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

唐軍現在所排成的戰陣,呈一前一後的態勢,前面爲第四鎮,後面爲第十二鎮。這兩鎮具體佈陣模式,倒與先前與阿巴泰對決時差不多。

而唐軍之所以排成前後兩鎮,是爲了保險起見,爲了防止與清軍援兵交戰之時,復有大順軍兵馬入援,纔不得不將兩鎮前後排列,以便等到順軍到來之時,可以分別對戰。

由於夜色昏暗,唐軍又陣勢浩大,嶽樂與圖爾格看不清唐軍佈陣的具體情況,他們只能遙遙地看到,那與他們正面對決的唐軍第四鎮兵馬排成的樣式。

他們看到,唐軍排成的陣型,是一個寬度幾乎與流寇相等的一字長蛇陣,六千餘名盾兵一字排開,那鑲着兩排銳利尖利的大盾,有如一道臨時築立的鋼鐵之牆。

而在盾兵之後,則是密密麻麻的槍兵,他們在這盾兵築成的鋼鐵牆上,在每面盾牌的上方,都擱有一根寒光閃爍的4米精鋼長槍,有如蓄勢待發的毒龍,陰狠地等到着對面越走越近的獵物。

唐軍槍兵足有三層,可以確保有足夠的兵力填補損失,整個陣形十分嚴整,充滿了凜凜殺氣。

而在槍兵後面,是手持震天雷的唐軍輔兵,這些未着盔甲的輔兵,其實是唐軍殺手鐗般的存在。他們每人腰間掛着十多顆單手震天雷,看似無甚攻擊力的他們,其實卻是唐軍最大的秘密武器。

在整個唐軍槍盾戰陣後面,則是分列着兩部騎兵,以及兩部重甲橫行隊員,以這兩股部隊,來保護側翼安全。

見到唐軍陣勢嚴整,十分有序,嶽樂與阿巴泰二人皆是十分吃驚,二人心下,甚至隱隱發慌。

他們幾乎同時想到,也許在剛纔,阿巴泰那近兩萬人的清軍兵馬,便是在唐軍這樣的氣勢逼人的陣勢前,最終徹底崩潰的吧。

就在嶽樂他們還在揣測,唐軍接下來到底會如何發動進攻之時,對面的唐軍主將段時棨,已是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向前攻擊的命令。

“傳本帥軍令,全體6000名火銃手,與盾兵配合,列成橫陣直接攻擊。若清軍按捺不住出擊,則立即換成三段擊陣型,橫行哨居後掩護,槍兵列陣在最後,此番前去,要消滅敢於抵擋的一切敵軍!”

“得令!”

黃得功此令方下,前面的唐軍軍陣中,共有6000名火銃手,在盾兵的掩護下,跟着密集的進軍鼓點,一路整齊前行。

他們人人精神抖擻,手中拿着早已裝填好的烏黑髮亮的燧發魯密銃,排成一字長蛇狀,跟着最前面的盾兵,在整齊的鼓點聲中,齊步向對面的清軍軍陣快步走去。

在火銃手的後面,則有如機甲怪獸一般的橫行哨隊員緊步跟行。他們分成了兩部,分居兩側,牢牢護住兩翼。

而在最後,是大批的槍兵緊緊跟行,準備在火銃兵撤下之後,就衝上前去,與清軍肉搏對戰。

見到遠處的唐軍盾兵與火銃兵,一齊齊步整齊踏來,正指揮着手下兵馬列陣佈防,並親自押陣在後的嶽樂與圖爾格,皆不覺面如死灰。

二人皆在心下想到,方纔阿巴泰這兩萬人的部隊,極可能是被唐軍的魯密銃密集齊射,造成了十分恐怖而可怕的擊殺效果,所以如此之快就全軍潰滅。

方纔遠遠看到那,唐軍四下追逐,清軍四下潰逃,堪稱屠宰禽獸一般的可怕場面,二人不覺心肝發顫。

“快,快散開,別緊靠在一起等死!”

