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

李自成隨即下令,派戶部尚書宋獻策爲談判代表,帶着一衆使者,一道前往南京,求見李嘯。

宋獻策等人領得旨命,立即從京城出發,一路東去,從天津乘海船出發,渡海南下進入南直隸地界,再從長江入海口溯江而上,來到南京城中。

衆人一上岸,宋獻策便立即向巡防的唐兵表明來意,請求面見唐王李嘯。

聽聞使者來意,那巡防的唐軍士卒亦不敢怠慢,立即向宮中稟報,而剛散朝的唐王李嘯得到消息,不覺吃了一驚。

不過,他略一思忖,隨即便想明白了宋獻策此來南京,究竟是何用意與目的,不禁微微一笑,便命人帶其入宮召見。

宋獻策等人,在李嘯的親信贊畫陳子龍帶領下,入得南京城來,見到城中秩序井然,市井繁榮,百姓安樂的模樣,不覺皆是讚歎連連,對李嘯的治理之能,發自內心的感佩。

不多時,一行人穿街過巷,從外城進入內城之中,復朝宮中直行而去,直到李嘯休息的偏殿。入得宮來,一行隨從使者便被唐軍官員帶去偏殿休息,而宋獻策本人,則被李嘯的親信贊畫陳子龍帶領,一路往內宮而去。

入得宮來,見到那端坐龍椅上,有如皇帝一般氣勢煊然的李嘯,宋獻策心下感慨不已。他略一猶豫,納頭便拜:“大順國使臣宋獻策,特來拜見唐王。”

“嗯,且平身說話,看坐。”李嘯揮了揮手,示意上茶賜坐。

宋獻策起身落坐後,猛地發現,李嘯與就坐一旁的陳子龍,皆是吹着茶沫沉默不言,卻不併向自已問話,殿中一時一片沉寂。

宋獻策訕訕地一笑,自我解嘲般地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便拱手向李嘯說道:“微臣宋獻策,奉我主之命,特來南京求見唐王,實是有要事要與唐王相商。”

“哦?閣下千里遠來,卻不知所爲何事?”李嘯悠悠地飲了一口茶,才緩緩放下茶杯。

“唐王,我大順皇上派在下來見唐王,實是希望,貴國與敝國能就此息兵罷戰,兩相言和。從此兩國修契交好,自彼此通商往來,再不動刀兵干戈,豈非甚好?”宋獻策一臉假笑殷勤。

見李嘯面無表情,宋獻策又急急言道:“敝國皇上爲表誠意,情願將漢中雙手奉於貴國,以求唐王息彌兵戈,兩國交好。這般條件,依在下看來,足見我大順皇上之誠意矣,卻不知唐王意下如何?”

李嘯斜了他一眼,便微笑道:“好麼,我軍正欲全力攻打漢中之地,李自成倒是頗爲識趣,竟將漢中送於我軍,免卻我軍兵馬征伐之苦,這般盛情,倒是卻之不恭呢。”

宋獻策聽得出他語帶揶揄,心下一慚,卻又只得臉上堆笑答道:“唐王說的是,我大順皇上,對於兩國議和一事,極爲看重,故情願將漢中雙手奉於貴國,以爲見面之禮,只希望唐王能姑念兩國舊情,從而……”

“舊情?我與李自成有甚舊情!”李嘯冷笑道:“此人從流寇起步,一路攻城掠地屠殺百姓,僥倖趁亂當了草頭皇帝。又佔我京師,殺我先帝,毀我大明社稷與宗廟,這般血海深仇,豈是送一個小小漢中就可化解!告訴你,孤與李自成有不共戴天之仇,先帝被弒之慘事,他斷斷推卻不過!”

