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

“這麼說來文章確實是皇長子找人代寫的?”龍椅上孫露以冰冷地語調向站在對面的張家玉反問道。時間相距之前張家玉在京城同一幹同僚開會至今僅才過了一天半而已。原本位於湯山的狩獵圓離京師就不算遠。因此在處理完一些機要文件之後,他便立即乘坐馬車趕到了這坐位於青山綠水間的溫泉渡假勝地了。只不過張家玉此刻帶來的消息顯然有些不利於女皇放鬆身心。可就算是如此,他也沒打算就此隱瞞什麼。

卻見這位帝國元帥面無表情地向女皇證實道:“是的陛下。經證實該篇文章確實是殿下讓陳虞尹代寫的。而且殿下本人也承認了。”

“恩,難得黃得功心細看出如此破綻。”孫露聽罷若有所思地冒出了一句話來。

“黃副院長爲未能教育好皇長子殿下深表惶恐,自覺無顏參見陛下。故託臣代向陛下請罪。”張家玉低着頭向孫露請罪道。

自己“犯錯”卻讓他跑來代爲“請罪”,這種做法多少有點不合邏輯。然而此刻的孫露沒有流露出任何想要責怪或降罪的意思。似乎是看穿了對方的意圖,前一刻還籠罩在女皇雙眸之上的薄霧瞬間就爲狡詰的目光所驅散。緊接着孫露便失聲笑道:“唔,是這樣啊。那就讓皇長子來湯山見朕吧。至於此事的處理朕稍後會着人通知軍校的。卿先坐下說話吧。”

“謝陛下。”張家玉深深地朝對面的女皇行了個禮後便在一旁花梨木座椅上坐下了。顯然他也早已料到了女皇會有這樣的反應。因此並不擔心黃得功會被女皇問罪。更何況眼前還有更爲重要的事需要與皇帝商討。

果然在瞭解完兒子在軍校的不良表現之後孫露很快就將話鋒切入了正題道:“姑且不論這兩篇東西是誰寫的。照卿的意思似乎軍部方面十分贊同上面的方案。”

“回陛下,軍部讚賞文章上的作戰想法,但具體的作戰計劃將由遼薊陸軍府來制定。此外,軍部還希望派遣一員武將前往遼東擔任參軍督察剿匪事宜。”張家玉坐在椅子上歉身回答道。

“派參軍?軍部覺得遼薊陸軍府無法獨立完成剿匪事宜嗎?”雖然在遣詞上帶有責問的意思,可孫露的語調卻沒有絲毫的感情摻雜在內。

“回陛下,軍部指派參軍前往東北並非是懷疑遼薊陸軍府的戰鬥力。而是爲了處理軍隊與當地百姓間的關係着想。畢竟‘匪患’的根源在於‘槍患’,因此在軍隊在剿匪的過程中勢必會對當地的民團造成一定的影響。爲了不給朝廷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軍部以爲需要有一個代言人爲軍部向東北的百姓做出合理的解釋。”張家玉有理有節地回答道。

“如此說來軍部也同意‘禁槍’?”孫露不置可否地反問道。

“回陛下,是否禁槍得由朝廷、國會下定論。軍部只是盡力完成任務而已。”張家玉低調而又謙遜地說道。

其實有關禁槍的呼聲自打中華朝建立之日起就一直絡繹不絕。雖說縱馬挎刀的英姿符合中國人的俠義情懷。可兵者兇器特別是不能爲百姓所持有的觀點同樣也是中原王朝的一貫思路。更何況火槍又是那麼威力巨大的一種武器。放任其在民間流通對朝廷來說早晚都是一大禍害。不過有呼籲禁槍的人,自然也有反對禁槍的人。反對者的理由也同樣的充足。他們毫不客氣地指出王朝的興亡不在於百姓是否持有武器,而在於朝廷是否持有民心。正如同是秦,秦國家家備兵器,上下同心一統六國;秦朝十戶用一刃,陳勝吳廣照樣揭杆起義。更何況帝國疆域比之前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廣袤。在“胡漢混雜”的情況下,惟有火槍才能保證大漢民族在當地的絕對優勢。

總之兩種觀點一直以來都相持不下。故而纔會在弘武六年的國會上通過作爲折中方案的《槍支管理條例》。然而隨着此次東北匪患問題的暴露,禁槍的呼聲再一次在輿論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而此屆的內閣首相黃宗羲又是早年力挺禁槍的主力派。因此不少人都認爲在下一屆的國會之上朝廷的政策極有可能偏向禁槍。

作爲維護國家政權的暴力機關中華帝國的陸軍部自然是舉雙手同意禁槍。但飽讀詩書的張家玉卻十分清楚自己作爲軍人的本分,明白軍部應該遵循的法度。因此軍部極少插手內閣的政事,在禁槍問題上也一直保持沉默的態度。不過這並不代表中華朝的軍人就會像宋明兩朝那樣放任官僚打壓。在必要的時候軍部也會有自己的打算。正如此次軍部所採取的對策一樣。

