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逼近赫圖阿拉

此外,由鄭蘊,沈器遠,金尚憲,樸愷等人率領的朝鮮僕從軍,也配合東江軍團,不斷向後金髮動進攻。

李琿是靠着天策軍才重新上位的,對於天策軍就像是對待親爹一樣,這可是個向親爹表忠心的好機會,他怎麼可能放過。

這一次,李琿足足調動了6萬朝鮮兵馬,配合天策軍夾擊後金,而且還自備糧草,此外還很孝順的爲天策軍提供了三萬大軍半年所需糧草。

說起來,在十五年前,他也配合大明夾擊過後金,也就是薩爾滸之戰,只不過明軍敗得一塌糊塗,朝鮮的一萬多軍隊也全軍覆沒,導致他後來在大明和後金之間搖擺不定,得罪了朝鮮國內的鐵桿親明派,最後被推翻下臺。

但這一次,他卻沒有任何遲疑的站在天策軍一方,當初天策軍把他從江華島上放出來,然後助他迅速登上王位,到後來掃平金鎏等叛賊,遠征日本,到幾個月前大破後金,斬殺皇太極,天策軍滅掉韃子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他看的很清楚。

而且根據對天策軍崛起過程的瞭解,他早早就斷定了,天策軍將會取代大明,他也做好了準備,真到了那一天,朝鮮一定要第一時間俯首稱臣,向新朝效忠,當狗,也要當叫的最快,最響亮的那一條。

而負責領兵的鄭蘊,沈器遠,金尚憲等朝鮮官員,原本就對後金極爲仇視,現在能跟着天朝上國征討不臣,他們打心底支持。

在加入了對後金的戰事之後,朝鮮僕從軍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雖然單獨對上後金軍隊還是被打的節節敗退,但只要有天策軍在,他們就能在父親的庇護下,向韃子發動最爲猛烈的進攻。

天策軍在各條戰線上不斷髮動進攻,重創乃至消滅韃子兵馬的時候,鎮守赫圖阿拉的阿濟格現在是坐臥不安。

說起來,阿濟格雖然也是個暴脾氣,但不代表他有勇無謀,只不過是年幼的時候被努爾哈赤寵壞了,沒有遭受太多的磨難,容易發怒罷了。

當初被天策軍俘虜,後來他和一批同樣被俘的高層軍官逃出來,多爾袞說他是被天策軍故意放跑的他還有些不信,但事後冷靜下來,一回味,確實是這麼回事兒。

孔有德放了他增強多爾袞一系的勢力,又在追擊戰中針對代善一系的兵馬,削弱代善一系實力,爲的就是挑起兩派的內鬥,效果也確實達到了。

多爾袞成爲新的大汗,兩白旗吞併正藍旗後實力大增,但還沒等他們一站宏圖,大展拳腳,讓大金國重新崛起,天策軍便展開了全面進攻,從各條戰線不斷出擊,讓他們疲於應付。

而阿濟格,則被多爾袞委派到赫圖阿拉,也就是他們起家的地方,負責東南方向的全部防務,阻擋來自東江軍團的進攻。

原本阿濟格認爲,利用東南部蜿蜒曲折的山脈,還有險峻的關隘,阻擋天策軍的推進應該不算太難,但真的打起來後,他發現天策軍相比錦州之戰的時候,實力又增長了不少。

甚至就連那些朝鮮人,現在也都跟瘋狗一樣,跟在天策軍後面,跟大金軍拼死作戰,局面更是雪上加霜。

眼下,許爾顯率領的東江軍團第一第三師,外加兩萬朝鮮僕從軍,正在猛攻石灰窯堡,這是保衛赫圖阿拉的最後幾處要塞之一了。

若是石灰窯堡也丟了,後方三十里的阿里布達崗也丟了,赫圖阿拉就完全暴露在天策軍面前了,到時候天策軍便可以直接對赫圖阿拉發動進攻,所以阿濟格無論如何也要守住,不讓這些據點被天策軍攻克。

說起來,阿濟格對天策軍的這條進攻路線很是憤怒,這擺明了是瞧不起大金國啊。

仔細看去,這條路線完全就是薩爾滸之戰時,明軍東路大軍劉挺所部的行軍路線,從寬甸出發,沿着唯一一條還算通暢的道路前進,直撲赫圖阿拉,不光走的路線是一模一樣的,甚至還帶了不少朝鮮軍隊,完全就是薩爾滸之戰的翻版。

這就彷彿是在說,當初明軍這麼走,被你們給擊敗了,現在我們天策軍也這麼走,機會給你們,快來再擊敗我們一次啊。

這是赤裸裸的嘲諷啊,這阿濟格能忍?

