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

緬王莽達的擔憂,應該說是很有道理的。

自朱由榔逃緬到現在,那李嘯手下的唐軍在滇西一帶,可謂勢若破竹,無可抵擋。任何敢於與唐軍作對的當地勢力,無論是弘光僞朝的殘部,還是那些不長眼的當地土司,幾乎皆被唐軍一鼓盪滅。

這樣厲害的對手,如果在將來萬一真成爲了緬甸的敵人,莽達自是希望,手中能有更多的牌面,去與唐軍抗衡。故而,現在那實階城親漂辛定居的桂王朱由榔等人,當是將來可挾制唐軍的一張重要紙牌,當然要將他們牢牢掌控。

而唐軍自破永昌城以來,兵勢極盛,所向披靡,故其餘的滇西土司都明白,這雲南之地,已是徹底變天。從今之後,這塊彩雲之南的土地,已然就要被徹底納入唐軍治下。

於是,滇西的土司,也與滇中一樣,紛紛派出人員,去向唐軍獻降歸附,承認唐軍在雲南當地,擁有無可爭議的統治權。

這其中,自然也有那曾經大力協助桂王朱由榔出逃的盞達土司。

就在朱由榔從盞達土司寨樓逃走後八天,盞達土司刀思洪祚派出妻子白氏爲代表,前去永昌城向唐軍獻降,請求效忠歸附。

刀思洪祚認爲,現在的朱由榔,應該已在緬甸正式定居了,他現在向唐軍請求歸順,再無任何心理阻礙與牽掛。

當然,白氏到永昌城請求歸附時,自是將桂王朱由榔一行人已從盞達土司逃往緬甸的消息,盡皆告訴了唐軍主將黃得功。

聽到朱由榔等人已逃往緬甸,黃得功不覺落出了十分惋惜的神情。

沒想到,這傢伙逃得這麼快,被自已一路從貴州攆到雲南,從昆明追到永昌,卻還是腳底抹油,從盞達土司處出境逃往了緬甸。

這麼一條大魚,就這樣讓他在自已的一路追捕下逃走,實是可惜。

不過,他這般神情,僅僅只是一閃現,便迅速地從臉上消失了。黃得功轉而以頗爲熱情的態度,歡迎盞達土司前來歸順效忠。

隨後,他擺出豐盛宴席,款待白氏一行人。賓主雙方,一時間極盡歡洽。白氏離開時,唐軍便象對待其他土司一樣,派出一正一副兩名文官與數十人的衛隊,與白氏一道返回盞達土司。

這些文官與衛隊,便是唐軍秘密控制各地土司的手段。

雖然他們不會直接參與當地土司的具體管理工作,卻是可以隨時將所在土司的動靜,以飛鴿傳信的方式,向唐軍及時彙報。唐軍這般做法,讓那些尚是心懷不軌的土司,不得不收斂心思與行動,不敢在表面上,作出對唐軍有任何反叛違抗的舉動。

白氏等人一離開,黃得功立即以飛鴿傳信的方式,向遠在南京城的李嘯,稟報朱由榔一行人已逃往緬甸的消息。

李嘯收到來信,一時間,也不禁陷入沉思。

他來自現代,前世讀過明史,自是知道,那桂王朱由榔,在逃往緬甸後,等待他們的最終是多麼悲慘的命運。

這位在真實歷史上的永曆皇帝朱由榔,東躲西藏,無法安身,雖逃往緬鑼鼓,卻又最終被吳三桂押回國中,且將其縊殺於昆明城外蓖子坡,結束了可憐而悲慘的一生。

這位真正歷史上可憐的明代末帝,他在自已穿越而的這一世裡,只怕也未必有更好的結局在等待着他吧。

李嘯在想,也許,受到朱由榔等人入緬的刺激,那向來心懷軌的緬甸卑明王莽白,也就是莽達的親弟弟,也極可能要提前造反叛變了。

這可真是蝴蝶效應般的聯動。

如果莽白叛變成功,朱由榔一行人,也許會遭到比前世咒水之難還要殘酷的打擊與磨難,更有可悲的是,他們有就此命喪莽白刀下的可能。

那麼,朱由榔等人若是最終命喪緬甸,那對自已來說,又到底意味着什麼呢?