而在另一邊孫露似乎也體會到了張家玉的用心。就禁槍這個問題而言她本人也是頗爲矛盾。一方面孫露深知槍支氾濫後的不良後果,特別是中國特有的宗族體系往往會因矛盾引發血腥的械鬥。另一方面中華朝又確實需要用槍支來武裝民衆。因爲對剛剛擺脫戰爭陰影的中華百姓來說槍支不僅代表了武力保障,更是一劑精神上的強心針。或許有人會說這只是“持強凌弱”式的尚武。也與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有着很大的衝突。但這卻是而今中華朝所面臨的不爭事實。

還是該讓這個時代的人自己去選擇比較好吧。在心中如此想着的孫露以體諒的口吻向臣下開口道:“朕明白了。那軍部是否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呢?”

“回陛下,臣等經商議後一至推選夏完淳將軍出任該職。”張家玉跟着報出了軍部經討論後得出的最後結論。

“哦,夏完淳?”孫露略帶驚訝地反問道。

“是的,陛下。臣等以爲以夏將軍的才能與資歷都是出任此職的最佳人選。”張家玉這裡所說的“資歷”當然不是說夏完淳資歷高才選他。恰恰相反,軍部之所以會選擇夏完淳前往東北正是因爲他年紀輕、資歷淺。畢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將軍就算頂着參軍的頭銜空降東北,也不會引起當地駐軍以及宗族的猜忌。而夏完淳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超越其年齡的經驗,加之其父曾在東北頗富盛名。因此無論從何種角度上來看剛剛被調入參謀府的夏完淳都堪當這一任務的合適人選。

事實上不用張家玉點明,此刻孫露自己也已經想明白了軍部如此安排的用意。卻見她隨即正色宣佈道:“恩,此事就照卿家們的意思去辦吧。”

“遵命,陛下。”眼見女皇認可了軍部的安排張家玉跟着又報告道:“陛下,據康定府來報**、**活佛派遣的朝貢團已從拉薩出發了。”

“哦,離**活佛上次訪京也快過去十來年了吧?”孫露聽罷頗爲感慨地說道。

“回陛下,**活佛是弘武五年,離今年剛巧過了十年。”張家玉跟着補充道。

“十年了啊。現在回想倒像是剛剛過去的事一樣。”孫露說到這裡不由在心裡開了個玩笑:不知道拉薩那邊是否真照那張五十圓背後的花紋翻修了布達拉宮。但她表面上還是十分認真地向張家玉囑咐道:“藏地來中原一趟不容易。得讓樞秘部吩咐沿途官員一定要悉心接待纔是。”

“是,陛下。”張家玉低頭應了一聲。不過他此刻在女皇面前提起這事可不是爲了西藏朝貢團的待遇問題。就算真有這必要那也輪不到軍部來提出。正如孫露剛纔所言那是樞秘部的事。身爲陸軍尚書的張家玉要談的自然是有關軍部的問題。卻見他緊接着便恭敬地詢問道:“不過陛下此次朝貢團入京是否要由李定國將軍陪同呢?”

“哦?那是內閣要求李定國將軍陪同呢?還是軍部打算調李將軍回京呢?”孫露眯着眼睛注視着張家玉反問道。對於內閣與軍部之間角力,作爲女皇孫露自然是早有耳聞了。至於內閣方面對李定國、姚金、博洛等駐邊武將一直以來的微詞她也是心知肚明。特別是掌握西北兵權的李定國更是朝中大臣以及國會議員們針對的主要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若說軍部甘心調李定國回京那纔怪呢。

果然在女皇的逼問下,張家玉隨即婉轉地說道:“回陛下,李定國將軍身負西北防務重任,貿然回京恐影響當地的軍務。當然李將軍戊邊也有十餘年了。以其平定西北、收復西藏的,理應回京封帥。”

不管是張家玉也好,孫露也罷,心裡其實都清楚一但李定國進封元帥,他勢必就會被從西北調回京師。因爲邊將不封帥是中華朝一直以來的一個潛規則。而正如張家玉所言以李定國的功績也早該封帥了。更爲重要的是一旦李定國被調回京師,西北的最高軍事統帥之職就會隨之出現空缺。

而在另一邊孫露像是看穿了張家玉的心思一般問道:“那卿以爲若是李將軍回京,由誰來接替最爲妥當?”

