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宋統殷

不過宋統殷的結局好一點,不像餘大成直接被錦衣衛押送京城,估計最好的結局也就是發配戍邊,嚴重的話甚至麼能和耿如杞一樣,直接被砍腦袋。

宋統殷給了個褫革聽勘的處罰,說白了就是剝奪冠服,革除功名,然後回家養老。

這樣的好處是,哪怕山西的事情變得更壞,也不至於加大處罰力度,比如流放或者斬首什麼的,但壞處卻是,以後基本上不肯能再入朝爲官了,沒有了功名,連做官的基礎都沒了。

對於宋統殷這個人,孔有德並不瞭解。

前世基本上沒聽說過這麼號人,也沒有見過他,對於他的爲人,能力,品性等等都一無所知,但他依舊決定放下手中的事情,親自去見見他。

不爲別的,就衝着他前山西巡撫的名頭,這就是他前幾天一直在思考的,那種值得他‘五顧茅廬’的人,總算是被他等到了。

現在戰事結束,登萊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機,然而孔有德手上卻沒有什麼可用之才,政事堂培養出來的學生還太少,而且都太年輕,經驗不足,難當大用。

孔有德已經讓李養性蒐集了一些情報,發現登萊兩府可用之人不少,但像張普成,吳康達這樣願意投效的並不多,比如寧海知州直接就自殺了也不願意投靠孔有德。

雖不說這些人能力都很強,但就算裡面有一部分堪當大用的,也足夠將萊州府快速開始戰後重建,以及根據孔有德的規劃,做出更爲合理的施政方陣。

孔有德也很清楚,這些基本上都是登萊兩地有一定地位的人,想讓他們爲自己做事還有一定的難度,畢竟你孔有德只是一個反賊,還是個粗鄙的武夫,有什麼資格號令我們,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離開登萊,但這都是權宜之計,就等着朝廷擊敗你這反賊的那一天呢。

如果來硬的,強迫他們做事也不是不行,但他們如果消極怠工,陽奉陰違,自己拿他們還真沒什麼好辦法,甚至都不一定能發現,那樣的話,還不如不要。

但缺人的問題,確是實實在在的。

現在,機會來了,如果能夠把宋統殷這尊大佛招攬過來,那麼號召力就很強了。

試想一下,連之前的山西巡撫,封疆大吏都願意投效他孔有德,那麼其他人也就會考慮考慮,這是不是一筆可行的投資。

畢竟現在天下大亂,關外的韃子,西北的流賊,造反的白蓮教,還有孔有德這種兵變的官軍,指不定啥時候就改天換日了,這北京城就要換主人了,這都是說不定的事情。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他們都懂,三國時期諸葛三兄弟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分侍劉備,孫權,曹操三家的做法,是這些大族屹立不倒的不二法寶,無論哪一家最終取得勝利,他們的家族都將延續下去。

如果宋統殷願意合作,也就意味着,他孔有德也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對象,肯定會有人效仿的。

而招攬宋統殷的計劃,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現在自己的實力不比當初了,孔有德還記得自己招攬李天經的時候,遇到的情況,無論怎麼說,李天經都在勸說他回頭是岸,壓根連他的話茬都不接。

雖然他看似一番好意,一直在勸誡自己回頭是岸,而且可以保自己無事,但孔有德知道,李天經純粹是看在老友孫元化的份上,不想因爲自己害了孫元化,要是沒有孫元化,他估計都不會冒險回吳橋縣城。

人家從心底就沒有考慮過要跟自己合作,說白了還是實力不行,現在想想,當初自己的勢力確實是弱,雖然他對歷史有一定的瞭解,但人家李天經可沒有預測未來的本事。

現在登萊二府穩穩的拿下了,招遠一戰消滅三萬明軍直接打出了名頭,現在又把來犯的倭寇砍了四五千,俘虜了三四千,實力得到了證明,有了足夠的資本了。

而且根據吳康泰的彙報,這個宋統殷貌似也存在這方面的意思,雖然沒有明說,但談吐之間,有那麼點意思。

畢竟他曾經是大明朝的封疆大吏,懂得官場的道理,沒有明說,但透露出這樣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待價而沽,同時也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前幾天,孔有德層嘮叨過缺人這個問題,所以吳康泰記在了心上,這次宋統殷有這各意思,他覺得自己拿不定主意,所以就請示孔有德了,還把自己的分析寫了出來,由孔有德拿主意。

