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

在盧象升大肆打造攻城器械之際,這段時間,他卻收到許多令他十分沮喪的消息。

“盧大人,大同總兵王樸,說爲應對南面所來之各股流賊,以及北面的蒙古部落騷擾,其部精銳兵馬已然分守大同各地,故只能派出一小部分二線衛所部隊前來。”

“盧總督,山西總兵猛如虎,說山西各處官軍,正在全力搜剿張獻忠,羅汝才,混天王,過天星等部流賊,分兵乏術,實難有兵馬抽調。”

“盧總督,三邊總督洪承疇,已派總兵曹變蛟前來宣府,但其部剛剛剿匪完畢,兵卒相當疲憊,據曹總兵說,其部兵馬,可能要在一個多月後,方能趕至宣府。”

“盧大人,據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說,現在遼東各地,多有警訊,恐有滿蒙韃虜,乘勢入侵。爲防備周全,遼東各部兵力,已分派至各處邊堡嚴守,若要再派兵入關到宣府,怕是一時難於調濟。”

聽到這一系列讓人沮喪消息,盧象升心下大爲震驚。

他萬萬沒想到,在朝廷嚴令之下,這各地的官軍,竟皆是陽奉陰違,對征剿金湯城的諭令,能拖則拖,全不上心。

到現在爲止,這入剿金湯城之事,倒成了自已一個人的事情了。

一時間,盧象升有種深深的被愚弄的感覺。

呆坐房中的他,發出長長地一聲嘆息。“嗟乎,大明官軍一盤散沙,國家之勢如此傾頹,人心駁雜,屬向不一,憑盧某一人之力,豈可獨支矣。”

不過,盧象升感嘆歸感嘆,最終,自許爲明朝忠臣的他,還是兢兢業業地打造攻城器械,選練作戰兵馬,爲進攻金湯城,作好了各類準備。

崇禎十二年三月初二,盧象升統領2萬5千宣大兵馬,另有其弟盧象觀統領的後勤輔兵與民伕約3千人,浩浩蕩蕩前往金湯城而去。

征剿大軍一路前行,聲勢頗壯。但包括盧象升在內的全體軍兵,都沒有想到,他們從萬全都司出發時,金湯城中的唐軍,便對他們的行動了如指掌。

這是因爲,早在盧象升統軍出發前,便有潛藏在萬全都司的安全司密探,向金湯城飛鴿報信,傳達了盧象升率軍來襲的消息。

而且,除了安全司的密報外,那曾受過李嘯恩惠的宣府鎮龍門衛指揮使杜詩,亦已派其侄杜少如,急急趕往金湯城中報信。

收到密信的定北營營長段時棨和副營長劉文秀二人,立刻開始緊急密議卻敵之策。

“唉,想不到,我等駐守塞北之地,爲國守邊,朝廷竟要先拿我們開刀,實實令人可嘆。”段時棨連聲感嘆。

“哼,朝廷以爲,我唐軍定北營,孤守塞外,外無援兵,定是個可以一口吞下的軟柿子,卻不知,他們是徹底地打錯了算盤!”劉文秀臉上劃過一道狠色,心下亦是十分感慨。

原是張獻忠四大義子之一的劉文秀,早先爲流寇時,與明朝官軍多次廝殺,隨後,在鐵龍城被李嘯收伏後,劉文秀以爲,已成爲大明官軍的自已,當是再不會與明軍發生戰鬥衝突了。

但他卻萬萬沒想到,竟有這麼一天,一直忠心爲國效力的李嘯軍兵,會被朝廷認定爲叛賊並派兵討伐,而自已,則又不得不,再度與明軍重新作戰。

這運數窮奇,豈可道哉。

“我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多有地利之便,又是以逸待勞之勢。要破盧象升遠來之敵,當非難事。只是,本將所顧慮者,乃是李大人所傳之諭令也。”段時棨臉上泛起一絲苦笑。

劉文秀亦是眉頭皺起:“是啊,李大人在飛鴿傳信中交代,要咱們努力擊潰入犯之明軍,但又說,要儘量減少殺傷,任其逃散。尤其是盧象升本人,要咱們一定不能害其性命。這樣打仗的話,卻是讓人畏首畏尾得緊。”

段時棨嘆道:“李大人心地仁善,頗念舊恩。這盧象升,也算是李大人的老領導了,故李大人刻意想放其一馬,倒亦是人之常情。只是咱們這樣打起仗來,可就顧慮頗多了。”

段時棨頓了下,眼中卻有一道精光閃過:“不過,依本將看來,這仗麼,只要精細些,還是可以打的。也許,我軍可以用點到爲止的方式,陷敵於必敗之局,從而逼盧象升向我軍投降。”

劉文秀雙眼一亮:”哦,段營長果有高計?在下願聞其詳。”