見皇上李自成被李嘯這般痛罵,宋獻策臉如豬肝,額頭冷汗涔涔,臉色亦是十分難堪。

只不過,他待李嘯說完,還是腆着臉訕笑道:“唐王,你這話說得恁直接,在下臉上實是無光。只不過,當年我大順皇上進攻京城,其實並未想要弒殺君主,可恨手下兵將貪功,一時犯上作亂,亦是有可能的。這歸根到底說起來,我家皇上失察之過,自是無可推脫,但要說他刻害謀害崇禎皇帝,卻亦是說不過去。再說了,崇禎皇帝的屍首,與二位皇子,不是皆被唐王帶走了麼?這般仇怨,這麼多年過去,想來也該有化解之道啊。”

宋獻策說到這裡,長長地嘆了口氣,不待李嘯回話,又急急說道:“唐王,拋卻舊怨不談,在下此番前來,實話實說,現在兩國之間,實力其實亦在伯仲,真要互相相攻伐,彼此皆是消耗巨大,一進卻難有真正之勝者呢。這般爭鬥下來,只怕是鶴蚌相爭,漁人得利。萬一你我兩國相爭之際,北面的清廷乘虛而入,或是的南邊的鄭芝龍乘勢振起,其豈非反是不美?再退一步講,若唐王真不願與我大順長久言和,那在數年之間保持和平,對貴國亦是有益無害啊。”

宋獻策急急說完,長吁了一口氣,一副可憐巴巴又極爲迫切的模樣望向李嘯。

而李嘯聽宋獻策說完,卻並不急於回話,只是淡淡地呷一口茶,臉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這時,一旁一直未說話的陳子龍插話過來,他微笑道:“宋尚書之言,其實倒也並非全無道理。只不過,就算我軍暫不究過往,若你們僅憑一個漢中,就想讓我軍與貴國達成協議就此罷兵,未免太過容易,也太過想當然了一些。”

宋獻策心下一驚,不知陳子龍此話何意。

他眼珠一轉,低聲問道:“那依陳贊畫之意,卻是要何條件,方可議和呢?”

陳子龍並不看他,只是淡淡道:“宋尚書,你要知道,現在的漢中,哪怕貴國不肯給,我軍也能憑自已本事將其一舉拿下,可謂手到擒來。這樣的見面禮,未免太不夠意思。”

“那,那該如何?貴、貴國的意思是……”宋獻策亂了方寸,一時間,又是額頭冷汗直冒。

陳子龍呵呵一笑,眼角餘光與李嘯充滿暗示的目光相遇,便笑道:“宋尚書,依我看來,你們大順國若真有心求和,那就必須拿出誠意來。唐王之意,是除了要拿走漢中外,另外諸如河南南部以及河南中部諸地,皆要歸於我唐軍治下,方可和談。如若不然,此事再也休提。”

“啊?!這,這如何行得!……”宋獻策沒料到了李嘯胃口如此之大,一時間張嘴結舌,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應答。

“宋尚書,你們要要停戰講和,那我國自然先要好生考慮國家防衛是否妥當。如果僅把漢中劃於我軍,那四川當是安穩,只不過,河南之地,若不拿在我軍手中,則我唐軍亦難安心。只要把河南中部與南部盡劃于軍,然後你我兩國在此其礎劃界,我軍方可答應議和之事。”陳子龍語速平緩,卻有不容反駁的震懾力。

宋獻策臉色慘白,心下在不停盤算李嘯此舉,究竟是何用意。

其實,從唐軍所要的地盤來說,現在河南中部,經過這番戰亂,已是一片廢墟,價值顯然不大。而河南中部,多爲山丘地形,物產亦不豐厚,真的丟給唐軍來換議和的話,其實也不算太大的損失。

更何況,把這形同雞肋的河南中部與南部,盡皆丟給唐軍後,大順便可收縮兵力,只要在黃河南岸一帶,駐守於河南的一衆諸如開封洛陽之類大城便可,其守備任務,反是輕鬆得多。

但是,宋獻策卻是實在無法就此答應唐軍這般條件。

因爲他知道,如果河南中部與南部,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落入唐軍手中,那大順國的顏面可算是丟盡了,而皇帝李自成,必定是暴怒不堪,甚至會對自已大加斥責,想要進一步進行和談,已無可能。

而如果不答就的話,看起來,唐軍已無任何商量的餘地,他們接下來,必定會與大順死戰不休,這樣的結果,亦是大順所難以承受的。

現在,到底該怎麼辦呢?

