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

正如湯來賀所言,在女皇下令後的第六天,陳邦彥、沈廷揚、陳子龍三位內閣尚書準時來到了皇宮,向弘武女皇陛下遞交上了農林、財政、樞秘三部有關的公社問題的奏章。與一心爲劉富春一案愁眉不展的司法院一樣,接受女皇陛下六日任務的內閣這些日子同樣也頂着巨大的壓力。姑且不論女皇規定時限短得可憐,光是公社制所涉及的諸多層面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輕易說得清的。可在而今這個敏感的時刻,內閣若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不僅會被民間百姓所垢弊,更會進一步激怒正在氣頭上的女皇陛下。於是在經過連續五日的“奮戰”之後,農林部、財政部、樞秘部這才各自湊了齊了三份奏章上交女皇陛下御覽。不過,湊齊奏章歸湊齊奏章,能否令女皇滿意就是另一會事了。因而此時此刻望着龍椅上正在翻閱奏摺的女皇陛下,陳邦彥等人表面雖鎮定,可心裡卻是七上八下。

與底下戰戰兢兢的臣子不同,面對面前厚厚地三份奏摺孫露反倒是顯得興致勃勃。說實話,那日她命令內閣六日內給自己一個答覆,很大程度上是氣話。她當然知道公社制牽涉糧食問題、稅賦問題、勞役問題等等諸多關乎國家命運的重要命題。沒有幾個月的調查與研究是很難拿出一套粗略的方案的。然而內閣卻真在六日內給自己送上了相關奏章。而且一次就有三份。這三份奏摺不僅在內容上各不相同,還附帶了不少相關資料加以佐證。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奏章在許多細節方面都沒有進一步深入。但這並不影響其中心主題的闡述。這可是大大出乎孫露原先意料的。可見內閣之前應該也已經注意到了公社所相關的問題。若非如此,陳邦彥等人又怎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就做出這三份奏章來呢。

而看在看完這三份奏章後,孫露更是心潮澎湃,卻見她環視了一番底下坐着的三個內閣大臣後,便饒有興趣地率先向沈廷揚提問道:“沈愛卿,你們農林部管轄各地農村公社,相信內閣之中沒有哪兒一個部門比你們農林部更瞭解公社的弊與利。朕想聽聽你這個農林尚書是如何評價農村公社的?”

見女皇一上來就點了自己的名,沈廷揚趕忙站起身,恭敬地拱手回覆道:“回陛下,臣以爲前朝隆武年間中原流寇肆虐、天災不斷,當時推行農村公社制既能保證朝廷糧草的供給,也能安定民心恢復生產,確實是審時度勢的英明之舉。相比之下,我中華朝天下太平民心思定、國庫充裕,特別是在中原勞力充沛,環境優越,再將農民圈定在公社之內確有不妥。不過在遼東、巴蜀、陝甘等偏遠地區公社制還是頗有優勢的。這些地區省分人少地荒,公社制能最大限度的集合人力物力,有助於當地百姓拓荒開墾。因此臣等以爲公社之優劣得視地域酌情分析。”

“恩,所以你們便在奏章中建議朝廷僅解散中原省份的公社,改將這些公社土地分包承租給社員。”孫露又翻開了農林部的奏章,滿意的點頭道。從內容上來看農林部的建議對她來說並不陌生。一想到自己腦中後世對大包乾的諸多讚揚,孫露打從一開始便在心底裡就偏向了農林部的建議。

“是的,陛下。臣等的意思就是朝廷與公社的農民簽定長期承包的契約,該契約可繼承,也允許轉讓。並對零散土地進行適當的串換調整,以求讓每一戶的承包地能集中成片。此外,農民即向國家承包耕地,那麼向國家納糧就是天經地義的事。臣以爲承包戶因區分於普通農戶,以交納實物糧食爲主。農戶交納完稅賦後所剩糧食便可直接拿去市場自由買賣,朝廷不再加以干涉。正所謂交足朝廷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其實,臣等之前曾在江西、安徽等省的幾個公社搞過相應的試行。就目前來看效果甚佳。搞承包的農戶上繳糧興致明顯比從前高昂了許多,往日拖欠糧食的情況也就此杜絕了。至於糧食產量是否提高,還得看今年的秋收。”眼見女皇陛下滿意與自己的提議,沈廷揚當下便滔滔不絕起來。連帶的着農林部在部分公社搞的承包實驗也一併說了出來。

其實有關公社的流弊,農林部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但這農村公社制畢竟是由女皇當年親定設立的。沒有女皇的首肯指示底下的臣子誰都不敢輕易的進行推翻。因此,沈廷揚在與農林部的大臣們商議後決定先找幾個臨近京畿的公社進行實驗。待到取得好的效果之後再向女皇上奏稟告。就算真的失敗了,幾個村子的損失農林部還是能承受得起的。卻不想,在這檔口上河南那邊公社的問題倒是先浮出了水面。雖然此事最後惹得女皇勃然大怒,但在沈廷揚看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若非如此女皇又怎會欣然接受農林部有關包乾的計劃呢。

然而一旁的陳子龍與陳邦彥卻並未動容與農林部的包乾計劃。卻聽那陳子龍頗不以爲然地開口問道:“沈大人,老夫有幾個問題不知,當問不當問?”