段時棨微笑着,靠近劉文秀,話語低低,卻聽得劉文秀不住點頭,最終臉上露出燦爛笑容。

。。。。。。

三月間,塞北的天氣,說變就變。

剛剛還是陽光萬里,碧天如洗的晴好氣候,隨着連綿的狂風颳過,頓是飛沙走石,黃塵萬里,摭天敝日,天地之間一片混沌,不過數尺之外,便是再難看清了。

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讓一路北行的盧象升大軍,行進相當困難,整個軍伍的前行速度,大幅放緩。各部軍兵間,聯繫亦是鬆散無力。

在行近金湯城後,盧象升擺開陣勢,將全軍分爲左中右三軍,其中左右兩翼各五千軍兵,由南山永寧參將毛鑌統領左翼,由宣府鎮副將楊國柱統領右翼,而盧象升自已,獨統一萬五千人的中軍。

被盧象升安排的左翼的永寧參將毛鑌,瘦長尖刻的臉上,滿是苦不堪言的表情。用一塊毛布捂住鼻子以擋沙塵的他,嘴裡不乾不淨地罵着。

“奶奶的,這鬼天氣,打個甚仗嘛。這盧建鬥也真是,爲向朝廷邀功,這樣惡劣的天氣裡,還要催逼着老子去打那個狗入的李嘯,實實勒掯可惡得很!”

毛鑌一邊嘴裡嘟囔地罵着,心下卻不覺想起當日,崇禎九年清軍第三次入關時,自已曾在宣府鎮懷來衛城駐守的情景。

他清楚地記得,自已當時與敗逃而回的龍門衛指揮使杜詩,正在城上城下的爭吵內訌,幾乎就要打起來之際,這個李嘯,正好率部前來,並將杜詩殘部帶走,同往京師而去,從而免卻了一場近在眉睫的爭鬥與廝殺。

隨後,看到李嘯率着金狼營那些盔甲精良,士氣昂揚的軍伍,從懷來衛城下列隊整齊行過時,毛鑌就感覺,這個時爲赤鳳總兵的李嘯,絕不是個普通人物。

後來,毛鑌又聽到,李嘯僅在數個時辰內,便攻下了京西重鎮鎮邊城所,復將那鎮邊城所的韃將譚泰,剖心挖肝再分屍而食的消息後,更是深深震驚於此人的勇悍殘暴,與其部軍兵的超卓戰力。

當時,毛鑌就在心下認定,李嘯這樣殘暴能戰的傢伙,自已絕對要少惹他爲妙。不然,僅憑自已那些渙散無用,訓練不勤,除了吃喝嫖賭外一無所能的軍兵,只怕給李嘯塞牙縫都不夠。

所以,這次被盧象升徵發其部,前去攻打李嘯的金湯城時,毛鑌心下大懼,對這次軍事行動十分牴觸。只不過,畏於軍令難違,纔不得不硬着頭皮率軍前往。

但是,毛鑌卻在心下,暗暗決定,此戰中,自已只可隨大流而動,決不衝陣在前,去爲那盧象升火中取粟,從而傻乎乎地自損實力,與那精銳非常武裝到牙齒的唐軍血拼。並且,只要自已部下損失稍大,便要立即回撤,退回永寧,決不把自已的寶貴兵力,折損在這塞北荒僻之地。

只是,在一片呼嘯的風聲中,毛鑌忽然聽得,前見似乎有隱隱的馬蹄聲傳來。只不過,因爲沙塵太大,看不清所來者,究竟有多少兵馬。

毛鑌正猶疑間,耳邊的馬蹄聲卻是越來越響,直至有如爆豆一般,隆隆如雷而來。

“參將大人,前面來的正是反叛的唐軍騎兵!其勢怕有二千之衆!”一名眼尖的親衛隨從,聲音惶懼地手指前方。

“啊!”毛鑌一把扯掉臉上的包布,一張瘦長臉上,滿是驚懼之情。“唐,唐軍竟來得這般快?!”

“快,快打出令旗,向中軍緊急求援!說有狗入的唐軍趁風沙大起,主攻本將之左翼,請盧總督速速派兵來救!”毛鑌厲聲大吼。

只不過,在這樣狂風呼嘯,沙塵瀰漫的天氣裡,毛鑌發出的旗語信號,以及吹奏的海螺號,根本毫無作用。

毛鑌驚恐地看到,從漫天的黃塵中,600名人馬皆披着厚實鋼製鎧甲的的唐軍重騎兵,擺成有如一把黑色鋼刃一般的楔形戰陣,馬蹄動地向自已的軍陣集羣衝鋒而來。

毛鑌很快又注意到,在這重騎兵之後,還跟着兩部輕騎,一部皆着棉甲,手持騎槍,倒與普通的哨騎差不多。而另一部騎兵,則讓毛鑌目瞪口呆,因爲他看到,這部凌厲殺來的唐軍騎兵,竟然穿着清軍正黃旗部的鎧甲!

