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

深夜裡空氣中瀰漫的水氣在街道兩旁的掛着的紙燈籠周圍罩起了一層薄薄的光暈。望着窗外朦朧的月色,坐在馬車內的冒闢疆不由挪動了一下身子喃喃的說道:“也該下場雨了吧。這天還真是讓人悶得慌。”

“冒大人,似乎着急得很啊。有道是心靜自然涼。大人又何須在乎這天下不下雨呢?”坐在對面的陳子龍悠悠的開口說道。此刻他正閉目養神白淨而又幹瘦的臉龐上看不到半粒汗珠子。

“學生一時失儀,讓大人見笑了。”冒闢疆訕訕的低頭道。事實上正如對方所言,這會兒他的心頭確實是七上八下的。先前在首相府邸得到的消息可算是把他嚇了一跳。女皇竟然出讓香江銀行五成的股份給朝廷將香江銀行改組爲中央銀行。雖然組建中央銀行的計劃早在幾年前就被內閣提上了議案。可衆人倒真沒想到女皇會用這種方式來改組香江銀行。更何況目前作爲香江銀行後臺的香江商會還糾纏了另外一樁敏感的案件。想到這裡冒闢疆不由嚥了口唾沫,小心翼翼的開口向陳子龍詢問道:“陳閣老,您怎麼看陛下這次的決定啊?”

“陛下心繫社稷,不計個人得失,實乃吾等臣子之福啊!”陳子龍依舊閉着眼睛拋出了這麼一句不幹不溼的話。

可冒闢疆就沒那麼能沉得住氣了。卻見他當即微微探身道:“學生當然是不懷疑陛下的公心。只是這事來得突然。而嘉定那邊又出了那樣的事,大人您看會不會是商會那邊得了什麼消息吧。或是在女皇面前說了些什麼?”

冒闢疆的這番擔憂自然也是有他道理的。自從姚啓聖奉命前往江南巡視《股例》實施的情況之後,內閣之中一干東林一系的官僚就像禿鷹一般死死的盯住了商會在江南的一舉一動。在他們看來這可是抓香江商會毛病的大好時機。而姚啓聖一行也確實沒讓他們感到失望。南下沒多久就揪出了嘉定的大興號。雖然對於大興號朝廷到目前爲止都還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舉措。但冒闢疆等人都清楚那只是爲了收集更多的“證據”好讓香江商會的罪名坐實罷了。然而此時女皇卻突然將自己手中的股份讓給了朝廷。兩邊的事這麼一對,就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是商會有意借改組央行來金蟬脫殼將嘉定的那個屎盆子往朝廷的頭上扣。

果然聽冒闢疆這麼一說,先前還不爲所動的陳子龍終於睜開了眼睛反問道:“姚啓聖那邊查得怎麼樣了?”

“還是老樣子。沈老那邊也不敢打保票。”冒闢疆嘆了口氣道。誠然東林一系的官僚普遍都將香江商會視做眼中釘。但真要是同香江商會對起來一干官僚卻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畢竟論勢力論背景香江商會都是個難纏的角色。因此只要是沒有充足的證據任何人都不敢貿然的出擊。在加上眼前的這番變故。向來謹慎的冒闢疆不禁遲疑的提議道:“陳閣老,您看嘉定那邊是不是先放一放?”

“瞻前顧後終難成事啊。”陳子龍緩緩的再次閉上了眼睛。過了半晌之後才睜開眼睛對冒闢疆說道:“闢疆,令夫人伴駕湯山行宮也有些時日了吧?”

“是的,大人,內子在伴駕湯山也有三個月了。”冒闢疆恭敬的回答道。他當然知道對方所說的夫人指的是他的側室董小宛。但他還沒有弄明白對方突然把話題轉到自己夫人身上究竟是何用意。

不過還未等冒闢疆開口詢問,那邊陳子龍就已經微笑着接口道。“那闢疆你可得去看看夫人了。有道是小別勝新婚。女人家常有許多話兒要說的。”

被陳子龍這麼一點冒闢疆只覺得自己猛的一顫。心裡就像是打破了五味瓶一般左右不是個味兒。說起來自己當年好歹也是復社的四公子之一,堂堂的江左才俊。可而自己的小妾似乎比自己更引人注目。甚至冒闢疆還隱約覺得當初自己能被提名入內閣多少也與董小宛在宮中的身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此刻陳子龍的暗示更是證實了他一直以來的想法。是的。他的老婆是女皇身邊的紅人。將他拉到身邊就能探聽到聖意。忽然間冒闢疆有了一種想放聲大笑的衝動。但最終他還是沒那麼做。因爲馬車停了,冒府到了。