如此說來,陛下是真打算將李定國調回京師了啊。在心中如此想着的張家玉略微收拾了一下思緒後,謹慎地回答道:“請陛下恕罪,軍部在候補人選方面尚沒有定論。”

“卿誤會了。朕問的只是卿個人的想法而已。”孫露放鬆了語調說明道。

面對女皇平和的神態,以及不容推脫的措辭,張家玉在想了一想之後迴應道:“回陛下,若是以臣個人的看法而言,吳三桂將軍在才能上堪此重任。”

這已是張家玉第二次向孫露推薦吳三桂了。第一是在平定準葛爾叛亂的時候。當然那一次孫露欣然同意了他的建議。而吳三桂也不負重望順利完成了任務。歸根結底還是那時的孫露從一開始就打算只讓吳三桂作戰而已。因此在戰爭結束後便忙不迭地將其調回了京師。可這一次的情況卻有着極大的不同。西北地區可謂是帝國關係最爲複雜、民風最爲彪悍的區域。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錯綜複雜。所以坐鎮的統帥不僅需要有高超的軍事手腕,還需要擅長處理地方上政務以及外交上的問題。從這一點上來說,孫露不難理解張家玉爲何會推薦吳三桂。畢竟能做到軍事政治兩相兼顧的將領可謂是鳳毛麟角。而在這方面吳三桂可能僅次於張家玉本人的合適人選。然而吳三桂終究不是張家玉,也不是李定國。在瞭解吳三桂爲人的基礎上,孫露實在難以將此重任託付給他。

眼見女皇沉默不語,張家玉心知皇帝在擔心着什麼。於是他跟着又補充道:“除此之外,姚金將軍與李虎將軍也頗爲適合接任此職。誠然這兩位將軍在政事上不及吳將軍。但西北還有張煌言大人坐鎮。只要接任者能與張大人通力合作,相信西北的局勢就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恩,張將軍言之有理。”似乎已經有腹稿的孫露跟着露出了釋然的微笑道:“不過說起來姚金在西南待得時間也有夠長的了。也該給他換個乾燥點的環境了。”

聽出女皇意圖的張家玉跟着問道:“陛下那西南那邊該如何安排呢?雖說西南這些年並沒有發生過戰事。周遍的土王也對我天朝伏首辰臣。然則安南、緬甸、暹羅之間的衝突卻從未停歇過。若是處理不當臣恐不僅會影響到西南諸省還會禍及南洋地區。”

“卿的意思朕明白。而今的西南已經成爲了我朝進軍印度洋及印度次大陸的橋頭堡。自然是不能等閒視之。之前姚金在哪兒也算是幹得有聲有色。”孫露說到這裡,琢磨了一下後點頭道:“看來虎子在朕身邊也待不了多久了啊。”

“不過這也正是李虎將軍盼望已久的事情啊。”張家玉跟着感嘆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他本人的心聲。作爲一個將領或許誰都不希望被鳥盡弓藏。

“哦,如果是那樣的話。恐怕李夫人與淑蓮也得一起南下了。”孫露突然想起了女兒那剛剛建立起來的友誼只得無奈地搖了搖頭。

張家玉當然不知道這其中還有這樣的原由。只當是女皇捨不得自己的金蘭姐妹。一想到若是因爲這樣的原因而讓李虎失去出京的機遇,那可太得不償失了。於是他隨即進言道:“陛下請寬心。相信李夫人與李小姐也會十分樂意陪同李將軍一起爲帝國守疆拓土。”

“卿多慮了。國家大事豈能摻有私情。”孫露莞爾一笑道。她剛纔也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卻不想對方倒是當了真。不過一想到女兒可能要與朋友就此分離,她也只能無奈地讓女兒學會接受現實而已。

【……343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 文字更新最快……】@!!

()

第46節 忠烈廟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13節 巾幗英雄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33節 忤聖意勞工法受挫 說聖上陳家明直言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四節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11節 驚變(二)第2節 藩王第二十六節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9節 新安財閥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三十九節第35節 仲夏之夜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5節 科舉第7節 路(二)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43節 桑稻之爭(三)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7節 暗戰(三)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21節 范文程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8節 返航第7節 路(二)第42節 桑稻之爭(二)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第22節 燕京騷亂第18節 紅月第32節 諜影重重第34節 百舸爭流第5節 帝都風雲(五)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38節 兩京風雲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32節 朝鮮使節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2節 徐州雪夜(下)楔子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12節 驚變(三)第37節 決戰牧野(三)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九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9節 盛宴(四)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十節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9節 搏弈之間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第38節 巨獸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11節 殿前論戰第17節 前夜(下)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7節 盛宴(二)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第31節 蜀中大西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17節 再戰松山(上)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
第46節 忠烈廟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13節 巾幗英雄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33節 忤聖意勞工法受挫 說聖上陳家明直言第24節 第二屆國會第四節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11節 驚變(二)第2節 藩王第二十六節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9節 新安財閥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三十九節第35節 仲夏之夜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5節 科舉第7節 路(二)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43節 桑稻之爭(三)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7節 暗戰(三)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21節 范文程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8節 返航第7節 路(二)第42節 桑稻之爭(二)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第22節 燕京騷亂第18節 紅月第32節 諜影重重第34節 百舸爭流第5節 帝都風雲(五)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38節 兩京風雲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32節 朝鮮使節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2節 徐州雪夜(下)楔子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12節 驚變(三)第37節 決戰牧野(三)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九節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9節 盛宴(四)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十節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9節 搏弈之間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第38節 巨獸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11節 殿前論戰第17節 前夜(下)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7節 盛宴(二)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第31節 蜀中大西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17節 再戰松山(上)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