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

“不,準確的說這一部用來保障人民追求財富自由的法。”

面對母親斬釘截鐵的話語,楊禹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一旁身爲商學院院長兼國會議員的李光先則跟着補充道:“陛下言之有理。昔商君曾言‘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爲百人分也,由分未定。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已定也。’可見一物之‘名分’尤爲重要。君主治天下在乎定分,定份而後止爭,止爭則天下和。現在陛下制定《民律》正爲了‘定份止爭’。”

“好一個定份止爭。李師傅分析得確實透徹。”眼見李光先引經據典地用“定份止爭”簡練概括地向楊禹軒解釋了“物權”的概念,龍椅上的女皇露出了欣慰地頷首讚道。當年在編修民法之初,孫露還曾擔憂中華的學者們難以適應物權、所有權之類的概念。畢竟在此之前中國古代並沒有相關的物權制度。當時孫露還特意讓楊紹清從歐洲帶回了大量相關書籍以備不時之需。然而現在回過頭看來自己的擔憂完全是不必要的。中國古代雖沒有系統的物權理論,但早在先秦時代,商鞅等法家人物就已經將物權制度的意義和本質用最簡單的話概括爲“定份止爭”。也正是憑藉着這份淵源以李光先等人爲代表的新法家在《中華民律》中確立了“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基本原則。完成了這個時代歐洲法學界都尚未完成的一次重要飛躍。

當然李光先等人在爲制訂《中華民律》出力的同時也鞏固了法家在中華朝的地位。使得一直以來因嚴刑峻法、獨斷**而被人垢弊的法家一躍成爲了新貴們爭相吹捧的金科玉律。此外《中華民律》雖還未通過國會審議正式公佈實施,卻早已引起了多方關注。一些旅華的歐洲學者傳教士更是緊緊追蹤着《中華民律》制訂過程中所發生的每一個細節,並將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一字不落地記錄了下來傳回歐洲,希望藉此能給正在啓蒙初期的歐洲學術界以一定的啓迪。也正是通過這些書信的介紹使得這個時代的歐洲人第一次認識到原來中國並非只有儒家。法家、道家同樣在那個遙遠的東方古國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中華朝撇開宗教影響的學術爭論更是讓歐洲人聞之耳目一新。

不過此刻的李光先可管不着西夷如何看待法家。他所關心的是自己的學說是否能得到女皇的賞識。卻見他當場謙遜地彎腰行禮道:“陛下過獎了。深諳定份止爭之理的是陛下,所以纔會令臣下立法修《民律》。臣只是引用了幾句先人的話做註解而已。”

雖然“託古改制”的說法古已有之。但李光先如此直白地說引用“古訓”只是爲了給“今政”做註解,還是讓一旁的吳偉業露出了鄙夷的神色。在他看來法家門徒的這種阿諛奉承的鑽營嘴臉會給在場的皇長子殿下帶來不利影響。如果年輕的楊禹軒就此認爲聖人古訓是可以隨意玩弄附會的文字那還了得!想到這裡吳偉業當下便清咳了一聲反駁道:“李先生此言差矣。定份止爭乃是古已有之的君王治國之道。陛下從善入流效仿古制實行仁政,故而才依託《周禮》修訂《民律》。怎能說是引先人古訓爲今時之政做註解呢。”

面對吳偉業一口一聲“古已有之”的老生常談李光先同樣也是頗不耐煩。儒家學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崇古。恢復上古大同之世可以說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因此當社會呈現病態之時深受儒學影響的大臣和學者們總是認爲只要吃下古訓上所開的那些古藥就能治癒一切病症。曾幾何時李光先是這其中的一員。不過在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之後他卻開始越發覺得這種想法荒謬之極。卻聽李光先當即不甘示弱道:“古訓之中確有其精華。但古訓總結的終究是先人的經驗。我等現在遇到的問題先人並不一定會遇到,先人想出的辦法也不一定能解決現在的問題。如果做什麼事都以古訓出發,照本宣科地照搬古法解決問題。那豈不是在刻舟求劍嘛。”

“怎麼?李師傅認爲自己的眼光比古代聖賢還要長遠嗎?”吳偉業冷哼着譏諷道。

“李某不敢自比聖人。但腳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後看必然會跌倒的粗淺道理李某還懂的。”李光先神色鎮定地回敬道。

