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是亂的時節

上海,孫文和黃興之間的爭執終於爆發,兩個固執的人之間在理念相悖的情況下,很難調和。黃興憤而離滬,乘船返回湖南老家,聲稱:從此安心做一田舍翁。

孫黃之間各有一批追隨者,黃興這一決定,意味着民黨內部的分裂。固執的孫中山宣佈,改組國民黨,這個時空改組的目的暫時看來不是爲了跟方劍雄所代表的國防軍打仗,而是爲了大選。所以,國民黨這個名字還在繼續沿用,中華革命黨這個稱呼太過尖銳,爲人所勸後,孫決定放棄。

國民黨的改組進行的很快,以陳其美、胡漢民爲首的一批人,宣誓效忠孫文。隨着改組的進行,國民黨宣佈以孫文爲候選人,參加新總統之大選。

代理大總統黎元洪宣佈即將開始新的大選後,整個中國又陷入了一種莫名的亢奮之中。方劍雄這個中**事力量最強者,實踐了他關於軍人不幹政的誓言。至少在表面上看着是這樣的,身處濟南的方劍雄,現在還是無黨派人士。並通電全國,稱:凡我國防軍將士,皆不得加入政黨。此令一出,國防軍上下數千共和黨員,宣佈退出共和黨。

通電之後,方劍雄並沒有像很多人預料的那樣,進駐北京,而是從濟南出發,往西向河南而去。方劍雄的目的,是河南彰德。

還是直隸總督的時候,因老母入葬之緣故。袁世凱與族兄不和,很少回老家項城。

方劍雄直接去了彰德,趕在袁世凱到達之前。離開北京的寶座,袁世凱的心情自然好不了。悲涼無奈等等情緒堆積起來,袁世凱病的更重了。好在這一路坐火車南下,袁世凱還能堅持的下來。

在彰德下火車的時候,袁世凱的隨員們就感覺到了氣氛不對。整個火車站內崗哨林立,戒備森嚴。按說袁世凱都下野了,不用這麼大張旗鼓的歡迎吧?下面的人趕緊報告大公子。袁克定慌慌張張給躺着的袁世凱說了這個奇怪的現象。

袁世凱多少有點失望的看了一眼驚慌失措的袁克定。勉強坐起後淡然道:“北京城我都出來了,到了彰德還有什麼好擔心的?”袁世凱早就想明白了,如果堅持打下去。結果肯定是戰敗,到時候方劍雄會怎麼對待袁世凱和他的家人,那就是兩個概念了。如今主動下野了,方劍雄要是趕盡殺絕,袁世凱都能拍手稱快。很明顯,方劍雄不是這樣的人,要是這樣的人,他得不了這個天下。

很快又有人來彙報:國防軍總司令方劍雄將軍,在車站迎接袁大總統。

袁克定聽了不敢置信的一瞪眼道:“怎麼可能?”彙報的下人道:“車站裡拉了一些紅色的橫幅,上面寫的就是國防軍總司令方劍雄率部迎接袁大總統。”

袁世凱蒼白的臉上泛起一絲紅潤。一陣急促呼吸之後,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站起道:“來人,更衣。”袁克定道:“父親,方扶國未必安了好心。沒準是來羞辱你的。”

袁世凱沒有理睬他,徑直緩緩的穩步出去。儘管誰都能看的出來袁世凱走路很費勁,但他還是能走的很穩,個子不高的袁世凱,此刻緩緩的像一座山在移動。

時間是黃昏,夕陽下的彰德府火車站臺上。一個年輕人標槍一般的立在那。身後是一羣將星閃爍的軍官,同樣標準的站姿。

袁世凱出現在車門口的時候,方劍雄一聲喊:“立正!恭迎袁大總統返鄉!”

沒有人知道爲什麼,方劍雄會這麼做。袁世凱可能是唯一知道答案的人。很簡單,僅僅是袁世凱拒絕了四國的軍事幹涉,嚴守一箇中國人的底線,這一點就值得。更別說,袁世凱交給方劍雄的,不是一個打爛的北洋,而是一個完整的北洋。要知道,人從那個位子上下來,要克服心裡那一關,難比登天啊!

可是袁世凱做到了,儘管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這個時空的袁世凱已經不再一直是強勢,北洋軍從武漢開始就一直受到國防軍的有力對抗,最後在戰場上北洋軍失敗,袁世凱做出的選擇看似不得已。可是縱觀整個歷史,還有人在外敵入侵,佔據了大片國土的情況下投敵呢。

總而言之,袁世凱做出的選擇,不是難能可貴可以形容的。這樣的一個選擇,確實令人不能不肅然起敬。方劍雄不清楚這個時空的袁世凱爲何會這麼做,但是既然他做了,方劍雄就要做出足夠的姿態來告訴袁世凱一些東西。

看着站臺上英姿挺拔的年輕面孔,袁世凱嘴脣微微顫抖幾下後,開口道:“扶國,我一直在後悔,當初沒有讓你來北洋。”