李嘯久久思慮,最終,他的嘴角,卻泛起了一絲微笑。

他認爲,朱由榔等人逃往緬甸,對於自已來說,其實更是一個極好契機。

如果將來,那篡位成功的莽白,將對朱由榔下手,那麼自已將可以緬甸無禮,竟敢私斬我大明藩王這個再冠冕堂皇不過的理由,向緬甸正式宣戰,派兵攻滅其國,從而將中國勢力,正式引入這西南藩國重地。

從古至今,中華帝國的各個政權,還從未征服過緬甸地區,這塊連接印度洋的西南重地,成了在農業時代的中華帝國擴張的極限。

就算在明朝,也只能在緬甸與本國的交界之處,設立一些宣慰司羈麼司之類實有似無的行政機構,對緬甸時局,其實並無太大影響。

那麼,現在的自已,也只能僅僅滿足於和明朝一樣的統治範圍嗎?

當然不能!

我的目標,是要讓唐軍的兵鋒,打通通往印度洋東岸的重要通道!是要將緬甸這個地理位置與各類資源皆極其豐富的西南藩國,全部納入自已的治下,自此成爲中華帝國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計若成,中華帝國將成爲地跨兩洋的宏大國度,這般壯闊遠景,就算花費再多的錢財與人命,都在所不惜!

思慮既定,李嘯立刻給黃得功回信。在信中他叮囑黃得功,接下來要密切關注緬甸局勢關化,只要緬甸一有異動,立即稟報。

另外,李嘯要求他,在緬甸局勢尚是平穩之際,要迅速掃平滇西,然後前往滇東,掃滅當地的弘光僞朝殘餘勢力以及不服唐軍統治的當地土司。

待到滇東平靜,整個雲南盡歸於唐軍統治後,黃得功部要立即出兵前往桂西,與唐軍第二鎮兵馬一道,東西夾擊,把廣西當地的弘光僞朝勢力,全部消滅。

李嘯此令一發,黃得功收到消息,立即加快速了平定滇西的速度,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他迅速平定整個滇西,遂又揮師進軍滇東。

唐軍挾平定滇中與滇西的餘威,進軍弘光僞朝勢力更加薄弱的滇東,自是愈發勢不可擋。兵鋒所向,敵軍向乎望風歸降,連一個敢對對戰的對手都沒有。

倒是當地那些土司,尚有不明形勢者負隅頑抗,稍微拖住了唐軍一統滇東的步伐。只不過,這些滇東的土司勢力,無論是兵力還是部落人口,比滇中與滇西規模皆是要小得多,故對唐軍造成的阻力十分有限。這些反抗的當地土司,基本都是稍微抵擋一陣,便被唐軍迅速消滅,其全族老小,皆被唐軍全部發配海外。

在唐軍在滇東一路凱歌高奏之際,桂西的弘光僞朝殘餘勢再也坐不住了,他們的告急文書,向雪片一般,通過南邊尚未封鎖的海路,迅速地傳遞到了弘光朝廷的首都福州。

弘光朝廷實際掌權者鄭芝龍,見到這些來信,不由得眉頭大皺,心頭更是十分不安。他略想了想,便讓其大弟鄭鴻逵,三弟鄭芝豹,還有其子鄭成功,一道來廳中議事。

至於那個弘光僞朝的監國朱由崧,到了現在,已完全被鄭芝龍徹底架空,成了一個徹底無用的傀儡。

因爲現在弘光僞朝治下,基本只剩鄭芝龍所掌控的福建廣東兩地,故鄭芝龍對朱由崧愈發輕視與冷淡,基本上政令俱由已出,朱由崧連一個橡皮圖章的作用,都完全喪失了。

故而,這樣的軍情會議,鄭芝龍根本就沒想過要向朱由崧去作請示,而是直接繞過他,自行在自家府邸開會解決。

聽到大哥傳令,鄭鴻逵,鄭芝豹,以其子鄭成功,皆來快速來到其客廳,一起議事。

鄭成功是鄭芝龍的長子,時年二十四歲,生得威武雄健,俊逸非凡,鄭芝龍在心下,亦暗自認爲他就是未來的鄭家家主。往日沒事時,皆帶着身邊,以期言傳身教,讓其儘快能擔事成熟。

故而,這商議對何應對桂西求援一事,那原本去港口監察海船打造的鄭成功,亦被喚來參加會議。

各人入得廳來,鄭芝龍將那些桂西的求援信件,給各人傳看了一番,又向各人簡述了一番時局後,便憂心忡忡地問道:“各位,現在唐軍已然平定貴州與雲南,估計接下來,必定會從東西兩面,一道夾擊廣西本部,這樣一來,只怕桂西桂中等地,俱是難保啊。各位現在有何高見,儘可一述。”

鄭芝龍此話一完,脾氣最爲暴躁的鄭芝豹立即大聲嚷道:“奶奶的!狗入的唐軍欺人太甚!再不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他們以爲我們鄭家軍全是吃素的呢!大哥,以俺來看,需得立即調集大軍,去給那狗入的唐軍一個迎頭猛揍!”

