李冰父子,在都江堰的基礎上又設水渠,解決了當地百姓每年的水澇之患。同時,徹底改了蜀中信奉鬼神,對於重病父母不照顧怕沾染鬼神的做法。cad1();還設立了立方律法,對於不侍奉老人,不照顧老人者予以重罰。同時,還與其子一併帶人親自去看望這些老人。
可以說,高士廉在益州做侍中做得有聲有色。憑他那些表現,若是跟長孫無忌沒有那些罅隙的話,早就可以高升了。但就因爲高士廉跟長孫無忌不對付,朝中也沒人提及,吏部也更不敢輕易說升遷的事。就高士廉的事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他又不會動搖朝廷根基。
而後,皇三子李恪死活要求封蜀王,做益州大都督,並且死活要之官。衆人心想皇三子李恪與長孫無忌不對付,如今入了蜀地,怕這高士廉要跟隨李恪了。
可是,高士廉還是處之泰然,安之若素。對於李恪也是正常的工作彙報,完全沒有跟隨的意思。但楊氏六房的馬鈴薯、紅薯,他卻又積極配合推廣。楊氏提出神農計劃,提請建設格物院。高士廉卻也毫不避嫌,積極出錢出力,十分擁護。
曾有朝中之人在他入長安述職時諷刺他此舉是迎合蜀王,人蜀王也沒打他的錢,看不上他。
他神情淡定地回答:“神農計劃利國利民,格物院網羅天下人才,實在是大好事。我作爲益州侍中,爲什麼不支持?爲天下百姓好的事,作爲官員不該支持嗎?”
他神情坦蕩,諷刺他的那人頓時無言以對。
在衆人心中,高士廉就是這樣一個只會在百姓那裡樹立點所謂口碑的沒什麼本事的官員。就連皇上下令徹查先前蜀中一系列官員遇害的事,他也查得特別糟糕,沒半點眉目。後來,還是劍南道軍隊介入去查的。
“這樣一個人怎麼冷不防就參人一本?”衆大臣心中疑惑。
“大約參的只是劍南道軍中幾個涉事將領,蕭丞相莫要太過有心。”下朝的路上,因許多重臣都被叫去了甘露殿,只有蕭沒有被叫去,有人就安慰他。
蕭苦笑,走路也有些踉蹌,渾身冷汗涔涔。
“就是。高士廉那樣的人,涌不起什麼浪。”又有人安慰。
“別忘了,高家可也曾是皇族。”有人提醒。
衆人一陣沉默。是啊,人家高家也曾是皇族,也是大貴族呢。
衆人不再說話,魚貫而行,出了皇城,各回各家,各自細思今日這一變故到底意味着什麼。
普通的官員回家細思,其餘的重臣則都在甘露殿裡等着陛下的雷霆之怒。cad2();
魏徵的奏摺一扔,張嘉的證人一提。被留在甘露殿的幾位大臣才知曉高士廉不做則已,一做驚人。那一長串名單簡直就是把劍南道、山南道的軍中都要翻個徹底,這一次的貪污軍餉吃空頭的醜聞幾乎涉及了劍南道、山南道所有軍中官員。
“這,這徹查下,怕得山南道、劍南道都得徹底換了。”房玄齡開口。
“換,怎麼不換?這樣的人帶領的軍隊能好?”魏徵性子火爆。
“可涉及整個劍南道,還有山南道部分。這不是個小事。”房玄齡在考慮這件事的嚴重性。
李世民沉着一張臉,瞧着一言不發的長孫無忌,問:“輔機,你的意思呢?”
“臣還是避嫌比較好。”長孫無忌直言,“長孫家有人在劍南道軍中任職。”
“但說無妨,他們是他們。如今是說事。”李世民揮揮手。
長孫無忌這才說:“如今北地軍隊打了勝仗,而西北因吐谷渾時不時騷擾,加上吐蕃還時不時試探,西北軍也一直在苦苦迎戰。而作爲平安無險的劍難道、山南道卻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定是要徹查。否則,此事不足以向北地軍民交代。”
“朕也是這個意思。你們幾位呢?”李世民看向幾人。
杜如晦久病初愈,依舊被賜了座。他站起來,拱手道:“陛下,臣也覺得該徹查。但眼下不宜大張旗鼓地徹查,畢竟北地禍患未除。若是南方軍隊動盪,保不齊吃了啞巴虧的頡利會捲土重來,將剛剛收復的朔方又奪回去。”
“那克明你的意思是?”李世民坐直了身子,他心中其中已有盤算,此番正是個好機會。蕭氏一族猖獗太久了。
“徹查,暗中查。此番涉案人員名單並未公佈,除了在座各位,以及上報的高侍中,並未有旁人知曉涉事多少人。我們此番明面上先抓幾個主要人員,其餘人員待暗地裡徹查,由兵部直接處理。”杜如晦回答。
“老臣也正是此意。”房玄齡也說。
長孫無忌也點點頭,道:“臣也是這意思。”
“朕也覺着這法子妥帖。今日之事,事關重大,你們是肱骨之臣,知曉今日之事的重要,望莫要向旁人提起一個字。”李世民萬分威嚴。
衆人應了聲,李世民揮揮手,道:“你們幾位,我亦是信任的,這話也是給大家提個醒,莫要因自家涉事,就一時糊塗,泄露國家機密。cad3();”
他說着瞧了長孫無忌一眼,衆大臣又說應聲說斷然不敢泄露。
“行了,既然方案已出,兵部與吏部共同調查此事。另外,朕決定着令太子全面負責調查此事。”李世民驟然宣佈。
衆人皆驚訝,只有魏徵提出疑惑:“此事事關重大,太子到底年輕了點。”
“太子需要歷練,此事正好。再者,太子有太子太傅、太子府功曹,另外這事還有吏部與兵部。”李世民鐵了心要讓兒子歷練,爲太子立威。
衆大臣也是瞧出來,只有魏徵直言:“太子太傅年事已高,且是儒學者,軍中之事,未必全懂。至於太子府其餘人員,雖有才,但此事事關重大。臣以爲不妥。”
“太子太傅李綱確實年事已高,那即日起,玄成,你就入太子府成太子太師,好好教導太子吧。”李世民不由分說,就將魏徵塞入了東宮。
魏徵頓時懵了。這太子太師與太子太傅都是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家陛下將太子交到你手裡,讓你做太子太師,那是心實意的尊敬,但如今這事不對呀。他是在反對太子參與此事,怎麼就一下子被任命爲太子太師了?