方劍雄聽了微微一笑,上前一步,伸出手來,袁世凱很自然的搭上去,由他扶着下車。然後又道:“一起在這裡走走吧。”方劍雄點點頭,兩個梟雄的見面,居然就像多年的朋友似的,方劍雄攙扶着袁世凱老邁的身軀,慢慢的在站臺上走了起來。

“其實我知道,當年就算讓你去北洋,你也不會答應。朱家寶說過,安徽新軍你都沒有接手。我看你是蓄謀已久了。”袁世凱說話的語氣,意外的輕鬆。

“大總統,實話告訴您,我原本沒打算搞那麼大的動靜。從德國回到上海,在碼頭上看到洋人的戰艦在揚子江內河橫衝直撞,那個時候我才堅定了信心。一定要改變這一切!”方劍雄很平靜的回答,袁世凱聽了長出一口氣道:“好,很好。這個國家將來有你來掌舵,我很放心。這樣看來,我做出的選擇是對的。”

方劍雄很難把歷史上那個稱帝的袁世凱跟眼前的這個老人聯繫起來,面對袁世凱的肯定,方劍雄淡淡的作答:“大總統爲這個國家所做的一切,後人自有公論。”

袁世凱默默的看着方劍雄,久久不語之後嘆息一聲,仰面看着天邊的落日將雲彩染成最紅,自言自語道:“是啊,千秋功罪,留待後人評說吧。”

三日後,袁世凱病逝於彰德袁府。一代梟雄就這麼走了!袁世凱走的很從容,好友嚴修(拒絕出任袁氏內閣度支大臣)爲其起草遺囑,並告知天下。

消息傳開,代總統黎元洪宣佈舉國下半旗默哀,並囑各報撰文,讚揚袁世凱爲共和做出的貢獻。回到武漢方劍雄聞訊,久久不語,令人起草電文,稱:袁公項城於民族利益與個人私利抉擇之際,下野之舉可謂高風亮節,後人當敬仰之。

通電之後,方劍雄丟下一切事情,匆匆回蕪湖去了。原因很簡單,家裡的兩個女人都生了,巧合的是,兩個女的生的都是女兒。爲此,方梅氏深感遺憾。

方劍雄倒是一點都不在意這個,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情,先去看了兩個女人,然後一手抱一個,開心的不得了。一整天臉上的笑容都沒斷過。

方劍雄在蕪湖時候,整個中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吵。焦點有兩個,一個是南方各省和東北各省要求自治之事,一個是大選之前關於定都何處的問題。

共和黨沒有就這個問題發表意見,國民黨則利用媒體,大肆宣傳自己的主張,定都南京,進步黨爲首的北方政壇,則主張定都北京。於是報紙上各種爭吵,最後還是黎元洪這個代總統表示,還是等新的國會選舉出來後,進行表決決定定都何處。

至於各省所謂自治事,黎元洪則一言不發,每次記者提問都打哈哈,“再議再議!”

實際上方劍雄勢力內部,就定都一事也爭的很厲害。基本分爲兩派意見,一派主張定都北京,另一派則主張定都武漢。兩派各執一詞,一個認爲從地勢上來看,北京無險可守,外部勢力隨時可以從天津出兵威脅北京的安全。這個外部勢力,自然之的是列強了。要知道,按照辛丑條約,天津是不允許中國駐軍的,倒是列強可以駐軍。而且還指出,武漢三鎮從安全角度來看,自然要遠遠的高於北京。

這一派自然是以軍人爲代表,蔣方震,張孝淮、徐紹幀,都是這個意見。不過本着軍人不幹政的原則,他們說話不算就是了,也沒有表決權。

另一派則是以孫寶琦湯化龍爲首的政客們,一致認爲從名正言順的治理國家角度看,前朝舊都北京無疑要勝於武漢。關於這麼問題,最後還是孫寶琦等人走了一趟蕪湖。將這個決定權交給方劍雄。

孫寶琦表示,共和黨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有所表態。眼下的北京,黎元洪在那上躥下跳,並且加入了進步黨,跟一幫北洋遺老們打的火熱,看意思遠遠不滿足於一個代總統。

方劍雄對於黎元洪的動靜瞭然於心,眼下駐紮在北京的及其周邊的是第三、四師,北洋軍各部投降之後,次第開往武漢接受整編。沒有兵權的黎元洪,還真會去指望靠選舉當一個貨真價實的大總統麼?