嶽樂忽然想到什麼,急急地大聲下令。命令方下,那一衆手下兵馬如夢初醒,立即急急地四下散下。

望着唐軍軍陣越行越近,看到那一杆杆正徑自衝來的烏黑燧發魯密銃,嶽樂心跳如鼓。

他不知道,唐軍這番齊射,到底威力有多大,又會造成怎麼樣的殺傷效果。

就在嶽樂與圖爾格二人猶豫不決之際,對面越發行進的唐軍火銃手,已在一百五十步外,停住了前行的腳步。隨後,他們迅速地做好準備,每個人手中那黑洞泂的槍口,都立刻瞄準了對面那些已然散開的清軍步兵。

見到唐軍在一百五十步外,就展開陣勢,作好射擊準備,嶽樂與圖爾格二人,心下又是揪緊。

要知道一般常見的火銃,最多打個六十來步遠,而這唐軍所用的燧發魯密銃,卻是自已親眼看到,竟可在一百六十步外,就開槍射擊,這射程未免太過恐怖。

“預備,開火!”

嶽樂與圖爾格二人還未反應過來,隨着唐軍陣中的火銃總長一聲怒喝,六千杆火銃齊齊開火,共有五千五百餘杆打響。

“砰砰砰砰!……”

連排的鮮紅餘焰一齊飄飛,有如一條長長的鮮紅綢帶,宛如地獄之火一般美麗,有種死亡儀式般的獨特美感。大團大團嗆鼻的白色硝煙涌起,五千五百多顆顆細小的三錢重鉛彈,有如一齊撲飛而去的死亡蜂羣,發出輕微而歡快的鳴叫,向對面的清軍猛撲而去。

呼嘯而來的死亡蜂羣,啾啾地獰笑着,迅速鑽入對面的清軍身體之中。

三錢重的細小鉛彈,鑽入人體,打斷骨骼,撕碎肌肉,翻涌的彈頭將內臟攪成一團漿糊,形成可怕的空腔效應,再加了這個年代幾乎無藥可醫的鉛中毒,中者立斃。

最前排的清軍,立刻有許多人身上象變戲法一樣,綻放出了朵朵血花,被擊中的人就象突被重錘猛擊了一樣,仰面倒栽而下。

這鉛彈的衝擊力是如此之大,那些手持盾牌碰巧擋住鉛彈的清軍,亦難抵這巨大的衝擊力,紛紛向後踉蹌栽倒。

第一輪射擊,雖然在黑夜中完全無法瞄準,且清軍又已完全散開,間距極大,卻也至少造成了三百多名清軍當場死傷,讓清軍陣形,立即出現一片混亂。

見到已方軍陣,竟在唐軍一擊之下,就如此混亂不堪,嶽樂與圖爾格皆是大驚失色。

他們親眼看到,從這燧發魯密銃射出的不過三錢重的小小鉛彈,威力竟是如此強大,倒是比其他明軍所用的普通火銃,殺傷力可是要強太多了。

這還是在唐軍火銃手緊急出動的情況下,便能取得的這般輝煌戰果,而現在,如果這6000名唐軍火銃兵繼續這樣齊來射擊,這威力與殺傷效果,可想而知有多麼駭人。

可以想象的是,自已的軍陣,將會在唐軍這樣連綿不休的打擊下,還未能與唐軍接觸作戰,就徹底崩潰吧。

怎麼辦?

還要這樣龜縮着,等他們攻上來麼?

不行,不能這樣任唐軍放肆進攻,自已決不能只當一個任打任殺活靶子!

坐以待斃,是一個最無能也最愚蠢的方案。

那麼,自已現在唯一的辦法,就要抓緊時間,利用兵力優勢,命令手下的清軍,趁唐軍重新裝填火藥,一齊衝殺出去,把這些該死的唐軍火銃兵幹掉,絕不能讓他們象打靶一樣,不斷地射殺自已這兩萬手下。

再讓唐軍這般連續打放下去,自已這些手下兵馬,極可能不戰自潰,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想到這裡,嶽樂一臉近乎扭曲的猙獰。

他衝着旁邊一臉嚴肅的圖爾格,厲聲喝道:“奶奶的,再這樣守下去,只怕最終難逃一死。與其坐以待斃,不若拼死一搏!圖爾格,以我看,還不如趁唐軍尚未過來,讓我迅速帶領五千名精銳,作爲先鋒突擊,一路殺奔前去,去突襲那唐軍火銃手,與其近戰搏殺,讓他們的火銃發揮不了作用。得我得手之後,你再帶上全部軍兵,一齊接應殺出。我們一定要用利用現在兵力尚爲可用的機會,將這些該死的唐軍拼力打退!’

圖爾格默然無言,不過,他迅速地回答道:“額真說得是,但此戰事關重大,還是由在下出戰吧。”

“這……”

“額真,時間緊急!不要再說,就由我出戰,待我得手,你再帶全軍一齊上攻!”

