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

畢懋康仍然勸誡道“可你們如此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如果重新歸順朝廷,你們有如此強軍,就算有朝臣對你們不滿,恐怕也沒有那個人膽量做出不利舉動吧!”

孔有德毫不猶豫的潑冷水道“畢大人,雖然你現在賦閒在家,但也是在官場上馳騁數十年的人,對於官場的那些道道,怕是比我們清楚的多!不說別的,你一心想要重振南京京營,結果呢?我要是歸順,各種掣肘,分化,阻撓就會接踵而至,不消一年時間,天策軍就會名存實亡!”

“您老研製出自生銃至少也有兩年時間了,聽說也曾上書過,但並沒有被朝廷採納,到現在也就神機營裝備有幾千支,還是常延齡自掏腰包打造的!要不是他一心建功立業,估計連這幾千支都沒有吧!”

“當今陛下乃是賢德之君,即位之初便已雷霆手段消滅魏閹,掃平閹黨!如若陛下得知,必能一掃朝廷頑疾,中興大明之日可帶!”雖然還在試圖把孔有德拉回來,但他的聲音卻越來越小。

孔有德則樂呵呵的說道“可拉倒吧,這話說出來你自己都不信吧!崇禎或敗了就是個半大孩子,他能明白什麼事?毛帥當年功勞何其巨大,結果崇禎信任袁崇煥那個吹牛逼大過真本事的,導致毛帥被冤殺,又留下劉興治禍亂東江,我等也被迫出走登州!而後韃子沒有了牽制便入寇京師,整個北方亂成一團糟,他又遷怒於吹牛皮的袁崇煥,把袁崇煥給砍了!

還是靠着帝師孫承宗大人出山,勉強把這個爛攤子收拾掉了,結果大淩河一敗,帝師又被罷免!有些功勞恨不得把你捧到天上,稍微行事不利立馬降罪,輕則罷免,重則砍頭!這和耍脾氣的小孩子有什麼區別?”

一番話說得畢懋康啞口無言,因爲孔有德說的沒錯,這些都是事實,他想辯駁都無從下口。

經過一番審視,畢懋康又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既然你覺得重歸朝廷不可取,那麼你打算怎麼做?準備一路翻盤到底,做第二個努爾哈赤?”

“藩鎮!”孔有德吐出兩個字,然後又說道“我們可以重新歸順朝廷,但實際各項事務仍由我們自己做主!說白了就是明面上臣服朝廷,也聽從朝廷的調遣作戰,但作戰期間不受任何超過官員節制,而且登萊內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朝廷節制,全部由我一人決斷!

否則的話,讓我們重新回到以前那種當朝廷的狗,還不給骨頭吃的地步,就算我同意,底下的將士們也不可能同意!”

孔有德是有長遠謀劃的,同時也有了一些動搖,如果真的加入其中,按照孔有德對自己的態度,必定能夠得到相當大的權利,以供自己研究火器。

但同時他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如能如此,倒也不失爲一條出路,然而登萊二府的財政能否支持你繼續維持一支強軍?目前你可以靠戰場的繳獲,劫掠,總不可能成爲事實上的藩鎮之後,依舊如此吧?”

孔有德笑呵呵的說道“這可不是什麼大問題!我這次率軍南下,就是爲了解決財政問題來的!”

“現在我已在登州興建四處大鹽場,未來的一年時間,至少會把這個數字提升到十處,到時候每個月單單食鹽的收入至少就有五十萬兩!不過南直隸的鹽場,也就是揚州的大鹽商們,試圖利用官方的關係阻斷我的銷路,所以我就率軍直接突襲他們老巢,以後這大明的食鹽生意,我也能分上一大杯羹!”

“其次,還會有其他的幾項利潤更好的生意,還有登萊境內的稅收,隸屬於天策軍的大型農場,財政問題不在話下!”