舊的問題還沒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南京的孫文通電稱:《臨時約法》不可改,反對任何一切關於取消內閣制度的提議。

第一百一十五章 終結者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 敗的不冤第五十七章 蕪湖新貌第六十七章 泗水案(下)第五十四章 大國心態第二百零二章 倒打一耙第十章 詹天佑第二百三十章 雪上加霜第一百四十六章 這個世界上不止一個流氓!第二十四章東征、北伐(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心第三章 大舉賣國第四十五章 躍馬中原(一)激戰第六十四章整編大幕啓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才的計劃第一百四十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戰(2)戰場之外的較量第四十四章 亂(中)第三十一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五十九章 反擊策略第七章 誰是演習的主角?(上)第九十九章第六十一章京漢線之戰(一)匪首現身第四十章 陸軍大學開張第二十一章 東征、北伐(十)第二十七章東征、北伐(十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敗的不冤第三十八章後勤命脈(3)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大巨頭的會晤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五十四章 上海灘(七)第六十七章 泗水案(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鬥智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才的計劃第二十二章 蔣方震遇刺第二百一十八章 僵持第二十二章東征、北伐(十一)第八十章 釘釘子第六十七章 京漢線之戰(七)第五十三章 窮追猛打第二百零九章 北非颶風第二十六章東征、北伐(十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蛋糕(下)第四十二章奪營(中)第一百七十五章不是神第二百四十章主動出擊?第三十九章 教導隊(上)第七十五章方某,不承認!第一百七十四章 機械化對機械化第八十一章 你們別無選擇第四十章 教導隊(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深表遺憾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才的調整第二百一十一章 激戰吳淞口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作霖(上)第三百零二章 最後的決戰(2)第五十一章 躍馬中原(七)蚌埠之戰第六十章盛宴啓動第二百四十六章關稅自主(2)第一百零三章 擴張(九)束手無策第五十一章 上海灘(四)第四十三章 中原鹿正肥(十)漢陽再告急第三十二章 西點之行第九十一章第二十八章 青木宣純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陰雲第一百三十五章 蔡松坡(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潛艇(2)第八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四章製造平衡第三十章 以自由的名義第四十九章 上海灘(二)第一百五十五章加緊備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革命的本質第二百五十一章 巴黎,守住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三件大事(2)第八十五章 讓別人無路可走第一百零三章 擴張(九)束手無策第二十八章東征、北伐(十七)第二十九章 東征、北伐(十八)第二百零四章 各有軟肋第一百六十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十九章中原鹿正肥(六)第二百零八章 局勢變化第九十六章第一百零二章 有錢凡事好商量第五十七章 蕪湖新貌第十七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上)第九章 誰是演習的主角(下)第三十五章 交涉第一百零六章血案第二百五十章 拯救者第五十章 上海灘(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提前發動第十七章 東征、北伐(六)第十一章 座談會(上)第五十九章 南北議和(六)人心第三十章 怎麼打?
第一百一十五章 終結者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 敗的不冤第五十七章 蕪湖新貌第六十七章 泗水案(下)第五十四章 大國心態第二百零二章 倒打一耙第十章 詹天佑第二百三十章 雪上加霜第一百四十六章 這個世界上不止一個流氓!第二十四章東征、北伐(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心第三章 大舉賣國第四十五章 躍馬中原(一)激戰第六十四章整編大幕啓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才的計劃第一百四十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戰(2)戰場之外的較量第四十四章 亂(中)第三十一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五十九章 反擊策略第七章 誰是演習的主角?(上)第九十九章第六十一章京漢線之戰(一)匪首現身第四十章 陸軍大學開張第二十一章 東征、北伐(十)第二十七章東征、北伐(十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敗的不冤第三十八章後勤命脈(3)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大巨頭的會晤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五十四章 上海灘(七)第六十七章 泗水案(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鬥智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才的計劃第二十二章 蔣方震遇刺第二百一十八章 僵持第二十二章東征、北伐(十一)第八十章 釘釘子第六十七章 京漢線之戰(七)第五十三章 窮追猛打第二百零九章 北非颶風第二十六章東征、北伐(十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蛋糕(下)第四十二章奪營(中)第一百七十五章不是神第二百四十章主動出擊?第三十九章 教導隊(上)第七十五章方某,不承認!第一百七十四章 機械化對機械化第八十一章 你們別無選擇第四十章 教導隊(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深表遺憾第二百四十八章 天才的調整第二百一十一章 激戰吳淞口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作霖(上)第三百零二章 最後的決戰(2)第五十一章 躍馬中原(七)蚌埠之戰第六十章盛宴啓動第二百四十六章關稅自主(2)第一百零三章 擴張(九)束手無策第五十一章 上海灘(四)第四十三章 中原鹿正肥(十)漢陽再告急第三十二章 西點之行第九十一章第二十八章 青木宣純第一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陰雲第一百三十五章 蔡松坡(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潛艇(2)第八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四章製造平衡第三十章 以自由的名義第四十九章 上海灘(二)第一百五十五章加緊備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革命的本質第二百五十一章 巴黎,守住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三件大事(2)第八十五章 讓別人無路可走第一百零三章 擴張(九)束手無策第二十八章東征、北伐(十七)第二十九章 東征、北伐(十八)第二百零四章 各有軟肋第一百六十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十九章中原鹿正肥(六)第二百零八章 局勢變化第九十六章第一百零二章 有錢凡事好商量第五十七章 蕪湖新貌第十七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上)第九章 誰是演習的主角(下)第三十五章 交涉第一百零六章血案第二百五十章 拯救者第五十章 上海灘(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提前發動第十七章 東征、北伐(六)第十一章 座談會(上)第五十九章 南北議和(六)人心第三十章 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