鄭芝豹一語說完,鄭芝龍眉頭緊皺,鄭鴻逵亦捋須不語,而鄭成功則是冷笑着回了一句:“那依三叔看來,我軍去該如何猛揍唐軍呢?”

鄭芝豹斜了他一眼,又大聲道:“以俺看來,要是痛快點,就徑自發兵,往西直攻那駐守廣西東境的唐軍第二鎮兵馬,先把這般狗入的給全部滅了,再進兵雲南貴州。若是要迂迴些,就派出大船,運載大軍,從廣西南邊海岸登陸,給那唐軍第二鎮兵馬來個後側包夾,也能滅了這般狗入的。總之,就是要先把那唐軍第二鎮兵馬,給全部就地消滅!”

鄭芝豹大聲說完,環視衆人,卻發現衆中皆未在看自已,彷彿自已剛纔所說的話語,不過僅是一場玩笑一般。

鄭芝豹急了,他衝着鄭芝龍大聲喊道:“大哥,你們怎麼都不說話?!難道小弟說得不對麼?唐軍現在如此猖獗,若不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如何可遏制住他們的發展勢頭,如何可救得桂西現在這般危局!”

鄭芝豹氣吼吼地說完,鄭貴龍卻依然沉默不語,鄭鴻逵與鄭成功二人,亦是皆不吭聲。

鄭芝豹見衆人這般態度,氣得狠狠地一跺腳,然後雙手叉在胸前,氣鼓鼓地望向窗外,亦不再作聲。

整個客廳中,一片難堪的沉默。

鄭芝龍一聲輕嘆,轉過頭來,對其子鄭成功問道:“成功,以你來看,桂西的局勢,我軍卻該如何應對,方爲合適?”

鄭成功略一沉吟,便向其父拱手回道:“父侯,以孩兒之見,我軍當放棄桂西,謹守福建與廣東兩地,方爲可行之舉。”

“啥?!你說啥?!”鄭芝龍尚未發言,一旁的鄭芝豹已然又是急吼吼地大聲嚷道:“奶奶的!爲叔真沒有想你,成功你竟這般膽小,連與唐軍交戰的勇氣都沒有!你就這般將桂西一帶全部拱手讓予唐軍,這,這可真真丟盡了我鄭家的顏面!”

“哼!卻不知道叔叔所說的顏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鄭成功冷笑一聲,眼中一道寒芒閃過,直直地凝視着對面暴跳如雷的鄭芝豹:“三叔,如果說,把我們鄭家手下的兵馬,硬派出去和一個不可能戰勝的對手作戰,那侄兒還真是不知道,這般作爲,是究竟是勇敢還是魯莽,是爲國立功,還是草菅人命!”

“你!你說什麼!”被自已的侄子當面嗆對,鄭芝豹異常憤怒,直喘粗氣。

鄭成功卻不看他,轉而又向父親鄭芝龍拱手道:“父侯,現在唐軍第二鎮兵馬,自攻佔桂東一帶以來,已兵分三處,互爲犄角之勢,其各部營地,皆是經營得十分牢固,並無任何破綻留給我軍。且唐軍兵精將銳,又有大量火炮火銃助陣,若是其以逸待勞等我軍來攻,那我軍無論是當面進攻,還是背後迂迴,只怕皆是難有勝算。若在這般境況之下,還要強驅我鄭家部下兵馬前去攻打唐軍堅城,那與令他們前去送死,又有何異。”

鄭成軾說到了這裡,又猶疑了一下,復繼續道:“父侯,其實不需孩兒多說,你也知道,我軍與唐軍相比,水師要強於他,但陸軍卻是遠弱於他。若我軍棄長使短,強與其爭,只怕最終結局,着實不妙啊。”

聽完鄭成功的分析,鄭芝龍皺着眉頭,不停地捋着鬍鬚,半晌沒有說話。

他沉默良久,才又轉頭問鄭鴻逵:“鴻逵,依你之見,我軍要如何行事,方爲妥當。”

一直沉默到現在的鄭鴻逵,才終開輕咳一聲,開始發言:“大哥,三弟,成功,以我看來,若只憑我軍單獨進攻唐軍,確是不妥。但若就此放棄桂西,坐視唐軍在吞併雲貴後,又要將與我廣東接壤的廣西全境納入其治下,卻不聞不問,完全無所作爲,此舉亦是不對。我方纔思慮良久,得了一條可行之計策,願各位聽我詳細一說。”

鄭芝龍雙眼一亮,急道:“老二你休賣關子,速速道來!”

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七十章 攻山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十一章 酒樓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
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七十章 攻山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十一章 酒樓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