至於宋統殷具體是怎麼想的,會不會答應合作,只有見了面才知道,所以孔有德才決定親自去見他,以示誠意。

半個時辰後,警衛營集結完畢,孔有德就帶着警衛營出發向西,奔赴即墨縣城。

現在登萊已經沒有可以威脅到孔有德的勢力了,帶一個警衛營足夠保證安全了,原本他還想乘船的,但想想還是算了,水師現在正在修整,而且在準備擴建的事情,暫時沒辦法行動,而且速度也快不了多少。

一路上,孔有德都在思考,宋統殷到底會不會接受他的邀請。

其實這個時候,宋統殷也在思慮這件事情,畢竟這關係着他的未來。

崇禎給他的處罰是褫革聽勘,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革去了功名,也就意味着他想要再做官都沒有機會了,他在官場確實也有一些朋友,同年,但現在位居高位的真沒有幾個,連入閣的都沒有。

也就是說,現在想讓崇禎皇帝改變主意,基本上是不可能了,他已經五十二了,熬不起了。

但他也不甘心,這一輩子就這麼當個富家翁,然後老死在家鄉,他還想一展胸中抱負。

那天晚上的宴席上,他和吳康泰的交流很多,各方各面都有,他隱約的表示有跟孔有德合作的想法,但沒有說出來,吳康泰雖然在他看來不夠聰慧,但能考上進士的人,也不至於聽不出來。

如果孔有德親自登門,他倒是可以考慮合作的問題。

說起來,他對自己的能力還是很有自信的,要是到他當初接任山西巡撫的時候,局面是何等的糜爛,最後還是他收拾的妥妥帖帖。

這事還得從三年前說起,崇禎二年十月,遼東的建奴入寇圍攻京畿,崇禎皇帝召天下兵馬進京勤王,三年年初,原山西巡撫耿如杞帶着山西總兵張鴻功,還有一衆山西兵馬趕赴京師。

結果仗是沒怎麼打,卻被兵部調來調去,兵部令守通州,明日調昌平,後天又調良鄉,而且糧草方面也根本沒有着落,等到他們自己帶的糧食吃完,朝廷還是沒有撥付糧草下來。

結果這些餓肚子的山西兵,自然不可能就這麼等着被餓死,於是就自己出去找吃的,作爲軍隊,而且手裡還有武器,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打劫周圍的百姓。

有了這樣的舉動,其他的山西兵自然效仿,於是整支上萬人的大軍,就化身賊寇,四處劫掠,而後嚷嚷着回山西,當然不會像來的時候那樣成建制,回去的路上也是一路走一路搶。

崇禎皇帝知道這件事情後,就直接把耿如杞和山西總兵張鴻功給逮捕了,一年後直接下令斬首。

雖然耿如杞和張鴻功被崇禎抓起來,可不代表事情就這麼結束了。

那些山西亂兵逃回山西的途中,也都漸漸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比造反輕不了多少,擔心事後被追究責任,很多都沒有選擇回到駐地,而是選擇佔山爲王,落草爲寇,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反正山西的山很多,中條山,太行山,呂梁山等等,多了去了。

而且山西雖不如山西受到的天災嚴重,但吃不飽飯的大有人在,以前山西的軍隊還算湊合,而且有邊軍在,就算有小股流民造反,也鬧不大,但有了這些亂兵之後,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沒多久,山西各地就爆發了流民起義,雖然規模沒有陝西那麼大,但這只是初期,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指不定會不會發展成陝西那樣。

