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動員

未來要攻佔的土地至少在數千萬平方公里,需要的人口衆多,其實就算髮展內需,一樣需要大量的人口。

有實例表明,人口是一個國家工業的基礎,人口少於一百萬,就沒有工業革命的可能。人口少於一千萬,就沒有二次工業革命的可能。人口少於一億,就沒有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可能。

而且未來的發展,隨着分工越細,需要的人才越多,這需要的人口當然也越多。

未來人類要衝出太陽系,王鬥估計沒有百億千億人口,談也不要談。

此時漢人的生育能力很不錯,一家生個七八個純屬正常,但就是夭折率太高,就如王鬥他家,他母親鍾氏生了不下六個子女,然夭折得只剩王鬥一個獨子。

還有各種的疾病,也折磨着此時的民衆,特別是婦女,所以有必要發展女醫,培養婦科聖手。

王鬥在上面寫道:“科考時開設女醫科,女醫官品級待遇與男醫官相當。每縣均需設女醫館,專治婦人,爲免物議,男性止步。”

王鬥又寫道:“嚴禁溺嬰,違者以殺人罪論處,地方保長、鄉長,皆受處罰。”

他補充一句:“溺嬰者,父母皆罪,膝下幼子幼女一律沒收,由國家撫養。”

再看各地都護府未來可能達到的人口數量,王鬥微微皺眉,就算他在上面想了很多辦法措施,然相比內心需要的人口價位還是太少。

西方民衆故土難離觀念較輕,但他們殖民地往往受困於本國人口數量少,所以發展困難。中原倒是人口衆多,但卻受限於故土難離觀念,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不是到了實在活不下去,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到外。

而一個地方的人口數量不到一個地步,往往很難形成穩定的社會氛圍,使當地民衆產生紮根之念,難以穩住該地。便如一個縣只有千多人口的話,該縣往往慢慢會消亡死去。

他目光放在藩王那一檔,寫道:“神州境內禁止一切藩國封地,各藩王宗親可往都護府之國。許其自募人口兵力攻取之,封地依大縣論,五千平方公里止。積極主動者,上繳中央財賦可八折優惠。”

王鬥寫道:“敢有抗拒者,一律流放各都護府境。又,可令情報部暗中挑動若干藩王反亂,平亂後首者誅之,協從皆流放。治下人口,參與各府縣者,人口皆流放一半到都護府。”

王鬥平靜寫着,解決若干人口的問題,他細看各都護府攻掠方略。西征,盡誅沿途各國,各部落其高層、中層,毀滅其一切書籍,知識分子,抺殺其一切文化痕跡,這沒問題。

不過南略

他想了想,改寫道:“天竺文化特殊,數千年階層不動,可以白婆羅門、白剎帝利姿態臨之,不動其高層利益。藩王亦可多流放此地。”

他細細推敲未來各都護府發展後,人才將變得非常重要與珍貴,就算舊知識分子都將非常搶手。

他想了想,寫道:“可囤積大量犯官與舊文人,介時拍買。起拍價,秀才,五百銀圓起。舉人,五千銀圓起。進士,價格面議。十人起爲批發價,可八折優惠。”