而阿濟格的回答是,能。

他現在除了忍,當縮頭烏龜之外,別無他法,如果調集兵力跟天策軍硬碰硬,天策軍還求之不得呢。

現在他能做的,也就是利用沿途的關隘和地形地勢,節節抵抗,拖到天策軍後勤補給跟不上了,傷亡大了自己撤退,或者希望在其他幾路戰場出現轉機,能夠調集兵力來對付這些直撲赫圖阿拉的天策軍,就像薩爾滸之戰一樣。

石灰窯堡的戰鬥,已經開始兩天了,守軍的傷亡非常大,但也成功的遲了天策軍的推進,這讓阿濟格很滿意,但沒多久他就意識到情況不對了。

因爲他發現,天策軍似乎並不急於推進,反倒是穩紮穩打,不急不躁,從不做任何冒險的舉動,一旦情況不對,直接炮火轟炸,放佛炮彈不要錢一般。

事實正如阿濟格猜想的那樣,許爾顯一點都不着急,孔有德的命令是在三個月內攻下赫圖阿拉,這才過了不到一個月,完全可以慢慢來。

以往明軍主動出擊,貿然進攻招致慘敗,很多時候是信息不暢,缺乏溝通,或者是將領貪功冒進,導致慘敗。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往往是後勤壓力過大,逼迫得主將和指揮官不得不迅速出擊,速戰速決,否則糧草不濟,最後還是失敗。

就像註定不會再發生的鬆錦之戰,當時還一心效忠大明朝廷的洪承疇,也是想穩步推進,從寧遠一步步推進到錦州,救下祖大壽,但因爲糧草方面壓力大,朝廷不斷催促讓其迅速出兵,洪承疇才無奈的選擇出擊,然後被擊敗,錦州城內原本還能固守至少半年的祖大壽,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也只能選擇投降,導致明軍再無與韃子正面抗衡的能力。

天策軍卻截然不同,新的施政策略和暴力土改,以及在軍事手段保護下迅猛發展的商業,這一年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使得天策軍的可支配資源不亞於大明朝廷,又能通過海軍的運輸船,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鴨綠江邊的九連城,寬甸六堡,然後經由僱傭而來的朝鮮和漢人民夫,運送到前線。

許爾顯不急着打下石灰窯堡,就是想讓阿濟格不斷增兵,然後消滅韃子更多的有生力量,等到韃子都死的差不多了,這些城池唾手可得,反正現在有的是炮彈和火藥,慢慢炸就是。

阿濟格雖然不清楚許爾顯這麼惡毒的想法,但他也知道,長久的耗下去不是個辦法,但石灰窯堡又不得不守,拱手讓給天策軍的話,無疑是對士氣的巨大打擊。

這兩天來,鑲白旗的兵馬已經摺損了四百多人,重建的漢軍旗也損失了差不多三百多人,繼續這麼打下去的話,石灰窯堡的兵力撐不過十天。

但是,阿濟格並沒有任何辦法,現在只能在石灰窯堡固守,同時增加阿里布達崗和赫圖阿拉城的防禦,儘可能的拖延時間,他手頭的兵力也只有不足一萬三千人,能拖一時是一時。

阿濟格煩悶,多爾袞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當上大汗的喜悅心情,很快就伴隨着天策軍的全面進攻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無休無止的憂慮,聽到的消息都是哪哪又被攻破了,那個牛錄或者甲喇又在哪個地方被全殲了,整天考慮怎麼應對天策軍的進攻。

現在他才明白,去年皇太極力排衆議,不顧一衆大臣的反對,強行調集大金國近乎全部兵馬,大舉進攻錦州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瞭。