崇禎自然也知道山西不能沒人管理,然後又派了一員大臣到山西,當時接任耿如杞的還不是他宋統殷,而是刑部右侍郎仙客謹。

仙客謹不是本人,得知山西的情況,就擔心一旦處理不好,把事情弄得更爲糟糕,指不定就要成爲第二個耿如杞,所以找藉口拖延時間,就是不去赴任。

對於山西的情況,崇禎根本沒有那麼多閒工夫去關心,安排了仙客謹去處理就沒怎麼關注了,畢竟韃子還在呢,當務之急是想把發把韃子趕跑,其他的事情都得靠後,所以仙客謹的拖延之發還是很管用的。

到了五月,皇太極帶着韃子主力出關去了,被韃子攻佔的遵化四城,也在孫承宗,馬世龍,張可大,楊肇基等文官武將的進攻下,成功被收復,京畿之地再一次恢復了平靜。

忙活完了這些事情,崇禎總算是能關注一下其他的事情了。

結果卻發現,仙客謹你這傢伙居然還在京城,我兩個多月前任命你爲山西巡撫,結果你賴在京城不去赴任是個什麼意思?

於是乎,仙客謹這個名義上當了兩個月的山西巡撫,直接被崇禎一擼到底,去職回家養老去了,而仙客謹也樂的清閒,至少沒有淪落到耿如杞那個下場,不做官就不官,總比命都丟了好。

同時,有關山西的情況也逐漸進入了崇禎的眼中,他發現山西的情況雖然沒有恢復到以前的樣子,但起碼沒有變的更糟,至少是把局面穩定住了,沒再繼續惡化。

後來一查,發現原山西按察使宋統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不過他只是個按察使,權利不夠大,沒辦法徹底解決山西的亂局,導致只能維持局面。

看到宋統殷能做到這個地步,崇禎很是滿意,直接提拔到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

對於這個職位,宋統殷自然是樂見其成的,而且他有信心做的更好,將山西治理的井井有條。

事實上他確實做到了,原本還是按察使的時候,他都能勉強穩住局勢,有了巡撫這個官身,手中的權利更大,能夠調用的資源更多,做起事來更加的得心應手。

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山西境內的造反流民,佔山爲王的亂兵,基本上都被壓下去了,至於北直隸的那些個亂兵,根本就不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不需要,也輪不到他去管。

隨着時間的推移,那麼小股的試圖進入山西的山西流寇,也都被打回去,或者招撫下來了,山西本地的造反勢力也越來越弱小,成效顯著。

如果事情繼續這麼下去就好了,宋統殷說不定還有機會入閣,然而變故還是出現了,這個變故來自陝西。

畢竟山西和陝西,中間就隔着一條黃河,亂了好幾年的陝西,要說對山西沒影響不是不可能的。

崇禎四年王嘉胤死,其後紫金樑王自用成爲了三十六營新的盟主,號爲三十六營,衆二十餘萬。

在山西,延綏巡撫洪承疇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而且這傢伙就是個屠夫,被其他的文官抓到還有機會活下來,被他抓到就是死路一條。