“陳大人,有什麼疑問儘管提。農林部的計劃尚未成熟,還請諸位多多提議。”沈廷揚一個拱手謙遜的說道。

“難得沈大人如此虛懷若谷,那老夫不才在此就羅嗦幾句了。”陳子龍輕咳了一聲,侃侃而談道:“沈大人剛纔說,承包的農戶只要交足朝廷的稅糧,就能自行支配剩餘的糧食。那請問沈大人,如果朝廷徵收稅糧指標高於承包農戶的收成,又該如何呢?”

“恩,陳大人問得在理,其實這一點農林部先前也有過相應的考慮。故而我部草擬以當地農戶之前五年內平均收成的百分之五爲徵收標準。之後每五年做一次調整。”沈廷揚自信的解釋道。有關的具體操作他與下屬的官員已經不止一次做過探討了。而在試行過程中也證明這一標準無論是對農戶,還是對朝廷來說都是能接受的。

“五年內平均收成的百分之五?請恕老夫愚鈍,這五年內的平均收成是如何得出的?若是由內閣統一統計,相信農林部沒那麼多人手能跑遍帝國的每一個府縣。若是由地方官府自行統計上報朝廷,則可能出現地方官員浮誇虛報數據的情況。如此一來朝廷訂立的標準又會高出百姓的收成。”陳子龍不置可否的說道。

“陳大人,你說的情況確有可能發生。但這只是極少數官員違軌之舉。只要朝廷嚴查重罰,相信不會有官員敢弄虛作假。陳大人,你不能總以最壞的情況來揣測尚未執行的計劃啊。” 沈廷揚略帶不滿的說道。

“沈大人,老夫不是在刻意爲難你們農林部,也不是說你們的計劃不好。正因爲這個計劃尚未實施,因而從一開始我們就要往最壞的情況上去設想。做好兩手準備纔能有備無患啊。”眼見沈廷揚還是不服氣,陳子龍當下又列舉了計劃中的另一個弊端道:“那好,咱們就算底下上報的數據都準確無誤。官吏在執行過程中也沒有任何舞弊之舉。可這糧食終究是一種商品,會有貴賤之分,其價格更會因年頭收成的好壞時漲時跌。五年一次的標準如何能適應市場的變化。若是將標準的時限縮短,則又失去了相應的操作性。年年變化的標準別說老百姓不能適應,就連底下的官吏也極有可能被搞得一頭霧水。此外,之前公社的社員還有爲官府徭役的義務。不知承包後的農戶是否還需承擔官府的徭役?”

“農戶既然承包的是官府的地。當然得爲官府服役。”沈廷揚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那那些家中缺少足夠勞力的農戶在承包之後,是否也要和家中勞力充的農戶一樣,承擔與其承包土地相對應的徭役?”

“這……”

“如此說來農林部的‘包乾’計劃只是名義上解除了公社。但農戶在公社時所要承擔的義務卻一點兒都沒少。相反本該享受的待遇卻少了一大截。”陳子龍微微一笑反問道。

給陳子龍這麼一連串的反問,沈廷揚不禁語塞了。因爲仔細推敲起來還真是那麼一會事。但他還是不服氣的辯解道:“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的做。難道陳大人認爲此刻陛下應一道聖旨下去,徹底解散公社嗎?如此一來給朝廷造成的損失該由誰來承擔。”

“朝廷的損失當然得朝廷自己承擔。難道還要讓公社的老百姓繼續承擔這種不公正待遇。再說既然全國普通農戶都能自由買賣糧食,以銀錢交納稅賦。爲何惟獨公社的老百姓就一定要將自己的糧食交納給朝廷?老夫不知道爲何不這麼做還會給朝廷帶來損失。難道若大個中華朝就獨缺公社這幾十萬戶的糧食嗎?”陳子龍義正嚴辭地反問道。

沈廷揚知道陳子龍說的都是事實,更在道義上與他有着同樣的看法。然而他也心知肚明,目前的真實情況就是朝廷缺不了這幾十萬戶的糧食。可這樣的話叫他如何能當着女皇陛下的面說出口呢。於是萬般無奈之下,他也只能漲紅着臉,無力地反駁一句:“陳大人,你那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不錯,老夫是不當家。但老夫心知天下百姓所想。”陳子龍說到這兒,欣然跨步上前向孫露進言道:“所以陛下,正如臣在奏章上所言。臣在此強烈要求朝廷即刻徹底解散公社。讓公社百姓能同其百姓一樣享受正常的賦稅。”