天策軍的實力,遠比錦州之戰時候展現的更爲強大,說起來,當初那一戰,是大金國戰勝天策軍最好的機會,可惜最後還是棋差一招,沒打贏天策軍。

天策軍的進攻纔開始一個月,但大金國的生存空間被壓縮了很多,南邊的東江軍團逼近赫圖阿拉,北邊的葉赫軍團,也奪取了葉赫東城,朝着清陽堡,威遠堡推進,距離瀋陽,已經不足四百里了。

葉赫軍團雖然是天策軍中火炮火銃裝備率最低的一支,但其佔據着絕對的人和和地利,比起其他幾個軍團,更加不好對付。

葉赫軍團組建初期,因爲爲了保持控制,其中有三分一的士兵,還有絕大部分的中基層軍官都是漢人,但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還有李泰這個葉赫貝勒的名聲,迅速招攬葉赫舊部,規模迅速擴大。

此外,海軍還不斷的同北方的部落展開貿易,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貨物,讓這些土著大開眼界,但自己又窮的很,辛辛苦苦狩獵而來的熊掌,貂皮,虎骨,虎皮等,又換不了太多的貨物,只能羨慕。

同時商隊由海軍突擊隊保護,他們搶都搶不了,於是李泰順勢便開始招兵工作。

向他們宣佈,只要加入天策軍,不但有軍餉,未來能進入南方生活,獲得戰功之後還有巨大的獎勵,那些他們很想要的貨物,都可以通過戰功來獲得,只要加入天策軍,成爲高富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根本不是夢。

於是,大量的野人女真部落青壯,加入天策軍,他們雖然正面作戰能力不行,但在這山高林密的大山區,對付韃子兵簡直是易如反掌,同時海軍也不斷的輸送武器彈藥補給,武裝他們。

尤其是那些火炮,更是讓不少部落驚爲天人,以爲是天神下凡,更加堅定了他們投靠天策軍的信心。

除了這些野人女真,苦夷島和蝦夷地的阿伊努人,也被大量收用,成爲葉赫軍團的有生力量,在韃子的北方大地上縱橫馳騁。

不過,李泰的開拓之旅並非是一帆風順,剛開始的時候順風順水,畢竟麾下一支經過多番大戰的老兵,又有數量衆多的火器,對付這些依附於韃子的海西女真部落易如反掌。

但隨着不斷深入,兵力被分散,皇太極又意識到了來自北方的時候威脅,雖然沒辦法集中兵力對付,但還是抽調了不少兵馬北上增援,而那些海西女真部落,雖然有不少仇視後金的,但畢竟在後金的統治下生活了十幾年,也沒多大膽量反抗後金的通知,所以奔着兩邊都不得罪的想法,兩面逢源,讓李泰頗爲惱火。

進入冬季之後,攻勢不得不暫緩下去而葉赫軍團開始迅速發展的時候,恰恰就是開春之後。

錦州之戰,天策軍大勝,韃子大敗,皇太極戰死,天策軍威望大增,那些原本在葉赫軍團與韃子之間搖擺的部落,直接倒向了天策軍,李泰的勢力迅速推進到了原本葉赫部的地盤,葉赫貝勒的大旗一拉,原本葉赫舊部分分來投。

而多爾袞和代善開始忙着善後,後來又開始爭奪權位,讓李泰的推進暢行無阻,對葉赫東城展開三個月的圍攻之後,這個原本葉赫部的都城,李泰的老家,重新回到李泰手中,海西女真四大部,外加其他數不清的大小部落,紛紛前來歸順,後金的北方領土,全部落入葉赫軍團之手。

休整一個月後,李泰率領葉赫軍團四個師,近五萬大軍,從葉赫東城啓程,向南進攻,準備沿着三萬衛,遼海衛,開原衛,鐵嶺衛,一路掃蕩沿途城池,堡壘,最後抵達瀋陽城下。

對於李泰是這支葉赫軍團,多爾袞也難以應付,若是在去年這個時候,最多調集三旗兵馬,就可完全將其擋住,現在已經是不可能了。

多爾袞很清楚,現在的天策軍,即使是全盛時期的大金國都難以正面抗衡,更何況是遭受重創,又經過內亂,孱弱不堪的大金國,最終被天策軍消滅,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罷了。