於是張獻忠羅汝纔等東都黃河,進入山西,拿下榆次、壽陽,崇禎震怒,直接把三邊總督楊鶴撤職查辦,由洪承疇繼任三邊總督。

於是洪承疇改楊鶴的“邊剿邊撫(誘降)”爲“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流寇。

流寇在陝西根本就混不下去了,然後就在王自用的帶領下,近二十萬流民度過黃河,進入山西和河南北部。

原本在宋統殷的指揮下,還能勉強抵擋張獻忠羅汝才,甚至還屢次擊敗他們,然而這二十多萬流寇進來之後,根本就不是他能夠抵擋的。

短短兩個月時間,就被攻破十餘座縣城,而且還殺掉了河東、太谷、義寧三個郡王,進攻太原,崇禎大怒,直接把宋統殷撤職了,要不是他前期確實幹得不錯,說不定就給下獄了。

第四十三章 錢都用來買田地了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676章 多爾袞是個懦夫地661章 撤軍第210章 賣隊友是明軍的傳統第219章 庸臣誤國第522章 徐家兄弟要離開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798章 潰敗第793章第130章 商議破城(第二更,還是求訂閱)第177章 皇權不下鄉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294章 守城戰真簡單第120章 初戰失利第771章 主動出擊第271章 兇殘的敵人第455章 尚可喜大戰耿仲明第290章 孔有德的真假都309章 局勢反轉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269章 爲了百姓第560章 彭曉冬第574章 滿載而歸!鄭芝龍!第396章 清繳行動順利結束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298章 槍騎兵第四十二章 山東巡撫餘大成第240章 技術突破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428章 大獲全勝第360章 過失殺傷人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426章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第258章 狙擊兵小隊的設想第522章 徐家兄弟要離開第442章 明軍終於來了第867章 輪番上陣第五十五章 明軍居然有生化武器第147章 船呢?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637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818章 不費一兵一卒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474章 震懾第240章 技術突破第272章 拿下萊陽城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595章 炸開城牆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394章 劉宇在玩火第306章 騎兵戰鬥結束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388章 實力足夠才行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780章 阿巴泰在等死第321章 大手筆第663章 對策第586章 演習,裁撤衛所第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一章 重獲新生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545章 你確定沒少說個十?第五十二章 頗有黑叔叔神韻的明軍第127章 正面突破第一章 重獲新生第796章 破防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483章 毛利小五郎第575章 該死的紅毛夷第336章 你們沒有其他的選擇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639章 血流成河第359章 大明律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670章 虎背熊腰第454章 追擊第461章 雙島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510章 敵人最後的據點第623章 擴充兵馬守濟南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794章 炮擊第194章 膛線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191章 三萬大軍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795章 炮戰第359章 大明律第367章 打劫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770章 騎兵對騎兵第199章 人多力量大第693章 爾虞我詐
第四十三章 錢都用來買田地了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676章 多爾袞是個懦夫地661章 撤軍第210章 賣隊友是明軍的傳統第219章 庸臣誤國第522章 徐家兄弟要離開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798章 潰敗第793章第130章 商議破城(第二更,還是求訂閱)第177章 皇權不下鄉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294章 守城戰真簡單第120章 初戰失利第771章 主動出擊第271章 兇殘的敵人第455章 尚可喜大戰耿仲明第290章 孔有德的真假都309章 局勢反轉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269章 爲了百姓第560章 彭曉冬第574章 滿載而歸!鄭芝龍!第396章 清繳行動順利結束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298章 槍騎兵第四十二章 山東巡撫餘大成第240章 技術突破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428章 大獲全勝第360章 過失殺傷人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426章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第258章 狙擊兵小隊的設想第522章 徐家兄弟要離開第442章 明軍終於來了第867章 輪番上陣第五十五章 明軍居然有生化武器第147章 船呢?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637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818章 不費一兵一卒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474章 震懾第240章 技術突破第272章 拿下萊陽城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595章 炸開城牆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394章 劉宇在玩火第306章 騎兵戰鬥結束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388章 實力足夠才行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780章 阿巴泰在等死第321章 大手筆第663章 對策第586章 演習,裁撤衛所第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一章 重獲新生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545章 你確定沒少說個十?第五十二章 頗有黑叔叔神韻的明軍第127章 正面突破第一章 重獲新生第796章 破防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483章 毛利小五郎第575章 該死的紅毛夷第336章 你們沒有其他的選擇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639章 血流成河第359章 大明律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670章 虎背熊腰第454章 追擊第461章 雙島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510章 敵人最後的據點第623章 擴充兵馬守濟南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794章 炮擊第194章 膛線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191章 三萬大軍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795章 炮戰第359章 大明律第367章 打劫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770章 騎兵對騎兵第199章 人多力量大第693章 爾虞我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