兩個太傅在御前如此劍把弩張地脣槍舌戰直看得一旁的湯來賀心驚肉跳。雖說儒道之爭、儒法之爭在中華朝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可湯來賀卻從未想到兩家的爭鬥竟然會如此激烈。不過他轉念一想又很快釋然了。吳、李二人都是皇子的師傅,自然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影響到未來的君王。而今天女皇陛下又特地讓他們帶着皇長子來看剛剛編撰完畢的《民律》。雙方想借此機會來好好表現一番了。不過這樣做真能得到女皇的賞識嗎?滿懷疑問的湯來賀不禁偷偷瞥了一眼御案後頭的那對權頃天下的母子。卻見皇長子楊禹軒面對兩位師傅的爭論一臉的疑惑。而女皇陛下則神態自若地傾聽着底下兩人互不相讓的爭論。

正當吳、李大開始大眼瞪小眼之時,女皇陛下豐潤的雙脣划起了一道優美的曲線終於開口道:“王師傅,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回陛下,兩位師傅說得都有道理。關鍵還是應時至用。”王夫之朝女皇拱了拱手道。他此話一出身旁的吳偉業當即就不滿地皺起眉頭。不過王夫之並沒有在意這些,而是進一步進言道:“正如先秦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今我朝四民平等不再有此一說,古訓之中相關的內容自然也就不再適用於我朝。然則一些古今通用的禮俗、契約還是應該被傳承下去的。”

“陳師傅您說呢?”孫露又將目光投向了一直沒有發言的陳邦彥。

“回陛下,臣同意王師傅的話。”陳邦彥不動聲色地回答道:“《民律》牽涉廣泛,關鍵是其是否能適應當前的社稷民生。至於是否能與古訓聯繫上只是次要的事。如果硬是牽強附會於先哲的某本書某句話也未嘗是件好事。”

“恩,四位師傅各抒己見各有所長。”孫**了點之後,隨即便向一旁坐着的兒子問道:“軒兒,你聽了之後有何感想?”

被母親這麼一問楊禹軒立先是低頭想了一想,跟着便必恭必敬地回答道:“母親,孩兒以爲《民律》既要繼承先人的禮俗,又要符合今人的生計。司法院經時十年編修《民律》,繼承先禮應該沒有問題。關鍵還是得看其是否符合今俗。”

楊禹軒的一番感言說得在場的幾位大臣紛紛撫須點頭。顯然這位年輕的皇子並沒有辜負衆人的期望。而孫露更是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卻見她當即回頭向底下的湯來賀說道:“湯卿家也聽到軒兒剛纔說的話吧?”

“回陛下,皇長子觀察入微,分析透徹,確實點出了問題的關鍵。”湯來賀恭敬地回覆道。

“恩,那照軒兒的意思將《民律》發給國會審覈,務必要做到實用明確。”孫露果斷地命令道。

“遵命,陛下。”湯來賀欣然應道。

其實就算女皇不下命令,依照規矩司法院還是會將《民律》交給國會審覈。只不過通過這番御前討論倒是增加了楊禹軒對《民律》的認識與理解。而這也正是孫露所期望的。她記得拿破崙就曾說過自己的光榮不在於贏得四十多個戰役的勝利,而在於他那不會被任何東西摧毀的《拿破崙法典》。誠然拿破崙的話有些自信得過頭,但還是給孫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若是不出意外的話《中華民律》將代替《拿破崙法典》成爲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統一的民法典。之後還將隨着中華帝國的武力、文化、金融擴張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如此至高無上的榮耀所帶來的誘惑是任何一個帝王都難以抵禦的。孫露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她才更迫切的想要自己的繼任者明白這部法典的重要意義。

此刻女皇雖未言明自己心中所想。但通過這些年其對《民律》熱中還是讓臣子們窺到了聖意。因此在接下來的討論中衆人無一例外地都對《民律》中間的內容大加讚賞,就算是提意見也只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這樣氣氛融洽的會談一直持續到日頭西斜纔算結束。

在送走了一干臣子之後,孫露不無得意地向兒子說道:“軒兒,文治武功既是衡量一個帝王功績的標準,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地位的標準。”

“母親的意思是咱的《中華民律》不僅要適用於中原,還要適用於海外?”楊禹軒立刻會意地接口道。

“準確的說是影響到海外。”孫露望着已經比自己高出半個頭的兒子糾正道:“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明白了。”