想要依靠自己自救,已經完全不可能了,多爾袞現在的希望,就在大明朝廷身上。

第738章 賭一把第151章 鹽場第十九章 定下計劃第64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35章 銀子藏在哪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802章 慘敗第730章 兩戰皆勝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539章 物理層面消滅他們第154章 揮師西征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355章 徐光啓第618章 扮豬吃老虎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825章 擲彈兵,前進第327章 焚燬糧草第359章 大明律九十六章 整編軍隊第167章 居然是劉香第491章 威海衛的建設第十七章 禍事不斷第326章 如入無人之境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255章 想要一個橋頭堡第249章 大事不妙第632章 軍議第二十八章 大明忠臣尚可喜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613章 臨陣反水第480章 上當了第732章 自信的阿部忠秋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467章 倭寇很可能是假的第527章 宋統殷第326章 如入無人之境第一百章 朱萬年送糧草第144章 一石二鳥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271章 兇殘的敵人第729章 斷後路第660章 四面受敵第352章 衛生條例第155章 餘大成抵達第605章 第一波交鋒第320章 槍戰第289章 不情願的吳安邦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335章 談判第123章 魏望侯投敵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三十五章 紹興師爺第645章 葉赫師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489章 軍紀嚴明的倭寇第180章 收穫徐文儀第731章 外籍軍團擴編第719章 殺了幕府人獻給大船人第644章 巴雅爾泰第522章 徐家兄弟要離開第738章 賭一把第864章 血戰第496章 暫時安全了第705章 征討不臣第239章 出戰前夕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六十一章 這是個作死少年?第120章 初戰失利第529章 範景文的憤怒第102章 悽慘的難民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579章 娶親的事兒得抓緊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328章 毛承福的預想第623章 擴充兵馬守濟南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790章 十六旗第794章 炮擊第446章 千軍萬馬一波流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894章 排隊槍斃第243章 殺光他們第178章 戰爭動員能力第266章 巧合?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303章 屢試不爽的戰術第804章 多鐸授首第411章 游擊戰十六字訣第685章 這話你自己信不?第十六章 王與謙之死第202章 第一個案子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376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785章 傾國之戰
第738章 賭一把第151章 鹽場第十九章 定下計劃第64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35章 銀子藏在哪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802章 慘敗第730章 兩戰皆勝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539章 物理層面消滅他們第154章 揮師西征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355章 徐光啓第618章 扮豬吃老虎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825章 擲彈兵,前進第327章 焚燬糧草第359章 大明律九十六章 整編軍隊第167章 居然是劉香第491章 威海衛的建設第十七章 禍事不斷第326章 如入無人之境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255章 想要一個橋頭堡第249章 大事不妙第632章 軍議第二十八章 大明忠臣尚可喜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613章 臨陣反水第480章 上當了第732章 自信的阿部忠秋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467章 倭寇很可能是假的第527章 宋統殷第326章 如入無人之境第一百章 朱萬年送糧草第144章 一石二鳥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271章 兇殘的敵人第729章 斷後路第660章 四面受敵第352章 衛生條例第155章 餘大成抵達第605章 第一波交鋒第320章 槍戰第289章 不情願的吳安邦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335章 談判第123章 魏望侯投敵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611章 流寇戰術第三十五章 紹興師爺第645章 葉赫師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489章 軍紀嚴明的倭寇第180章 收穫徐文儀第731章 外籍軍團擴編第719章 殺了幕府人獻給大船人第644章 巴雅爾泰第522章 徐家兄弟要離開第738章 賭一把第864章 血戰第496章 暫時安全了第705章 征討不臣第239章 出戰前夕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六十一章 這是個作死少年?第120章 初戰失利第529章 範景文的憤怒第102章 悽慘的難民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579章 娶親的事兒得抓緊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328章 毛承福的預想第623章 擴充兵馬守濟南第864章 梟雄會面第790章 十六旗第794章 炮擊第446章 千軍萬馬一波流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894章 排隊槍斃第243章 殺光他們第178章 戰爭動員能力第266章 巧合?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303章 屢試不爽的戰術第804章 多鐸授首第411章 游擊戰十六字訣第685章 這話你自己信不?第十六章 王與謙之死第202章 第一個案子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376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785章 傾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