聽到到這裡,畢懋康內心幾乎已經答應了。

這些都是他夢寐以求的條件啊,天策軍目前的情況可以說是相當好了,足夠富裕且獨立的財政,沒有各種勢力的掣肘,而且還有一支足夠強大軍隊作爲保障,如果想要集中力量辦一件事情,大有可爲啊。

想當初,爲了重振南京京營,他花費了那麼大的力氣,頂着重重阻撓推行大練兵,結果還是功虧一簣。

而天策軍不存在各種阻撓,而孔有德對火器又非常上心,如果答應加入其中,未來他的火器研究之路必定暢通無比。

而且,他還存在另外一個心思。

既然孔有德如此強大,那麼朝廷就算要剿滅他相當困難,即使不能成爲朝廷的肱股之臣,也斷不能成爲皇太極,王自用,高迎祥之類的人物。

大明的百姓,已經經不起折騰了,如果再加上孔有德這麼折騰,整個大明很可能分崩離析,到時候天下大亂,黎民蒼生又要經歷戰亂之苦了。

“老夫是個言而有信之人,既然剛纔與你打賭輸了,那麼你的條件老夫也就答應了!”

雖然已經被孔有德所折服,但畢懋康嘴上還是不願意承認,只是說履行賭約。

孔有德也看在眼裡,不過也不說破,心理也是一樂,這都六十多歲的人了,怎麼還這麼傲嬌。

其實,他之所以在擊潰振武營的騎兵之後,跟他說這麼一大通,就是爲了把這些事情講清楚,讓其心甘情願的答應,免得以後心生芥蒂。

“畢大人果然是開明之人,相信畢大人一定不會爲今天的選擇後悔的!”

“那你打算給老夫安排個什麼職位?”

“實不相瞞,除了您老之外,前任山西巡撫宋統殷前輩也加入了天策軍,現在就擔任着萊州知府一職!只要畢大人樂意,我能做主的任何職位畢大人都可挑選!”

聽到宋統殷居然也加入了天策軍,畢懋康是很吃驚的,當年他畢懋康擔任山東巡鹽御史的時候,宋統殷恰好是山東按察副使,雙方曾共事過一年。

算是對他比較瞭解,宋統殷給他的印象是治政能力出色,眼光非常毒辣,用人水平一流,但行軍打仗方面卻很一般,聽說是山西流寇爲禍甚重,接連攻陷縣州府城池,然後因此被朝廷罷免。

沒有想到,他居然也加入了天策軍,到時候一定要好好跟他探討一番。

“既然如此,那就將兵工廠交給老夫打理吧,治政方面有宋獻徵,老夫就不班門弄斧了,安心負責火器研發即可!”

得到畢懋康的肯定答覆之後,孔有德又下令召集各營百總以上級別的軍官,只要沒有戰鬥任務的,都要到這裡來集合。

當着下面將領的面,孔有德紅光滿面的說道“諸位,我來給大家在介紹一下!這個老者便是原南京兵部侍郎畢大人,現在他也願意加入我們天策軍了!畢大人精通火器之道,咱們用的燧發槍,天策軍都是在他老人家研製的自生銃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的!這次召集大家前來,就是讓大家都熟悉一番!”

聽到孔有德這麼一說,衆將領無不眼前一亮。

自家將軍是真有本事啊,一個月前把曾經的山西巡撫宋統殷,真正當過封疆大吏的人物納入麾下,成爲了萊州知府,現在纔來南京第二天,居然就把一個部堂級別的官員收羅過來了,真的是好本事啊。

同時,他們也對選擇跟着自家大人這條路,越來越認同,現在有了如此強大的實力,朝廷大員紛紛來投,改朝換代不是不可能啊,到時候他們好好幹,指不定也能撈到個爵位。

介紹完畢懋康之後,孔有德又挨個爲其介紹各級將領,這只是天策軍的一小部分將領,未來幾天大家都是要密切接觸的,可還是需要熟絡起來的。

剛開始畢懋康並沒有太過在意,各兵種的配置都很平常,他也只是記住了把總千總級別的將了,表現也很品嚐,微微拱手也就算是見過了,但當介紹到毛承福的時候,他才微微有些動容。

毛承福麾下的火銃騎兵火銃騎兵,他早就聽說過,招遠一戰關注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他。

本來他還以爲是戰敗明軍的託詞,但後來多方打探,確實有這麼一支犀利的火銃騎兵,他才確信此事。

現在見到正主了,自然是激動不已,對毛承福表現的很熱切,這讓毛承福有些摸不着頭腦,怎麼

孔有德看出來了,直接開口道“毛承福,趕緊的,畢大人要看槍騎兵表現,看看有沒有不開眼主動攻擊的敵人,給畢大人表演一番!”