“學生一定不負大人之託。”下了車的冒闢疆恭敬的朝陳子龍做了個揖道。此時的他已經決定按陳子龍的話去辦事。至於面子之類的問題則已經被他拋到了九霄雲外。畢竟而今的冒闢疆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在孔廟貼《留都防亂公揭》的少年郎了。多年的宦海沉浮告訴他惟有揣摩到聖意才能在朝堂上如魚得水。既然自己的妻子擁有那樣的優勢。倘若不用豈不是迂腐之極。

馬車徐徐的開動了,車內的陳子龍並沒有再回頭去看冒闢疆而是對着自己的車伕囑咐道:“掉頭去左督御史沈大人府上。”

與此同時另一輛黑色馬車也同樣正穿梭於帝都狹窄的街道之中。只不過車廂內坐着的乃是帝國工商尚書羅勝與外和尚書李啓新。相比陳子龍與冒闢疆而言。眼前的這兩位內閣尚書的職位與組建央行一事更爲密切。不過兩人所談的內容卻並不比另外兩個同僚專業到哪兒去。卻見坐在窗邊的李啓新一邊輕搖着摺扇一邊緊鎖着眉頭問道:“羅大人。你說陛下真的就這麼把香江銀行給充公了?”

坐在對面的羅勝此時左手持着紙扇,不過其神態卻是比李啓新要鎮定得多。卻見他順手將扇子一合不置可否的回答道:“你我又不是不知。陛下早有建立央行之意。這樣的結果不早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嗎?”

“話雖如此。可偏偏選在這個時候還真是讓人有些忐忑呢。”李啓新收起了扇子若有所思的說道。

似乎是受了李啓新的情緒影響羅勝的臉上也閃過了一絲陰霾道:“怎麼?李大人聽到了什麼風聲嗎?”

給羅勝這麼一問李啓新遲疑了一下後,不由上前挪了挪試探道:“羅大人難道沒聽說嘉定那邊的事?”

身爲帝國工商尚書的羅勝當然對嘉定的那個大興號有了耳聞。這倒並不是他特意去派人調查的結果。事實上羅勝得知這麼一件事可謂是純屬偶然。由於大興號從一開始就走的是上層路線特別是在松江等地謀得了一些名聲後在商界也有了些傳聞。羅勝掌管帝國的工商業自然也得到了些風聲。相比之下李啓新這個外務尚書對一個小鎮上的小商號感興趣可就不那麼正常了。想到這裡羅勝當下不動聲色的反問道:“哦?嘉定那邊出什麼事了嗎?”

“這個……”原以爲羅勝這個工商尚書本該比自己消息更靈通的李啓新,沒想到對方會反過來這麼問自己。於是尷尬之餘他只能訕訕的回答道:“其實在下也只是聽外頭說那姚啓聖去了嘉定而已。”

看着李啓新閃爍其詞的模樣羅勝心知對方只是聽了外界的一些傳聞而已。對於真實的情況瞭解的並不深。事實上早在幾天前京師的大街小巷突然冒出了一個傳聞說是姚啓聖微服私巡去了嘉定。至於爲什麼去?去幹什麼?則是衆說紛紜。羅勝雖也隱約覺得有些不妥。但他還是謹慎的向李啓新勸戒道:“李大人,我等身處朝堂固然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可也莫要被一些閒言碎語打亂了陣腳。商界的事自然由商會來解決。至於我們這邊還是該把精力放在政務上纔是。”

眼見羅勝這麼說,李啓新心裡卻還是在犯着嘀咕。只見他努了努嘴道:“但原如此吧。不過我們的陳會長這些日子似乎並沒有把精力放在他該管的商場上啊。”

“姑且不論陳家明是何打算,我只知道女皇陛下才是香江商會真正的主子。”羅勝淡淡的說道。

“確實是這麼個道理啊。可能是我太過多心了吧。”李啓新聽罷裂嘴一笑道。緊接着他便將話題轉到了更爲專業的內容上道:“不過若說這次組建央行,相比國內而言海外市場的影響恐怕會更大一些吧?”

“應該說是陛下有意加強對海外特別是歐洲地區的控制。”羅勝微微點頭道。正如李啓新所言。而今的中華朝除了香江銀行之外。東有揚子銀行、北有汾水銀行、西有康定銀行。而出於政治上的目的帝國眼下的海外的金融業務則完全是由香江銀行來代理的。因此在得知女皇的決定之後兩人不約而同的都想到了帝國在海外的政策調整。

“這麼說來,用完大棒之後陛下準備拋胡蘿蔔了咯?若是那樣的話令公子可得有大展宏圖的機會了啊。”李啓新饒有興趣的說道。雖然他是堂堂的帝國外務尚書但若論對歐洲事務的控制則當屬眼下這位工商尚書的公子。不過李啓新並沒有嫉妒一個與自己兒子年紀相當的年輕人的意思。“雲在青山水在瓶”是他一貫的座右銘。