見宋獻策滿臉難堪,幾乎不知道要如何回答,李嘯與陳子龍不覺相視一笑。

這樣的情況,早在他們預料之中。

畢竟,大順國肯拿漢中來作見面禮,但要把過半的河南之地也丟給唐軍,這割城失地以求和的屈辱,在心裡上是無論如何也難逾越這一關的。

見宋獻策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不知所措,李嘯冷冷一笑:“宋獻策,你要知道,現在可是你們所謂的大順國要來求我們,而是我唐軍來反過來求你們。既是如此,你們卻半點誠意沒有,竟拿一個我軍可以輕易攻克的漢中,就想來與我唐軍議和,豈非笑談。”

宋獻策又羞又愧,嘴中囁嚅道:“唐王,在下不是這個意思,只是這割讓河南中部與南部之事,茲事甚大,非是在下所能做主,還需得稟報皇上,纔可定奪。在下這般苦衷,還望唐王體諒。”

“哼!你既這般說,那咱們也沒什麼好談的了。”李嘯冷哼一聲:“如果你們以爲,讓我軍拿了這對你們來說形同雞肋的河南中部與南部,就令你國大失顏面不可容忍的話,那就萬事休提!你我兩軍,就在戰場上拉開架勢,繼續作戰便是。正所謂成王敗寇,又何必多說甚話。”

聽到李嘯這近乎逐客令的話語,宋獻策額頭又是冷汗涔涔,遂伏地而拜道:“唐王所言甚是有理。那在下就此別過,立即返回京城去向皇上稟報。不過,在下是真心希望,貴國能與敝國達成協議,就此息兵罷戰,通商往來,方是最好之結果啊。”

李嘯微微點了點頭,便揮了揮手,讓他自行退去。宋獻策訕訕離去,便又有軍兵帶着他,一路從宮中離開。

宋獻策離開後,陳子龍捋須言道:“唐王,以在下之見,宋獻策此番回去,必會全力勸李自成同意我軍條件。畢竟,這樣大規模的消耗戰,順軍絕對打不起,就算是一直消耗下去,他們也不是我們的對手。”

李嘯淡淡一笑,便道:“不管現在李自成作何打算,我軍皆是處於不敗之地。他若一怒之下,要繼續打下去,咱們便跟他奉陪到底。他若聽信宋獻策等人意見,最終割讓漢中,以及河南中部與南部,那咱們不費一兵一卒而得到偌大地界,亦是好事。”

陳子龍低聲問道:“唐王,若李自成真的放下顏面,最終前來割地求和,我軍能答就他們的要求嗎?若協議真能達成,那我軍是否又要切實遵守停戰協議呢?”

李嘯眼中寒光一閃而過:“臥子,你也知道,孤向爲守信義之人,若有協議,自是不願輕破。但此番與李自成這樣的流賊巨寇和談,孤卻絕不會受這一紙條約的束縛,若是形式有必要,必當破之!”

李嘯略頓了一下,又道:“當然,對於我軍來說,眼下新得了雲貴桂川四省之地,又剛剛平滅了張獻忠的大西國,故亦急需時間,來安穩消化這些新得之土。更何況,我軍還在四川新編第十四鎮及第十五鎮兩鎮兵馬,諸般事物,皆需消耗大量時間。所以,宋獻策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專程來南京請求議和,畢竟,我國與順國,皆需要時間來安穩平定內部。而在這段時間裡,在內部尚未安穩的情況下,就急於開疆拓土,與順國消耗火拼,反倒不是十分必要。以本王估計,當可與順國以兩年時間爲限,簽訂和平協議,暫時共同休養生息。”

陳子龍亦是點頭贊同:“唐王所言甚是,現在我國境之中,新得的西南諸地,有大批不服王化的土司勢力,需得改土歸流,加以平定。這樣一來,當地不服王化者,必定踊躍造反,而我軍勢必要逐一鎮壓,堅決鏟降,以求萬世平安。這樣繁雜而迫切的事情,可能真的需要有兩年時間,纔可真正解決呢。”

“是啊,攘外必先安內,這樣的道理,孤又如何不懂。孤可不希望,等我們在兩年之後,全力攻打大順之時,那西南諸地的土司勢力來個一同造反,那我軍可就真的腹背受敵,進退兩難了。這樣的局面,當然一定要努力避免。”

李嘯說到這裡,長長地嘆了口氣,站起身來,緩步來到窗外。

然後,他默然佇立,看似在觀看窗外風景,卻又淡淡地對陳子龍說了一句:“臥子,你可知道,就在前些時日,在緬甸國中,那王子莽白,已經殺死了緬王莽達,剛剛篡位成功了麼?”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四章 歸途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十八章 軍令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八章 船戰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四章 歸途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十八章 軍令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八章 船戰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