確定完都護府諸事,王鬥審覈這一條內政,關於差役人賦,原本他打算攤丁入畝,最後細想後,決定將此全部取消。

賦,始於秦朝商鞅變法,也是一種人頭稅與勞役的說法,明時稱戶口鹽鈔銀,還有隨之附在丁口上的勞役。賦役,伴隨終身,不可避免,就算災年官府有時會免稅,但不會免賦。

就算你田地沒有,你成了流民,官府可能不會徵你的稅,但是你的賦仍然逃不了。

還有隨在上面的差役。

有明一代,差役非常的頻繁,役錢非常的繁雜,百姓苦不堪言。

這也是李闖提出“不當差,不納糧”的口號,爲什麼這麼有蠱惑力。

清時提出攤丁入畝,然只是攤,人頭稅與勞役負擔仍在,只不過由地主士紳負擔了一部分,有些稅種合併了。

王鬥認爲這種丁銀製與勞役制還是終結爲好,歷朝歷代皆有大量隱田,這好理解,士紳官商爲了逃避田稅使用各種手段隱瞞。然各代又有大量隱戶,這就是人頭稅與勞役的禍害了。

大量隱戶,對於國家規劃極爲不利,因爲不知道具體人口多少,就不好提出發展目標,這對經濟發展極爲不善。

免除人頭稅,免除勞役,初看可能對官府不利,因爲沒有百姓再出來白乾活,在各項工程的錢糧支出將大大提高增加,但事實從遠期來看利大於弊。

而且制度設計得好的話,官府支出的錢最終仍將回到官府。

因爲僱傭工人雖然支出錢了,但工人要吃喝,要花費,要娛樂,將會帶動大規模的第三產業發展,增強內需。

這內需增強了,自然會以稅收的形式迴轉一部分回官府,只是流轉一圈罷了,而且還促進了經濟循環,增強經濟活力。

僱傭工人,還可帶動大規模的就業,後世各國屢試不爽的妙招,若徵發勞役,則是大規模的增加不穩定因素。

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元至正年間的“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便是強徵勞役。若民夫都有發下足以餬口謀生的工錢,便是異族統治,暗傳謠諺者可能都會被民夫揪出來撕成碎片,因爲飯碗砸了。

後世百姓盼着基礎建設,希望家鄉能修橋補路,什麼高速高鐵都經過最好,但若這種基礎建設以大規模徵發百姓去白乾活試試看,楊廣就是最好的榜樣。

王鬥凝神良久,最終寫道:“田稅上,免除一切雜稅火耗加派。賦役,皆免!”

王鬥寫下這一句,代表未來他治下,從秦朝起實行了幾千年的賦役制度將在他手上終結。

就這短短的一句,未來將引起驚天動地的波瀾。

也就這短短的一句,王鬥將名垂青史,史書萬人傳揚,然搞不好,也有可能

王鬥若行此舉,就民間來說,不論士紳或是普通百姓,自然都是舉雙手雙腳支持贊成,因爲這是驚天動地的仁政。

普通百姓不用說,早苦賦役久矣,就算一些士紳豪族,可能一家有幾百口人,通過各種手段後只需交納十幾口人的丁銀與役錢,然不代表他們就樂意交這個錢了。

所以介時免除賦役,民間肯定是好評如潮,反對者便是來自官方。

因爲這意味着財政支出將大規模提高,事事都要僱人,有些窮困的地方官府手中沒錢怎麼辦?沒錢又不能徵勞百姓,那一些必要的工程都不能開工。

歷朝歷代在賦役上也最多是輕徭薄賦,因爲農業社會中,稅收大致就是這一些,甚至隨着皇朝的長久而減少,比如明朝,稅收最高時還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官府手上沒錢,又要辦事,就不可能不讓百姓完全不白乾活。

王鬥有他自己的撈錢手段,足以支付未來的工程費用,不過也不能一刀切,必須按地區,按步驟來。

王鬥寫下這短短的一句,他表情平靜,書寫也很平淡,然他知道,未來將會有多大的動靜。

其實在隱戶問題上,王鬥想了很多辦法,然他發覺任何手段都沒用,所謂的攤丁入畝一樣效果不顯,乾脆全免了。

接下來王鬥又審改幾條,如技校、數學人才的培養,科考的科目,海關的設立等等。

他最後看這一條,卻是關於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前提是農業革命,只有百姓溫飽,擁有更多的剩餘物資,纔會產生交換需求,誕生出巨大的市場。爲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生產型商人必須提高生產力,生產出海量的商品,源源不斷滿足人民的需求。當商品的需求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生產型商人就必須改進器械,發展更高技術,工業革命就誕生了。”

“所以前提是農業革命,若糧米不足,百姓飢寒交迫,就算強行發展工業,生產商品,然百姓購買力不足,只會造成生產過剩,形成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本質是百姓沒錢,內需不振”

王鬥注寫道:“商人本質是貪婪,無商不奸,當生產過剩時,他們寧願將商品倒入河水中也不願降價。所以解決經濟危機的唯一方法不是靠商人良心,而是提振內需,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有充足的銀錢來購買商品。”

王鬥寫道:“決定商品命運的唯一因素是市場。市場有內部市場與外部市場兩種,爲免經濟過於劇烈波動,不可過於依賴外部市場,發展內需,當擺在第一位。”