“陛下的聖意怎是我等輕易揣摩得到的。”羅勝淡然的擺了擺手道:“不過若說帝國海外政策的那個傢伙這會兒可算是如魚得水了吧。”

“就算是如魚得水那也是建立在帝國的黃金之上的。那東西可比大炮軍艦厲害得多啊。”李啓新意味深長的笑道。

羅勝面對李啓新的微笑無動於衷的說道:“黃金確實是把利器。不過那也是柄雙刃劍。既能傷敵也能傷己。”

“怎麼?羅大人擔心央行的組建會影響帝國在海外的買賣?”李啓新皺着眉頭問道。

“不。我是擔心帝國在海外的買賣會影響央行的組織。”羅勝一字一頓的糾正道。相比李啓新而言羅勝對帝國在海外的投資情況有着更深的瞭解。

“聽羅大人這麼一說。我的心可是嘭嘭的直跳啊。”李啓新一手摸着胸口道。他的動作他的口吻讓人分不清他這究竟是在開玩笑呢。還是真的心存憂慮。

可羅勝卻似乎並不在乎對方的舉動。只見他將扇子一擱順手翻開了座椅底下的一個箱子。在取出一瓶葡萄酒與兩個酒杯後,朝李啓新晃了晃道:“那喝一杯壓壓驚怎樣?”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李啓新望着注入玻璃杯的紅色液體點頭道。他與羅勝二人早年都曾在澳門給歐洲人當過差。因此兩人的味蕾對葡萄酒、咖啡之類的東西都還適應。這不在品了一口羅勝遞來的葡萄酒後李啓新咋了咋嘴道:“很不錯嘛。令公子孝敬的?”

“不,從燕京那邊弄來的。”羅勝爲自己倒了一杯酒道。

“燕京!”李啓新驚愕的看了看手中的葡萄酒。然後又喝了一口道:“這味可真地道。怎麼做到的?”

“這種高質量的葡萄酒是在葡萄汗里加一定量的糖釀製的。至於方子嘛。是從燕京的法國修士那裡弄到的。怎樣?還要一點嗎?”羅勝舉着瓶子問道。

“好的。再來一點。”羅勝將杯湊上前道:“聽說福建的商人把咖啡移植到了臺灣的阿里山?”

“啊,有這麼一回事?好像質量還不錯。如果能擴大種植面積的話。或許能成爲帝國的另一項重要的出口項目。”羅勝自信的說道。

“稻米、茶葉、橡膠還有現在的咖啡。早年陛下就曾說過那是個寶島現在看來果然名不虛傳呢。”李啓新頷首感嘆道。對於中華朝來說臺灣島在農業上意義遠大於其在海運上的位置。到目前爲止許多外來的作物,特別是那些從熱帶來的經濟作物都是在臺灣島上率先試種成功的。當然這也同福建商人們的努力脫不了干係。畢竟相對臺灣島而言緯度更底的海南島有着更爲豐厚的條件來種植熱帶作物。

“那是當然。陛下的決斷何時出過差錯。”總的來說羅勝是個極富理性的人。但他的理智在孫露的身上卻並不適用。因爲在羅勝的經驗之中帝國的女皇確實從未讓他失望過。以至於他對女皇的信任儼然已經變成了一種近乎虔誠的意識。

“這一點我深有同感。”李啓新點頭附和道。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應該懷疑陛下的決斷不是嗎?”羅勝擡起頭向自己的同僚反問道。

李啓新聽罷當即便像他接待過的歐洲人那樣舉起酒杯敬道:“爲了陛下。”

羅勝見狀亦擡了擡手回道:“爲了陛下。”

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九節第23節 君與臣(上)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14節 漢奸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第五節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17節 暗戰(三)第25節 大投資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18節 國會(二)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第21節 陪審團(上)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1節 徐州雪夜(上)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十三節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10節 驚變(一)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4節 風口浪尖(四)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16節 暗戰(二)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第十四節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15節 結社第10節 遼東戰報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二十七節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4節 第二屆國會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7節 路(二)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5節 孟津渡口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9節 新安財閥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1節 姻親之盟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22節 燕京騷亂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20節 關中雙雄第六節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29節 促膝談心第九節第23節 父子君臣第42節 桑稻之爭(二)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
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九節第23節 君與臣(上)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14節 漢奸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第五節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17節 暗戰(三)第25節 大投資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18節 國會(二)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第21節 陪審團(上)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1節 徐州雪夜(上)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十三節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10節 驚變(一)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4節 風口浪尖(四)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16節 暗戰(二)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第十四節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15節 結社第10節 遼東戰報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二十七節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24節 第二屆國會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7節 路(二)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5節 孟津渡口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9節 新安財閥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1節 姻親之盟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22節 燕京騷亂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20節 關中雙雄第六節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29節 促膝談心第九節第23節 父子君臣第42節 桑稻之爭(二)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