嶽樂喉頭涌動,聲音顫抖,卻立即回道:”是!本將明白!“

圖爾格深吸一口氣,隨後他快速挑選出五千軍兵,一齊踊躍出擊,吼叫着向唐軍的火銃手直奔而去。

一場短兵相接的殘酷戰鬥,終於要開始了。

昏黑的夜色下,圖爾格帶領着五千名精銳清軍,一齊鼓譟吶喊着衝出工事,向正在行進的唐軍戰陣中最前面的火銃兵,疾速衝去。

見到清軍衝出工事,向自已鼓譟衝來,唐軍軍陣中,愈發嚴整肅然。此時此刻,那些火銃手已然迅速換成三段擊模式,擺成前後三排的三段擊式陣型,做好了第二輪射擊的準備。

“預備!”

“放!”

“砰砰砰砰!。。。。。。”

隨着領頭的唐軍火銃隊長一聲暴喝,6000杆魯密銃中,最前排的2000杆,首先打響。

然後,第一排退下,至第三排後面,第二排的2000杆魯密銃緊跟着打響。

接着第二排再退到第一排後,第三排銃兵頂上來,再打放了2000杆魯密銃。

至此,一次完整的三段擊,打放完畢。

到了第三排的銃兵打放完畢後,原先最早的一排銃兵,已然又裝好火藥與子彈,繼續頂上最前頭,準備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打放,這三段擊流程,又重新開始。

爆豆般的槍聲,綿密響起,槍口餘焰組成一排暗紅色的飄飛火幕,濃重的白煙立刻在排成一排筆直直線的盾牌上,連綿涌起。

無數顆呼嘯的三錢重的細小鉛彈,發出輕微的尖嘯,向對面狂衝而來的清軍,疾射而去。

這些熾熱滾燙的細小鉛彈,呼嘯而去,立刻有如熱刀扎黃油一般,輕易地穿入那些清軍的身體中。

在唐軍這般近乎無休止,彷彿綿密不絕的魯密銃打擊下,那五千名一同前衝而的清軍,在第一次三段擊齊射時,就瞬間被射殺了五百餘人。

而領頭衝鋒的那名一等甲喇額真圖爾格,因爲身上穿的鎧甲鮮明亮麗,相當與衆不同,故他本人,簡直堪稱爲子彈磁鐵。

唐軍的第一番三段擊齊射,整整十五顆鉛彈,同時擊中了他,讓圖爾格從頭到腳,佈滿了密密的小血洞。

這名本來揮舞着戰刀,吶喊前衝的主將,彷彿被突然捱了一記重錘一般,生生地停住了前衝的腳步。呆怔了不到一秒,便撲地仰面倒地,再無動彈。

倒地的他,眼睛睜得極大,一副十分不甘的模樣。

這名領頭的圖爾格一亡,遭遇迎頭痛擊傷亡慘重的清軍,頓是陣型大亂。

剩下的四千來名清軍,稍一呆滯,便是人人如得失心瘋一般,哀嚎着轉身逃跑。更有極多的人順手丟了武器,只求能跑得快些。

只不過,後面的三段擊間隔時間極短,那綿密不停的魯密銃,將他們的逃生渴望徹底打消,無數顆鉛彈追上了他們,又將他們從背後射殺了五六百人。

這是唐軍一場近乎標準示範的模式化屠殺!

在見到剩餘的三千餘清軍,以極其狼狽的姿勢逃回本陣之後,唐軍火銃手才收拾武器,在一聲喝令後,繼續與後面的本陣兵馬一起,保持着平穩的陣型,向對面的清軍軍陣繼續推進。

而從千里鏡中清楚看到這悲慘的一幕,看到那圖爾格就這樣連與唐軍正面交手的機會都沒有就陣亡於前,那清軍主將嶽樂,和全體尚未出動的清軍,頓時皆被打懞了。

靠!唐軍的火器這般凌厲,這根本不是在打仗,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屠殺。

而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那唐軍的火銃,也不象往日所見的火銃那般打打停停,反而一直不停地連續打放,無休無止。那密密麻麻的數千杆魯密銃,彷彿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般,竟能一口氣將出陣外想要近戰絞殺的五千清軍部當場擊潰,這簡直是一場可怕至極的噩夢!

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
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戰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九十八章 匯合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