“陛下,臣才疏學淺,恐難當大任。”魏徵還是硬着頭皮請辭。
李世民呵呵乾笑兩聲,道:“玄成呀,你這是說朕昏庸,不會用人麼?”
“臣惶恐,臣只怕教不好太子。”魏徵連忙跪下。
“你的才學,朕知曉,朝野上下都知曉。你一顆心無私,大唐纔可運轉。如今,太子正需要你這樣的人作爲指路明燈。此事,就此議定。今日,朕就讓太子來拜師。”李世民不容魏徵再反駁。
魏徵知曉此事自己不能推脫,就連方纔的反駁也不能繼續說了。不過,他還是不放心,跪地謝恩表了決心之後,又想到了補救的事,道:“陛下,臣如今承蒙陛下看得起成了太子太師,然臣還是不得不說如今劍南道軍中一案牽連甚廣,稍不注意就會讓益州乃至南方動盪,搞不好還會讓江淮也動盪。太子年少,又不曾親自帶兵,對軍中之事怕處理不當,而臣也非帶兵之人。如今,臣想斗膽,推薦一人也爲太子太師,專教授太子軍中之事。”
李世民聽聞此話,也覺得頗有道理。承乾經營日久,但也只是暗地裡,如果此番做得太出色,反而讓人起了疑心,讓那些牛鬼蛇神收斂了,還不好滅之。再者,他也想給承乾找個真正有才學的軍事人才作爲輔助也好,掩人耳目也罷,或者乾脆就是太子日後的勢力。
“臣推薦前日裡解甲歸田的秦叔寶秦將軍。”魏徵朗聲道。
甘露殿裡頓時鴉雀無聲。秦叔寶的問題很是複雜,他的解甲歸田也有被強迫的意味,就連他交出左屯衛軍也有李世民強迫與默許的意味在。這李世民好不容易讓秦叔寶解甲歸田,賓主皆大歡喜。這魏徵如今又要將他推薦回來,這還真是老糊塗了麼?
李世民聽聞這個名字,頓時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不過,他很清楚沒有比秦叔寶更好的人選了。論帶兵、用兵,朝野上下,秦叔寶不輸給任何人,就連以用兵如神出名的李靖也未必就比秦叔寶高明。論品行端正高潔,這朝中上下,怕也沒人與之能比肩。秦叔寶是清風朗月的人,心裡是家國天下。
承乾若得秦叔寶指點,定然是極好的。只是他這人太清風朗月,太家國天下,對於一個未來君王來說,還是有些許不合時宜。不過,如果是從前,李世民怕李承乾受秦叔寶影響太深。而如今,經過前些日子在東宮裡父子倆的促膝長談,他明白自己的長子並不是普通的少年人,而是經過了歷練的孩子,凡事有主見。因此,他並不怕李承乾被秦叔寶影響。再者,帝王權謀這方面,他會親自教他的。
“這倒是極好的,我亦聽聞大將軍身子大好。只是大將軍解甲歸田,怕此事得要得到大將軍首肯。”李世民點頭讚許。
“此事怕要陛下與太子親自走一趟了。”魏徵建議。
“甚好。此次軍中之事,朕也覺着該問問大將軍。”李世民說着,就命衆人都到各自的辦公地點去待命,不到下班時間不要隨意走動。
待大臣告退,甘露殿恢復平靜後,李世民起身踱步走了一會兒,才喊:“元寶。”
“在。”屏風後轉出一人,正是影衛元寶。
“你讓文英帶幾個人走一趟劍南道,不用出面,就暗地裡查看什麼情況。”李世民吩咐。
元寶領了命,隨後又停下腳步,問:“可否要動用益州的人?把高士廉也查一查?”
李世民也一愣,隨後蹙眉,道:“莫小宋也逍遙太久了,此番就讓文英秘密去益州,與莫小宋一道查一查高士廉。”
“是。”元寶轉入了屏風後,消失無蹤,只留下五月初的日光斜斜地照進來。
李世民站了片刻,將那奏摺以及秘密的證據貼身攜帶,爾後走到殿門口喚了內侍,前往東宮去。
內容更新後,請重新刷新頁面,即可獲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