“明白,原來畢大人是要看我們槍騎兵的表演啊,還請稍待片刻,我這就去準備!”毛承福也相當興奮地說道。

如果換做其他官員,哪怕是內閣大學士乃至北京六部的堂官們來了,他都不會這麼積極主動,但眼前的人是誰啊,畢懋康啊,自生銃的研發設計者。

如果沒有他,恐怕也就不會有天策槍的存在,那麼他的騎兵一營轉變爲槍騎兵營也就不太可能了,總不能帶着鳥銃騎馬作戰吧。

然而,畢懋康並不像之前那麼熱切了,反倒是有些不悅的說道“我看這表演就算了吧,老夫年紀大了,昨晚又一夜沒睡,經不起折騰了,現在只想好好地睡一覺!”

孔有德立馬就反應過來了,儘管他現在加入天策軍,但他的心理還沒來得及轉變過來,還是把自己當成大明朝廷的一員。

天策軍在他勉強吊打明軍,對於他來說就是當面打臉的性質,現在他肯定還是不能接受的,換做任何一個都不能接受,剛剛擊敗振武營騎兵那一戰,他是完全沒有料到,否則估計也不會來觀戰的。

孔有德也只能笑呵呵的說道“是我沒考慮周全,既然畢大人現在疲乏了,那就先去休息吧!”然後對黃桂中吩咐道“去給畢大人一家找個舒適的宅院,然後暫時先安頓下來!”

“屬下遵命!”

畢懋康並沒有推辭,便跟着黃桂中離開了。

看到他離開的身影,孔有德興奮的心情還是沒有平息下來。

現在有了畢懋康和宋統殷,一個民政方面的能人,一個專精火銃的大佬,孔有德現在更加迫切的想要得到孫元化和王徽的幫助。

他們一個對火炮專精,另外一個對於各種機械、經算頗有研究,如果他們能夠摒棄前嫌,加入天策軍,那麼未來一段時間,天策軍的發展將會走上一個快車道。

安頓好畢懋康之後,接下來便是逼迫南京的高層談判了。

現在天策軍只是攻破了外郭城的姚坊門,佔據了並不算大的一片區域,即使擊退明軍數十次的進攻,但並不能讓南京的高層們徹底感受到威脅,只有兵臨京師城下,或者明孝陵前,才能讓他們做到談判桌上。