“孩兒知曉。母親的決斷向來英明。孩兒日後一定要成爲像母親這樣的明君。”楊禹軒仰起尚還稚嫩的臉龐激動地說道。在他的心目之中什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比不上自己的母親。因此就算師傅們在課上大讚堯舜禹湯如何了得,在楊禹軒眼裡唯一稱得上也只有他的母親孫露。

然而面對兒子炙烈的崇拜,孫露卻託着楊禹軒臉頰一臉嚴肅地告戒道:“軒兒,你就是你。你不用模仿任何人。記住千萬不要刻意模仿孃親,這不僅是爲了你好,也是爲了國家着想。孃親相信你會成爲一個優秀的君王一個同孃親不一樣的君王。”

雖然對於母親的話還有一些疑惑,但楊禹軒還是默不作聲地點了點頭。他覺得自己現在不明白的事以後總會有明白的一天。而母親的教導則一定是正確的。正當楊禹軒在心中暗自發誓決不讓母親失望之時,孫露卻將話題扯了開來道:“軒兒,你外公這段時間一直臥病在闖,外婆的身體這兩年也不好。雖然朕不要求你像華兒那樣侍奉左右。可作爲外孫你也得過去看看兩位老人家啊。”

“是,母親。孩兒過兩天便去府上看外公外婆。”楊禹軒聽罷連忙保證道。可他跟着又猶豫了一下嘟囔道:“母親,外公的情況看上去不怎麼好啊。”

“咳,你外公年紀大了。所以你纔要更孝敬兩位老人才是。這也是在爲你過逝的父王盡孝啊。”孫露長嘆了一聲道。遙想自己當年第一次與楊開泰之時對方是何等精明。可隨着楊紹清的身亡這位頗有野心的老人就像一下子被抽掉靈魂似的一病不起。

“母親,孩兒知道百善孝爲先。只不過…只不過…”楊禹軒側過頭吞吞吐吐起來。

“只不過什麼?”感覺到一絲不尋常的孫露嚴肅地追問道。

“只不過孩兒怕自己去外公哪兒次數多了會引來非議。”楊禹軒尷尬地說出了擔憂。

“非議?外孫去看望病重中的外公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什麼好非議的?又有誰敢非議?”孫露臉色一沉反問道。

“母…母親,您是不知曉。外界都在盛傳外公快不行了。孩兒怕現在頻繁去外公那裡,會被人說咱天家窺探楊家的財產。”楊禹軒終於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聽完楊禹軒的這番表白孫露覺得自己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心想這孩子怎麼會冒出這樣古怪的念頭。不過轉念一想之後,孫露突然又覺得心頭一陣地慄然。只見她狐疑地皺起了眉頭向兒子追問道:“這些話是誰對你說的?”

“回母親,是孩兒自己琢磨的。”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話可能引母親生氣,楊禹軒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面對一臉惶恐的楊禹軒,孫露確信兒子沒有撒謊。但她也決不相信這只是一個十五歲男孩隨意揣測下的想法。正所謂無風不起浪。就算真沒人向楊禹軒提起過此事,至少也是有人在心理上給過他相應的暗示。不過此刻的孫露並不打算給兒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卻見她莞爾一笑道:“什麼窺探楊家的財產。難道你不姓楊嗎?就不怕人家說你不孝順嗎?傻孩子,整天都不知道在瞎想些什麼。以後不許再說這種胡話!”

“是,母親。孩兒知錯了。以後再也不敢如此胡思亂想了。”楊禹軒耷拉着腦袋告罪道。

【……289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 文字更新最快……】@!!

()

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十一節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四十六節第33節 交易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44節 北京方式第8節 稅制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6節 五月內閣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16節 前夜(上)第十七節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十四節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24節 登基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9節 盛宴(四)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10節 江左諸府第21節 陪審團(上)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四十五節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十一節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34節 歸德之戰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35節 朱仙鎮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23節 鄭家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三十節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三十七節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8節 稅制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二十七節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10節 江左諸府第二十五節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34節 百舸爭流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46節 忠烈廟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6節 路(一)第十五節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
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十一節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四十六節第33節 交易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44節 北京方式第8節 稅制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6節 五月內閣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16節 前夜(上)第十七節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十四節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24節 登基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9節 盛宴(四)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10節 江左諸府第21節 陪審團(上)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四十五節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十一節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34節 歸德之戰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35節 朱仙鎮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23節 鄭家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三十節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三十七節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8節 稅制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二十七節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第10節 江左諸府第二十五節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34節 百舸爭流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46節 忠烈廟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6節 路(一)第十五節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