他寫道:“所以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以農田水利,基礎建設爲主,五年後基本消滅飢寒,人均國民年收入約十二到十五個銀圓,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第二個五年計劃後,強大的內需,加上外部征服土地的廣闊市場,就將有工業革命的可能。”

王鬥靠在椅上想了良久,他最後抽了口煙,將菸屁股熄滅在缸中,合上了書冊,將之放入抽屜中。

腳步聲響起,是護衛營主將鐘調陽輕輕的聲音:“大將軍。”

王鬥說道:“人都到齊了嗎?”

鐘調陽道:“不論文職武職,已盡數在大堂中等候。”

王鬥略略吸了口氣:“那走吧。”

他說道:“該開始了。”

他們走出公房,外面走廊上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護衛營戰士,他們個個穿着魚鱗鐵甲,一動不動的肅立,只在王鬥過來時,以無比崇敬的目光注視向他。

他們進入議事大堂內,王鬥轉過屏風時,就見堂中滿滿的身影,都護府的文官武將,濟濟一堂。他們輕聲說着話,聲音混雜着,似乎各種各樣的情緒在內中蔓延。

當王鬥身影出現時,他們皆盡看了過來,目光中滿是激動、興奮,還有緊張,很多人臉上甚至漲得通紅。

王鬥微笑走向他們,所有人都簇擁過來,他們激動的道:“大將軍。”

“大將軍。”

“大將軍。”

他們呼喚着,他們說話聲音越來越大,最後似乎匯成一片嗡嗡嗡的聲響。

王鬥含笑看着他們,他輕聲道:“都準備好了嗎?”

張貴吼道:“大將軍,一切準備就緒。”

溫方亮道:“大將軍,都準備好了。”

韓朝道:“大將軍,早已準備完畢。”

衆人道:“大將軍,都準備好了。”

笑容從臉上綻放,這一刻,王鬥心神有些恍惚,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他深吸一口氣,說道:“那麼,發佈吧,全民總動員!”^

第91章 火藥沒了第738章 磨坊第764章 進取第480章 輜重第487章 血肉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793章 驚歎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395章 雲集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535章 落下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77章 雙喜臨門第44章 變化第42章 修牆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774章 越急第769章 戰略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787章 動員第584章 鐵廠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576章 自刎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77章 雙喜臨門第779章 絕望第665章 發佈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764章 進取第735章 紅眼309章 觀聞第777章 刑具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119章 阿巴泰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736章 煉獄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559章 善後第26章 外柔內剛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551章 說服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444章 毒煙彈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792章 天下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58章 吃驚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558章 反響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668章 緩衝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552章 責問第647章 情報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04章 拷問第75章 新編第390章 伏擊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32章 出兵第772章 到了第28章 列隊第808章 拉開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743章 南門第63章 伏擊第176章 廢物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657章 宣統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468章 戰果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492章 攻下第198章 留守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
第91章 火藥沒了第738章 磨坊第764章 進取第480章 輜重第487章 血肉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793章 驚歎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395章 雲集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535章 落下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77章 雙喜臨門第44章 變化第42章 修牆第476章 魔盒打開(下)第774章 越急第769章 戰略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787章 動員第584章 鐵廠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576章 自刎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77章 雙喜臨門第779章 絕望第665章 發佈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764章 進取第735章 紅眼309章 觀聞第777章 刑具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234章 敵方的重視第119章 阿巴泰第435章 寧遠爭議(上)第736章 煉獄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上)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559章 善後第26章 外柔內剛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267章 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551章 說服第140章 贈女、知州有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444章 毒煙彈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792章 天下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126章 守法得當第18章 兼任屯堡官第58章 吃驚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攏第558章 反響第637章 慘烈惡戰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668章 緩衝第324章 降而復叛第552章 責問第647章 情報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346章 飛蝗、出征準備。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204章 拷問第75章 新編第390章 伏擊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32章 出兵第772章 到了第28章 列隊第808章 拉開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743章 南門第63章 伏擊第176章 廢物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657章 宣統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468章 戰果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492章 攻下第198章 留守第200章 清兵入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