顯然陳子龍剛纔的話語不僅讓沈廷揚難以辯駁,就連擁有後世經驗做參考的女皇陛下也不禁在心中懷疑起自己的認識來。畢竟兩者相差了三百多年,情況終究是不同的。於是孫露變頷首示意道:“恩,既然如此,那陳卿家你就說說你的具體想法吧。”

“回稟陛下,臣的意見概括起來就十二個字,解散公社、一概徵銀、攤丁入畝。後兩條陛下早已在全國推行。而今惟獨公社例外,因此臣纔在此舊事重提。其實,農林部有關包乾的想法十分有意義。但既然已經解散了公社,爲何不再幹脆點,將公社農戶之前所要承擔的徭役和之後所要承擔的田租,一併歸入地稅之中,並以現金的支付。這樣一來承包戶只要像普通農戶那樣一次**足地稅就行了。此外,臣建議朝廷在徭役方面效仿唐時兩稅制的做法,既百姓在交完地稅後便不再爲朝廷擔負勞役。朝廷若想徵召民夫工作,得另外支付工錢。惟有這樣纔算是真正減輕了百姓的賦役。沈大人所說的朝廷儲糧問題。農林部大可另行從市場收購嘛。我朝的稅收途徑甚爲廣泛。市稅、關稅哪兒一個不是日進斗金。以朝廷現在的財力還不夠收購點糧食嗎。至於那些偏遠地區就更應該廢除公社制,辛苦開墾出來的土地最後歸國家所有,還要以低廉的價格出售自己的打下的糧食。如何能提起百姓開墾的興致。由此可見我中華朝的百姓現在更本就不需要公社制。”陳子龍輕描淡寫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陳子龍的一席見解內容雖不多,卻直說得龍椅上的女皇陛下連連點頭。因爲孫露腦中的知識告訴她,用貨幣代替實物繳納稅賦乃是歷史必然的大勢所趨;國家召集民夫工作支付工資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最最令其滿意的就是陳子龍對市稅、關稅等工商業稅賦的重視。若不是礙於目前中華帝國尚未完成工業**,其工商業的收入還不能完全替代農業稅。孫露或許乾脆連現在的地稅都可能給減免了。而今雖不能徹底減免農業稅,但依靠工商業的稅收來補貼農業,倒確是可行之舉。想到這些孫露還真有了那麼點心動。

然而一旁的沈廷揚和陳邦彥在聽完陳子龍的高談闊論之後,臉上卻露出了無奈的苦笑。理論上來說陳子龍的分析確實有理,也比他們之前的解釋要符合邏輯得多。然而許多事情理論上能分析得通,並不代表實際操作就真能得到相應的效果。糧食問題若是真像陳子龍說的那麼簡單,農林部還不早就上書女皇要求這麼做了。哪兒還用得着像現在這樣當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呢。可正當沈廷揚想要反駁之時,久未開口的陳邦彥率先一步上前向女皇進言道:“陛下,陳大人說得對,百姓確實不需要公社。需要公社的是朝廷!”

【……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 駁農林陳子龍進言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三節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33節 芝蘭第33節 求援第23節 休整第二十三節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8節 銀圓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四十六節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二十三節第3節 新加坡總督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31節 宗族會議第35節 朱仙鎮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第二十九節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14節 漢奸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16節 分歧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23節 父子君臣第7章 投命狀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6節 路(一)第16節 前夜(上)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11節 殿前論戰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17節 暗戰(三)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34節 戰敗者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38節 兩京風雲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9節 朝貢第37節 洛陽之戰(二)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第33節 民惟邦本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26節 虎狼之師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24節 東路第23節 休整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12節 首相第14節 盛宴(六)第42節 王神甫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6節 前夜(上)第20節 關中雙雄第二十一節第345節 歷千辛蒸汽機成型 爲保密劉逢慶進言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6節 五月內閣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36節 洛陽之戰(一)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二十節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四十二節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10節 驚變(一)第20節 湯若望第43節 桑稻之爭(三)
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三節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33節 芝蘭第33節 求援第23節 休整第二十三節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8節 銀圓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四十六節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二十三節第3節 新加坡總督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31節 宗族會議第35節 朱仙鎮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第二十九節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14節 漢奸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16節 分歧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23節 父子君臣第7章 投命狀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6節 路(一)第16節 前夜(上)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11節 殿前論戰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17節 暗戰(三)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34節 戰敗者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38節 兩京風雲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9節 朝貢第37節 洛陽之戰(二)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第33節 民惟邦本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26節 虎狼之師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24節 東路第23節 休整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12節 首相第14節 盛宴(六)第42節 王神甫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6節 前夜(上)第20節 關中雙雄第二十一節第345節 歷千辛蒸汽機成型 爲保密劉逢慶進言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6節 五月內閣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36節 洛陽之戰(一)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二十節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四十二節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10節 驚變(一)第20節 湯若望第43節 桑稻之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