這個時候,楚中天也帶着出戰的一百戰士回來了,還帶回來了大量的戰利品,還有幾個手上沒能逃走的俘虜。

這場戰鬥本就沒什麼懸念,參戰的戰士各個都是精銳,對付一幫老爺兵綽綽有餘,所以一個受傷的都沒有,又是一場完美的勝利。

根據對俘虜的初步審問,得知神機營從神策門運出來很多火炮,準備在騎兵的掩護下,對天策軍發動攻擊,孔有德就看上這批火炮了。

火炮這東西,他可從來不嫌多,既然神機營還這麼勇敢的出來用火炮野戰,不收下這些火炮他就不是孔有德了。

隨即,天策軍又動了起來,這一段時間的輪流休息,大部分戰士已經恢復到了最佳狀態,戰意高昂。

最先出擊的還是毛承福的槍騎兵,儘管沒有了畢懋康觀看,有些遺憾,但毛承福並沒有因此懈怠,準備再建新功。

很快,槍騎兵就與明軍交上火了,敵軍同樣是騎兵。

李虎所部騎兵被擊潰後,另外兩支騎兵也相繼抵達了,一支同樣隸屬於振武營,另外一支則是小校場營的,加起來有一千二百人,相比於毛承福這邊的不到三百人多出很多。

這次明軍帶頭不是什麼小角色,而是南和伯方一元,這裡面不單有營兵,還有一百多他家的私兵,比普通的明軍士兵強多了。

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368章 速戰速決第636章 戰鐵山第710章 飛起來了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511章 進攻險山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712章 將計就計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315章 弄不明白的事情第289章 爺孫局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九十七章 潰兵變山賊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863章 情況有點不對勁第708章 李琿的抉擇第443章 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第837章 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第408章 調兵遣將第823章 排隊槍斃第811章 蒙古諸部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239章 出戰前夕第212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679章 騎牆衝鋒第三章 適應新身份第168章 徐文儀的來歷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357章 案件第250章 戰局反轉第465章 打基礎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565章 打賭第360章 過失殺傷人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766章 風水輪流轉第252章 沒想到吧第649章 沒有誠意的談判第520章 壓着打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478章 水師的初戰第637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第237章 三萬敵軍第135章 銀子藏在哪弟688章 年終會議(下)第866章 決戰開始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757章 招降鄭芝龍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664章 瀋陽侯第379章 李九成全軍覆沒第204章 審訊第七十三章 徐爾默的自生銃第381章 腹背受敵第六十二章 苦難的農民第887章 攻陷南京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526章 總算是逮着條大魚了第463章 應對第499章 難道還有埋伏?第337章節 兇險如斯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871章 後金已成歷史第751章 火箭彈第783章 招降阿巴泰第288章 愚蠢的孫應龍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696章 稅警總隊第627章 投降第三十五章 紹興師爺第624章 風水輪流轉第101章 難民隊伍第166章 海商徐文儀第473章 戰艦命名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184章 白蓮督院第436章 勸降信第六十章 又一個孫元化的朋友第630章 引誘第729章 斷後路第六十八章 孔有德表示不背鍋第305章 固守待援第420章 聲東擊西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360章 過失殺傷人第269章 爲了百姓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706章 仁川登陸第211章 死戰第四十一章 招攬計劃失敗第626章 一場表演
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368章 速戰速決第636章 戰鐵山第710章 飛起來了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317章 還好不是營嘯第511章 進攻險山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712章 將計就計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315章 弄不明白的事情第289章 爺孫局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九十七章 潰兵變山賊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863章 情況有點不對勁第708章 李琿的抉擇第443章 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第837章 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第408章 調兵遣將第823章 排隊槍斃第811章 蒙古諸部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239章 出戰前夕第212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679章 騎牆衝鋒第三章 適應新身份第168章 徐文儀的來歷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357章 案件第250章 戰局反轉第465章 打基礎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565章 打賭第360章 過失殺傷人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766章 風水輪流轉第252章 沒想到吧第649章 沒有誠意的談判第520章 壓着打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478章 水師的初戰第637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第237章 三萬敵軍第135章 銀子藏在哪弟688章 年終會議(下)第866章 決戰開始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757章 招降鄭芝龍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664章 瀋陽侯第379章 李九成全軍覆沒第204章 審訊第七十三章 徐爾默的自生銃第381章 腹背受敵第六十二章 苦難的農民第887章 攻陷南京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526章 總算是逮着條大魚了第463章 應對第499章 難道還有埋伏?第337章節 兇險如斯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871章 後金已成歷史第751章 火箭彈第783章 招降阿巴泰第288章 愚蠢的孫應龍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696章 稅警總隊第627章 投降第三十五章 紹興師爺第624章 風水輪流轉第101章 難民隊伍第166章 海商徐文儀第473章 戰艦命名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184章 白蓮督院第436章 勸降信第六十章 又一個孫元化的朋友第630章 引誘第729章 斷後路第六十八章 孔有德表示不背鍋第305章 固守待援第420章 聲東擊西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360章 過失殺傷人第269章 爲了百姓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706章 仁川登陸第211章 死戰第四十一章 招攬計劃失敗第626章 一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