唐軍騎兵集羣衝鋒,聲勢極其雄壯,紛飛的馬腿,有如無數根鼓棰,擂響曠茫大地,地上揚起的沙塵,與漫天飛舞的塵沙彷彿融爲一體。這些凌厲殺出的唐軍騎兵,倒有如一隻多腿的黑色鋼鐵怪獸一般,吼叫着向它的獵物狂衝而去。

在這樣沙塵漫天的環境下,還能這般熟練的配合作戰,可見這些唐軍的陣戰熟練程度。毛鑌迅速想到,這些唐軍騎兵,平日的訓練一定極其刻苦嚴厲,並且定是曾在這樣的惡劣天氣中反覆訓練過,才能在這樣惡劣的氣候環境裡,幾乎不受影響地進行攻擊作戰。

“撤!快撤!”

眼見得這些有如從地獄中殺出的魔鬼一般的唐軍騎兵,狂飆突進地向自已軍陣衝來,毛鑌縱聲狂吼,率先拔轉馬頭,轉身後逃。

來不及了。

在人馬俱着鋼製重甲,合重達530公斤以上的玄虎重甲騎兵,已然全力加速的情況下,擺出楔形戰陣集羣衝鋒的重甲玄虎騎,其衝擊力達到了近乎恐怖的狀態。

僅在瞬間,楔形突擊的唐軍玄虎重騎,就有如一把尖利熾熱的刀刃,從猝不及防的毛鑌部中直切而入。立刻如刀切黃油一般,將整個主將逃跑混亂不堪的明軍左翼軍陣,從中間撕成兩半,迅疾衝開了一條寬闊的血路,透陣而出!

毛鑌部的左翼,被一擊而潰。

無數的毛鑌部軍兵,哀嚎着,慘叫着,紛紛棄了刀劍,四下潰逃而去。而此時,顧頭不顧腚逃走的主將毛鑌,早行跑得不見蹤影。

不過,親率全體騎兵衝陣的定北營副營長劉文秀,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們狼奔豚突,四散而逃,卻並不派兵追殺。

雖然,這些傢伙,與自已已成仇敵,但再怎麼說,也還是曾經的戰友,真要對這些人下死手,李嘯不答應,劉文秀自已,也過不了心理那一關。

劉文秀稍勢整頓兵馬後,復冷冷下令:“全體騎兵聽令!按原先計劃,趁敵軍尚未反應過來,直攻敵軍後部輜重部隊!”

“得令!”

一衆騎兵大聲狂吼,隨及跟着劉文秀,拔馬直衝後面因爲前部突發戰鬥,此時正是一片驚慌混亂的明軍後勤部隊。

“速速整隊,不得慌亂!”

正揮舞着腰刀,喝令一衆輔兵與民伕不得散亂的後勤主將,盧象升的二弟盧象觀,猛地聽到,自已的軍陣前部,正傳來了越來越響的隆隆馬蹄聲。

他驚愕望去,只見漫天黃沙中,一衆打着一面極其闊大又鮮紅耀眼的“唐”字軍旗的悍銳重甲騎兵,已有如一股黑色的狂暴旋風一般,凌厲殺至。

“快跑啊,唐軍打過來了啦!”

不知是誰發出一聲喊,底下那好不容易纔稍微平靜點的輔兵與民伕,竟在唐軍離自已還有近百步之遙時,便棄了糧草軍械,轟然而散,再不可復遏。

“不許跑,不許跑,你們這些混蛋,快給本官站住!你們聽到了沒有!”

望着四下潰散的輔兵與民伕,手持腰刀的盧象觀,頓足長嘆,怒罵不休。

只不過,就在這時,一陣悶雷般襲來的馬蹄聲,徹底蓋過了盧象觀的喊叫。

“敵將,哪裡逃!”

聽到身後一聲震耳的喝喊,盧象觀驚恐回頭,卻見一名頭戴六瓣鳳翅銀纓亮盔,身着耀目光亮精鋼鎧甲,騎着一匹渾身上下如霜雪般潔白的雄駿白馬的年青將領,正挺槍躍馬,向自已直衝而來。

這名青年小將,便是定北營副營長,劉文秀。

“當!”

一聲脆響,劉文秀手中鋼槍一拔,一把將盧象觀手中腰刀磕飛。隨即縱馬一衝,狼腰下探,猿臂輕舒,竟一把抓住盧象觀腰帶,將正踉蹌倒地的他,騰空抓起。

“哈哈,敵將已被本將所擒,爾等還不早降!”

劉文秀一把將手舞足蹈的盧象觀,夾在臂下,隨即衝着一衆發愣是的盧象觀親隨護衛,縱聲大喝。

見得主將已擒,一衆護衛再無戰心,紛紛棄了刀劍,跪地乞降。

見自已一路衝擊,連破敵軍左翼與後勤部隊,劉文秀心下喜悅非常。隨即,他留下全部的飛鷂子輕騎,負責看守大批繳獲的糧草輜重以及明軍俘虜。然後,劉文秀一聲令下,又率領全體的玄虎重騎與滿州騎兵,呼嘯着嚮明軍右翼的楊國柱部,急衝而去!

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一章 穿越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十章 門第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
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一章 穿越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十章 門第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